0881【华林书院有真儒】

小说:北宋穿越指南作者:王梓钧字数:3935更新时间 : 2024-05-12 21:43:15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魏良臣说出这番话,江西籍士子都在犹豫。

    担心查到自己家的也有,但更多却是害怕得罪同乡大族。

    江西大族都有自己的族学,一般称为“书馆”。主要用来教育同族子弟,偶尔也允许异姓士子入学。

    敞开了对外招生,并达到一定规模的才叫“书院”。

    因此,眼前这三四千士子,除了胡氏子弟之外,多数学生并非来自江西大族。他们的家庭出身,以中小型家族和商贾子弟为主——当然,也有来自外省的大族子弟。

    而江西大族子弟,直接在自家书馆学习即可,只有遇到瓶颈才会跑来华林书院游学深造。

    魏良臣朗声说道:“尔等不必现在就决定,我会在华林山下逗留两日。你们回书院仔细考虑,如果愿意协助朝廷丈田,就到我下榻的地方报名登记。散了吧。”

    士子们纷纷作揖,朝这位总督告别。

    华林书院的老师尹焞,全程目睹魏良臣的操作。

    他一言不发,默默返回书院。

    程门四大弟子当中,尹焞的资质最差。

    师弟张绎一天就能背诵领悟的知识,尹焞需要学十天、二十天,甚至是反复背诵理解一个月。

    他平时话也不多,就连跟妻子交流,都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

    但是,他开创了和靖学派!

    此派核心就一个字:敬。

    非要详细阐述,就是要诚恳专一、涵养修身,对天地万物有敬畏之心。

    尹焞认为,不论是治学还是任事,都要先学会怎样做人,且必须是一个无愧于心的好人。

    历史上,尹焞确实说到做到了。

    种师道举荐他做官,尹焞没有接受。

    刘豫礼聘他做伪齐官员,尹焞直接逃去南方。

    赵构征辟他做官,尹焞欣然前往,加官太子少师。却因反对议和,奏疏被秦桧拦下,气得尹焞再三请辞。赵构下令挽留,尹焞趁机上疏奏事,对着秦桧疯狂开喷,结果被贬官再退休(退休待遇锐减)。

    “假以时日,此人必为宰辅。”书院老师姚仲宽说。

    尹焞点评道:“刚则易折。”

    姚仲宽是从淮南被聘请来的名师,他压低声音幸灾乐祸:“江西大族过于强横,土地跨州连郡,地方官府不能制。放在前宋顶多拆族,到了大明却还要丈田。当今这位是马上天子,怎容得国中之国?”

    尹焞没有接话。

    他深知“义门”运营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是能抵抗贪官污吏和天灾人祸,缺点是官府难以管理,而且必要逃避徭役赋税。

    在分裂乱世,优点能起到主作用。

    在统一王朝,缺点则会凸显无遗。

    尹焞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义门”,既欣赏,又厌恶。

    华林胡氏还好一些,族人具有相对的自由性,可以选择搬去外地落籍。

    因此,胡氏虽然发展七百多年,原籍族人数量却远远不如陈氏。

    江州陈氏搞得过于离谱,如果没有外力逼迫,族人基本不允许迁走。

    而且留在原籍,也坚决不准分家。所有家族成员,都必须服从家族安排。

    别说经商所得,就连官员俸禄,都必须上交给家族——官员久居在外,可以留足自用钱财,但必须定期带回一部分资金。

    钱粮归公,这就恐怖了。

    江州陈氏有充足的钱财,利用灾年进行兼并,在地方扩张起来无比迅速。

    尹焞非常庆幸,他没有出生在江州陈氏。

    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会被家族搞疯掉的!

    陈氏运营模式的弊端,长久下来也显露无疑。家族子弟渐渐没了进取心,很多人都选择混吃等死,每年去参加科举的人很多,但百余年来的进士却越来越少。

    暮气沉沉!

    反而是被朝廷拆族迁走的陈氏后裔,豪杰名士层出不穷,两相对比极为讽刺。

    尹焞突然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此次朝廷拆族,对于江州陈氏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姚仲宽一怔,不明所以问:“为何这般讲?”

    尹焞解释道:“这几十年来,江州陈氏可曾有大儒名宦?就连真正的名士都没有。我曾与陈家所谓的名士交流,一個个都呆板陈腐,根本没有自己的见解可言。他们的家风太正了,从小到大,稍微逾矩,就会被长辈严厉教训。就算读了再多书,也不过是应声虫。”

    “原来如此,受教了!”姚仲宽连忙作揖,他想明白了许多道理。

    尹焞虽然资质驽钝,平时话也不多。

    但人家毕竟是真正的大儒,只要是跟做人和治学有关的话题,尹焞讲述起来可以滔滔不绝。

    “先生!”一个二十多岁的士子奔来。

    此人名叫张良佑,是大儒张绎的遗腹子。

    张绎虽然是尹焞的师弟,但在程颐死后,师兄反而要向师弟请教学问。

    甚至可以说,作为师弟的张绎,其实是尹焞的半个老师。

    可惜,张绎壮年病逝,否则必为一代大儒。

    二程的毕生学术,就是由张绎来整理的,他才代表着程门正统。

    如果张绎还活着,朱铭多半会下令征辟。

    张绎属于绝对的草根底层,甚至连小地主都不算。

    他从小没有机会读书,跑到城里(洛阳)打工养家,耳濡目染自己认得些字。

    在酒楼做酒保的时候,经常听到士子们吟诗作对行酒令。于是张绎自己也学着做打油诗,每每符合平仄韵律,并且诗中还有道理。

    有个叫谢显道的士人,见到打油诗非常惊讶,问张绎为什么不去读书。

    张绎说:“我是下贱人,哪里敢读书?”

    谢显道说:“人人都可以读书。”

    张绎问:“我该读什么书?”

    谢显道说:“先读《论语》。”

    张绎就用工资买了本《论语》,不认识不理解的字句,便拿去向士子们请教。

    读完《论语》,张绎又问:“接下来该干什么?”

    谢显道说:“你去求见程先生。”

    张绎就此成为程颐的关门弟子,既是学生,又是仆人,更像儿子。他一直跟在程颐身边,服侍病榻,料理后事,甚至负责整理二程毕生学问。

    学问编完,张绎也病死了。

    尹焞问道:“你想协助官府丈田?”

    张良佑回答:“格物致知,做事也是格物。弟子协助官府丈田,会遇到许多人和事,遇到许多困难阻挠。跟那些人打交道,跟那些事打交道,突破阻挠,解决困难,便能致知。”

    尹焞点头赞许:“我还以为,你是想攀附权贵。若为了格物致知,那你尽管去得。不要害怕得罪大族,只要诚心守正,则万物不可侵汝身。”

    “弟子牢记先生教诲!”张良佑作揖。

    尹焞感慨道:“可惜啊,我是一个天生愚笨的人。聪明、才学和德行,都不及你爹的万分之一。”

    “我几岁就开蒙读书,又比你爹更早拜入程门。可恩师仙逝之后,我却要向你爹请教。”

    “而伱的父亲,就没正经读过蒙学,识字全靠在酒楼耳濡目染。他二十多岁才拜师,一年的长进抵得过我十年。”

    “你的聪慧类父,跟着我学习太屈才了。我的学问修行是笨办法,并不适合你。所以才带你来华林书院,这里有来自全国的名师。”

    “等你协助官府丈田完毕,你就回洛阳吧。那里现在是首都,什么学问都有,什么名师都能遇到。”

    “我已经老朽了,学不进去陛下的新学。当年甚至还抨击过陛下的学问,因此没脸在新朝求官,远远躲到江西来教书。你回到洛阳,不要报我的名字,当心影响你的仕途。”

    张良佑说:“便是一日为师,也不能羞于提及师尊名讳。陛下在学术上海纳百川,定不会因为先生而迫害学生。”

    “去吧,去吧。”尹焞挥手。

    张良佑作揖告退,兴奋跑去魏良臣那边报名。

    尹焞回到书房,拿起一本基础数学教材,认认真真开始练习数学题。

    他太笨了,传统经书都学着吃力,数学、物理能把他学到崩溃。

    但还是在尽力学习。

    尹焞又想起师弟张绎,如果师弟还活着,估计一个月就能把这本数学教材吃透。

    程颐关于《易经》的遗作,直接把尹焞看懵了。张绎却能迅速整理遗稿,并且还能查漏补缺,然后无比吃力的传授给尹焞。

    程门四先生,如今只剩尹焞还活着。

    他在江西聚了一些洛学传人,筹划着完善属于大明的洛学。

    尽量向皇帝靠拢,但依旧排斥王安石的学问。

    他们将佛学引入儒学,却又整天高喊辟佛,恨不得把天下寺庙全给拆掉。

    朝廷也有官员,跟他们长期保持联系。

    比如礼部右侍郎谢良佐,就是洛学在朝廷的代言人。

    谢良佐对佛学的批判是:只有上达(形而上学),没有下学(形而下学)。

    然后,谢良佐通过抨击佛学,疯狂吹捧皇帝的新学,并就此对洛学进行改革。

    大明新朝的洛学,把数学、物理等科目,通通视为“下学”范畴,是获得“上达”的必经之路。

    就在尹焞做数学题的时候,又有一个学生进来:“请问先生,弟子是否应该去协助丈田?”

    尹焞指着心脏部位:“我的学问,只一个敬字。这种事情不要来问我,应当问你的本心。你想去的理由是什么?你不敢去又是因为什么?”

    学生陷入沉思,站立良久才作揖:“弟子知道了。”

    说罢拜别,跑去魏良臣那里报名。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柳叶追风刀我穿越回去打鬼子如何攀折天之骄子这太监无敌了月宫有兔开局剧透明史,可这里是大汉啊!是大清但是不同的大清偷听心声,你竟敢馋朕的身子五皇子的逆袭之路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