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怎么不写申请书?

小说:1978合成系文豪作者:好想吃薯片字数:5579更新时间 : 2024-08-25 23:37:49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谈到发表的事情,英若诚拍了胸脯,“这篇稿子我来帮你发。”

    “哟,那太感谢您了。”江弦乐呵呵的应下来。

    英若诚在话剧界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有他帮忙操办发表的事情他自然放心。

    三人聊了一个午后,江弦最早告辞离开。

    等他走了以后,英若诚又和曹禺聊了一会,这才带着《天下第一楼》的稿子回到家里。

    坐着喝了口热水,门被推开,抬头一看,是他那个燕大读书的儿子英达回家了。

    英达这会儿是燕大的学生,念大二,学心理学,他本来想报考燕大的戏剧系,可惜分不够,只好选择分数不高的心理学。

    这段时日,英达在燕大创立了个新社团,确切地说,叫“学生文工团话剧队”,是“燕大戏剧社”前身。

    他才刚读大二,就成了话剧队的创始人,还担任话剧队社长的职位,手底下管好些个人,在燕大里头那叫个八面威风。

    “您是不知道,今儿我那戏给他们一看,嚯.”英达嘚嘚瑟瑟的侃起他写的那一出话剧。

    英若诚对此是嗤之以鼻。

    他看过他儿子写的那个剧本,给个平庸的评价都是高看那剧本了。

    那剧本里头,只追求所谓的“现代手法”,倒叙、意识流、不分幕这些看似潮流的东西,写出来的东西是空空洞洞,像是浮草,风一吹就跑掉了。

    再想想江弦写的那部《天下第一楼》。

    那叫一个厚重,写的实实在在。

    洗尽铅华,从最底层一层层建造高楼,起初是生活,再提高到文化,再从文化升华到治国,最后归结到人生的苍凉。

    这境界,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想到这,他看了眼自己那儿子,忍不住叹一口气。

    分明差不多年纪的俩人,怎么会相差那么大?

    3月。

    天际又盘旋着一阵阵熟悉的黄沙。

    稍微时髦点儿的女同志出门就把丝织的纱巾罩到脑袋上,男同志要么戴白口罩,要么硬顶。

    江弦骑着二八车,去到燕京大学。

    “呸呸呸。”他啐着嘴里的沙子,在车棚底下停好自行车,拿铁链子拴上。

    刚抖擞两下身上的黄沙,就听着背后有人在喊。

    “江弦老师!”

    循着声音回过头去,看着梁左和王小平。

    “江弦老师,没想到您真的来了。”梁左特高兴,白口罩都遮掩不住他脸上的喜色。

    “难得你们求我一次。”江弦答说。

    今儿个他是被梁左和王小平请过来的,他俩这会儿都是燕大学生文工团话剧队的成员,今天请江弦这个当红作家过来,观摩指点他们话剧队排演的一出大戏《我们九个人》。

    江弦知道燕大这个话剧队。

    许多年后,会有一个声称“燕大还行”的撒北宁来担任这个社团的社长。

    “我们话剧队规模不大,这次就在教室里排演。”梁左介绍说。

    江弦跟着过去,话剧队成员不少,一间教室里头挤了有五六十名学生。

    “都是你们话剧队的?”

    “有些是来看的观众。”王小平小声介绍说,“不过大部分是我们的人,什么院系的都有。”

    英达瞥见门口的江弦,两眼一亮,腾腾过来递出双手。

    “您好、您好!”

    “嗯。”

    江弦面不改色,微微点头。

    见江弦进门,教室里的学生一开始还不大确定他的身份,小声的议论。

    英达拍了拍手,大声介绍说,“同学们,这位就是江弦作家。”

    教室内学生们的目光顿时朝着江弦聚集而去,爆发出山呼般的欢迎声。

    江弦简单的做了一番发言,便在梁左的陪同下,坐在座位上观赏起这场演出。

    学生们演的很卖力,不过应该是剧本有点儿弱的原因,演到中途教室里便有学生陆陆续续开始离场。

    “这剧本谁写的?”江弦小声问了句梁左。

    “我们社长,英达,这戏是他自编自导的。”

    “你们怎么让他当社长?”

    梁左愣了愣,“他爸是京城人艺的英若诚先生。”

    “来给你们当社长的是他,又不是他爸。”

    “.”梁左愕然。

    一场演出很快结束。

    江弦简单做了一番点评,又给燕大几名闻讯而来的学生签了个名,最后在梁左和王小平的陪同下离开。

    “你们这个话剧队弄得挺好的,应该多排几出话剧,燕大才能早点给予你们重视。”江弦鼓励说。

    “可是我们又没那么多剧本,就今天这个剧本,还是英达同学写了大半年写出来的。”

    “你怎么不试着写写?”江弦冷不丁问了梁左一句。

    “我?”

    “你妈谌容那么有才华,我不信她的儿子写不出个好的剧本,排不出一场好话剧来。”

    “.”

    “行了,你回头上我那儿一趟去,我手里正好有一个剧本,你看看你们能不能演。”

    “您写的剧本?”

    梁左和王小平一听,同时变得激动,“您真愿意让我们演?”

    江弦笑了,“剧本你们都没看过呢,激动啥?”

    梁左一听,尴尬的挠了挠头,他还真是对江弦都有些盲目信任了。

    王小平嘴甜,“您写的,一定差不了!”

    啧啧。

    江弦一听王小平这话,都忍不住想给她提前介绍下郑小龙同学了。

    这一对儿这会还不认识呢。

    又过几天,就到了每年文化界最关注的盛典:1980年全国优秀颁奖。

    朱琳提前一晚上把江弦在红都做的那件儿中山装找了出来,熨的平平整整。

    清早阳光很好,江弦把衣服往身上一穿,看着特挺括,很有精神。

    “怎么样?”

    “你别急,我再给你捯饬捯饬。”朱琳踮起脚尖,给江弦理了理头发。

    一直到她满意,江弦这才骑着自行车出门,来到天安门广场,从挎包里取出介绍信进入到颁奖的大会堂。

    扫了一眼大会堂里头,生面孔很多。

    江弦提前看过一眼获奖名单,几乎九成的获奖作家都是新涌现出的作家,像是冯骥才、张洁、孔捷生、刘鑫武这些个去年获奖的作家,今年都没有再出现在获奖名单上。

    “江弦同志!”

    “子龙同志!”

    进了会场,江弦便看到了蒋子龙在朝他招手。

    蒋子龙今年凭借一篇《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奖项。

    文讲所同学一场,这会儿见了面倍感亲切。

    “为了颁奖还专门弄这么一身?”一见面,蒋子龙便调侃说。

    江弦轻笑一声,“这是我去日本访问做的衣服,特地穿过来了,领奖嘛。”

    他又朝着周围看了一眼,人不少,大家三三两两的交谈着,不过大部分是孤僻的自己待在原地。

    “今年生面孔真多。”蒋子龙感慨说,“我还怀疑是我记错日子来错了,这会儿看到你,我就知道肯定没走错。”

    自打全国评选这个奖项开办以来,江弦便是常青树了,年年都能在颁奖仪式上看到他的身影。

    真是流水的获奖者,铁打的江弦。

    两人有些日子没见了,聊了好一会儿,看见李清泉的身影。

    “清泉同志!”江弦打个招呼。

    李清泉笑眯眯的点点头,看一眼他和蒋子龙,“恭喜啊。”

    江弦好久没见过李清泉了,先是和他寒暄一阵,互相问了问彼此的近况。

    李清泉这会儿主抓文讲所的事情,给江弦和蒋子龙透露,他们文讲所在和高教部接洽,打算在下一期招生的时候,把学历定为研究生。

    这事儿不是拍拍脑袋就随便决定的,20世纪50年代,丁玲主办文讲所的时候,就曾招收过二年制的研究生。

    不过高教部那边闹得也很凶,很多人不同意。

    首先文讲所硬件就不够标准,大学的大楼呢?大学的校园呢?大学图书馆和丰富的藏书呢?

    总不能一个租来的破院子,就能批下来高等教育学历了,再其次,大学的教授队伍、大学的标准课程这些通通都没有,太不正规了。

    作协这边也有话说啊,你们大学生教材上都是我们作家的文章,你们高校的研究生论文好些也是用作家们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才写成的,对待这些作家不应该套用普通大学的标准。

    双方这会儿僵持不下,作协一琢磨,打算先弄一个“学历委员会”出来,李清泉如今就主办此事。

    “这事儿的缘起还是因为你。”李清泉意有所指的看了江弦一眼。

    三人心知肚明,江弦曾经在谢师宴上有过一番发言,希望文讲所给作家们提供学历。

    “那时候你那个鲁迅文学院的想法,丁玲同志听了也很赞同。”

    李清泉笑着说,“丁玲同志的说法和你一样,文讲所不好听,厕所也叫所,还是叫鲁迅文学院最好,这个名字有荣誉感。”

    江弦听得心生向往,连忙问,“清泉同志,你们这个研究生班要是搞成,我们这些上一期的学员怎么办?厚此薄彼,我们可要闹意见了。”

    “到时候组织自然会有决定的。”

    李清泉解释说,“怎么?你还要带着上一期学员来文讲所搞静坐、绝食?”

    “清泉同志,你放心吧,我绝不参与。”蒋子龙笑着说,“我们可不像江弦同志这么热爱进步。”

    三人哈哈大笑。

    聊了一会儿,江弦回过头,和王安忆对视在一起,她不知什么时候进来的,一个人孤零零站着,看着似有些拘谨。

    “安忆同志!”他打声招呼。

    再往旁边一扫,他那师兄汪曾祺已经在人堆里侃上了,和王安忆形成鲜明的比对。

    “江弦!”王濛今年也凭借《春之声》入选。

    这位和江弦一样,也是常青树了,每年都获奖。

    他又给江弦介绍了几位江弦比较陌生的同志。

    《灵与肉》张贤亮。

    《丹凤眼》陈建功。

    《小贩世家》陆文夫。

    这几位无疑都是极耀眼的,张贤亮的《灵与肉》就不提了,改编后的《牧马人》轰动国内票房。

    陈建功这会儿还是燕大中文系的学生。

    江弦最喜欢的是陆文夫,他的那部《美食家》写的简直叫个享受。

    聊了一会儿,大家慢慢熟络起来。

    蒋子龙看着他们激动的神色,感慨说:“你们算是赶上好时候了,江弦去年写的都是长篇,今年没拿几个奖。”

    他这么一说,一旁有几位编辑纷纷点头。

    相较于前两届的锋芒毕露,今年的江弦显然黯淡不少。

    “那你们是不知道。”

    王濛笑了笑,语气里带着一股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幸灾乐祸。

    “今年江弦是自己只拿了一个奖,除了他,还有三个奖和他有大关联。”

    “还有三个奖?”其他人一头雾水。

    王濛掰着手指头解释:“《受戒》、《本次列车终点》、《午餐半小时》,这可都是江弦编辑出的作品。”

    此话一出,众人全部傻眼。

    按照惯例和规定,编辑和作者共享奖项的荣誉。

    要是这么一算,这小子今年是又拿了四个奖啊!

    巨大的冲击让众人陷入一阵失语的状态,尤其是各大文学期刊的编辑,看着江弦那叫一个难受。

    往年你刺激其他作者,今年你改来刺激我们?

    还是入口处小范围的躁动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了过去,是一位特殊的作家姗姗来迟。

    史铁生穿戴的整整齐齐,坐在轮椅上,被他父亲推入场内。

    座位不好进去,好些作家都热心的过去帮忙。

    “铁生!”江弦打个招呼。

    “江老师!”史铁生看到他,明显很激动的样子。

    “等会聊。”江弦笑笑,时间差不多,他坐进自己的位置,在第五排。

    本届颁奖阵容又一次升级,时任上面主席的“树哥”出席了本次颁奖,这份荣誉是空前的。

    比较的遗憾是,茅盾同志住院,未能出席今年的颁奖。

    “树哥”坐在中间的位子,对文艺工作做了一番讲话。

    讲话结束便是授奖。

    坐在位子上的作家们窃窃私语,关于江弦一人编发三部获奖作品的事情一点点的流传开。

    把与会者惊得俱是说不出话来。

    这小子是变着法的出风头啊!

    颁奖很快结束,授奖仪式也就到了尾声。

    江弦熟练的等待起下午的座谈会,刚想上个厕所,忽却被光未然喊住。

    “胡同志要接见你,赶快跟我走吧。”

    “谁?”

    “胡同志。”

    江弦木在原地,感到一阵不可思议,既紧张又兴奋。

    他不是第一次见“树哥”了,两年前文代会上就曾经和“树哥”说过几句话,那时候他还是个青涩的小作家,“树哥”更多的关注是在写了《伤痕》的卢新华身上。

    不过这次不一样,这次是点名接见他。

    捏了把汗,跟着光未然过去,一路进到会厅。

    树哥坐在沙发上,见他进来便站起来迎接,江弦赶忙和他握一握手。

    “胡同志!”

    “江弦同志,你好啊。”

    树哥还是很随和的,寒暄过几句,就风趣的问江弦有没有入dang。

    “写了那么多文章,怎么不写申请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重生79,打造我的世界第一村文娱:闪婚后,我的马甲瞒不住了神医萌妻:顾太太真是妙手回春重生高考后宋秘书别离职,沈总孤枕难眠了Z世代艺术家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1980我的渔猎时代重生九零年代,被迫再做资本大鳄呵!离婚而已,江小姐格局炸裂!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