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九十七·谢驸马也上疏做正事呢

小说:北宋穿越指南作者:王梓钧字数:4366更新时间 : 2025-01-13 22:22:28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冬至的前几日,全国官学放假。

    只是公立学校统一放假而已,私立学校可以自行安排。

    譬如巩县的鲔岫书院,就有部分师生留在校园,甚至连过年都不会回家。大哥谢宏跑去那边山中,须刻苦攻读到明年秋季,才回乡跟未婚妻表妹成亲。

    “这尼玛,好多白卷!”

    谢衍正在批改期末化学试卷。

    洛阳太学外舍有两千学生,其中一千学的是理科,由六位化学讲师负责授课。

    谢衍批改了一部分期末答卷,时不时就遇到交白卷的混子。

    三两下把手里的试卷批完,谢衍捡出几份优等卷,交给其他老师交叉阅卷。

    成绩优等的试卷,需要三人以上交叉批阅。

    如果是升舍考试,甚至还要糊名。

    “往年也这么多白卷?”谢衍问道。

    隔壁桌的化学讲师,无奈叹息道:“年年如此。外舍班次越靠后,交白卷的学生就越多。”

    另一个化学讲师,也把自己分到的试卷批完,又把优等卷挑拣出来:“太祖太宗两朝时,即便是在太学外舍,学生们也全都勤奋刻苦。唉,哪像现在?”

    又有老师说:“那个时候,不是有钱有势,就能进太学外舍。全国只有一所太学,入学考试特别困难。”

    另一个老师说:“如今的入学考试也困难。只不过嘛,比的不是学问,而是家中权势或人脉。阁老的孙子你招不招?尚书的侄子你要不要?明知道他们是来混日子的,可有人打了招呼你就得收下。”

    “……”

    当天就把外舍生的期末化学成绩统计出来。

    谢衍仔细查看了一下:甲等58人、乙等172人、丙等339人、丁等431人。

    如此数据,让谢衍极度无语。

    由于化学内容大调整,今年的期末考题非常简单。稍微用心听讲的,考个乙等肯定没问题。

    这说明什么?

    说明77%的外舍理科生,根本就没认真学习,全特么是来混日子的!

    回到家中,吃了晚饭,谢衍直奔书房。

    朱棠溪好奇跟来:“六郎在写什么?”

    谢衍说道:“以芙蓉学士身份,直接给官家写信。”

    接着又详细解释:“今年的外舍化学考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算平时一堂课都不听只拿着课堂笔记背诵几天,也至少能考到一个乙等。结果呢?77%的外舍理科生都没达到!”

    “这种情况,已经好几十年了,”朱棠溪说,“太学的官员和老师,他们其实做不得主。”

    谢衍说道:“我既然在太学做讲师,就该忠于职责。至于朝廷是否下令整改,那是他们的事情。我不给陛下写信,是我失职。我写了信他们不改,则是他们失职。”

    朱棠溪笑道:“没想到六郎如此耿介拔俗。”

    谢衍说道:“求个心安而已,反正我又不怕得罪谁。”

    “幸好你没有去做官,否则多半树敌无数,”朱棠溪不禁感慨,随即又补充一句,“如果六郎早生四十年,必为父皇所喜,说不定现在已是朝中重臣。”

    谢衍嘿嘿笑道:“我没那么大本事。写这封信,无非一个念头通达。”

    ……

    只要是皇家学会的学士,就有资格给皇帝写密信,这是当年太宗定下的规矩。

    太宗甚至会亲自回信,还在信里骂过人:“若无要事大可不写,少拍朕马屁。你有那工夫,不如多做实验。连实验也不做,便去畜圈看猪蹚泥耍。”

    收到此信的学者,还真就修了个猪圈,对外宣称“奉旨养猪”。并再次写信给太宗,专门汇报此事!

    学士们的密信,不走内阁那边,直接由通政院呈交给皇帝。

    信封盖有火漆,私自拆阅属于欺君大罪。

    垂拱殿。

    叶太后正在批阅奏疏。

    眼下这封奏疏,却是光禄寺卿呈上的。言说近日多雪,请求停办冬至大朝会。

    每年的冬至大朝会,95%以上的停办理由都是下雪。

    文武百官半夜冒雪出门,还要在皇城内多次排队,风雪交加那么站两小时,指不定就有一堆感冒发烧的。

    内阁已经批准停办奏请。

    叶太后自然没必要反对,谁不想多睡会儿懒觉呢?当即提笔写了个“可”字。

    大朝会属于最高礼仪之一,就算是要停办,也必须皇帝亲自批准。

    批了一通奏疏,叶太后有点乏味,站起来在殿内散步,顺便活动活动腿脚。

    有阉人过来,往火盆里添了些木炭。

    叶太后散步还未结束,忽有隶属于通政院的中书舍人,拿着一封密信来到殿外求见。

    “何事?”

    “启禀圣人,是谢驸马的密信。”

    叶太后听了哭笑不得,谢老六随时可以进宫,却非要写什么密信。

    此类密信,按制该明天再送来。

    今日加急送达,只能说通政院挺有眼力劲儿。

    叶太后坐到火盆边去拆信,认真读罢又递给陶金凤,笑着说:“我以为他除了做学问,便只知道讨公主欢心。却没想到,还是个敢说真话的。”

    陶金凤接过密信。

    叶太后说道:“你猜他在信里怎么写的?他说无忧洞里藏污纳垢,须得定期清理。太学若不整顿,这时只在外舍藏污纳垢,今后恐怕内舍、上舍也要变成无忧洞。”

    陶金凤把信看完,感慨道:“可惜了。”

    “怎么可惜?”叶太后问。

    陶金凤说:“谢驸马是个敢于任事的。他若从政,必有一番大作为。”

    叶太后道:“把信发给内阁吧。”

    ……

    内阁。

    大冬天的,袁怀义没有睡觉,而是在处理跟军事有关的政务。

    除了军事类要务,袁怀义懒得碰其他事情。

    同样的,其他六位阁臣投桃报李,基本不会反对袁怀义的军务决策。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冬天的军务很多,大部分都跟后勤保障有关。

    这些东西,在刚入冬时就已经有安排,如今陆续收到各地的复命。兵部那边可全权处理,只需告知内阁一声,甚至都不用惊动太后。

    还有就是河道破冰通航,也要调动军队才行,兵部早就安排好了。现在陆陆续续复命,是因为相关河道彻底封冻,没有再让军队破冰的必要。

    “袁相公,首相有请。”

    “来了。”

    本来精神十足的袁怀义,被请去参加内阁临时会议,走到半路就开始打哈欠。

    身体都搞出条件反射了,他一靠近会议室就想睡觉。

    袁怀义朝其他阁臣拱手,便寻到自己的椅子坐下。椅子有棉垫和靠背,还铺了天鹅绒,甚至还准备了毛毯盖腿。

    一封信递过来。

    邓公武说道:“这是谢驸马写给陛下的学士密信。说实话让我非常惊讶。我年轻的时候,太学外舍虽然也有许多不读书的,但绝对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这才又过去多少年,太学外舍混日子的学生,居然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七!”

    杨正夫说道:“此事须得处理,否则太学就真要烂了。”

    “倒也不至于,”候光说道,“太学外舍皆为自费读书,又没用朝廷财政供养。只要对内舍、上舍严格把关,太学就永远烂不了。”

    葛从信摇头:“礼教也,国之根本。就像科举作弊一样,即便没有查实,仅是风言风语也要处理。太学外舍已经快要烂完了,如果继续听之任之,恐怕用不了二十年,就要波及到内舍那边。”

    袁怀义放下信件,开始例行打瞌睡。

    张育说道:“此事牵扯极多,只是严格入学考试,恐怕根本就不起作用。”

    邓公武想了想:“缩短太学清退时间,四年减为两年。入学一年考试不合格,第二年的食宿和学费翻倍。入学两年还不合格,直接予以清退!”

    “可行。”阁臣们纷纷赞同。

    邓公武这个方法,没有把进入太学的路子堵死,权贵和富豪子弟依旧可以进去。

    所以,执行起来没啥阻力。

    而且那些权贵富豪,哪个不想看到子孙努力读书?加大惩处力度,缩短清退时间,也是在逼着学生认真向学。

    入学两年依旧考试不及格,那还读个屁啊,早点干别的去吧。

    会议很短,不到十分钟就结束。

    葛从信开玩笑道:“驸马这算议政吗?”

    杨正夫说道:“他是太学讲师,又是芙蓉学士,把所见所闻上奏陛下很正常。而且,他只是提出问题,又没有说该怎么解决。所以不算议政。”

    邓公武道:“我借着会议说几句。洛阳无忧洞里的百姓,如今已悉数运到上海登船。明年,让全国各大城市清查,全都照着这个法子办。还有太学之事,全国七所太学都要清查整顿。不能只是洛阳独善!”

    张育说道:“其实,各府县社学的问题更大。”

    邓公武道:“唉,让地方官府自查吧。”

    历史上社学出现于元代,一直延续到清末。

    元代之时,五十户百姓为一社,设立学校搞扫盲教育。所需经费,由地方自行解决。

    到了明代,社学变成乡村半公立学校。一部分经费由地方官府提供,一部分经费由士绅商贾捐赠。其授课内容,增加了法律知识、农业知识、经史历算、礼仪道德等等。只在农闲时候开学。

    直至清代,一个乡设立一所社学,办学经费跟明代类似。并规定入学年龄,在12岁到20岁之间。

    这个时空的大明,在太宗皇帝的推广之下,就连城市地区都有社学。而且,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地方财政,同时接受士绅商贾的捐赠。

    发展到现在,社学出现很大问题。

    一是“吃空饷”。

    某些社学和学生,仅存在于纸面上。办学经费被官吏给挪用!

    反正是地方财政出钱,中央很少派人去调查,而且想查也查不明白。

    二是非法侵占土地。

    地方官吏勾结劣绅,以置办学田为由,强占老百姓的农田。接着,再把所谓的学田,转包给劣绅佃耕。

    被霸占土地的百姓,稀里糊涂就变成学田的佃户,但实质上成了劣绅家的佃户。

    朱铭搞出的社区、乡镇扫盲学校,已经被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祸害得一塌糊涂。

    但还可以继续维持运转,每年都能让大量底层少年脱盲,甚至有极个别的还考上了秀才。甚至是考上举人,转而从事其他行业完成阶层跨越!

    邓公武感觉自己要做的事情好多,御史根本就不够用。

    社学这种烂摊子,只能暂时搁置。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汉冠三国:我不是刘辩大秦:我爷爷是秦始皇重生靖康年,我朱元璋打造铁血大宋相声历史:从夏朝到清朝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谍情烂漫治要三国第一军神我真的没有修罗场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