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小说: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实体精校)作者:曹昇字数:3509更新时间 : 2017-07-30 21:02:50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时不可留,众不可逆。”刘秀一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才同意。

  同为刘氏后人的刘备,也是部下多次劝他称帝,皆推辞谦让。诸葛亮举出耿纯之例,道:“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耿纯之言耳。”刘备闻言,顿时醒悟,于是乖乖称帝。

  这两个例子说明什么?说明打江山的都想坐江山。不让坐江山,咱就一拍两散,另起炉灶,重新再打江山。刘秀和刘备便是扛不住这种压力,也不敢冒这种风险。他俩要是不称帝,那部下怎么办?只有称帝,部下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得到想要的封赏,在江山中分取一杯羹。

  回到李斯当时。帝国刚刚统一,且不说皇子,单说那些打天下的功臣,也无不想分得帝国的一杯羹,所以王绾分封的建议一出,立即满朝响应。皇子分封了,功臣焉能不封?

  分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独立的国中之国,令由己出,土地赋税皆归己有,子孙世袭,长享富贵。这样的美梦一旦破灭,谁能不急?

  按理说,李斯也是统一天下的大功臣,假如分封的话,绝对少不了他的份。要是他只看重个人私利的话,则当王绾提出分封之时,他完全可以附和,至少也可以保持沉默。那么,他将得到一块不小的封地,而且其爵位土地可以由子孙世袭,何乐而不为呢?犯得着断了那么多功臣同事的念想,损人又不利己吗?而且得罪了那么多嗷嗷待封的皇子皇孙,何苦来哉!

  因此,平心而论,李斯废封建,挺郡县,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优秀政治家的宽阔胸襟和高瞻远瞩。以嬴政的聪明睿智,终其一生对李斯信任有加,也正说明他认可了李斯先公后私的政治忠诚。

  后人不深察,总喜欢视李斯为贪恋富贵之徒,以为他一生都在追求做一只仓鼠,可谓大谬也。驽蹇之窥天骥,老鸱之吓鹓,又复可笑也。

  【4.其他政策】

  议帝号、废谥法、从水德、立郡县等等政策,是在统一之后才提上日程的。而以下政策早在统一之前便已酝酿成熟,只等统一既成事实,立即付诸实施。

  这些政策有着相同的关键词——统一。

  其一,统一度量衡,帝国上下采用统一的计量标准。为此,中央政府向各郡县颁发统一制作的标准量器(有少数量器幸运地流传至今),并在上面刻上皇帝的诏书全文。同时在法律上也加以规定,凡是度量不准,比如短斤少两,或者大斗进、小斗出的,都将受到相应的惩罚,以确保此一政策之执行。

  其二,统一货币。“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货币铸造权则全部收归国家掌控,严禁私人铸钱。国家铸造之钱,即便质量不佳,或者磨损过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其三,统一车辆轨距,即车同轨。成语闭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办事,不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结果造出来的车根本就不适合在路上跑。车既然造出来了,怎么就不能在路上跑呢?要理解这一点,对现代人而言可能有一点难度。但在古时候,并没有混凝土浇筑的公路,连柏油马路也没有,大部分都是土路,而那时的车又没有配置轮胎,对道路的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在某些路段,由于土质松软,风雨侵蚀,加上马车的来回奔驰,路上就会出现两条深深的印辙,轨距宽度不符合印辙的车辆很难在这样的路上行驶。车同轨之后,对驾驶员而言自然是好消息,对造车者来说同样也是好消息,他们从此可以放心地闭门造车,车出门自然合辙。

  其四,统一文字。春秋战国以来,各国文字渐渐分离,同字不同意,同意不同字的情形多有存在。统一之后,政令文书不便,于是由李斯牵头,以大篆为基础,删略繁者,取其合体,参为小篆。李斯作《仓颉篇》七章,赵高作《爰历篇》六章,胡毋敬作《博学篇》七章,作为官定的标准字书颁布于世,一面供教授学童,一面供民众查阅。中国能够长久统一,而不是分裂为一个个独立的小国,秦之统一文字几乎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参照欧洲可知,如果任由各国的文字自行演化下去,今日之中国又将是怎样的一副面貌。

  此后,又分别有销兵和建设新咸阳两事。

  战国两百余年苦于兵革,思想界如墨家,便力倡兼爱非攻之说,make love,not war(要爱情,而不是战争)。至于民间,也是厌兵已久。于是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置廷宫中,示天下以永不再战。此金人十二,汉朝犹在,后董卓财迷,毁坏其十,用以铸钱,幸存的两个也在两晋时被苻坚销毁。惜哉,使十二金人能得存一,斯芬克斯像、维纳斯像又岂能在雕塑史上专美?

  咸阳既已成为天下之都城,自当有首善之都的格局和气宇,以集天下视听,感召民众。早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秦每破一国,便参照该国的宫室设计,在咸阳北阪上予以原样复制。等到统一之后,咸阳自雍门以东至泾、渭,东西八百里,已是离宫别馆相望属,穷年忘归,犹不能遍也。又将所得诸侯美人钟鼓,充入之。

  再将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迁徙至咸阳,此所谓强干弱枝之计也。此类豪富,雄霸一方,深得民望,皆是统一大敌,帝国的不安定因素。将他们迁离故居,则其势力自消,置于咸阳,在中央政府的眼皮底下监控起来,自然也就不足为患。而在昔日六国的疆域之内,豪富既去,地方势力不复存,郡县制也就能够得到顺利推行。

  嬴政二十六年,天下大事,大致如上。


  第十五章 嬴政三十四年

  【1.帝国建设】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转眼到了嬴政三十四年,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自统一天下迄今,已过了八年,庞大的秦帝国如同一台上紧发条的机器,稳定而高速地运转着,一刻也不曾停息。

  先有道路之建设。

  今人口号云:要想富,先修路。嬴政之修路,却并非出于经济上的考量,而是首在军事用途,以利于帝国的长远统治。

  清朝末年,李鸿章出使欧洲,问军事于德国首相俾斯麦。俾斯麦云:练兵有一事须知,一国的军队不必分驻,宜驻中权,扼要地,无论何时何地,有需兵力,闻令即行。但行军的道路,当首先筹及。

  俾斯麦此种军事思想,中国早在秦朝之时,便已产生并予以实践。

  秦修驰道,共为两条,皆从咸阳出发,一路东穷燕齐,另一路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又修直道,自九原抵甘泉,巉山堙谷,长千八百里。

  有了驰道和直道,帝国便不必四方驻兵,而是放心将军队主力集结在秦国本部,进而遥控全中国局势。地方上一有叛乱,中央军便可以借助驰道和直道,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平定。而在平时,地方上只需备少量兵卒,维持日常治安即可。

  当然,帝国在修路的同时,也不忘修路障,将燕赵北界长城与秦国旧有的西北长城对接连通,大加修葺,成就了著名的“万里长城”,以阻止北边游牧民族的南下入侵。

  再有疆土之继续开拓。

  在北边,蒙恬率三十万大军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匈奴不堪秦军之威锋,退却七百余里,以求自保。从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在南方,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征伐百越,所向无敌,尽定其地,分别置为桂林(约为今广西)、象郡(约为今越南中北部)、南海(约为今广东)三郡。

  【2.嬴政求仙】

  作为帝国皇帝的嬴政,在这八年里遭遇了两次暗杀,分别是:二十九年,嬴政东游到阳武博浪沙,张良与力士持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锥,自高处狙击嬴政车队,误中副车;三十一年,嬴政微服夜游咸阳,路途碰上盗贼,幸好随身武士神勇,血战杀贼,这才得以脱身。

  当然,这两则小插曲并不足以削弱嬴政对巡游天下的热衷。八年间,嬴政四次巡游,立碑称功。封禅泰山,刻石颂德。

  在我看来,嬴政的一生只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证明自己为人间的神,二是让自己成为天上的神。前者对他来说业已成为现实,他的命令无不立即执行,他的意志无人可以阻挡。至于后者,嬴政则一直在努力当中。

  燕齐之地盛产方士,多倡成仙之术,与嬴政一拍即合。方士们自然高兴,在这世上,哪里还能找到比嬴政荷包更鼓的赞助人?嬴政也同样高兴,将成仙之事拜托给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放心。

  嬴政对待这些方士,可以说比对自己的宠姬还要好。只要方士开口,就全有了。于是先后发起三次求仙之旅。一是在二十九年,遣齐人徐巿与童男女数千人驾船入海,寻找传说中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二是在三十二年,使燕人卢生访求古代仙人羡门、高誓;同一年,又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

  当一个人有了世外之想后,便会开始脱离群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快穿之恶毒女配觉醒了每个世界我都在教小可爱们做人三国袁熙传截断真千金掐指一算,各网友又有劫难我的赛博女友成真了灵气复苏:我一条小蛇,你让我去统领龙族?假千金空间通兽世,渣哥个个悔断肠我的身份曝光后,出轨前妻跪求复婚让你拍烂片,你怎么票房过百亿?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