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有利益

小说: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作者:张九文字数:5189更新时间 : 2024-12-26 22:08:03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大唐的运河每年吞吐粮食数百万石,尤其是今年的运河,其运量几乎要到了极限,许圉师给的奏报越来越全面,运河的建设到了如今,治理比建设显得更重要了,也更难。

    今天,李承乾看完了奏报,又与父皇去太液池钓鱼,宫里宫外都在为了父皇的六十大寿忙碌,母后与苏婉时常走在一起安排着事宜。

    父皇坐在太液池边,须发已白。

    柴绍过世了,卫公也不在了,郑公过世了,房相也过世了,现在的父皇看起来寂寥很多。

    平日里父皇与舅舅走得很近,李承乾看了看四下问道:“今天舅舅没来吗?”

    李世民道:“辅机与知节去看敬德了,敬德七十多岁了,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父皇早在几天前就去看望过尉迟大将军,征战半生的大将军已到了晚年。

    李世民又问道:“那小子呢?”

    李承乾道:“下了早朝就跟着上官仪走了。”

    李世民低声道:“嗯,挺好的。”

    父皇钓鱼还是老样子,坐在太液池边的高台上,底下坐在五个内侍,每个人手里提着鱼竿,正聚精会神看着鱼线,不敢有一丝懈怠,盯得眼神累了,他们就使劲眨了眨眼。

    而父皇就这样斜靠着柱子,手里拿着一卷书,双脚搁在暖炉边,悠哉看着书卷。

    父皇都是太上皇了,钓鱼而已,自然不用父皇亲自动手了。

    李承乾揣着手站在一旁,抬首道:“每年下雪的时候,太液池的景色都好看。”

    李世民道:“听明达说,近来关中的下雪天比往年少了?”

    “是啊,倒也不足为奇,关中每年有雪就挺好,若是雪天短暂也挺好的。”

    “雪天太短也不好。”

    还有些许的雪花落在平静的水面上。

    有鱼儿咬钩,一个内侍将鱼钓了上来,而后双手捧着道:“陛下,有鱼了。”

    李世民依旧坐着,只是笑着点头。

    内侍会意就将鱼儿放入了一旁的水盆中,接着去钓鱼。

    李承乾依旧站在一旁,若是父皇多准备一些人手,比如说在太液池的一侧放满了鱼竿,这个池子的鱼也迟早会被父皇钓完的。

    这么多年了,父皇行事还是这般大开大合的架势。

    李世民回头看了看站在身边的儿子,问道:“你将禄东赞放回去了?”

    “嗯。”

    “你就不担心禄东赞回到吐蕃蓄养兵马再去攻打河湟松州?”

    李承乾蹙眉道:“儿臣觉得禄东赞不会这么做,再者说儿臣也不想在这种事上浪费心力,很多细枝末节的事儿臣不会过问的。”

    又见父皇很是疑惑,李承乾接着道:“假设禄东赞在吐蕃作乱,那就是吐蕃都护府与吐蕃崇文馆的职责。”

    “职责?”

    “儿臣用人不疑,他人的职责儿臣何须疑虑?”李承乾又道:“再者如今儿臣也能说一句禄东赞老矣。”

    李世民感慨叹息,在池边的冷风中吐出一口热气,言道:“朕当年要是有你这般底气就好了,可叹呐。”

    言语中有种岁月不饶人的感觉。

    李承乾抬首道:“其实父皇也没将禄东赞放在眼里不是吗?父皇想要的是更大的拼图。”

    李世民道:“是啊,朕很久没有新的拼图了。”

    喝着茶水,坐在水榭内,李世民看着此时的景色,又见内侍钓了鱼上来。

    这些鱼也不是钓上来就要吃了,偶尔一两条也会吃,可多数时候钓得多了,也都会放生。

    “母后。”

    “嗯,这些天为了你父皇的大寿忙前忙后,你也别疏忽了国事。”

    “母后放心。”

    李世民听着话语声,见儿子走远了,又见妻子端着一些糕点而来。

    长孙皇后太后将盘中的糕点放下,坐在炉子边缓声道:“这是褚亮的妻子从江南送来的糕点。”

    李世民看着妻子的白发垂落,询问道:“是为了太子师的事。”

    “朝中的事妾身倒是不知,也不曾听婉儿说起。”

    李世民拿起一块糕点,放入口中吃着道:“朕倒是听说褚遂良与许敬宗为了争抢太子师的位置大打出手。”

    “他们倒是觉得承乾真会从他们这些人当中选老师?”

    李世民道:“嗯。”

    长孙皇太后拿起一旁的大氅,给丈夫披上,而后继续织着衣裳。

    皇太后所织的这种毛衣,在坊间也有不少,而且只需要几根木棒就能织好。

    虽说这种衣服穿着并不是太舒服,胜在保暖,而且已成了长安妇人们的一种风潮。

    李世民也拿起毛线坐在妻子身边,努着下巴蹙眉织着。

    夫妻俩都很清楚,承乾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朝臣是有职责的,皇帝也有职责的,在职责所系之间承乾向来是一个将界限分得很明白的人。

    因此,承乾在处置政事时不会动用感情,任何想要用感情去打动皇帝的人,都会碰一鼻子灰。

    别人想要用血脉所系的话语来从皇帝这里得到便利,承乾向来是看破,不会说破,只会安静地看着别人流泪。

    这才有了如今的皇帝不近人情的传闻。

    李世民是不喜这些传言的,毕竟儿子是皇帝,明明这个儿子为人处世都很好,很有分寸,政事处置得体,却还招来这么多不好的传言。

    “近来青雀打算出个远门,过了冬至宴之后就要动身,说是把李欣这小子交给我们两位老人家抚养。”

    听到妻子的话语,李世民道:“朕都管不住这些孩子了,他去做什么?”

    长孙皇太后道:“说是要去看看中原各地的土地,先去蜀中看看蜀中的盐井。”

    见眼前的丈夫也没心思听这些,就不再多言了。

    随着太上皇的六十大寿临近,长安城也提前热闹了起来,皇帝有旨,冬至那一天解除宵禁。

    张大安也在冬至前,赶到了长安城,他只比太子晚到了半个月。

    京兆府,颜勤礼看着他递来的奏章,问道:“如此来说,王玄策,刘仁轨他们也快回来了?”

    张大安回道:“是的。”

    这是第二批回到长安的安西军。

    见颜府尹神色不太好,张大安道:“怀英也快到长安了。”

    以张大安的官职与资历还不足以去面见陛下,因此他的工作由京兆府尹颜勤礼来问询。

    颜勤礼是想着狄仁杰,其实不止他自己,还有狄知逊与许敬宗。

    本来就是在京兆府众人眼皮底下长大的孩子。

    颜勤礼看罢了文书上的事,道:“刘仁轨推举你任京兆府尹。”

    张大安行礼道:“下官惭愧。”

    “朝中新任命要在来年的上元节之后,等到了上元节安西军也该都到长安城了,到时候会有不少新任命。”颜勤礼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先适应如今的长安变化。”

    张大安作揖道:“谢颜府尹照拂。”

    颜勤礼道:“你能不能成为京兆府尹也不是一封举荐奏章可以决定的,朝中的任命都要经过中书省复议再复议,特别是升迁与贬黜的事宜,如今中书省有十六个中书侍郎,届时有的热闹了。”

    言罢,颜勤礼看着外面的夜色道:“你还记得许圉师吗?”

    “记得。”

    “今年,陛下让他任中书省侍郎身兼河道监正,这朝堂早就不一样了,你且多看看吧。”

    颜勤礼离开之后,张大安还站在原地,因已入夜了,京兆府的堂内只有烛火点着,显得有些昏暗。

    从西域回到长安城的张大安反倒是有些水土不服了,这两年在外都习惯了,再回到长安颇有种不适应的感觉。

    翌日,张大安就回家祭拜了过世多年的父亲,离家多年总算是回来了。

    之后,张大安又去拜会了张柬之,还要给狄仁杰送信的。

    如今的张柬之留着短须,正在给一群新晋的官吏讲课。

    文林馆,多是官吏上任之前要来的这里经过考试的地方。

    朝中将这里当作官吏上任前,进行再教导的学馆。

    张大安拿着狄仁杰书信等在门外,听着张柬之给这些人讲述,这里讲的多是一些郑公当年留下来的话语。

    还有一些戒奢以俭的话语。

    正因这里是关中,陛下才一直倡导戒奢以俭,否则关中这么多人口,如何去养?

    一边关中要不断地吸纳资源,不断地储备资源,一方面人们也要节约。

    为了关中长久之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要简朴生存。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活法,贞观年间或许不必如此,因当时的关中还没有这么多人口,可也没好太多。

    如今关中粮食又到了八钱一斗,可谁要是浪费粮食与水,都会被人数落。

    为了不被人数落,就连大人都要从小教导孩子,要节俭。

    等讲课结束了,张柬之得到书童的禀报,这才走出来,道:“张大安?”

    “正是。”

    张柬之解释道:“这几个书童都是李善的弟弟,李善是老夫收的门生。”

    弟子或许只能有一两个,但门生可以有很多个。

    也就是说张柬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弟子。

    张大安递上书信道:“这是狄仁杰让在下送来的。”

    张柬之拿过书信一边看着一边走着,又道:“慕容顺也加入远征了?”

    “那时候下官就离开了葱岭,之后的战事在下就不清楚了。”

    张柬之道:“去年陛下命人修建了昆明池,与老夫一起去看看?”

    “好。”

    如今的昆明池边有几间小屋,那都是看管这里的官吏。

    张柬之道:“现在关中也有河道监了,这关中的人口越来越多,水源也就越来越重要,两百万人口啊,哪怕是几十万口人,每人一张嘴都能将这池水喝光了。”

    说着话,两人来到昆明池边,因穿着官服没有受到阻挠。

    张大安望着平静的昆明池,疑惑道:“以前的昆明池没有这么多水,也没有这么宽广。”

    张柬之道:“朝中将这称之为水库,就像贞观年间建成的淤地坝,既是堤坝又是水库。”

    “近来还有人向陛下进谏有关迁都之事吗?”

    “没有。”

    两人沿着河岸走着,张柬之又道:“朝堂上没人说过迁都之事,朝臣不会直说,但会旁敲侧击,英公给朝臣们转述过陛下的意思,洛阳很好,陛下会时常去看看。”

    张大安是从贞观年间走来的人,他的孩童时期就是在李唐的内忧外患中长大的。

    李唐能有如今的局面不容易,现在的皇帝在关中的民心颇重,自建设关中开始,李唐皇帝的根基一直就在关中。

    一道旨意能让两百万人一起节俭,足见其旨意之下,这位皇帝在关中的号召能力,强大得令人发指。

    换言之,只要皇帝一句话,两百万人都可以是皇帝的大军。

    君与民向来是个很复杂的议题,而两晋之后,一边是士族风光,一边是民不聊生。

    可能,现在的皇帝也常看史书,很清楚知道历代王朝走过的前路是什么样的。

    对此,张大安只能这么理解,站在重修过的昆明池边,总觉得有种无比的畅快之感。

    “是啊,皇帝是不会迁都的,至少现在这位皇帝不会。”

    张大安不知狄仁杰交给张柬之的信中都写了什么,回到长安城时,已有不少不良人在长安城巡视了,因为明天就是冬至了,就是太上皇的六十大寿。

    南诏是西南的边陲小国,如今与吐蕃接壤,南诏这个国名还是当今陛下赐予的,现在的长安坊民也都知道南诏这个小国,却不知南诏以前叫什么。

    皇城,李世民坐在自家的庙堂内,看着一众灵位沉默不语。

    李承乾带着儿女正在祭拜。

    “承乾,你说朕的灵位该放在哪个位置?”

    “父皇想放在哪里?”

    李世民扭过头,不想回答,还有一种随你放哪里的架势,不满道:“你自小就喜反问别人,当年也是,现在也是,当年李纲教导你的时候,你不是这样的。”

    李承乾道:“只可惜老先生过世得太早。”

    “朕当年也忧虑过该不该让李纲继续教导你,朕想着想着……没想到他老人家就过世了,不提也罢。”

    李承乾面带笑容,让身边的孩子拜完祖辈就离开。

    黄昏落在父子两人身上,李世民又道:“阴山有消息送来,李思摩快老死了。”

    李承乾在一旁坐下,缓缓道:“他给大唐的价值有多少,儿臣就给他的后人多少厚待。”

    “你一定要说得这么冰冷吗?”

    “父皇放心,儿臣的政治只有利益,不谈感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是大清但是不同的大清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我穿越回去打鬼子五皇子的逆袭之路月宫有兔柳叶追风刀如何攀折天之骄子功高震主你忌惮,我把娇美小姨子养成女帝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这太监无敌了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