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磨砻淬励,文武相济

小说:万历明君作者:鹤招字数:7146更新时间 : 2024-08-31 00:48:22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是故,西蒙古瓦剌遁逃漠北,东蒙古鞑靼一分为二,其中俺答汗在隆庆四年归附我朝,如今便只剩土蛮汗诸部与朵颜三卫了。”

    “正当将朵颜三卫扫灭!耀威武而防侵暴,乃有中国之体统尊,外夷之观听肃!”

    安民厂外,王崇古长话短说,给皇帝介绍着大明朝北边的局势,以及二百年以来的历史由来。

    自脱古思帖木儿汗败亡后,北元便分裂成了三大集团。

    东蒙古鞑靼、西蒙古瓦刺、以及朵颜三卫。

    这二百年间局势交织,风云变幻,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

    先是三集团之一的西蒙古瓦剌。

    其依靠着依附大明换取支持,实力日益膨胀。

    到了也先继位后,终于厚积薄发,一举统合蒙古诸部,自称“大元田盛大可汗”。

    对大明朝廷,则开始一扫恭顺之相,露出獠牙——“屡教,不奉约,使往来多行杀掠,又挟他部与俱,邀索中国贵重难得之物,稍不,辄造衅端。”

    巅峰时期,恩威并施收服哈密、置行省以遥控甘肃、东极海滨而侵女直。

    甚至还将大明天子,武装邀请到部落里留学了一番。

    可谓声威无两,名噪一时。

    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依靠战争与个人威望强行捏合的部落,终归也会因为个人的去世,而付之一炬。

    在也先死后,瓦剌势力便一蹶不振,各部争权夺利,底层背心离德,持续低迷数十年,究竟还是再度被驱逐回了漠西北地区。

    与此同时,蒙古诸部再度分裂,群雄并起。

    而紧随其后登场的,便是三集团另一的东蒙古鞑靼。

    也先和知院阿刺接踵败亡后,瓦剌避退漠西,鞑靼便再度于蒙古诸部中起势。

    在成化十五年,东蒙古达延汗继位之后,其人内斩权臣、外逐亦思马因、亲征达兰特哩衮平定右翼诸部。

    数十年东征西讨,达延汗终于彻底压制西蒙古,一统东蒙古。

    “吞并诸部,志满气盈”,恍惚有挥师南下的前景野望。

    但前者之鉴,达延汗年事渐高,怕步了过分依仗个人威望的“大元田盛大可汗”的后尘。

    于是便开始精修内政,着手改革官制、分封诸子、收各部之权、压制黄金家族,一称北元新政……紧随其后,便是喜闻乐见的人亡政息,以及蒙古的再度分裂。

    以控制着蒙古右翼的达延汗三子登上汗位、被迫归政、旋卒,等一系列事件为标志,东蒙古鞑靼左右翼,一分为二。

    左右各部繁多,乱七八糟。

    但演变至今,右翼盟主,便是俺答汗;左翼盟主,便是黄金家族正统的土蛮汗。

    总而言之。

    瓦剌、鞑靼与大明朝廷,三方势力频繁博弈,互有胜负,转眼便是二百年。

    而作为蒙古三大集团最后之一的朵颜卫,则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参与其中——三家姓奴。

    洪武二十二年,太祖于潢水以北设朵颜、泰宁、福余三卫,招揽了前元辽王的部落,也即是所谓的朵颜三卫。

    这是事实上的藩属关系,但对夷人而言,只是方便骑墙罢了。

    其常常迂回于朝廷与瓦剌、鞑靼之间,有时导引两方入侵明边,有时又向朝廷传报军情。

    朵颜卫的墙头草生涯,从洪武年间开始,往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先是宣宗皇帝兵戈说理,亲自去朵颜三卫杀了一通,惊惧之下,朵颜三卫便对朝廷俯首帖耳。

    随后便是瓦剌起势,朵颜三卫又迅速滑跪,从大明藩属,转而投向了瓦剌的怀抱。

    而等瓦剌势弱,朵颜三卫当即另寻出路,重新找上大明朝——“尝被瓦刺胁从附彼,今已得归朝廷,但日给艰难,乞赐犁铧、种粮、耕地养赡。”

    中枢这边气归气,但还是捏着鼻子赐予了耕地、牛羊、农器,二者再度复合。

    这一时间段,朵颜三卫极其听话,甚至还经常率众劫掠东蒙古鞑靼。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东蒙古鞑靼重整雄风,朵颜三卫又开始与东蒙古鞑靼眉来眼去。

    朝廷这时候鞭长莫及之下,也没办法,只能象征性做好准备——“孛来与三卫交通已非一日……预防之道在我当然。”

    在此之后,朵颜三卫则是在孛来帐下听令,一度跟着打到了中亚去。

    而等到也先去世,东蒙古一分为二,朵颜三卫便一方面以大明藩属自居,一方面又同时臣服于土蛮汗。

    思想上希冀借着双方的对抗,找机会恢复独立,行为上皆有劫掠,两边得罪。

    如此分裂,必然是内部争端不小。

    骑墙了二百年,再加上大明朝一度赶着趟当乌龟,朵颜卫如今几乎不把朝廷当回事——打不过无非就是低头受封嘛,一直都是这样。

    于是,到了万历年间,首领董狐狸为了压制内部争端,便一门心思向大明朝劫掠,转移内部矛盾。

    今年春,董狐狸便因粮食用度的问题,就想在蓟辽一带劫掠一番,所幸遇到了戚继光,撞了个头破血流。

    只是没想到,其人竟然毫不喘息,转眼就准备明年春再来一次!

    而王崇古对于此事给出的方案,跟他这个人一样思路清晰。

    他对鞑靼温和派与激进派,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温和派比温和派本身更温和,又对激进派比激进派本身还激进。

    跟俺答汗称兄道弟,对朵颜卫则是喊打喊杀。

    王崇古说罢,便静静等着皇帝的答复。

    以前是世宗与穆宗都不欲启边衅,户部整天吵着没钱,言官天天说不跟蛮夷一般计较。

    但如今形势却大不一样!

    皇帝有意操练京营,整饬边军。

    年初重启开中法时,甚至授意殷仕儋,率先将蓟辽的粮仓先塞满,其目的不言而喻。

    而户部也经历了南直隶、湖广两轮搜刮,定然有着不少余钱。

    乃至于这两年的言官也不轻言与人为善,当初开互市之前,还频频督促宣大出塞打秋风。

    当然,除去这些,最成熟的时机,还是他王崇古入了内阁,辅掌兵事。

    他难道能只满足于捞些钱?

    当然不行!

    在其位谋其政,若是能在任上,平定北方、扫除鞑患……

    那才不枉在内阁走一遭啊!

    如今瓦剌颓废消匿,俺答汗归附,黄金家族土蛮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都不是整君立威的好对象。

    反倒是朵颜卫前元辽王族裔,名头大,体量小,偏偏跳得最欢!

    岂不正合适朝廷用来“耀威武而防侵暴,庶中国之体统尊,外夷之观听肃”?

    一旦此役战而胜之。

    无论是拔高内阁声望,还是震骇蒙古右翼,都有助于为平定土蛮汗铺路造势……

    国朝二百年未竟之功,未尝不能在他王崇古手中实现啊!

    别说民间的生祠,便是武庙也未尝不能一窥!

    想到这里,王崇古险些没控制住,露出提前为自己庆功的笑意。

    ……

    朱翊钧看着王崇古嘴角露出诡异的笑容,莫名感觉恶寒。

    晋党别是在算计自己吧?

    土木之变?还是庚戌之变?

    可得小心点这厮。

    朱翊钧胡思乱想半晌,这才摇了摇头,将王崇古诡异的笑容甩出脑海。

    当即说回正题:“王卿,朕长居深宫,不晓兵事,不要说得这般大而化之了。”

    “朕且问你。”

    “朵颜卫部众几何?战卒多少?流居之所的周边地理是否清楚?彼处气候是否适宜出征?会否有鞑蛮守望相助?”

    北征的政治正确是不要论述的,都一而再地劫掠了,哪里还需要找什么理由。

    但打仗还是要立足于现实情况,不能听王崇古说了两句狠话,就热血上涌,给王崇古站台支持出兵。

    王崇古显然是有备而来。

    闻言立刻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疏,呈到皇帝身前:“陛下容禀。”

    “朵颜卫如今驻牧于山海关东北至喜峰口和宣大之间,游牧长城之外,仅一墙之隔,气候与蓟辽、宣大相差并不多。”

    “况且,如今整备一番,待到明年开春前后,雪融天暖之际,出兵清扫,正合时宜!”

    “而陛下所问其部众,近年来,精壮多为顺义王、土蛮汗属部吸纳杂居,本部之众日益减少。”

    “朵颜卫本部部众,今已然不足三万人!战卒止有四千,其中一千余骑!”

    “至于会否有鞑蛮守望相助……”

    “陛下,正因有此顾虑,才要趁董狐狸串联袭扰我朝之前,先下手为强!”

    说到最后,王崇古言辞恳切,进言道:“陛下!三卫属夷,阳顺阴逆,弱者为东西二虏之耳目,强者为东西二房之羽翼。”

    “自嘉靖庚戌以来,勾引骚扰,无岁无之,诚可痛恨。”

    “陛下岂忍见边镇百姓一生不得安宁?”

    “今既欲练兵,又师出有名,何不先扫疥癣之患!?”

    这一番话,显然是针对说服皇帝,做足了功夫。

    但朱翊钧却无语地看向王崇古,提醒道:“王卿,隆庆元年,朵颜卫影克率部攻入界岭口,战报上可是写的一万五千余人。”

    “今岁朵颜卫董狐狸犯我朝喜峰口,战报亦有一万数千人。”

    “且不说是否倾巢而出,怎么到了王卿口中,战卒却止有四千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戚继光杀了一万人呢。

    这就是朝臣的通病。

    要么夸大其词,要么忽略难度,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总要想办法诓骗皇帝一二。

    无论是地方匪盗,还是卫所清缴蛮夷,动不动就是什么“遮天蔽日,军威骇人”,剿灭的战功动则“焚寨房数千所,落江溺亡上万”。

    一个三五人的邪教团伙,也能搞个大新闻,弄得好像下一刻就要杀到京城,夺了鸟位一般。

    而若是希望皇帝出兵某某。

    那对方便是人数寡寡然,装备劣劣然,疥癣之患,乌合之众。

    只要皇帝下诏,一切都会好起来。

    军情都这般泥沙俱下,搞得皇帝压根不清楚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皇帝这话一出口,王崇古心中暗道果然不好糊弄。

    王崇古轻咳了一声,并未直接回答皇帝问题。

    转而又从另一只手的袖子里,拿出另一份奏疏。

    他无视皇帝古怪的眼神,恭谨地呈上奏疏道:“陛下,方才是臣调阅的兵部案卷,或有疏漏,不过即便是按顺义王……”

    说道一半,朱翊钧直接打断了王崇古的话。

    前者看着王崇古,将奏疏推了回去。

    语重心长道:“王卿,朕知道卿心中热忱,但你先别着急。”

    “军国大事,不是你我君臣三言两语就能私下定计的。”

    “除了知彼以外,还要知己。”

    “诸军镇守九边,可有余力抽调?何部出站,出兵多少?银两、粮草需耗费几何?骑兵是否充足,能否在长城外巡战?”

    “这些朕一概不知,如何与你商讨?”

    见皇帝一再推脱,王崇古有些失望。

    虽然如今皇帝没亲政,兵事由他辅掌,但这不出兵的事,他能说了算,若是想出兵,没皇帝站台还真不行。

    正失落之际。

    王崇古只听见皇帝话锋一转:“卿不妨先将奏疏拟细致一些,届时廷上再议。”

    前者猛然抬头,露出喜色。

    朱翊钧说完这句,又看向马自强:“都蛮一役的功过,先放一放,等此事廷议完,再与兵部合议。”

    他原则上是不反对打小规模战争的,东南可是一直在打,也没人说一句穷兵黩武。

    但支持归支持,也要结合具体情况。

    一来要评估财政负担,二来也得规避发展成大战的风险。

    所以最好还是六部九卿一起合计合计。

    马自强见皇帝轻轻揭过都蛮的事,也不争辩,只行了一礼以示知晓。

    王崇古则在大喜过望之后,连忙拜倒:“臣遵旨!”

    说着,他便将两份奏疏重新收回袖中。

    这时候,朱翊钧突然又叫住了他,似乎临时起意一般,开口道:“去给蓟辽总督刘应节、四镇练兵总督戚继光去函,让他们对蓟辽朵颜卫局势陈述详情,以及……对是否出兵表个态。”

    这是老成做法,王崇古闻言,只觉得这位皇帝遇事有条不紊,滴水不漏,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等了一会,见皇帝没别的吩咐,王崇古便拱手行礼告退。

    朱翊钧点了点头,示意不远处的内侍相送。

    说句不好听的话,虽然边将上疏表态之事不过是他看似随口提的一句,但实则,他口中提到的边将一句话,会比王崇古三句还管用。

    额,当然,蓟辽总督刘应节这人,自己不熟,算是给官阶一个尊敬。

    主要还是戚继光。

    但凡戚继光说一句能打。

    朱翊钧便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出兵。

    反之,一但戚继光觉得不能打,即便是廷议觉得能打,那朱翊钧还是要力排众议的。

    不仅朵颜卫。

    哪怕土蛮汗,或许也要仰仗其人。

    马自强站在一旁,见王崇古告退,皇帝正怔怔出神,他也连忙行了一礼,便欲离去。

    等着皇帝走流程的功夫,马自强都准备好后撤步了。

    “大宗伯稍待。”

    只听皇帝一句留步,马自强连忙将发力的腿又按了下去,勉强保持住恭谨地神态:“还请陛下吩咐。”

    朱翊钧看马自强身子晃了晃,不由失笑。

    他摆了摆手:“大宗伯先起来吧,朕只是突然想起有两事,想跟大宗伯商讨一二。”

    马自强这个姓不好,大家为了不喊一声“马上输”沾了晦气,如今朝臣都纷纷喊起了大宗伯。

    等马自强直起身子,朱翊钧才朝马自强缓缓开口道:“还有两个月余,便是春闱了,礼部对二名主考人选部议好了吗?”

    马自强闻言,悄然抬头看了皇帝一眼。

    会试主官,可是关键位置。

    尤其是今科取四百零七人的情况,能网罗多少门生?又能培养多少党朋?

    可以说,会试主考官不仅能得名,还能得实打实的权势!

    正因如此,一般都是皇帝钦点心腹。

    譬如上一科的主考,便是张居正与吕调阳。

    当然,这一届肯定是不行的,毕竟这两位儿子已经被制外开恩参考了,这要是还想做主考官,那就太不讲规矩了——即便子嗣的是试卷由皇帝批,这个态度也不能少。

    再刨去专业不对口的王崇古,以及内定一个位置的高仪。

    这就注定了在内阁之外,还有一个人选。

    马自强不知道皇帝的意图,只好说些无功无过的话:“陛下,如今廷上正在会推,有建极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师高仪、詹事府掌府事兼掌翰林院事王希烈、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诸大绶等三人。”

    朱翊钧哦了一声:“都是博学之士……”

    马自强顺着皇帝附和了一声。

    这时候,朱翊钧突然看向马自强,疑惑道:“大宗伯也是饱学之士,为何不在会推?”

    话音刚落,马自强心头猛然一跳。

    皇帝嘴里这话,换一般人来说,马自强都要以为是反讽了——三人不是一甲状元,就是二甲前十,公认的饱学之士,他一个三甲同进士哪里好意思。

    即便是他到了会推,廷议上也比不过王希烈。

    或者说,现在廷臣的共识,就是高仪与王希烈主考,哪怕是礼部左侍郎诸大绶都是陪跑的。

    不过听皇帝话里这意思,显然是有所指——这不是明摆着有意让自己主考么!

    马自强正犹豫着该如何表态。

    只见皇帝招来一旁的中书舍人,吩咐道:“邓卿,去向内阁说一声,会试主考,将大宗伯也一并推来朕这里。”

    马自强眼睁睁看着邓以赞往内阁方向去了,心中不由喜忧参半。

    喜的是又被皇帝施恩了。

    忧的是必然又有为难的事要他做。

    一时间,马自强尽力克制着自己似绷难绷的表情,低下头去:“陛下,臣才疏学浅……”

    朱翊钧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客套话。

    “还有一件事,朕也是方才与王阁老奏对时突然想起。”

    马自强见礼数都不让走完,更是暗道不妙,提高警惕。

    朱翊钧也不管马自强在想什么,自顾自说着:“朵颜卫之事你方才也听见了,不日便要廷议。”

    “如今朕与王阁老也都有意让操练京营,发往蓟辽协作边军。”

    “这般情况,朕想着,无论出兵与否,是不是也该让京营总督与会廷议呢?”

    “朕冲龄践祚,对我朝文武礼法还不甚熟悉,又恐坏了国朝制度……”

    他停顿了片刻,直勾勾看向马自强,带着思索状:“大宗伯饱学之士,可能告诉朕,礼制上,有无武臣廷议的路子?”

    插个题外话,我以前看了二本书,但是不小心被养忘了,今天突然想起来。

    一本是修仙文,男主可以活九世,一直吃延寿丹,功夫活得越久越厉害,然后到处日人,也不负责,修的木系功法,更新慢。

    还有一本是都市文,男主的未来身会写日记,用来对抗外星人,有两个女主,其中一个学法律的。

    都想不起书名了,有没有看过的好心人提醒一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虎贲郎杀我女人逼我造反,我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小麒麟认错反派师尊后明神女记青竹万人嫌大师兄他重生了摆烂后,李二求我当皇帝本王是傻子,能有什么坏心思进京赶考还分配老公吗?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