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既然堵不住就彻底放开:大明的人口起飞

小说: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作者:键盘战斗家字数:4241更新时间 : 2023-09-27 08:08:57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赵胜的七名学生,难过的看着他们的导师。

    他们措手不及。

    不光社会上满是痛骂他们导师的声音,连带着京城国子监的许多师生也无法接受他的导师。

    京城国子监的领导层,发生了激烈争执。

    有人提出要开革赵胜。

    赵胜原来是北平国子监的教谕,后来支援京城国子监的改革,本来是受到重用的。

    他们这七名学生,也从北平国子监随着导师来到了京城国子监读书。

    “我本来还说让你们师母带着家人过来京城,你们回去北平后,告诉你们的师母,暂时不要南下了。”

    赵胜并没有因为社会的痛骂而萎靡,不过脸色到底苍白了些。

    如此大的压力,谁都会感受到痛苦。

    “先生,不然您也调回北平吧。”学生提议道。

    先生在北平有很多老关系,必然不会像在京城,京城的局势太复杂了。

    赵胜摇了摇头。

    “我走容易,可是我走了,谁还能帮皇太孙殿下分担呢。”

    “皇太孙殿下都没有开口为你说过话。”

    一名大学生为自己的导师打抱不平。

    这项研究是皇太孙提议的,他的导师才往这个方向做调研,于是有了成熟的报告。

    报告也是皇太孙看过,结果人们都只骂自己的导师,而皇太孙仿佛没有听见一样。

    “你不懂。”

    赵胜喝止了弟子,“皇太孙殿下的位置很敏感,国家大事他是不能轻易表态的。”

    人们的矛头可以对向自己,但是绝对不能对向皇太孙殿下,如此的政治觉悟,赵胜并不觉得自己受到了委屈。

    皇太孙是国家未来的核心政治人物,必须要保持在国家百姓心里的形象。

    他只能幕后引导,并不能站到台前亲自下场。

    “皇太孙殿下是有苦衷的。”

    周承志开口说道。

    他们家当年得到过皇太孙殿下的亲口关照,自己的父亲才能尽快的解脱出来。

    这份恩情,哪怕皇太孙殿下可能并不记得自己,但是周承志一直放在心里。

    “我最近不太好去上课,也不好出门,你们的研究的课题却不能停下。”

    赵胜想了想,说道:“在京城研究,不如去北平,那里的现象更为严重,具备了代表性。”

    众人听到导师让他们回北平进行研究,纷纷面露喜色。

    谁不想衣锦还乡。

    和以往不同,他们是带着课题回老家的,想想都让人激动,好好的在乡亲们面前表现一番。

    赵胜掏出了一笔钱,由周承志保管,负责他们在北平的吃住行。

    经费赵胜有。

    虽然课题是他为学生们布置的,还是可以调用一点的,这点权利他并不缺。

    七名大学生在京城火车站,买了去往北平省府的车票。

    因为他们穿着学士服,引起了人们的目光。

    应天府从府学到县学进行了改革。

    除了继续免费读书,把以往发给读书人的米粮改为了学校免费的伙食。

    读书人可以在学校的伙房免费吃饭和住宿。

    但是年龄上做了限制。

    社学仍然由民间自行筹办,为孩童们启蒙,到了六岁入学的年龄,就可以进入各县的县学。

    然后十二岁的时候要进行毕业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升入府学或者州学。

    通过三年的府学或者州学,成绩优异者,获得学校的推荐,就能进入京城国子监和北平国子监的面试和考试,通过了就是国子监的国子。

    等于把原来直接发给读书人的各项优待,留给了学校,资源的转换,保证了县学的秩序。

    那么成绩不合格的,又或者原来大龄的读书人,要么加入社会生产,要么回到老家,要么自费去私学。

    其实也是原来的考核。

    府学和州学读书的读书人,也需要考试的,不合格者会被革出去,但是现在多了一条,限制了年龄。

    府学和州学的毕业生们,在社会上实践三年,然后可以参加省府的吏员公考,需要有三家良家人的担保,自身也无犯罪记录,公考通过后,分到各衙门成为吏员。

    而京城国子监和北平国子监的国子们,他们毕业后,经过三年的社会实践,然后有资格参加京城的科举。

    科举通过后,留在六部观政,成为储备官员,再经过考核,最后分到各地做辅官。

    辅官政考通过,由吏部推选,开始从各县做起,根据政考结果获得上中下三级评价。

    简而言之。

    这些国子监生们,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只需要保持不出错,是未来的县官。

    吏员也可以参加科举。

    不过吏员需要六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工作表现良好,获得参加科举的资格。

    十二岁县学毕业,十五岁府学州学毕业,社会工作三年就是十八岁,参加公考,七年工作经验,也就是二十五岁。

    最顺利的情况下,二十五岁科举通过,在六部观政一年,分到各地担任辅官三年,经过礼部推选,最快在二十九岁成为县主官。

    那么国子监。

    十九岁顺利结业的话,三年的社会实践,科举通过六部观政一年,然后一样的流程,最快在二十六岁成为县主官。

    最新内阁的选拔标准之一,必须有担任地方主官的经验。

    结合大明当下模式,发展出来的新的一套用人制度,主要是加重了对治理地方经验的看重。

    县官不再是科举名次落后学子的“流放地”,而是成为了大明朝政重臣的培养池。

    国子监生们穿着的学士服,就是最好的阶层表现。

    火车上的乘客们,对他们非常的客气。

    七名国子监生回到了北平。

    他们努力的保持沉稳,克制内心的张扬,越发显得内敛,在酒楼吃了一顿饭后,各自分了一所学校去调研。

    国子监培养的大学生们,可以内向,但是在社会的活动中,如何与各色各样的人们打交道,完成自己的课题,也是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周承志并不着急,他先是回了一趟家,和母亲与弟弟妹妹们吃了一顿家饭。

    这几年里,他又添了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一家有六口人,还有接来的祖母,加上家里的三名女佣,也就是十口人了。

    还有父亲的几名兄弟,不算姑姨,不知不觉间,他们原先周家祖父祖母加上三个儿子五口人。

    三代人下来,已经成为了三十好几口的家族。

    父亲只有四个子女是少的。

    大伯有八个子女,二伯也有七个子女,四叔比父亲还要年轻,也有五个子女。

    突然间。

    周承志理解了导师的课题,为何导师会不顾社会伦理提出限制人口的观点。

    当叔伯们的儿子们长大后,同样会成家,继续和长辈们一样的繁衍子女。

    军户的大片井制度,只需要一代人成长起来,立刻会进入土地破产,户均变回十亩以内。

    北平工人子弟学校。

    周承志看着自己的母校,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得知周承志的拜访,他当初的老师,痛快的为他大开方便之门。

    在学校里,看着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周承志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现在北平的小学已经成熟了。

    最初的特学班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反而是外省有了大量的特学班。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也会成为历史的特有产物。

    一年级的孩童们非常的听话,老师让他们做什么他们不敢违逆,不过在社学已经学会了规矩,并不算难事。

    到了二年级增加了课程,以及乐课,户外课等,孩子们变得活泼起来。

    三年级增加了数学等课程,还有了校外活动,还有马课等,他们已经开始三三两两的成群结队,有了自己的小圈子。

    四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相约在一起,开始在社会上出现。

    五年级的孩子们,出现了打架的行为。

    六年级的孩子们,开始逃课,跟随中学的孩子们,成群结队拉帮结派。

    周承志惊讶的发现,当年皇太孙殿下所言的事情,竟然真的发生如此的彻底。

    这是他们那一代学生从来不敢想的事情。

    他们那时候,虽然也有调皮的孩子,但是并没有涌现出如此多的人数。

    “新时代出生的孩子们,他们的思维和旧时代的人们完全不同,明明才一代人而已。”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呢。”

    周承志的笔记写满了文字,记录下许多的现象,还有提出的疑问,在学校里,他并没有找出答案。

    “你应该去社会上看看。”

    他以前的老师笑着跟他说道,得到了提点,周承志离开了学校,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工人们白日要上班,宽松的工作环境与稳定的收入,让工人们的子女大大增加。

    母亲带不过来如此多的孩子,因此为大孩子带小孩子。

    大孩子的独立,带动了弟弟妹妹们,他们在父权的环境下长大,崇拜着父权。

    对学校读书的行为,认为是女孩子怯弱的表现,他们觉得在社会和大人一样,才算是男子汉。

    孩子们学着大人的谈吐,在社会上装模作样,刺激了拉帮结派的气氛。

    “学校的教育水平,要跟上新时代的发展变化,既要宽松,又要严厉,而家庭的教育缺失,也更为关键。”

    周承志来到了片井。

    高丽和倭国的女佣,终于影响了军户们,他们也开始尝试租用女佣。

    “道德毕竟无法约束人性。”

    “私下里的行为,随着大量高丽和倭国女佣的到来,诞生了更多的私生子。”

    “我见过最多子女的一户军户,他有十五个孩子,成为了他最自豪的事情,经常挂在嘴边向乡亲们炫耀。”

    “他还在尝试请更多的女佣,一百亩的田地收入,被他全部用来了繁衍后代。”

    周承志沉吟。

    他想出了一种新的思路,既然人性难以限制,那就从人性入手,彻底释放大明的人口增长,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不过思路不太成熟,他需要导师的建议。

    今天六点的更新提前发出来。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治要相声历史:从夏朝到清朝大秦:我爷爷是秦始皇汉冠谍情烂漫重生靖康年,我朱元璋打造铁血大宋三国:我不是刘辩三国第一军神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我真的没有修罗场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