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二十一·孟昭的后人

小说:北宋穿越指南作者:王梓钧字数:4519更新时间 : 2024-11-30 21:24:00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下雪之前,二哥便走了。

    一起离开黄州的,还有王昇,以及二哥的小伙伴(类似书童)。

    他们全都要返回河北老家,在明年二三月份参加县试、府试。如果能顺利考上秀才,秋天还要继续参加乡试。

    如果是往届秀才,在考乡试之前,还要考一次科试。

    科试,类似参加乡试的资格考试。

    如果往届秀才常年不读书,功课落下得太多,连科试都不过关,那就没资格去参加乡试。应届秀才就无所谓,可以直接去考。

    二哥他们一走,家里冷清了许多。

    作为一个南方人,谢衍看到穿越后的第一场雪,内心还是有点激动兴奋的。

    虽然雪下得并不大。

    此时的冬天不算太冷,从大明神符初年开始,气温就一直处于回暖状态。

    已经连续回暖了一百年,终于恢复到北宋中期的水平。

    并且还将继续回暖一二十年,然后就是一路走跌。

    跌下去之后,虽然中途也有起伏,但必须等到清末民初,气温才能回升至现在的水平。

    此时此刻的大明王朝,正处于比异时空整个明朝和清朝都温暖的年代!

    过了元宵,谢衍也将远行。

    家里给他安排了四个健仆,并且搭乘官方的“顺风船”出发。

    父母和小妹来到码头送行,父亲只是叮嘱一些要事,母亲和小妹却哭哭啼啼。

    逆着长江,船行至汉阳,转而进入汉江流域。

    汉江下游一线,尤其是南部区域,在北宋时期都比较穷。沼泽遍布,洪水泛滥,地广人稀。

    经过大明百余年的治理,水利工程早已完善,沼泽也变成湖泊和良田。

    以前的地广人稀,现在已是人口稠密。

    铁路刚修通那会儿,汉阳港被分走一大半的货物量,但经济只下滑了三四十年。随着蒸汽机的民用,以及周边矿藏陆续被发现,大量工厂在汉阳、江夏开办,后世的武汉三镇瞬间完成逆袭。

    相比起来,黄州要穷得多。

    抵达武汉之时,谢衍站在官船甲板上,看着长江两岸高耸的工厂烟囱,以及岸边穿着古装来来往往的百姓,那股蒸汽朋克的魔幻之感变得更加强烈。

    “我草!”

    谢衍的文采不好,只能用这两个字表达心情。

    “六郎,官差说要在汉阳歇一歇。”随行的健仆头子走过来。

    这几个健仆,全都挎刀背箭,真遇到匪徒他们是能杀人的。

    如今的大明,只禁止民间持有火器、盔甲和弩,其余的一切武器都监管不严。

    随着社会治安恶化,习武之风复起,出远门往往携带武器。

    尤其是那些商队,要么自募武装人员,要么跟镖局长期合作。

    目前朝廷的中枢官员们,正在吵着是否颁布禁弓令。

    治安太差了,不仅要禁弩,还得禁弓才行。

    当然,边疆地区和海外辖地,弓弩、皮甲一直没禁过,只禁各类火器与铁甲而已。

    官船靠岸,谢衍也下去溜达。

    官差们直接跑去驿站喝酒,趁机消遣放松一下,他们是前往省城襄阳送公文的。

    一般来说,只有紧急公文,才会用电报传达。

    普通公文依旧要用人来送,可以省去许多麻烦。

    但除了赶考士子之外,任何官吏不得在沿途驿站白吃白喝!

    “那些都是赶考士子吗?”谢衍指着一群学生模样的少年。

    健仆说道:“应该是来考县试和府试的,汉阳这边房屋紧俏,来晚了找不到住的地方。”

    谢衍仔细打量着,感觉挺有趣。

    如果他脑子不被撞坏,没有忘记四书六经,此时也应该回河北老家考试。

    这个时空的大明,并无什么童生概念。

    县令主持县试,考过了就去府试。

    府试虽然由知府组织筹办,但必须由提学使主持监考阅卷。就像会试由礼部组织筹办,但礼部不得参与监考阅卷一样,都是为了把科举主办方和主考方分开。

    互相监督,防止作弊。

    提学使分身乏术,只能一府一府的主考,因此各府的府试时间不一样,为防泄密考试题目也不一样。

    通常在二月和三月举行,距离省城越近,府试时间就越早。

    个别偏远地方,甚至会拖到五月。

    谢衍跟着走过去,听那些学生在说什么。

    “我打听过了,去年新任的提学使支持变法,府试策论须得往变法上写才行。”

    “嘿嘿,你们这些文科生,新版教材学习得怎样?”

    “还行,给了半年时间学习。”

    “别说了。我的本经治《荀子》,《荀子》的注解改动好大!”

    “真正难的不是律法吗?新版《大明律》改了许多。府试都无所谓,听说乡试还要考《工商法》。”

    “你们死脑筋啊?哪里有改动就背哪里,肯定都是考试重点。”

    “……”

    谢衍在旁边听得偷着乐,不禁回忆起当年的高考。

    或许是因为谢衍穿得不错,身后还跟着几个武装随从,被那些学生认为是世家子弟。

    很快就有人主动上前,作揖见礼道:“在下汉川县吕珪,字美英。早已取得资格,可以直考府试。不知兄台尊姓大名。”

    谢衍在穿越之后,也学了一些古代礼数,作揖回礼说:“在下谢衍,字朝宗,河北人士。”

    吕珪惊讶道:“朝宗兄不是来汉阳参加府试的?”

    “北上,路过。”谢衍简单回答,没有暴露具体行程。

    既然不是一起考试的同乡,吕珪就没了多少结交的心思。他再次打量谢衍,也看到了那块玉佩,却没认出是皇家学士腰牌。

    就算认出了,也不会往那边想,因为谢衍太年轻了。

    在汉阳逗留半天一夜,次日继续乘船北上,最终在襄阳转乘火车。

    太祖、太宗两朝,火车还只到南阳,如今襄阳也通车了。

    襄阳是湖北的省城,四川、湖南、湖北和汉中物资,现在大部分都经襄阳北上,其水陆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已经变成一座百万人口城市!

    当然,港口建在北岸的樊城区域,襄阳直接把樊城给吞并了。

    这里又比汉阳繁华得多,让谢衍不禁产生期待:京城洛阳会是什么样子?

    “公子,前面就是火车站。”临时雇佣的车夫提醒道。

    谢衍连忙下车,朝火车站走去。

    那是一栋三层砖瓦建筑,候车大厅里极为热闹。

    大明的穷人很多,但富人和中产也很多,不缺那几个坐火车的钱。

    甚至一些小商贩,也通过火车运货。他们的货物数量不多,上了火车可以补票,一路都不用再收税。

    当然,必须是体积小的紧俏商品,否则所得利润还不够车票钱。

    来到月台,火车头粗大霸气。

    工业革命初期的机械,大就是美,力大砖飞。

    尤其是气密性不足的原因,蒸汽机往往造得很大,漏的那点气可以忽略不计。

    “穿越者前辈牛逼啊!”

    谢衍凝视着眼前的庞然大物,越来越感觉魔幻。

    他买的是高级票,虽然没有卧铺,但座位更宽敞舒适,而且清洁状况也更好。

    选了个靠窗位置坐下,四个健仆坐在他周围。

    这个高级车厢可以坐八人,剩余的三个座位暂时空缺着。

    然后就是等待,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

    火车班次不多,发车的间隔时间很长。

    “麻烦让一下。”

    这个车厢,又进来两人。

    一主一仆。

    主人的年龄约有二十来岁,一身棉布儒衫,穿得比谢衍质朴多了。

    谢衍见状,便让仆从帮他们拿东西。

    那儒生作揖道:“多谢帮忙。鄙人巩县孟枢,字叔衡。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谢衍回礼道:“河北谢衍,字朝宗。”

    孟枢在弯腰作揖时,猛地发现谢衍腰间玉佩,非常识货的惊讶道:“碧玉白泽?”

    谢衍笑道:“侥幸。”

    孟枢似乎有点不可置信,盯着玉佩又多看了几眼,直至看到玉佩的数字编号,才说道:“失敬失敬,原来是物理学会的碧玉学士。在下加入的是天文学会,侥幸做了药玉学士。”

    药玉,就是彩色玻璃。

    皇家学会成员当中,药玉学士的级别最低。

    各个学会的腰牌,虽然都雕刻白泽,但不同学会之间,白泽的形态略有不同。

    得知此人也是学者,谢衍的随从放松警惕,并且还把一个座位让出来。

    两人相对而坐。

    这截高级车厢能坐八人,直至发车也没坐满。

    “呜~~哐哐哐哐!”

    汽笛声响,火车缓缓启动。

    孟枢实在忍不住好奇心,问道:“不知阁下年方几何?”

    谢衍回答:“还有两个月十七岁。”

    孟枢还以为谢衍只是看起来脸嫩,此刻得知年龄,顿时惊叹道:“十六岁的碧玉学士,大明开国以来第二个啊!”

    谢衍跟那些笔友通信时,并未暴露自己的年龄,免得被那些家伙看轻了。

    当然,聂岐那帮人是肯定知道的,吸纳会员的时候要提交详细资料。

    “孟兄也不俗啊。”谢衍说。

    孟枢明显对自己的成就很自豪,笑着说:“还是跟贤弟不能比,我的成果纯属偶然。六年前,家父的一个得意弟子,与一位专门打磨镜片的工部巧匠,联手改进了折射望远镜。”

    “他们的论文还没来得及发表,我就用他们的那台望远镜,观察发现了木卫五。虽说是木卫五,其实是距离木星第三近的卫星。以前的望远镜根本看不到,我又最早接触他们的改进望远镜。机缘巧合之下,稀里糊涂就让我捡了便宜。”

    谢衍说道:“孟兄太谦虚了。”

    就在此时,孟枢仿佛想起了什么:“贤弟是那篇阻尼论文的作者?难怪我听着耳熟!”

    “孟兄也看物理学刊?”谢衍笑道。

    孟枢说道:“去年我虽然在汉中,但也一直关注学刊。有人用你的学术发现,造出了一台阻尼天平,早就已经轰动学界了!”

    谢衍不想谈这个,他转开话题道:“孟兄的老家在汉中吗?”

    “祖祠在洋州西乡县,”孟枢解释道,“老家那边有祭祖活动,祖父年迈不能远行,父亲又有公职在身,我便代表巩县孟氏回乡祭祖。”

    谢衍说道:“太祖太宗好像就出自西乡县。”

    孟枢颇为得意道:“我家先祖,便是太祖的亲传弟子,在国朝初年还做过阁臣。后来醉心学术,便辞去高官厚禄,在山沟沟里创办了一家书院。”

    谢衍肃然起敬:“为了学术辞去内阁官位,实在让人敬佩。”

    孟枢说道:“我家的祖训,便是告诫子孙勤修学术少做官。做官只能一时荣华,研究学术却是功在千秋。”

    谢衍还真就信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我穿越回去打鬼子五皇子的逆袭之路月宫有兔开局剧透明史,可这里是大汉啊!柳叶追风刀如何攀折天之骄子这太监无敌了偷听心声,你竟敢馋朕的身子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是大清但是不同的大清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