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小说: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实体精校)作者:曹昇字数:3529更新时间 : 2017-07-30 21:02:51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清朝在焚书禁书之余,却也修书,即《四库全书》。然而,这当中又有猫腻。说起来,他们用的也是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字里行间。但他们褒的都是谁呢?不仅他们自己,连过去的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等,也一并褒赞在内。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他们何必做这份人情?原因很简单,他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对华夏而言是异族,是侵略者。而在编纂过程之中,对那些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汉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则是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比如岳飞《满江红》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经过删改之后,变成了“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对此,鲁迅先生曾评价道:“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于是有叹:“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

  相对于原始的火烧而言,这岂不是更高层次上的焚书吗?

  如契诃夫所言,别人的罪孽并不会使你变成一个圣人。尽管干过焚书之事的远非李斯一人,但这并不足以成为给李斯开脱的借口。李斯的焚书开了皇权政府赤裸裸地扼杀民众思想的先河,不仅在当时酿下了严重的后果,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心理影响。

  【4.坑儒的由来】

  说到焚书,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坑儒。坑儒发生在焚书的次年,即嬴政三十五年,其由来是这样的:

  且说六年之前,嬴政狂热地迷上了仙人和不死神药,四处笼络和招揽术士,酬以重金,资助他们为自己去寻访仙人和不死神药。前后几次寻访都以失败告终,嬴政并不气馁,资助的规模和力度反而越发加大。

  于是乎,在术士的小圈子内交口传递着这样的消息:此处皇帝傻,钱多,速来。一时间,满世界的术士云集咸阳。嬴政倒也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只要术士提出一个idea(方案),马上就能圈到一笔庞大的经费。嬴政心中清楚,这四方奔来的术士,多半都是南郭先生,可是没关系,他不在乎这些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广种而薄收。

  然而,一晃眼六年时间过去了,连仙人和不死神药的影子也没见着。术士们不免心虚起来:事已至此,不管好赖,总得给嬴政一个交代。术士们也不傻,自然不会老实承认道:世上本没有仙人和不死神药,因为我们术士多了,所以就有了。他们可不想砸了自己的饭碗,他们还想继续从事这份无本万利的职业,于是行起缓兵之计,将失败的责任推到嬴政身上。

  术士卢生向嬴政汇报道:臣等之所以屡次求仙人和不死神药而不得,是因为有恶鬼从中作祟。陛下应该忘记皇帝的身份,将自己打扮成普通人,以避开恶鬼。避开了恶鬼,则真人自至。陛下也不能处理国事,不能接触朝中大臣,否则就不能恬淡,为真人不喜。陛下所居之宫,亦不可让任何人得知。陛下做到了这些,就一定可以得到不死之药。

  卢生这一番堂皇的理论,未尝不是一种自脱之术。让嬴政放弃权力,远离国事,与世隔绝起来,这个要求未免高得有些离谱。按卢生的想法,最好就是嬴政知难而退,不愿配合,然后求仙这事就这么自然而然地黄掉。无奈嬴政已是走火入魔,真信了卢生的话。为了成仙不死,这点代价算得了什么!

  嬴政诚意十足。他首先放弃了“朕”这一皇帝的专用自称,改而自称“真人”。又按照卢生的建议,将咸阳二百里之内的宫观以复道和甬道相连,每个宫观之内皆充以帷帐、钟鼓、美人,以乱人视听。行踪所到之处,胆敢泄露者,罪死。

  帝国的政务处理照旧在咸阳宫内进行,只是嬴政不再出席。群臣奏事,则对着空空的皇帝宝座,仿佛是在对着蓝幕表演,煞是考验他们的演技。

  某日,嬴政驾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李斯车骑甚众,心中大为不快。有中人悄悄转告李斯,李斯于是轻车简从。嬴政知道后大怒,道:“此中人泄吾语。”寻找泄密者,无人应承。于是诏捕当时所有在身边的人,一律杀之。从此之后,再无外人得知嬴政的行踪。

  嬴政此举虽未必是冲着李斯去的,却也让李斯的面上很不好看。而在那些术士看来,嬴政为了成仙,连丞相李斯——他最亲密的战友都不惜翻脸,可见其对成仙的认真和执著。

  嬴政越执迷不悟,给术士的压力则越大。一旦嬴政意识到自己被骗,则他将要展开怎样的报复?要知道,嬴政可不是《皇帝的新装》里面那个笨蛋皇帝,他是绝不会吃哑巴亏的。

  那些先知先觉的术士开始惶惶不可终日:这次是蒙混过关了,可下次呢?再这么欺骗下去,迟早要出事,而且一出必是大事。富贵诚可贵,性命价更高。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5.所坑实为术士】

  最早开溜的术士是侯生和卢生。荒谬的是,临走之前,两人还煞有介事地来了一场技术探讨,得出嬴政求仙必然不能成功的结论。而这段谈话也不可思议地被史册记载了下来:

  〖侯生和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赐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每日批复表笺奏请,重达一百二十斤,不满不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且说侯生和卢生二人亡命而去,嬴政的愤怒是可想而知和无可指责的。别人逃跑也就罢了,可偏偏是你们两个!要知道,我豢养的术士虽多,却独独对你二人最寄厚望。凡你们所求,无不应允;凡你们所欲,无不得到。我何曾亏欠过你们?我何曾让你们作难?试问,我还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你们更加满意?可是没用,你们还是要逃!你们当我是什么?一个可以愚弄在股掌之上的冤大头吗?

  说起来,侯生和卢生这两人也确实不地道,光顾着自己逃命,却浑然不顾那些还留在咸阳的同行死活。果不其然,他们刚逃走没几天,一场灾难就开始降临在他们的同行身上。

  嬴政一声令下,还没来得及逃离咸阳的术士们被悉数缉拿归案,关押一处,先由御史宣读诏书。诏书曰:

  〖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然而,韩众入海求仙,一去再无音讯;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冀望极深,数年来却毫无所献。徒奸利相告日闻,欺吾仁厚而不忍责罚也。今卢生等不思图报,乃亡命而去,又复诽谤于我,以重吾不德。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

  诏书宣读完毕,接着就是要老实交代问题了。严刑拷打之下,诸生为求自免,互相揭发,乃至不惜编造,牵引诬告。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于咸阳,使天下知之,以为警戒。

  此一事件,后世往往和焚书并列,合称为焚书坑儒。但究其原委,所谓坑儒,本只是对良莠不齐的术士队伍的一次清理整顿而已。这被活埋的四百六十余人乃是候星气、炼丹药的术士,并非儒生。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也有明言,“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可见根本就没儒生什么事。

  那么,坑术士又是从何时开始被误传为坑儒的呢?

  【6.坑儒考】

  首先提出坑儒是在东晋年间。梅颐献《古文尚书》附有孔安国所作的《尚书序》,其中有云:“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这时,坑术士第一次被变性为坑儒。后来随着《古文尚书》被定为官书,坑儒的说法于是沿袭下来,遂成定论。

  对于梅颐所献的《古文尚书》及孔安国所作《尚书序》,前人多有辨疑,到了清代,其伪书的身份已盖棺论定。

  伪造者虽千差万别,心态却完全一致,那就是莫不希望以假当真,成功蒙蔽世人。譬如造假书画的人,在造假完毕之后,总会不惮辛苦,再伪造出名家的印章和题跋,以标榜名家品鉴,流传有绪。《古文尚书》的伪造者虽已不能得知,但其心态同样如此,所以才会多伪造出《尚书序》来,并假托在孔安国名下,以形其真。

  伪造者将坑术士改为坑儒,其实也只是为了引出下句“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从而表示《古文尚书》其来有自。考其最初用意,大概也只是欲售其伪,并无心向嬴政泼脏水。后世却据此将坑儒判为铁案,想必是大大出乎其意料的了。

  作为掌握了主流话语权的儒者,他们也无意纠正这一错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三国袁熙传我的赛博女友成真了我的身份曝光后,出轨前妻跪求复婚真千金掐指一算,各网友又有劫难截断每个世界我都在教小可爱们做人灵气复苏:我一条小蛇,你让我去统领龙族?快穿之恶毒女配觉醒了假千金空间通兽世,渣哥个个悔断肠让你拍烂片,你怎么票房过百亿?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