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梦》

小说:诗相作者:小满老豆字数:3726更新时间 : 2024-06-11 02:34:15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家喻户晓的俗语,即白天思考的问题放不下的,晚上睡觉都会梦到,也就是说,梦是白日里大脑思考活动的延续,用现代科学的角度去解释梦时,它是人在睡眠时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脑海中的表象活动,也即人在睡眠时,人的大脑有时还处于活动当中,这个睡眠状态下的大脑活动便是梦。古代人类的先哲把梦视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延续,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著有《梦的解析》一书,开启了他成为心理学鼻祖的声誉,尽管他对梦的解析很多无法通过实例去验证,但是他促进人类认识梦有了新的思路,因此现代学说中,也把梦视为一种心理活动。

    梦,几乎所有人都有经历过的,甚至有人用现代学术方式对梦进行分类,最为典型的为生理梦,即由人的生理状态触发而成的梦,如青春期男女会有性梦。再者是情绪梦,如一个弱小的学生在学校受欺负后,晚上会做梦自己变得强大从而可以打败他人,较为弱小的人有可能经常幻想有朝一日可以变得强大,在电影中也多这样的情节。其次便是清醒梦,人在半睡半醒状态下的梦,一般情况下,做梦者有时还会时不时的发出傻笑的声音,如人们睡觉时听到床伴说梦话等。还有一种梦犹如人们常说的白日梦,现实生活中急切求而不得的事物,反映在睡眠时的梦里得到,以求自我满足的梦,以前便经常有这样的白日梦,幻想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乃至有特异功能去锄强扶弱,铲奸除恶。

    古人没有科学手段去解析何为梦,但是《周公解梦》却流传至今,这个解梦现在看来不够科学,但是科学引入中国以前,还是蛮有市场地位的,毕竟是根据先人经验来解释梦境的。《梦的解析》作为近代研究梦成因的名作,同样被证明是不够严谨科学,但是它却开启科学研究梦的新思路,而且也促进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术课题。从学术角度去分析,梦属于人心理活动和精神的一部分,梦的形成是因为人会急切的想要在当前形态下求而未得的事物,是人的大脑皮质思考活动延续,是继续思考未得、未有的事物及未实现的状态。

    从古人留下的墨宝来看,以及现代心理学对梦的解析,梦所代表的意象是人们寄托美好情感的方式,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会在梦中得到释怀,如我们常用的梦想一词,如殷切期望能得到的情人谓之梦中情人。所谓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作为美好愿望的寄托方式,梦自然而然多出现在诗词歌赋中,也经常出现在现代的影视及音乐文学中,古之伤心人秦观有“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经常混迹于烟花场所的风情浪子杜牧感慨“十年一觉扬州梦”,张九龄望月思念亲人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一生致力于抗击敌人收复故土的辛弃疾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气概,有关梦的诗句数不胜数,在此分享几首颇有意境的梦诗。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这首词的大意是作者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听到遮住窗户的帘子被秋风吹的飒飒作响,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经漏干净,坐起来抑或平躺着,内心的情绪都无法平静,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一般,自己一生算下来犹如做了场梦一般,以前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醉梦中道路平坦亦无忧愁,别的地方不能去。从这首词大意可知,沦为阶下囚的李煜,想到自己人生像做梦一场,也深刻领会到唯独在梦中寻找慰藉,深刻的反映出李煜无以言表的囚居心境和凄凉状态。《乌夜啼》是南唐后主李煜成为阶下囚后的作品,作者是诗词爱好者很熟悉的五代词人,是典型的“国家不幸诗家幸”的代表人物,他高高在位时创作的作品多是宫闱美好生活且带有闺怨气息,沦为囚徒后写的词作却被评价为士大夫之作,在词作中充分展现了内心深刻最为真实强烈的情感。

    李煜的词,妙处就在人们都能明白他写的词,但是读者难以与之共鸣,因为世间难有几个能有类似他经历之人,因此读者只能感受他的词,而不能身同,注定无法产生共情,但是都能理解他词真是深刻,浅显的语言创作出难以言喻的情感。这首词中最美的句子是“世事漫流随水,算来一梦浮生”,其实也就是人生如梦的变体,只不过是如李煜这般经历的词人方能道出,或许成为有些人最爱的词句,就李煜的词来说,有人喜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有人喜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三个词句所代表的词,可以说是李煜最能让读者感受其感慨深度、眼界广远的词,细细品味下来这些词,李煜无穷无尽的苍凉悲苦跃然纸上,是最能代表李煜之词的经典句子,而我最为喜欢“世事漫流随水,算来一梦浮生”,其次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而曾经在高中学习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排最后,或许人有一种情感倾向,最简洁凝练的语言越能刻骨铭心。有时候,并不需要懂得李煜之词的确切意义,或许是因为知道它被赋予了一种朦胧的蕴意,才使得对它产生了最爱,人是感性的动物,对自己很了解的事物往往不会产生热爱,而对让自己觉得很无知的事物有强烈的追求感。

    《花非花》

    (唐)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的简短情诗,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犹如梦幻般,似花非花、似雾非雾的感慨,诠释出一种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容易逝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念及惋惜之情。这首诗大意是像花而又不是花,似雾而又不是雾,半夜时分到来,天亮后离去,来的时候像春梦一样没多长时间,去的时候又好似朝云散去毫无可寻觅之处,语言浅近,意境却颇为深远,尤其是开篇“花非花,雾非雾”的朦胧意味,是白居易诗作中的特例。一般人做梦好像都遵循白居易所言的“夜半来,天明去”,夜半来或许有人不认可,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清晨醒来时,所做的梦境便戛然而止,我们的梦境一般比较短,犹如此诗第三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时醒来能记住的梦境一般很浅,甚至完全不记得,犹如第四句“去时朝云无觅处”,完全找不到梦境的记忆,这么品读起来像是对做梦的诗词化。诗中的春梦应该是指春天的梦,指美好而短暂的梦,有可能也包含人生理所需的性渴望之梦,诗人将美好的人与物寄托于春梦中,表达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这首小诗将雾、春梦、朝云等朦胧缥缈的意象巧妙的组织起来,不仅体现出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底,更是将诗人追念美好事物的内在心境完美的诠释出来,不愧是白居易简短诗篇中的佳作。

    《梦》

    (宋)王安石

    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

    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梦》是北宋大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作品,就以梦为题,传言是他夜里做梦了,醒来或许犹记得梦中印象,醒来时有所感悟,便成就了这首诗,借此表达对人生追求的感悟。首次读到此诗,是出现近代思想家胡适的文集中,近代的胡适及其恩师梁启超非常推崇王安石,因为他们处于中国亟需变革的时代,故作为改革家的王安石在这个时代被重新推崇出来,胡适文集中出现这首诗的原因,多半也是为了诠释他的思想理念,通过细细评析王安石的《梦》,品味诗中哲理和胡适推崇的思想。由于科学认识的不足,古人不知道梦是大脑皮质活动产生的一种意象,而把梦当作一种预示或者警示,因此对梦境会有千奇百态的解读,如我们所熟悉的《周公解梦》,如果用现代科技理论来看,《周公解梦》不足以品读,然而对古代人来说,或许有非常强的指导价值。王安石这首诗则是抛开了他的梦境,只是借梦来阐述他的思想观点及对人生的看法,人生就像一场梦,也是我们今日常言的,人生如梦,我们说人生如梦时是要告诉自己,对于一些求而不得或者没必要过多的求索,活好当前的人生就好。这首诗的大意是人生如梦一般,只要无所求,内心就会得到普遍的安宁,自然就不会产生很多痛苦,梦醒之后还犹如在梦中,那就只能随梦境了,人最为重要的是坚守,对得起自身,方能功德圆满,这首小诗朗诵起来很像佛法禅诗,其意义也像是要人们领会其禅意似的。

    人生如梦,是老掉牙的常谈之语,也是常人一种悲观心绪的托词,不过也的确是如此,因此会有很多人非常喜欢具有文学气质的“世事漫流水,算来一梦浮生”,至于王安石的《梦》诗,理解起来较费力,非历经世事的人,可能对王安石之梦一头雾水,白居易将美好的事物形容成春天的梦,虽好却易逝,可能让很多人容易产生共鸣。做梦是候常有的事情,如学生时代会做提高成绩的梦,青春期会做性梦,刚出来社会后会有期待事业有所进步的梦,但是梦却蕴藏了人潜意识中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人们在社会中无法实现所想,只能寄托于梦中得到慰藉。总而言之,如果一个人总是夜长梦多,有可能是心理疾病抑郁症的亚健康状态,从奥地利学者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来看,太多梦源于内心长年累月的压抑,尤其是人的社会个性压抑和性爱需求的压抑,太久容易催生心理疾病。或许是因为经历多了社会现实,慢慢减少了追求及期望,对人生做减法,因此越少做梦,犹如王安石所言的“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七零离婚搞学业,二嫁军少赢麻了穿书反派的逆袭邪巫BOSS只想低调发育我的身份曝光后,出轨前妻跪求复婚让你拍烂片,你怎么票房过百亿?灵气复苏:我一条小蛇,你让我去统领龙族?霸道总裁的小甜心林柔柔快穿之恶毒女配觉醒了拍戏的我,怎么成世界第一了?马头墙下好柿成双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