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

小说:大明:我才是皇太孙作者:来点猪头肉字数:4751更新时间 : 2024-07-19 23:42:56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洪武三十年的会试如期举行,看似也没有什么区别,有很多的事情还是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只需要按照程序来就行,肯定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有些时候也就是如此,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其他的问题,只要认真起来的话就不会有差错。

    朱允熥也不觉得有太大的问题,看起来他是有些多虑了,没有那么多的阴谋论。

    就算是有些人会不满,只不过想想洪武皇帝带来的压迫力,想想这位皇太孙的面善心黑,大多数的人还是不敢有什么小动作,一个个的都很老实。

    毕竟现实情况就是皇帝高度集权,所谓的地方豪族等等看似是有实力,不过那也就是在地方而已,还是很难做到真正的割据、影响朝局等等。

    朱允熥心情非常好,文武百官们的心情也不错,因为他们再次见到了皇帝。

    亲耕的时候,皇帝这是没有找理由不露面。大明朝的这位开国之君重农时,那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是从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出来的。

    只不过更多的官员们看着的,是那个被郭宁妃抱在怀里的襁褓,是一个时不时就要稍微闹腾一下的胖孩子。

    不让徐妙锦抱孩子,那是因为皇帝扶犁亲耕的时候,太孙在牵牛呢。而太孙妃则需要播种,这也都是她的一些职责所在了。

    老朱亲耕结束,抱着朱文垚开始训话,“农耕,乃我大明国本,诸位爱卿可明白?”

    旁边的徐妙锦低着头强忍激动,虽然她知道以朱文垚的地位,不出意外的话就是未来的储君,但是那也存在一些可能性。

    现在开国皇帝抱着他的重孙呢,这就是当着面的在直接明确未来的国本之选。

    朱允熥自然向前,严肃无比的说道,“皇祖父明鉴,孙臣虽时有荒唐之举,也实在不敢动摇国本。农耕之事,孙臣也向来勤勉。”

    这话说的也没毛病,朱允熥确实有不少看起来稍微‘离经叛道’的做法,但是老朱对此也从来都没有任何的意见,百官们也算是看在眼里的。

    这位皇太孙对于农耕确实是非常的在意,也花了不少的力气去安排开垦、屯田等等,也花了大力气去兴修水利。

    所以说朱家重农耕,这也算是一脉相承了,开国皇帝知道民生之艰,对农耕无比重视,这不值得奇怪。

    而生于富贵的太孙不忘根本,也无比重视农耕,这就是大明的服气了。

    老朱对于朱允熥的回答非常满意,说道,“既然如此,那朕就心安了。文垚要睡了,朕先回宫。”

    洪武皇帝到底是变了,以前亲耕都是亲力亲为,不会事情做一半就撂挑子交给其他人去办。但是现在的话,亲耕也没有他重孙重要。

    老朱可以回去,但是朱允熥肯定是不能回宫,亲耕礼剩下的事情也就是他来完成了,这时候也绝对不能偷懒了。

    甚至在一些官员的眼里,这就是一個再明显不过的传承了,皇帝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情,就是在明显的传达一些意思。

    不过那些事情暂时也不是百官们需要考虑的,他们心里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也就行了。皇权的交替,暂时轮不到百官表达更多的意思。

    朝廷已经定下来了一些规矩,更重要的还是要看皇帝手里有没有权力。

    亲耕结束回到皇宫,朱允熥问道,“这一次会试,可觉得有些才干不错的士子?”

    朝堂上看起来也算是人才济济了,不过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肯定是不会嫌弃有才干的人多,英才越多自然就越好。

    哪怕有些时候可能会埋没一些人才,但是也要远远好过没有足够的人可以用,这一点也算是统治者的想法。

    陈迪就回答说道,“回殿下,此前阅卷,有一些看似还不错的卷子。陛下开国三十载,教化天下、文风盛行。”

    “这么说就是没有惊才绝艳之辈了?”朱允熥则笑了起来,说道,“也罢,想要有那么经天纬地之才,这谈何容易。”

    实际情况也确实是如此,不是每一科的科举都会带来一些经天纬地之才。很多的时候,状元步入仕途也未必就是能够居庙堂之高。

    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别好失望的,这一科没有太多的天才,那就等下一科再看看,说不定会有一些惊喜。

    再说了,哪怕现在这一科看似没有太多有才华的人,但是科举取士的一个好处就是兜住了下限,这些中榜者也算得上是有些才华和本事的。

    历练历练,说不定还能出现一两个在朝堂上站稳脚跟的。让他们去地方,也能够有机会保一方安宁。

    所以说现在还真的没有理由放弃,这一科的取士正常进行也就行了,其他的也不用多想。

    看向陈迪,朱允熥继续说道,“会试之后,还是照惯例赐状元牌坊。宣扬教化之事得继续抓紧,你去和吏部商议一番,派官时按地域划分好。”

    异地为官、南人北官,这也是朝廷现在在提倡的一个做法。也可以说是硬性的要求,是必须要执行好的一些策略。

    “姚广孝,你跟着一起过去。”朱允熥继续说道,“前元时期留下来的一些官吏,该汰除也就要汰除了,岁数到了的就让他们退了。”

    道衍等人也一点都不觉得奇怪,皇太孙现在这么安排,自然也是因为时机已经成熟了。

    在刚刚取得社稷的时候,朝廷面临严重的官员不够的情况。所以有很多地方的地方官都是元朝时期的官员,换身官服就成了大明朝的官。

    不过现在大明的一些人才储备等等已经跟上了,那么那些元朝时期留下来的官员,也是时候退位让贤了。

    这不是朱允熥的卸磨杀驴,也不是说那些元朝的官就能够搞起来什么风浪,单纯的就是时机成熟了,换成大明培养的官吏更好一些。

    其他的自然也不用多想,事情真的没有那么复杂,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会试的事情,朱允熥确实看起来不需要太担心了,事情的进展还是非常顺利。

    只要继续踏踏实实的执行就好,只要不是忽然间出现大的纰漏,那么这一次的南北分榜肯定也就能够平稳有序的展开,会为接下来的科举开一个好头。

    这是朱允熥希望看到的,这也是大部分人希望看到的。至于说有些人可能因此有些不满,或者说触犯了那些人的利益,实际上也不用多在意。

    夏原吉送来了公文,说道,“殿下,春耕之事已经备好,各地官衙储备的粮种够了。”

    休养生息这么多年,朝廷的粮食暂时来看肯定是够用的,这肯定是一个让人安心的好事。

    只是依然不能排除有些百姓家里没有余粮,不能改变有些农户缺少一些粮种。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是需要去向地主或者官衙借粮种了。

    朱允熥仔细的看着公文,然后说道,“让都察院、北镇抚司的人盯着,若是有贪官污吏以次充好贻误春耕,严惩不贷。若是有犯官敢包庇,直接送到我跟前来!”

    朱允熥心里清楚,贪腐之类的事情真的很难禁绝。朝廷有很多的措施在保障着春耕,在希望能够帮助一些百姓能够更好的度过难关。

    但是一些贪官污吏、地主豪强,他们也不会错过现在的一些好机会。

    现在借给一些百姓粮种,那自然也就是要收取极高的利息,甚至就是打算趁着这段时间去兼并土地。

    所以说遇到了一些情况,朱允熥肯定是不会容忍,基本上就是露头就秒。

    春耕、秋后等等,这都是了不得的大事,这是真正的关系着国本的事情。老朱和朱允熥会无比认真的对待,他们也会要求官员们认真对待这些事情。

    朱允熥继续对夏原吉说道,“看样子今年朝廷的金银会多些,宝钞那事得做了。宝钞可抵税,这些事情你现在就去安排好。”

    夏原吉连忙说道,“臣遵旨。”

    对于夏原吉来说,他虽然只是殿阁大学士,可是很多人眼里,这就是户部侍郎,和郁新两个合作的非常默契,也一直都是在督促、跟进宝钞的事情。

    最近这几年朝廷在不断的推行宝钞,只不过不像前些年那样只管发不管收,让宝钞在民间的信誉和流通不断的负面。

    而这两年的努力总算是收到了一些成效,虽然还是会有一些人不认可宝钞。

    但是就江南,或者是一些比较富庶的地方,宝钞现在已经开始取代金银的部分作用,这也是真正的起到了法定货币的效果。

    办成这件事情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可是如今有了效果,那就是对大家努力的最好肯定。

    对夏原吉来说是如此,对朱允熥来说同样如此。为了宝钞,他们可是花费了不少的精力。

    不能说现在是毕其功于一役,可是当税收的时候可以完全用宝钞了。

    这对于接下来的宝钞正常化,将会起到一个决定性的效果,以后就真的要‘正常化’了。

    后续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最近几年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战事。所以在军队开支方面,确实可以稍微的省一点,可以持续的深入宝钞的全面使用。

    各地的粮食储备等等也基本上够用,要是这个时候不去推行宝钞的正常化,那就是错过好机会了。

    更何况这还是老朱在位呢,现在以他的名义去做一些事情,效果自然是要好很多。

    等到朱允熥接手的时候,那也是政策的一系列延续,而不是改了老朱定的规矩。

    这么一想的话,朱允熥也是在等待着船队归来。算算时间的话,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船队应该很快就是要回到大明了。

    真的到了那时候,解除一部分海禁、开始对外更多的贸易等等,也就变得更加的有理有据了,会少很多的阻力。

    希望吧,希望一些事情可以顺利一些,朱允熥还是更希望能够简单一点的办成事情,而不是一波三折的,那样的折腾不是什么好事情。

    刚到乾清宫,朱允熥就听到老朱在笑,而朱允熥这个小家伙也可以奶声奶气的笑出声了。

    四个月的宝宝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这也使得老朱更加有带孩子的乐趣了。因为很多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出一些简单的反应。

    “过来了啊。”老朱扭头看向朱允熥,警告说道,“你离的远些,文垚就是不喜欢你,见着你就哭。”

    心塞的朱允熥坐在凳子上,就诧异的问道,“娘娘,按说不至于如此吧。这么小的孩子,哪能这时候就开始认生了?”

    郭宁妃笑着对朱允熥说道,“也是该认了,文垚少见到殿下,骤然见到了肯定是要闹。逗一逗就好,文垚乖巧着呢!”

    朱允熥忍不住吐槽起来,“祖父不准我靠近文垚,我就是想逗都难。我来的还少吗?嫌我不会抱孩子,嫌文垚见了我就哭,就差给我赶走了。”

    老朱还是心安理得的在逗着他的胖重孙,至于孙子的一系列吐槽就直接过滤好了,当做没听到就行。

    “祖父,会试的时候,总不能是我主持廷试吧。”喝了口茶,朱允熥说道,“真要是我主持廷试,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我觉得不好。”

    老朱更加嫌弃了,“一来就说政事,也不说看看你儿子!廷试你去就行,用不着咱去。”

    现在的朱允熥严重的感觉到了被双标的郁闷,以前他都是享受着双标的好处。可是现在呢,明明是一些很正常的事情,到了他这里就是被双标了。

    这真的是有苦也说不出,这时候也只能默默的忍受着这些看似是有些不太公正的待遇了。

    至于说廷试的事情,还真的不一定需要老朱出面。

    正常来说老朱主持廷试是最好不过的,可是皇帝主持廷试,很多的时候也就是打个照面,阅卷之类的事情也不会去做。

    廷试就廷试吧,朱允熥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当廷策问,甚至考题都是饱读诗书的学士们提供的,出面一下也就行了。

    只是得为这一次的士子们叫屈了,天子门生名不副实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三国:我不是刘辩黑狼事务所治要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汉冠三国第一军神谍情烂漫大秦:我爷爷是秦始皇我真的没有修罗场相声历史:从夏朝到清朝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