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高丽忠清道。
清州府。
“大内义弘的使者,他们想要做什么?”
李芳干平静的问道。
这位一手掀起政变,把同父异母的弟弟们,以及后母全部杀了,保障了他们亲兄弟们的性命和权力,幽静了李氏高丽开国国王的父亲。
清洗了许多的大臣,手上沾满了鲜血的枭雄,穿着寻常的长衫,现在的模样,看不出丝毫的风范,仿佛普通的四十岁上下年龄的中年人。
“应该是想要说服我们。”
大臣回道。
大内义弘既要高丽的支持,更离不开大明的支援。
自从左军节制使李芳干,明明应该在北方才对,却无奈选择了忠清道,而右军节制使却在北方,可谓是滑天下之大稽。
“唉。”
李芳干长叹一声。
父亲临终的那一刻,口气里没有丝毫对自己的抱怨,却充满了忧虑,李芳干又何尝不知道呢。
只是由不得人啊。
平原的地区才能获得粮食,有了粮食才能养兵。
可高丽的平原地区主要在西部,皆与大明隔海相望,受大明强大的海军挟制,如果高丽的平原,能在东部地区就好了。
高丽的平原主要为温泉平原、载宁平原,然后中间的灭恶山脉和瓮津半岛隔开,另外一边又是延白平原、江汉平原、平泽平原、又是车岭山脉与七甲山隔开,再是内浦平原、湖南平原,最后是全南平原。
正好对应平安道南部地区与黄海道中西部地区,和京畿道中西部地区,忠清道西部地区,全罗道南部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是高丽主要人口所在。
咸镜道属于蛮荒地区,人口稀少,与奴儿干各部落的关系复杂,平安道也只有少部分的平原地区,同样属于边地,在李芳干眼里,不如南部地区。
南部地区靠海,隔海相望的倭国,西部守护大名和高丽关系一向交好,不但有大量的人口,还能获得外部的结盟,种种好处,促使李芳干选择了忠清道。
挟制全罗道,虎视京畿道。
这些年的控制下来,李芳干手里养了整整十万大军,是高丽国内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京畿只有两万军队。
可李芳干不知道五弟的想法,他在大明的拉拢下,虽然不像二哥那般彻底投靠大明,但手里至少有四五万的军队,让李芳干早期的谋划彻底破产。
最初的时候,他原本计划趁着五弟实力不强,靠着自身强大的实力,以势压人打败他。
现在隔了京畿道,够不到对方了。
现在不但五弟的实力发展了起来,京畿道也恢复了秩序,二哥养的兵最少,完全指望大明的军队,却在经济上发展的很快,获得了当地大户和百姓们的人心。
简而言之。
时间拖得越久,对于李芳干越不利。
十万大军的供养,搜刮了所有,不能尽快的统一高丽,长期对峙将会经济崩溃,不攻自破。
“大内义弘指望大明,属于望梅止渴。”
李芳干指出了关键。
“幕府将军实力强大,不靠大明这些年的支持,让幕府将军投鼠忌器,何谈长远呢。”
“是啊。”
李芳干内心有些丧气。
计划不如变化。
大明突然的插手,让高丽国内形势的发展,最初就超过了他的布局,并且越走越远,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
“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南王。”
“有许多将军不愿意打仗,并且地方上的两班,对我们有很大的怨言,恐怕军队刚刚离开,后脚他们就造反了,断了我们的粮道。”
李芳干被自己的手下们称为南王。
对于这样的称呼,李芳干一开始并无法接受,等于分裂了高丽。
但是形势不由人。
李芳干需要名器来掌握地方的治理,也就默认了下来,于是高丽有了三王,北王、国王、南王,从一个国家实质上的分裂三个国家。
李芳干眯起了眼睛。
内心的凶狠,让他决定孤注一掷。
趁着大明抽到军队的时机,最快的统一高丽,然后两手准备,一边整军备战,防备大明的军队攻打,一边向大明朝廷告罪求饶。
打的主意,和当初的安南黎氏父子一样的心思。
南军没有统一的补给。
十万大军,靠传统的治理体系,并无法维持供给,为了保持军队的稳定,大小的将领,不约而同的放纵了军纪,军队从地方上自给自足。
虽然解决了一时的麻烦,可也让军队的将领们,成为了军头的存在,所以李芳干掌控了十万大军,可李芳干对军队下层的控制力度却下滑了。
种种的形势,乃至各地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传递到大明。
京城。
繁荣之下,宽松的社会气氛,让人们在精神上的思考越来越多,带来了许多的争鸣。
百花争鸣。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却也是没有稳定的秩序。
各色各样的言论和思想,冲击着人们的心灵,有的人在报纸上骂战,甚至到了约架定生死的地步,视之为生死大敌。
例如从北平沿袭而来的,女子应该上道学的权利,以及女子也有继承权的思想,引发了南方的痛批。
哪怕是女性经济地位较高的江淮地区,也难以接受北平的思想。
更有人在报纸上公开嘲讽,说北平的妇女和男子挤乘一辆公车,肉与肉摩擦,可谓是天下奇闻,伤风败俗,文字非常的露骨。
立刻引发了北平的震怒。
北平行省早已出台过律法,以此人犯罪之名,北平的巡检丁差,跨越千里之遥来逮捕此人,结果被当地的巡检丁差阻挡,双方甚至动了手。
北平行省的开放程度,让大多数地区无法接受。
在舆论上北平行省落入下风。
大量的社会贤达指责北平的做派,甚至有人弹劾北平行省。
这是其中一样矛盾,还有其他的矛盾。
例如移民带来的矛盾。
以前是高压的治理环境,在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下,人们放开了手脚,解放了思想,也开始了对自己利益的诉求,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是必然的现象。”
朱高炽冷静的说道。
内阁关于社会的上越来越混乱,产生了担忧。
他们找到皇太孙殿下。
朱高炽选择顺其自然,忍受暂时的混乱。
并且这也是阻止不了的。
从此处挡住了水流,可水流不会消失,会从另外的地方流出。
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就会带来思想的混乱,经过一段的混乱时期,各地的经济发展同步,思想上也逐渐统一,重新稳定起来。
那时候的文明,又会上升一个阶段。
北平行省的人口太少了。
工业化浪潮过程中,在政策的控制下,促进了女性大量的加入工作,十余年的时间下来,又有社会的鼓励风气,自然发起了新的运动。
女性有了自己的工作,也就有了自己的经济财富,这笔财富当然是归她的。
也就有了对财产的控制权。
中华文明下的古代传统社会里,妇女自己的财产,她们是有权利处置的,例如从娘家带来的嫁妆。
如果夫家侵吞了妇女的嫁妆,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并且会被处罚的。
妇女能抵半边天,从来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更不是靠对立出来的,而是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达到的,无论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西方的男女平等,正是因为男性的极度缺乏,让社会上女性劳动者占据了高度的比例,也带来了女性高度的社会地位。
事物的发展,逻辑上是一样的。
包括历史上的大明。
江淮地区的丝织业发达,女性起到了重要的经济作用,所以江淮地区的女性地位越来越高,自然而然的,也就促进了新思想的诞生,例如男女平权,女子也应该上道学的言论,出现在明朝万历时期,也就不奇怪了。
此时。
朱棣亲自去照顾朱元璋。
入冬以来。
朱元璋的病情越来越重,已经逐渐开始卧床,整个皇宫内外,都在担忧朱元璋的身体。
朱高炽安抚了大臣们,也忧心忡忡的去了宫内。
大明现在还需要朱元璋。
大户们的不满,将领们的不满,勋贵们的不满,藩王们的不满,乃至当下社会的迷茫期,充满了各色各样的混乱,人心不定。
朱元璋活着,就是最大的向心力。
至于外部。
自己多年打压的倭国内战,已经到了压制不住的地步,大内义弘虽然在大明的扶持下,实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室町幕府毕竟是政治军事中心。
而足利义满更是室町幕府将军里,最有能力的一位。
在他的治理下,室町时代,倭国的实力得到了恢复,经济和军事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被后世日本学者称为室町幕府最有才能的将军。
以前的大内义弘,只属于普通的叛乱中,最大的一支。
可并不是颠覆全国的反叛实力,昙花一现的存在,大明也不可能全力支持大内义弘。
现在的倭国,足利义满自认为实力已经足够打败大内义弘,哪怕大内义弘身后有大明的支持,既然如此,大明要护住大内义弘,就要派去更多的军队。
可帖木儿帝国呢。
最大的威胁是西北方向。
为了倭国的胜利,大明只能抽调高丽的力量,以及为数不多的可以调动的军队。
偏偏这个时候,朱元璋身体又不好了。
为了防备国内的不稳,又需要保障国内军队的存在。
内部的麻烦,思想上的冲击,外部的矛盾。
一下子凑到了一起。
“果然是堵不如疏。”
朱高炽感叹。
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他延缓高丽的矛盾,延缓倭国的矛盾,总之时间拖得越久越有利的情况下,采取了维稳的方式。
结果麻烦凑到了一起。
实际上也是大明的摊子铺的太大,面临的新挑战。
现在只是西北方向,高丽和倭国。
还有塞北方向,东南亚方向,西部地区.总体上保持了稳定。
以后随着大明的疆域越来越大,出现的麻烦,可能就不是一件一件的,更可能同一时期,各地出现几样的问题,需要一起处理。
“难怪法国在殖民地争夺不过英国。”
朱高炽忍不住感叹。
西方不是一个国家。
法国和英国的殖民体系是不一样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这样的小国。
靠着地理环境兴起了海贸,也属于强盗式的掠夺,不仅压迫当地的土著和非洲的黑奴,连本国的移民也被盘剥,属于最不可取的方式。
英国的海外殖民体系,则延续其在欧洲充当搅屎棍的风格。
但是又借鉴了西班牙在新大陆的做法,例如英国在印度,同样前期先伏低做小,获得当地统治阶级的信任,再拉拢分化各部,兴风作浪,趁势做大等等。
法国又不同。
法国是陆权国家,并且文明程度要超过英国,英国把美国骂为乡巴佬,法国则把英国骂为乡巴佬,所以法国的海外殖民,他们会将法国的文字语言,以及文化和体系搬过去。
不同的方式,展现不同的效果,效率上也有不同。
从这方面来看,朱高炽的做法,和法国的方法有些类似。
乾清宫。
不少的太医轮班值守。
“皇爷爷。”
“你皇爷爷刚刚睡下,不要去叫醒他,让他好好歇息吧。”朱棣一脸疲劳的从里间出来,阻止了朱高炽。
见状。
朱高炽忍不住的往里间探去,什么也看不到。
“皇爷爷老当益壮,没想到病的这么快。”
前些日子,还与朱元璋有说有笑,仿佛还在昨日,朱高炽非常的担心,无论出于感情还是国事,都希望朱元璋能好起来。
“走吧。”
“去外面说。”
朱棣率先出去,朱高炽见状跟上。
出了乾清宫,在石阶的白玉柱前,朱棣深呼气吸一口气,让自己清醒过来。
“听说最近外面很乱?”
“大乱才有大治。”
朱高炽一脸的平静。
朱棣摇了摇头。
“多事之秋,还是少乱一些的为好。就以你皇爷爷病重的名义,让各地藩王入京吧。”
“是个好主意。”
朱高炽赞同道。
朱元璋生病之初没有瞒人,也瞒不过去,既然已经不是秘密,索性接机把各地的藩王们约束到京城,虽然藩王们被解除了兵权,可危险还是有的。
朱棣不也是被解除了兵权。
虽然不认为谁能成功造反自己,可是不让造反的事情发生,把危险灭于摇篮,岂不更为好。
“只怕你的那些叔叔表兄弟们要骂娘了。”
朱棣笑道。
先是解除了兵权,再约束到京城,怎么看对宗族也是薄情寡义。
“他们倒是小患。”
朱高炽说道:“帖木儿的事情未决,我大明的方方面面都受控于此,如果早点弄清楚帖木儿之事,无论是战是和,也比现在什么也不做的好。”
“此事急不得。”
去过西北打仗,在那里呆了近两年的朱棣,十分清楚帖木儿的疆域有多么的庞大。
大明如果与帖木儿开战,那就不是五六年的事情。
整个大明的国力,都会用在中亚西亚,一切力量都要以彻底打败帖木儿,并安稳主中亚西亚为主,至于东南亚,只能力求保住现状。
而东边高丽和海外的倭国,大明更不可能一东一西,数万里之遥的两线开战,只能尽量的安抚住他们,不让他们闹事。
无论是高丽统一,又或者倭国统一,大明也只能旁观,无法插手,那么现在大明在两国的政策也就破产了。
日后卷土重来,再也没有当下的好时机。
“按道理应该也快了。”
“希望西部安宁。”
朱高炽选择南下。
二十年的南下与海外,当本土开始有了回血,那时候才是图谋中亚和西亚的时期,符合活在当下,展望未来的国策。
否则大明的国力耗费在中亚西亚,却得不到稳定的回报,为南下之路布满了障碍,非常的不划算。
帖木儿当下的实力太强大了。
历史上他的东征计划,靠着以战养战获得的大胜之势,凑出了至少五十余万的马步大军,骑兵数量高于步兵,哪怕是朱高炽也得慎重对待。
谁让朱棣不听劝,打下了东察合台呢。
打仗的过程中,朱棣从来不听自己的劝告,西北如此,西南也是如此。
当然了。
打了胜仗,带来的自然也有好处。
原计划的安南宣慰司,变成了交趾行省,原计划止步于亦力把里中东部地区,如今不光拿下,还收复并建立东察合台都司。
好处肯定是有的。
因为获得的好处也不少,所以朱高炽也不怎么抱怨朱棣,但是朱棣每次都不按照计划行事,让朱高炽很头疼。
使用朱棣的好处同样不少。
指挥军队作战的元帅角度,朱棣无疑让人放心,并且不用担心朱棣尾大不掉,成为国家的忧患,就是最大的好处,于国于己有大利。
可是正因为如此,朱棣太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了。
难道儿子还能约束老子不成。
这就是任何事物都有的两面性,朱高炽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朱棣也不太想西征。
正是因为拿下了东察合台汗国,他才非常清楚,帖木儿帝国的疆域,实在是大的不可思议。
虽然不如大明大。
可光走一遍都要多久,何况打仗。
东察合台汗国数百年的战乱,穷的一锅粥,也是帖木儿出生西察合台汗国,却不图谋东察合台汗国,而是一路西征的原因。
大明拿下了东察合台汗国,获得的物资,还不够大军塞牙缝,反倒是大明付出了无数的人力物力,乃至财力。
而帖木儿已经屠戮了一路。
大明就是选择和帖木儿一样的以战养战方式,也没有物资可图,更何况大明绝对不会放纵军纪的,带来的危害远大于一切。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