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年是过爽了,尤其是娄晓娥怀上孩子的前提下,不过年过完了,工作还是要做的。
开年就是一个好消息,他接到了苏卫华的机要加密邮件。
“……经过对高度计的数据刷新率改进,固体反舰导弹的掠海掉弹问题已经解决,弹载雷达经过脉冲压缩和偏置抛物面天线改进,旁瓣性能和目标定位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经过三发全程遥测弹的试射,证明这些改进成本虽然低廉,但是行之有效的,三发全程短均顺利飞完全程,并在末段全程成功锁定靶船……”
“我们李总向你表示万分的感谢,我们现在正在对导弹进行战斗部、火控、制导系统的最后联调,争取尽快能够进行陆/海发射的实弹试验,同时正在研究将C6108的性能充分利用起来,进一步提高导弹的自主性、可维护性和抗干扰性能……”
苏卫华他们的固体反舰弹改进很快,原因也很显而易见,高振东当时提供的建议和技术,都是指着最便宜、最方便、尽量保持原有硬件结构不动去的,就连改个天线,都是非常小心的从正置抛物面改为偏置抛物面,四舍五入等于没改。
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贴心,对于苏卫华他们来说,花不了太大的力气,尤其是脉冲压缩已经有人走在前面的前提下,更是简单快捷就把事情给做完了。
事实证明,效果非常的显著,他们已经成功完成三次全程遥测弹的试验。
看着这封信,高振东心情愉快。
可以说,有了这东西,加上正在研制的相关平台,周边海上除了花旗佬之外,谁都不怵,就算是花旗佬,体系得当的情况下也够喝一壶的。
不过,迫在眉睫的事情,还并不是这个,好在那个事情,高振东已经做了很多很多的准备,而且效果都在逐步显现。
此时的大漠,也有人在忙碌着,两弹分别成功之后,第一件要解决的事情,就是两弹结合。
“我们经过初步计算,就算是采用国内高温性能最好的591型高温合金,弹头再入时的气动加热,也会对弹头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位同志向另一位汇报道。
“增加厚度怎么样?”
“意义不大,一是会大大增加弹头重量,得不偿失,二来,高温合金本来就是热的良导体,再厚也能传进去。”
“那这样,以591为基体,内外加上石棉绝热层,最外层再加上石墨表层。”
“石墨的耐高温倒是没问题,可是会被烧掉的吧?”
“本来就是一次性的东西,烧掉就烧掉呗,大不了弄厚一点,不管怎么说,石墨的重量总比591轻多了。”
“呵呵,我忘记这事儿了,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用于火箭发动机喉衬的材料应该用得上,那个材料能在高温高压燃气下工作数十秒的时间,用于再入段应该是够了。弹头再入角度大,在热障区停留的时间短,再入速度大,只要厚度合适,想来应该没什么问题。”
“嗯,你仔细的算一下,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联系东北碳研院,请他们为我们定制加工一批弹尖防热材料。”
“好的,如果这样的话,那拦在两弹结合面前的拦路虎,可就不多了。”
几人商定,分开各自工作。
——
雪城试验中心,此时还是一片皑皑白雪,高振东前段时间想起来的林连伟同学,正在这里冻得瑟瑟发抖。
和苏卫华到海边一样,他们来这里,也是为了打靶试验,毕竟在京城试验地对空导弹,好像有点略显违和,再说雪城试验中心这边的实验条件和设备,比京城那边要好多了。
比起苏卫华,林连伟的步子就要快一些,现在已经是便携式防空导弹制导系统的负责人了,虽然这导弹小得可爱,除了单兵反坦克导弹和它差不多一个量级之外,没有比它更小的导弹了,可还是导弹嘛。
此时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已经基本成型,大部分的便携防空导弹,看起来都长得差不多,是一种个性特征非常鲜明的武器,非要说不同的话,大概就是瞄具、冷却气瓶形状、击发装置可能略有区别。
导弹试射,是在室外的,所以也就格外的冷。
林连伟一边看着参加试验的战士做准备,一边瑟瑟发抖的开玩笑:“这天气不错,都不用开冷却气瓶了,还能节约点试验经费,哈哈哈。”
对于他的苦中作乐,其他同志也笑了起来,这话没毛病。
导弹发射准备的速度非常快,这本来就是便携导弹,要是使用复杂,那真是黄花菜都凉了,近距离下,敌机来得快去得快,攻击窗口是比较有限的,当然,打直升机的话,可以悠哉一点,那玩意比后世的F1赛车还跑得慢点儿。
战士把发射筒拿起来,然后将一个单独的瞄准发射具拿起,扣在了弹体的卡榫上,这些卡榫既是固定件,同时也是导线,扳机勾动后的电流就是通过这些卡榫传到导弹发动机的。
单独的瞄准发射具,发射时再结合,这是高振东的建议,这东西的射程比一次性火箭筒远得多,虽然也是用的光学瞄具,但是精密程度和成本都比一次性火箭筒高得多,现在还没到财大气粗的时候,能复用还是复用吧。
远方的山谷两边,假设了两座高塔,高塔之间一套钢索相连,一个红外靶标被挂在钢索上,能够以一定速度拉动。
刚开始试验,总不能拿直升机拉一个靶标在天上飞,鬼知道导弹飞出去会瞄靶标还是瞄直升机?至于无人机……呵呵,那玩意先不说有没有,单单贵不贵这一关,就不是初次试验能用得上的。
战士带着护目镜,将导弹扛在肩膀上,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报告,发射准备完毕。”
林连伟最年轻,所以这个寒风中的差事就交给他了,其他同志都在掩蔽部里,观察试验的进行。
林连伟拿起步谈机,离开试验战士一段距离后,向步谈机里下令:“预备……放靶!”
和固体反舰导弹不同,这种几公里的弹,他们就没有搞遥测弹了,一是没必要,二来嘛,弹体太小,把战斗部都抠干净,也放不下遥测设备,干脆直接上。
远方的高塔一端,钢索上的靶标迅速移动起来,战士有大约30秒的试验发射窗口。
试验的战士将靶标稳稳的套在光学瞄具的瞄准框里,同时打开了冷却开关。
林连伟说把冷却气体省下来,明显是开玩笑的,这玩意的冷却气瓶,在试验阶段是能重复使用的,其实花不了几个钱。
随着靶标的移动,导弹发射筒也在随着微微转动,此时的导弹导引头,已经在开始扫描锁定目标了。
没多久,导弹的发射装置发出了“嘀嘀嘀”的蜂鸣,这表明导引头已经锁定了目标。
射手呼吸平稳,轻轻的勾动了扳机,“嗖”的一声,导弹带着一股烟雾飞了出去,但是和火箭弹用的推进剂不同,这个烟雾并不太大,考虑到发射后的安全问题,便携防空导弹使用的是烟雾特征尽量低的推进剂。
林连伟面露激动,目送导弹向着目标飞去。
“哎呀!”观察导弹飞行的林连伟,突然发出了一声惊呼。
导弹飞了不到一半,在空中画了几个不规则的圈圈,最终在这种不规则的飞行中掉到了地上,虽然实装了破片战斗部,但是却并没有炸开。
这一画面,把负责发射的战士搞懵了,非常不好意思,以为是自己的失误。
林连伟安慰了他一句:“和你没关系,不要想太多。”然后拔腿就向掩蔽部跑去,研制导弹的其他同志都在那儿,他得过去商量商量。
林连伟气喘吁吁的跑进不远处的掩蔽部,里面的几位同志已经在等着他了。
“怎么会掉弹?”
“不知道,发射程序有没有问题?”
“我盯着的,一点问题都没有,锁定的声音我听得非常清楚,锁定后的发射时机也把握得非常好。”林连伟道。
“我们过去把导弹捡回来看看。”型号负责人拔腿就要往外走。
“老总,不行,太危险了!导弹装了实弹的,而且还没炸,现在随时可能爆炸。”他被其他人拼命拦了下来。
“那怎么办?不把弹体捡回来,怎么分析问题?”
制导系统是林连伟负责的,不过飞控不是,但林连伟也顾不了那么多:“老总,我去!我年轻,损失小!”
什么损失,他没说出来,但意思却是很明显的。
“不行!你站住!”这回换老总不干了。
拉扯了半天,老总决定:“这样,再打两发试试!”本来今天的试验流程,就是准备打三发看看情况。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只要人不靠到哑弹那边去,一切都好说。
林连伟转身走了出去,很快,两发弹的发射试验就完成了。
三发弹打完,结果非常不乐观。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