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小说:中国的执政太后:女人天下作者:蒋胜男字数:3501更新时间 : 2017-07-30 06:33:58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历史上众多称制太后跟儿子的关系,没有几个能够和平相处的。似乎唯一一个没有撕破脸的就只有辽国的萧太后了,那是后话。

  冯太后和拓跋弘非但不是亲母子名份,连养育关系都没有,情况就更糟糕了。偏还有人翻出当年献文帝生母李夫人死时的情况,明里暗里似乎在说冯太后对此有莫大的牵连。两者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但是谁也不好意思当面翻脸,率先倒霉的倒是他们身边的人。

  先动手的是拓跋弘,目标是冯太后的男宠李弈。史载冯太后好色,前后有许多男宠。五胡乱华,胡人的男女关系本来就很随便,更何况冯太后青春年少,她才不过二十多岁啊!冯太后这一生,父母早亡,兄妹离散,儿子不是亲生的,唯一能够让她觉得牢靠的感情是和先帝拓跋濬之间的男女感情。拓跋濬已经死了,她的感情仍然需要寄托。所以她的需求,也是奔着男女感情而去,而且她挑的,也基本上都是那种很能干、又有男子气质的朝中重臣。

  拓跋弘本来就觉得母后专权碍了自己手脚,更觉得冯太后对他的态度越来越挑剔是受了男宠挑拨,恰巧李弈的弟弟魏国南部尚书李敷在相州刺史任上时受纳贿赂,为人所告。拓跋弘趁机穷究此事,以法连坐,诛杀了李弈、李敷兄弟两家。

  李弈是冯太后的第一个情人,感情很深,李弈被杀,冯太后内心的怒火不可压抑,立刻展开报复。一时间,拓跋弘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被太后阻碍了。他心烦意乱,转而向宗教寻求逃避。为了摆脱朝廷上冯太后的执政,拓跋弘忽然宣布自己要将帝位让给叔叔京兆王拓跋子推。冯太后干政,借口无非是拓跋弘年纪尚小,以母亲身份干政。若是年富力强的拓跋子推继位,身为嫂嫂的冯太后恐怕不能再有理由干政了吧。

  冯太后不动声色,接受拓跋弘的辞职,以只有“父传子”的规矩,把候选人改成拓跋弘的儿子拓跋宏。冯太后的候选人得到了比拓跋弘的候选人更多的选票,毕竟“父传子”比“侄传叔”更有理由,而冯太后在朝中上下的支持者也比拓跋弘更多。

  就这样,年仅十八岁的拓跋弘居然成了太上皇,而年仅五岁的拓跋宏则成了新皇帝,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孝文帝,而冯太后也升格为太皇太后。

  冯太后汲取拓跋弘不听话的教训,小拓跋宏自出生开始,她就亲自抚养教育,果然拓跋宏不负所望,又听话又能干,出落得让她极为称心满意。

  太上皇拓跋弘没想到,原本以退位作为对冯太后的反击,反而更加帮助了冯太后,自然是很不甘心。他还年轻,冯太后尚未养老,何况于他。于是以太上皇的身份,和冯太后展开对小皇帝和朝政的控制权之争。不仅朝廷上重要的国务处理都要向他奏闻,他还屡屡颁布诏书,行使大权,甚至亲自率兵北征南讨,举行大阅兵等。平心而论,拓跋弘才能处事都不错,如果没有冯太后的话,也许他也能够成为像拓跋濬一样的好皇帝,做出一番政绩来。只可惜,他遇上的是比他更强的冯太后。而他的皇帝名声,又被比他更出色的儿子拓跋宏所掩盖了。

  两母子的矛盾非但没有随着拓跋弘退位而减少,反而愈演愈烈,终于冯太后不能再忍,派人给拓跋弘送去一壶鸩酒,将拓跋弘毒死于平城永安殿,彻底断绝后患。天子之家无亲情,更何况只是名份母子。拓跋弘死时年仅二十三岁,这一年冯太后三十五岁,正是政治上成熟的年纪。

  从此之后,冯太后诸事顺遂,再也无人敢于逆她之意。她掌握着在千年之后人们都知道很有孝心的孙子拓跋宏,倚仗男宠王叡、李冲的辅佐,以及其他文武大臣的襄助,展开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史称“太和改制”,即为我们今天所称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由冯太后执政时所执行,或者是冯太后政策的延续。冯太后的一系列改革,对于促进北魏由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的过渡,即封建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冯太后颁布的“均田令”,20标志着北魏统治者开始转向接受汉族的封建统治方式。这一制度历经北齐、北周,到隋唐约三百年,不仅使北魏社会经济得到发展,而且为后来隋唐社会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魏冯氏改革在孝文帝之前(6)




  此外,为了使鲜卑人逐渐适应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礼仪制度,冯太后大兴教育,尊崇儒法,禁断卜筮、谶纬之学,从而开始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这一点,又为后来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措施打下了基础,清除了障碍。

  冯太后的执政,彻底改变了鲜卑族的蛮风,使其区别于五胡乱华中的其他胡族“山大王”式的打砸抢杀,成为一个符合中原标准传递的王朝。她所实行的政策,经历北周、隋、唐,影响了其后整个中国数百年。

  冯太后的命运车轮,以快速旋转的过山车开始,到后来赴汤蹈火、惊险万状、血溅三尺,最后驰入平稳,最终以一种万众鼓舞的姿态驰入终点站,披红戴彩地走进历史的博物馆,摆放在展厅的重要位置。




唐武则天无字碑上书千言(1)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624——705),在死后留下的是一块无字碑。她对自己的生平不著一字,然而不管在她活着时还是死之后,都有无数的人热烈地评论她。一个不为自己留下一字的人,后人为她所写的评述传记,却比任何一个树碑立传的帝王都要多。

  武则天出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是荆州都督武士彟的女儿,母亲杨氏,出身于隋朝宗室。武则天十一岁时,父亲去世。十四岁,以家世和美貌选入宫中,为太宗才人,因其娇柔妩媚,而得太宗赐名为“媚娘”。但是在武则天叫武媚娘之前的名字,至今仍无定论,《新唐书》的《则天皇后本纪》里有这样一句话:“武氏讳珝”,而同为《新唐书》中的《志第二十七地理一》,却又有华州、华阴两地,在武则天称制的垂拱年避讳改名。看来她的原名可能是叫武华珝,如此男儿气的名字,正符合传说中她父亲武士彟让她从小穿男装的故事。而在她称帝之后,将自己改名为日月凌空的“曌”字。则天二字,是她的儿子李显所上的尊号:“则天大圣皇后”中的两字。后世惯常以其最后的封号称其为武则天。

  武则天挟家世美貌入宫,并在一开始就得太宗亲自赐名的殊荣,起势很好,但是在后来的岁月中,整整十二年直到太宗去世,她的名号却一直滞留在“才人”这一阶上。而同期入宫,比她还小上两岁的才人徐惠,却是直线上升,名号从“才人、婕妤、充容”直到最后为妃。两相比较,令得武则天倍感挫折。

  从这期间比较著名的“狮子骢事件”,或可窥一点端倪。据说太宗有一匹名马曰狮子骢,性情暴烈,无人能制。当太宗向左右言及此马时,武媚娘向太宗说了自己的主张:“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据武则天后来自己回忆,太宗听后“嘉其志”。

  但是当时才不过十几岁的小女孩,却不明白这“嘉其志”背后的含义,太宗对这个充满好斗和活力的女孩子固然欣赏,但她却显然不太符合他的审美情趣。从他亲自动手把武则天改名“媚娘”来看,与其说是对她的殊爱,也有可能是对她原来那个过于男性化的名字不喜欢。他更喜欢像徐惠那样含而不露型的,非是武则天那样过于好强好动的。根据后世留下对徐惠的描述来看,徐惠虽然也很有个性,但这个性却藏在温婉和顺的态度下面,符合儒家的行为规范,还有一些自抑行为。徐惠也曾为太宗征高丽和大修宫室上过谏言,与长孙皇后的为人很相似。唐太宗李世民这一生女人很多,但是他最欣赏和看重的显然还是长孙皇后。在长孙皇后去世多年后,再得到一个行为气质酷似长孙皇后的徐惠,很明显地有移爱的心理。因此在徐惠得宠之相映下,武则天在后宫这么多年,实在有些黯淡。

  俗话说“各花入各眼”,武则天的不合当爹的审美情趣,却入了儿子李治的心目。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嫡子,他的两个哥哥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夺位,两败俱伤,使得他渔人得利,做了太子。

  李治原先并非做为太子而培养,再加上前头已经有了两个过于刚强的哥哥,使得他的性格略显优柔寡断,这令得李世民不是那么太满意。当时的李治比武则天小四岁,虽然也已经纳了太子妃王氏,另外还有些妻妾,但是应该来说都比他更年轻。在遇上一个年长于他又是性格强悍的成熟美女时,立刻感到无名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对于李治来说,和父亲的近身侍妾有一层亲密关系,也能够在因年老垂暮而显得喜怒无常的父亲面前,事先得点消息,测知喜怒,应对时,也能够更有把握一些。

  武则天或许在当时可能诅咒这种令她倍感痛苦和生命威胁的“禁忌之爱”,然而她将在往后的日子里感谢它,因为这段非常时期的禁忌之爱,李治对她的爱远胜于对其他女人。因为难得,所以不舍,所以倍感珍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虚伪丈夫装情深?八零离婚再高嫁诡异调查局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天赋太低被群嘲?我一剑破天长公主娇又媚,高冷摄政王心肝颤无限:我,龙脉术!一品麻衣神相重生后,我送渣女全家坐大牢当妾说我不配?嫡女重生掀朝野夺凤位七零娇美人,撩得冷知青心肝颤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