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永镇有奇谋

小说:红楼之扶摇河山作者:沧海不笑字数:3872更新时间 : 2024-04-23 12:47:32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洛苍山,柳宅。

    过些日子贾琮就要押送火器北上登州,比九省统制顾延魁要早上几日,开始北上巡边之行。

    此去时间长则半年,临行特意来和恩师柳静庵辞行。

    对贾琮来说,柳静庵对他实有大恩。

    现在他回想起来,几乎在他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有柳静庵的影子。

    当年他只是荣国府中被人鄙视的庶子,与柳静庵在楠溪文会也只一面之缘,便得到这位老人的器重赏识。

    并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举荐自己入大周闻名遐迩的青山书院读书。

    自己就是靠着柳静庵的名望,和青山书院在士林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才让他被人刮目相看,从此在贾家站稳了脚跟。

    之后他被点雍州院试案首,意外被人诬告,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将绝途科举,从此难以翻身的境况下。

    自己的师母崔氏妙解音律,便是当世的七弦琴大家,但却从没听过她还善琵琶,所以那弹琴的必定不是崔氏。

    而他给自己取名玉章,却只希望自己做个安乐平淡的读书人,并不希望自己在官场上拼斗……。

    贾琮可以断定,那弹琴吟唱的必定就是那位清娘子,只是她怎么会出现在柳宅。

    而且这清越的琵琶声,还有那清冷曼妙的歌声,对贾琮来说并不陌生。

    又是柳静庵挺身而出,在自己危难之际,收自己入门墙,用他在士林中超然的名望翼护自己。

    自从做了火器司监正,又在兵部做观政,后来又遇上大批火器营造事务,每日都是忙忙碌碌,他也有段时间没见柳静庵。

    即便只听了那么一次,依旧让他久久难以忘怀。

    在柳家的书房里,贾琮见到自己的恩师柳静庵。

    ……

    这几年随着多经世事风波,贾琮思虑渐深,旁人或许没有意识到,而他自己却能深刻体会。

    自己入门墙之后,老人又倾囊相授,教导自己科举制艺之术,让自己在科举之路上事半功倍,

    不然光靠自己来自后世那些见识和小聪明,是无论如何无法于科举之路上再有斩获。

    他刚进柳宅,便听到后宅传出清越的琵琶声,合着青鸾凤雏般的清丽嗓音,悠然响起,清新空灵,沁人心扉。

    ……

    还动用动用他在青山学院的人脉,和在礼部的影响力,为帮自己脱罪而不遗余力。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当初在金陵濯江楼他曾听过一次,那位号称玉尊琵琶天籁音的清娘子。

    因为不管是这琵琶琴声,还是那洞彻心扉的歌声,实在太过惊艳。

    自己有如今的局面,其中很大的成分,都是这位恩师在背后潜移默化缔造而成。

    如此恩义,形同再造,让贾琮对这位恩师的格外尊崇。

    虽然,他连那位清娘子的真容都没见过。

    贾琮听了心中一惊,那空灵曼妙的女声,唱的竟然是自己那首满江红。

    好在老人虽年事渐高,但是精神依然矍铄,只是两鬓的星白更浓重了些。

    柳静庵望着自己这位年轻的弟子,目光中多有嘉许满意的神色。

    他在家坐馆十几年,柳家弟子得到教诲,考中进士的都不知凡几,但论才智天份,却无一人能比的上贾琮。

    两进科场就博得连中二元的彩头,这已经不是学问精深能解释的,这身气运也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为师倒是没想到,你是从何处学来这些火器之识,居然对此道如此精通,据说火器兵在辽东显威,实乃军国之利器。”

    其实这点不单是柳静庵觉得奇怪,任何一个思虑缜密的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

    当初思虑周密的嘉昭帝,也曾提过相同的问题。

    毕竟这样的事有些不合常理,世人皆不知,唯独你可以了如指掌,没有一个合理解释,已几近妖异诡道之流。

    这世上的邪教妖异之术,可是官府和民间人人喊打的,如果被人往那个方向曲解,说不得会给自己招来祸事。

    所以自从贾琮展示火器专长,心中便早有了一套可以解释的说辞。

    虽然面对自己尊敬的师长,不过这也不算欺骗,谁让自己有这么奇怪的来历。

    “老师有所不知,我小时家中父母不喜,我在家也呆得闷气,从族学放课后经常一个人去南市玩。

    意外认得几个西洋教士,听他们说起西洋火器奇异威力,这才有了些认识。

    后来南下金陵途中,我在宝应认识了一位西洋名士德尔罗,此人极精通西洋格物之学,我与之深谈之后。

    与此道更是深有感触,后来在金陵为宁王行在属官,查抄了一批火枪,弟子接触一番后,常有思虑琢磨。

    所以对火器就有了不少奇论怪想,其实也当不得什么。”

    柳静庵听了心中不免有些讶异,自己这弟子原来对火器早有认知,不过听他的话,他接触到的并不算精深。

    却被他触类旁通,生生琢磨成专攻之学,坐上了火器监正的位置,这等资质未免太过人些

    虽然心中有些怪异,但也不在这上面深究,也只能以贾琮天赋异禀来解释了。

    ……

    “此次你跟随去北地巡边,也可开阔眼界,知晓北地风物人情。

    女真虽然骁勇,但是难成合势,如今朝廷大肆征调粮草物资,必定要对女真用重兵,平定女真之乱,不过时间问题罢了。

    只是女真之祸,一向反复不定,今岁平定,明岁复生,冤生孽结,战乱不休,虚耗国力,从无一劳永逸之法。”

    柳静庵说到这里,颇有些唏嘘。

    女真人骁勇善战,胜时突袭,败时隐于白山黑水之间,杀之不竭,除之不尽,大周历代君主都无永镇良策。

    贾琮说道:“其实要永除女真之乱,也并不是没有办法,只是需要的时间稍微长点,事情做得繁复一些罢了。”

    柳静庵听了眼中一亮,他是素来知道贾琮的才智,常有新奇精辟之论。

    “琮儿说来听听。”

    贾琮说道:“老师,其实辽北之地,也是我大周的国土。

    但大周骨子里视女真为异族顽劣,对女真重羁縻之政,而轻怀柔之策,实有不足之处

    分封卫所,让他们各自为政,甚至制造事端,让他们彼此征战厮杀,消减其势,使其无力对抗大周。

    但我常听人讲起,大周对与女真的边贸,控制极严,对流出物品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严格规定。

    而负责边贸的边官,对女真人行克扣掠夺之事,更是非常普遍,使女真人生计日益困顿,对大周自然怨怼积累。

    女真中但凡出现几个才智勇武之人,为了个人野望,稍加利用挑动,就等掀起战乱。

    历朝历代,但凡还会生出民变民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吃不饱肚子,被人利用,铤而走险,女真战乱大抵如此。

    要想除女真之祸,以琮所见,不外乎四件事……。”

    柳静庵听贾琮对女真之事,说得条理清晰,而对根源的解析,着实有些发人深省,不禁勾起了谈性。

    “琮儿伱说说是哪四件事。”

    贾琮说道:“第一是斩其首领,女真中有才智勇毅、心有野望者,凡勾动刀兵,定要斩其首脑,以儆效尤,断其强武之气。

    第二是通畅边贸,除火器、刀枪、盔甲等物严禁,茶、盐、米粮都在换贸之列,让女真人食有所依。

    老师,普通人其实非常容易满足,只要吃饱了肚子,谁还会抢掠造反呢?”

    柳静庵听他突然说了句大俗话,心中莞尔,但仔细一想,却是大有道理,黎民衣食丰足,谁还去铤而走险。

    又听贾琮继续说道:“第三就是兴教化,不仅是在北地推行汉儒之学,也要推广佛道之教。

    弟子常见西洋教士漂洋过海,周游列国传教,心中多有启发。

    那些佛道之学,教人行善积德,寄望来生,去人心火,柔化其志,让人循规蹈矩,呵呵,其功用不下于儒学……。”

    柳静庵听了这话心中一凛,他身为学养宗师,自然知道古有君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深层用意。

    只是他碍于身份,却从来不会宣之于口,今有天子统御江山,要说出那样的话,未免有些太耸人听闻。

    自己这弟子才多大年纪,居然就能勘破其中三昧,目光犀利,思虑深重,实在不同凡响。

    不过贾琮的奇事他也见多了,反而不觉得太过突兀。

    说到最后,贾琮的话音微有些淡漠:“第四就是通婚混血!

    一旦边贸兴盛,边镇之地作坊、集市、瓦肆等必定如雨后之笋,两地边民必定往来繁复,通婚混血自然变得寻常。

    官府需开章明义,杜绝歧视女真边民,开启民智风向,加速两族血脉交融,如此不用五十年,谁还分得出何为汉民与女真!”

    贾琮说的头三件事,已让柳静庵有茅塞顿开之感,他是一代文宗学圣,其见识自然是极高的。

    但他毕竟被时间局限,视野总有不到之处,不像贾琮那样,出身实在太过诡异,被后世信息熏陶出一肚子惊世骇俗。

    但当他听到贾琮说的第四件事,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比起前面的斩首、教化,这最后一法才是真正釜底抽薪。

    甚至对心怀仁厚的人来说,这第四法都有些恶毒,那可是真正灭其血种!

    但是,如果花上五十年,行此四法,多半就能永镇北疆,总比每年往里面填人命和钱粮强上百倍。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大婚之日,我将未婚妻捉奸在床摆烂后,李二求我当皇帝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本王是傻子,能有什么坏心思进京赶考还分配老公吗?青竹明神女记万人嫌大师兄他重生了状元郎弃子逆袭路虎贲郎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