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新升的战神

小说: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作者:键盘战斗家字数:7608更新时间 : 2023-12-24 12:43:57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一条大江浪儿阔。”

    “风拂粮花香两边。”

    “吾家就在.岸上住。”

    学生们佩戴着黑色的丝巾,祭奠被杀害的工人们,十几名工人被残忍的杀害,很快惊动了地方,通过报纸的传递,引起了全国的震惊。

    金州的歌唱家编出的新歌,成为了大明当下最火的歌曲,每个学校的学生们都会唱。

    孩子们擦着泪水,不知道谁开始唱起的这首歌。

    保靖州宣慰司、石耶洞司、平茶洞司、酋阳宣抚司、溶溪芝麻子坪司,隶属于重庆府的大大小小的土司,被第一时间召集了起来。

    官员们审问他们,以查清楚是谁偷袭的铁道。

    经过多番的了解和走访,矛头多数指向了兔子洞李成广。

    李成广是汉名,承袭太祖遗留的制度,给与各部自治,多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百姓们经济水平的提升,不光皇族勋贵大户的权力被打压,连带着各部的土司也受到了波及。

    许多的部落离开了大山加入了工厂,这些人又带走了更多的青壮,人们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

    京城。

    因为暹罗紧张的局势,其内战一触即发,大臣们商讨着,如果暹罗的战争爆发,暹罗的国王更有优势,还是南部的叛军更有优势。

    他们想要扶持住暹罗的王室,又不想让暹罗王室获得太大的优势,最后还担心如果支持的力度不够,万一暹罗王室落败怎么办。

    那时候就需要大明亲自下场,面对付出成倍的人力物力,属于朝廷庙算的失败,这个责任会成为大臣们的污点。

    “我认为新的势力,必然比老旧势力在武力上要更厉害些,否则如何能从老旧的势力中脱颖而出呢。”朱高炽肯定的说道。

    暹罗的波隆多罗阇,与暹罗国王罗摩罗阇,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两人其实属于同族,波隆多罗阇也是王族子弟,不过是很多代的旁支后裔。

    没有历史可以借鉴,但是朱高炽凭借自己的经验,认为没有大明的扶持,波隆多罗阇多半可以打败暹罗王室,至少能让暹罗元气大伤。

    这不符合大明的利益需求。

    大明需要局势尽快稳定的暹罗,以让大明顺利的开始铁道建设,而不是打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暹罗,那大明在南洋的大铁道计划将遥遥无期。

    太子殿下的看法,支持了杨士奇,杨士奇提出派遣部分大明军队进入暹罗,帮助暹罗王室尽快打败叛军的提议获得了通过。

    突然。

    兵部侍郎送来了紧急的军情,四川重庆府东南区域有土司作乱。

    朱高炽看完了册子,面无表情的发下给大臣们。

    众人面色复杂。

    朱高炽想到了法律。

    大明制定的法律,以及宋朝关于私人财产保护的法律,这些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事物,而是社会需求导致的问世,背后折射了文明的进程。

    例如宋朝财产法的核心,谁的东西是谁的。

    这个道理放在大明,人们很好理解,那么到了后世,人们认为本该如此,天经地义。

    但是刚刚从原始部落过渡到私有制的社会,所有权是非常模糊的,并不是谁的东西就是谁的。你有的东西,要给我用用,许多人是这般认为的,并且没有觉得哪里错了,甚至为了争夺,发生了激烈的争斗。

    思维决定了行动。

    通过重庆府发生的这件事,朱高炽看到了背后蕴含的社会原理。

    解决这样的问题很简单,发展经济,经济富裕了,人们的需求也就有了变化,思想也有了变化,顺应时代的潮流,懂得保护自己的东西,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可是要解决经济问题就需要稳定。

    这也是朱高炽不太愿意插手各部土司内部治理的原因之一,自己做好了,但效果很慢,做不好则劳民伤财,还会导致战乱。

    只是呢,许多的事情并不以朱高炽的意志为方向。

    事物发展的必然。

    大明内地太富裕了,而山区太贫穷,那些山里的人,他们维持不下去,又没有谁的东西是谁的思想,出山抢劫是必然的行为。

    一般的山区,大明的官府早就开始主导移民,把百姓们迁移到富裕的土地上,改善他们的生活,并融入大明的社会资源分配体系过程。

    但是很多的地方不行,因为那里有土司,大明官府的行为,触犯了他们的根本利益。

    土司们没有文化,没有文字。

    那些学习中华文明的土司们,相较而言很开明,不光融入了中华文明,也为部落的百姓带去了更好的生活,属于大公无私的性质,当然,不包括私人欲望方面。

    例如云南的丽江土司。

    丽江能成为云南富裕的地区,在明初的时候,当地土司就欢迎大明的到来,几百年里,当地不光文化昌盛,还有云南最大的藏书楼。

    连带着明中末时期的徐霞客,写下了大量丽江的文字记载。因为丽江王的开放,促成了当地文明的融合,为百姓们带来了稳定安宁的生活。

    不过有开明的人,也有自私自利的人。

    正如后世,不允许伟大子弟们解放农奴的势力存在。

    问题不大,大明国力强盛,没有土司敢明着拒绝,这些年来,虽然私下里有政治争斗,但总体上保持了和睦,各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如果没有变化,大明数十行省,将会共同进步,达到新的高度,成为最文明的所在。

    掀桌子不行的。

    掀了桌子,大明只能做出还击。

    朱棣去了占城,随行的有朱高煦,朱能,张辅,京营的豕勇军与忠勇军也南下保卫皇驾,拱卫朱棣的安全,有些老的将领凋零,部分成长起来的将领,散布到西部七省,高丽,南洋等疆域。

    突然间,朱高炽发现大明有些“空心化”。

    指的不是大明内地没有军队,而是没有自己深刻了解的将领,这些年来,为了保持与朱棣的默契,自己和军队的接触太少,很多新一代的将领,朱高炽并无太多接触。

    对军队将领的信任问题不大,主要是不了解将领们的能力。朱高炽要的不是能打败土司的将领,需要的能顾全全局的将领。

    开国功勋已经无存。

    陈亨、房宽、张玉、陈贤、徐忠、徐理大批的历史上靖难功臣也已凋零,陈珪病重卧床,郭亮太老,丘福脾气火爆,不适合担任主帅。

    顾成老将军也告病,根据他家人向朝廷上奏的消息,估计熬不过今年。

    连王真也死了。

    张信、丘福、王聪、郑享、平安、李远、王忠、盛庸、铁铉.

    朱高炽思考一个又一个的名字,这些人不是不具备独领一军的能力,就是无法轻易调动的将领,他们需要镇守当地。

    最后,朱高炽终于放手,选择了让兵部推选。

    没多久,经过兵部的讨论,推选出了一批名单,朱高炽看到了熟悉的名字,分别在亦力把里,西域行省的将领们,赵安、蒋贵、任礼等。

    有时候,出现的任何事情都有脉络可循。

    朱高炽通过今日之事,不得不感叹起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西部七省做为大明用兵最广,跨度最久,当下形势最复杂的地区,多年来,这片边地的军队中,成长出来一批年富力强的将领们。

    比起国内的将领,他们的确在军事才能上更加的优秀。

    不知不觉间,西部七省的高级将领的总体素质,已经超过了国内的总体水平。如果张辅朱能这些人去世后,国内就没有可以对抗西部七省军事素质的高级人才。

    同样的道理,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为什么北平系的将领比内地的将领们能打?

    不是因为他们基因好,吃得多,而是因为北平作为大明的边疆门户,长期以来形成的环境,锻造出了一批才能优越的将领。

    北平系的凋零,国内军队将领的情况,朱棣有没有了解到?朱高炽忍不住怀疑起来。

    金忠去世后,兵部的事情就交给了齐泰。

    “听说当年皇爷爷在的时候,你在新城区碰到过皇爷爷?”朱高炽好奇的问道。

    “回太子殿下。”

    “臣当年有致仕的念头,幸亏遇到了太祖皇帝,经过太祖皇帝的教导,臣才明白了国家大义,以百姓为重,所以臣去掉了私念,回到了朝廷。”

    齐泰也老了。

    五十余岁的齐泰,脸上不光多了许多的皱纹,胡须也发白。

    “幸亏皇爷爷留下了你。”朱高炽笑道。

    太子对自己的认可,让齐泰的老脸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大明的发展很快,可是遇到的问题也很多,这些时日,我思考了许多,重庆府土司作乱,会不会也是因为内地军队将领总体素质的下降,才给了李成广的底气?”

    齐泰没有及时回答。

    大明抽调了太多的精锐分赴边地,不光是优秀的将领,优秀的军户子弟也成批成批的扎根到边地,虽然促进了大明人口的迁移,可的确也导致人才的外流。

    而边地更加恶劣的环境,让人们越发的抱团和奋进。

    反倒是国内,虽然文明昌盛,可是文风之下,有些方面的确不如边地,特别是在野蛮其体魄一道上,太子殿下提出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如果去过边地,会发现边地才是如此的面貌。

    看到齐泰的神色,朱高炽内心叹了口气。

    三代之和,是天下人赞颂的。

    为了保证三代之和,朱高炽改变了在北平的做事风格,那时候朱棣年轻,自己年少,加上有京城的威胁,所以朱高炽与军队的接触很深,朱棣也默许了。

    但今非昔比。

    哪怕朱棣没有这样的心思,可朱高炽不能制造让朱棣产生忧虑的基础,所以多年来,对军队的接触不多,而数十年的战争,又的确是朱棣亲征。

    社会分工合作,代表了文明的发展高度,朱高炽与朱棣的分工合作,同样最大化的发挥了优势,可任何事有利有弊。

    分工细致,也可以看成个体综合能力的下降。

    朱高炽对军队的不熟悉,二十余年下来,成为了朱高炽当下最大的短板,竟然不知安排哪位将领去重庆,才能做到自己的要求。

    那么齐泰有发现吗?看样子他是知道的。

    不过齐泰的顾虑朱高炽也理解。

    有些事他不能说。

    “兵部认为谁何时担任此次平叛的主将?”朱高炽问道。

    “赵安。”

    齐泰没有犹豫。

    “赵安。”

    朱高炽念着这个名字。

    陕西狄道人,受牵连谪戍甘州,后因功升临洮百户,奉命驻扎嘉峪关,出征西域,收复哈密,亦力把里,随朱棣出征帖木儿,带军出使过乌斯藏,靠着军功一路升迁,如今为委鲁母总兵。

    朱高炽虽然不了解此人,但是知道此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兵部推出的人不差。

    可是这代表了一件影响很大的事情,兵部在军权上得到了延伸。

    朱高炽没有反对,能按照他的意愿,稳定平复土司,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事情,也没有时间再拖了,越拖下去,闹出的危害越大。

    很快,朝廷兵部下文,调委鲁母总兵赵安南下平乱,以及兵部派出几位官员,传达太子殿下的要求。

    委鲁母城。

    “臣领旨。”

    赵安恭敬的接过旨意,又被几名兵部官员耳提面命,得知了太子殿下的心意,并没有太多的言语,除了带上自己的数十名亲兵,当日就乘坐火车离开。

    离开的果断干脆,让几名官员不可思议。

    总得布局一番吧,不能前脚刚走,后脚委鲁母又发生了变化,不过几名官员很快发现了原因,委鲁母太平静了。

    总兵走了,委鲁母除了有些人讨论了一番,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人们继续过着自己的生活,集市里的商贸也没有受到影响。

    西部三良将,名不虚传。

    不光地方上早已没有了马贼,各部归心,哪怕赵安离开,也没有任何的波澜,悍兵悍将也无人闹事,军营里稳稳的。

    赵安带着自己的亲兵,经过嘉峪关抵达陕西,然后一路直赴四川。

    在四川召集了各路将领,拿出了王令,颁发了几道军令。

    各部严守关卡,加强对地方的盘查,以防宵小,然后查访了粮仓,在令抽调各路精兵,分三路抵达武隆,在武隆检阅了军队后,看出了士兵们的虚实,最后只带上了三营,也就是九千兵马。

    九千兵马未动,而是先召集各部宣慰使和宣抚使,在赵安的督促下,十几位宣慰使和宣抚使硬着头皮来到赵安的大帐。

    赵安见人到齐了,没有缺少一人才选择出兵,此时已经过了两个月,一仗未打。

    但是赵安的帐内,地方上的舆图上插满了旗帜,除了从各宣慰使和宣抚使了解的,还有让当地土兵们打探回来的地形与消息。

    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赵安突然下令出军。

    早就准备好的船只,沿着平茶河顺流而下,经过平茶洞抵达兔子洞,平茶洞司宣慰使看着身后自己的大山,有些反应不过来。

    前日还在武隆,今日大军就开拔到了兔子洞?

    大炮轰山。

    土兵为向导,手榴弹开道,开阔地则火铳阵前进。

    李成广知道明军会来报复自己,可是他等了很久,刚刚松懈一下,明军却突然出现,连破他十三寨,还没等派出援兵支援,一个寨子一个寨子被攻破的消息送来了。

    明军只用五日就攻到了主寨外,走都需要走五天。

    与别的将领不同,考虑什么火器为重会导致士兵懈怠等顾虑,赵安作战的思路就是火力为王,火力开道,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不动如山,侵略如火,其徐如林,其疾如风。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在各项事物准备的过程中,又麻痹了对手,然后不给对手反应的时间,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

    只用了半日,在明军炮火的摧毁下,兔子洞化为灰烬,不费吹灰之力尽灭李成广。

    李广成逃都来不及,寨子里的人更来不及。

    威震数十年的李广成,在明军的攻打下,犹如一场笑话,给土司们展现了什么叫做雷霆之怒,什么叫势不可挡,什么叫螳臂挡车,什么叫鸡蛋碰石头。

    土司们目瞪口呆。

    他们想了很多的情形,考虑过明军的优劣,地理的限制等等,可是结果就是结果,明军胜利的太干脆,李广成甚至没有给明军造成什么伤亡。

    巨大的落差下,各个宣慰司和宣抚使更加的恭敬,所有人多日来的抱怨化为了乌有,再也没有人敢在赵安的面前露出不满。

    当初被赵安如何催促与被各种威胁的气愤,谁也不敢露出来。

    准备工作用了两个月,战事只用了不到十天,而赵安从南下算起,只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干净利落的平定了叛军。

    朝廷收到了捷报后,第一反应是不信,第二反应是迷惑,第三反应是不可思议。

    李广成的实力虽然不强,可是地形优势大呀。

    兵部甚至做好了打长久战的准备,准备了一年的时间,结果白准备了,不过兵部的官员们很快兴奋了起来,赵安毕竟是兵部推选出来的人,证明了兵部的能力。

    在朝廷大惊之下,准备夸赞赵安的时候,赵安又做了让人触不及防的事情出来。

    他以触犯军纪,私连叛匪,阴谋造反等理由,一口气斩杀了五个宣慰使,并破了他们的寨子,可他没有大开杀戒,除了部落的头人外,其余的百姓被他恢复了自由。

    “大明没有奴隶,内陆宣慰司,宣抚司也没有奴隶。”

    赵安很明白。

    委鲁母百姓们的选择,更不提内陆的这些宣慰司,他们与内地的百姓联系更加的紧密,现实也的确让赵安满意,松开了握在腰间的指挥刀。

    各寨子的百姓们蜂拥离开了大山,被各个商行招募,他们需要人手。

    山外的世界多美美好,百姓们早就羡慕多时。

    当然,赵安是个很果断的人,做事不喜欢拖泥带水,更不喜欢留下隐患,他的杀性,让朝廷都无语。

    这位镇守西部的杀神,威名从西部七省传到了内地。

    如果朱棣在京城,他会忍不住的摇头。

    赵安是当年随他西征的小将,这位小将很能打,更能杀,从塔什干杀到锡尔河,又杀到撒马尔罕,从撒马尔罕杀到布哈拉,向北杀到玉龙杰赤,向南杀到马什哈德。

    也是朱棣为什么没有把赵安留在西部七省的原因,人们太畏惧赵安了。

    不过呢,因为朱棣的偏袒,许多的事迹没有传回国内,兵部只看到了赵安的战绩,却没有看到他的做事风格。

    赵安的做事风格,很快引起了朝廷大臣们的不满。

    可是赵安连拉带打,拉拢地方百姓,消灭地方头人的手段的确好使,不光没有导致当地骚乱,反而为当地带来了和平,以及百姓们过上了更好的日子。

    因为根据朝廷的规定,内地的宣慰司和宣抚使,百姓们属于大明籍。

    既然属于大明籍,那就是纳入了资源分配模式的体系,只不过以前被头人们阻止,现在失去了阻碍,没有百姓们悲伤。

    哪个百姓会因为能分到钱而不高兴呢,只有资本家才会不高兴。当然了,有些连自己立场都分不清楚的人,赵安也不会手段。

    半年下来,地方的官员们上奏朝廷,认为可以改土归流。

    工民联合部,调研司等部门经过探查后,也给予了认可,认为当地的老百姓们,应该过上更好的生活,除非朝廷不认可他们的大明籍。

    既然都属于大明百姓,那就应当受到工民联合部的保护。

    同时。

    高丽各地的大商行闻到了风声,早就开始来招募工人,随着高丽流民形势越发的复杂,商行需要更多大明籍的工人维持自身的稳定。

    大明商行其实更愿意使用阉工管事,不过国内规定严格,退求其次,只能从国内招人。

    国内招人本来就很难,如今多出了几十万人,商行们可不会放过这个蛋糕,不然又要被大明工局抢先。

    “来我们合胜昌,干满三年发婆娘,干满十年分房子。”

    “来我们德茂商行,每个月一元八角钱的工钱啦。”

    百姓们恢复了自由,成为了香馍馍,一时间不知所措。

    赵安因为被御史们弹劾太多,返回了京城接受问责。

    朱高炽没有理会赵安,而是沉思大明近些年的变化,以及儒学的发展,是否满足了大明当下社会进步的应有的高度。

    如果说十年前的混乱只是停留在民间的话,那么到了近年,其中也有大明疆域的问题,有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和一些新的问题。(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五皇子的逆袭之路开局剧透明史,可这里是大汉啊!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偷听心声,你竟敢馋朕的身子这太监无敌了是大清但是不同的大清如何攀折天之骄子月宫有兔我穿越回去打鬼子柳叶追风刀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