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小说: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作者:忆江南字数:3583更新时间 : 2017-07-30 06:41:55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唐军收复长安,代宗还归京师。
  此后,大将仆固怀恩反叛,连年引回纥、吐蕃、党项等族军队威胁关中,京师一再戒严。代宗一度意欲亲征,赖郭子仪说和回纥,迫使吐蕃退兵。
  唐代宗在位时先后任用第五琦、刘晏等人整顿财政,改革漕运,增加盐利,为以后唐德宗时的税制改革准备了条件。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代宗崩于长安宫中紫宸之内殿。年五十四岁,在帝位十七年。当年十月葬于元陵,在京兆富平县,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唐代宗在位期间年号有三:一为广德,二为永泰,三为大历。
  代宗皇帝的一生,不仅在政治舞台上角逐得胜,在动乱中平叛御边,搏击疆场有功,削除专权跋扈的宦官,剪除专擅朝政的权臣,巩固帝位,乱后求治,罪己安民,在经济上,教育上也多所改革,颇见成效。
  ■多情天子
  唐代宗以多情天子著称于唐代诸帝,是个颇具几分浪漫色彩的历史人物。他的多情表现在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多层次、多方位的。
  唐代宗素以宽厚仁孝著称于世,对于有养育之恩的祖父、父亲、舅父等,生前尽孝道,死后永怀念,可谓亲情笃厚。
  李豫即位后,于广德二年(764年)立长子李适为皇太子,同时下诏寻找太子生母沈氏。唐代宗在位一十七年,便寻找了失散的妻子一十七年,却一直没有下落。多情的李豫始终不相信沈氏已死,临死都期盼着有夫妻重聚的一天,最终却是失望。除了遥尊沈氏为后,他一生没有册立过其他皇后,中宫的位子永远为沈珍珠而保留着。
  唐代宗李豫与他的兄弟们亲密无间,尤其是和异母弟弟建宁王李倓感情甚厚。李倓年纪轻轻就被张皇后和宦官李辅国谗害致死,所以李豫常常怀念这位一起长大的三弟,即位为帝后,先追赠李倓为齐王,后又下诏追赐谥号为承天皇帝。
  唐代宗对臣子也是非常宽容的,所以才有了上面提到的《打金枝》。这出戏是以史实为基础的: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之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为妻。一次,小夫妻发生口角,郭暧一怒之下打了皇帝的金枝玉叶,急不择言地说:“你倚仗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不愿意当皇帝呢?”听了这句大逆不道之言,公主哭着回宫告状。闻听此言,代宗劝女儿道:“他父亲不爱当皇帝是实情,要不然,天下哪里还姓李!”面对负荆请罪的郭氏父子,代宗安慰道:“儿女闺房琐事,何必计较,老大人权作耳聋,当没听见这回事算了。”郭子仪谢过皇恩,回家后还是把儿子痛打一顿。
  纵观中国历史,像唐代宗李豫这样重情重义、温柔敦厚的皇帝可谓凤毛麟角,难得一见,所以,虽然他的文治武功、历史贡献不是非常突出,但后人还是愿意在小说中赞美他,在戏剧中歌唱他,可以说,“情”之一字成就了唐代宗李豫不朽的传奇人生。


白居易为什么不说话
  唐代诗人李绅是以两首《悯农》诗流芳后世的,其中一首就是妇孺皆知的《锄禾》(为了适合儿童阅读才改成了这个题目),而笔者更欣赏的则是另一首,其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二句的警世意义绝对不亚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深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同志按理说应该是个生活俭朴的人,然而事实却大跌后人眼镜。也许李绅曾经非常节俭朴素,但是他在当了官老爷,特别是淮南节度使(后来又升格为宰相)之后,却骄奢淫逸起来了。史书记载,李绅为官后,逐渐奢华到一餐耗费千百贯。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与他同时代的诗人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对其无不嗤之以鼻,嘘之以声。
  笔者以为,史书的记载可能有点夸张,但李绅的奢侈是肯定无疑的,否则韩愈、刘禹锡等大诗人不会就此对他进行批评,这就有了一个问题,同为大诗人,而且对李绅更熟悉的白居易为什么在这个事上不说话呢?
  白居易和李绅都是新乐府诗派的中坚人物,他俩和这个诗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元稹互相都是很好的朋友,经常你来我往,诗词唱和。但白居易好像并不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真正的好朋友。如果白居易尽到了一个朋友的职责,劝说李绅在生活上由奢入俭,放弃过分奢侈的鸡舌宴,那么,在做人为官这个方面,李绅留在历史上的就是知错能改的正面形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成了口是心非的反面教材。可惜的是,面对李绅的骄奢,白居易由于照顾朋友李绅的面子或者其他原因最终保持了沉默。
  之所以批评白居易不是一个真朋友,还因为他在元稹犯了比李绅更大的错误时仍然选择了“沉默是金”的态度。
  元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比李绅还要高出半截,他为妻子韦蕙从写的悼亡诗非常有名,那句众口相传、感人至深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出自他的笔下。但他一生之中的两大污点严重影响了他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尽管他年轻时是个玉树临风、风度翩翩的帅哥。
  第一个污点是他对初恋情人(就是《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的生活原型)的始乱终弃,不负责任;第二个污点则是从当年弹劾误国宦官的勇士蜕变成了为了升职投靠宦官的肖小之辈。
  元和元年(806年),元稹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后得宰相裴垍提拔为监察御史,出使剑南东川。此时的元稹年少气盛,以大无畏的精神劾奏不法藩镇、官员以及他们身后隐藏的宦官,为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元和六年,裴垍去世,刚刚吃了些苦头的元稹又失去了倚靠,一番得失权衡之后,他竟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身,决定卖身投靠藩镇严绶和监军宦官崔潭峻,并且真就黑着心肠,厚着脸皮这么做了。
  元稹依附宦官的可耻行为引起了朝臣们的鄙视,“为时论所薄”,作为好友的白居易却没有提出“逆耳忠言”让他悬崖勒马,而是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地和元稹互寄诗作,一唱一和,而且酬唱地比以前更加频繁,就连著名的《长恨歌》都是和元稹的《连昌宫词》相对应唱和时的产物。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白居易碍于情面在元稹生前没有对他提出批评,但他其实是不认可元稹的变节行为的,他为元稹所写墓志铭中的“以权道济世,变而通之,又龃龉而不安”等字句可以为证。
  李绅生活奢侈,元稹屈身事奸以至于遗臭于史,他们自己当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白居易作为他们二人的至友却对他们的失节行为始终保持失语,不发一言也应该难辞其咎,至少他不是一个敢于直言相劝、令人肃然起敬的诤友。


元稹: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
  《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在人民群众中源远流长,在戏曲舞台上久演不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福令每一个观众在心生共鸣的同时为这一对痴男怨女深感欣慰。殊不知,张生与崔莺莺并非虚构的人物,张生的原型就是与大诗人白居易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元稹,而崔莺莺则是他有记载的初恋情人。实际上,元稹并没有像张生那样对崔莺莺一往情深,矢志不渝,而且崔莺莺也并非他唯一的心上人。那么,元稹的心上人都有谁呢?就让我们从崔莺莺说起吧。
  ■崔莺莺
  崔莺莺的初恋确实如《西厢记》中所言发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市)普救寺,只不过她的初恋情人不是张生,而是她的远房表哥元稹。
  公元800年,22岁的帅哥元稹正在普救寺温习功课,为进京应试做着准备。这时,他的远房姨妈郑氏为了躲避兵乱携带儿女和不少家人婢女也来到了寺中。元稹认识镇守蒲州的将领白马将军杜确,从而保护郑氏一家没有受到乱军的骚扰侵害,郑氏非常感激,便设宴款待元稹,就在这次宴会上,元哥哥爱上了崔妹妹。
  元稹不仅秀外,而且慧中,他15岁时已登明经科,21岁时在河中府任小吏,如果能顺利通过吏部考试,就可以入仕做官了。对于这样一个既玉树临风,风流潇洒,又有能力保护他们,同时前景又不可限量的远房外甥,郑氏显然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兴致所至之下,她让宝贝女儿崔莺莺出来拜见元稹表示感谢。无奈遵从母命出来见客的崔莺莺虽“常服睟容,不加新饰”(穿着平常的衣服,不加修饰,坐下来一副哀怨的样子),但依然是颜色艳异,光彩动人,一下子就把元稹给惊呆了,从此“寤寐思服”,魂牵梦萦,没有一刻不想她。
  其实,崔莺莺对元稹也是一见钟情,但她毕竟是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尽管心中已经星火燎原,表面却寒冷如冰。元稹早就读懂了莺莺的心思,就疯狂地展开一轮轮猛烈的爱情攻势,而莺莺身边的婢女红娘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春情满怀的莺莺再也把持不住,与逾墙而至的元稹在月色朦胧的西厢之内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重大洗礼。
  一旦追到了手,屋顶的红宝石便不再高傲,窗前的明月光就不再神秘,长时间的卿卿我我,亲密接触之后,“距离产生美”的反面效应开始起作用了,红宝石渐渐成了手背上的朱砂痣,明月光慢慢沦为嘴巴边的白饭粒。
  就在元稹心中的爱情之火不再那么灼热时,进京应试的日子到了,他离开莺莺奔赴长安,虽然是“碧云天,黄花地”一片萧瑟秋景,可元稹心中得以解脱的感觉却远远超过了恋人间的离愁别绪。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当妾说我不配?嫡女重生掀朝野夺凤位一品麻衣神相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诡异调查局七零娇美人,撩得冷知青心肝颤重生后,我送渣女全家坐大牢天赋太低被群嘲?我一剑破天无限:我,龙脉术!虚伪丈夫装情深?八零离婚再高嫁长公主娇又媚,高冷摄政王心肝颤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