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前兵部尚书聂豹在京城城外遇山贼而亡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京畿之地。
圣上为之震怒,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张元功遭遇问责,就地罢官去职,由中城兵马司指挥使楼楠接任都指挥使之职,配合锦衣卫、顺天府衙联合清剿京畿山贼匪类。
为表哀悼,圣上特旨聂豹官复原职,赐祭九坛,赐谥号“贞襄”,追赠少保,准入豫章理学祠、吉安鹭洲忠节和青原五贤之一。
极尽哀荣。
赐祭九坛是大明朝对去世大臣最高荣誉的丧葬礼遇,只赐予那些对大明朝有重大贡献或地位极为显赫的官员。
如此礼遇,完美体现了圣上对聂豹生前功绩的认可。
朝野为之哗然。
只是,聂豹见不到了。
遗骸、赐祭运送回乡,让无数人奇怪的是,与聂豹一同进京的徐阶,却自始至终没有露面。
京中儒学门人撒出人手去寻找。
但位高权重的人儿,多多少少知道徐阶是失踪了。
没有人去寻找,就连张居正也没有去寻找,所有的人都知道,失踪反而是好事,真要找到,恐怕找到也会是具尸体。
身为内阁首辅,张居正表现出难以想象的坚强,在送师祖遗骸出京后,就返回了内阁理政,似乎没有受到影响。
可这逃不过同堂办公的阁老们的眼睛,元辅天赋异禀,能一心二用,但是今天,却连一心一意都做不到,军国大事,随意批了过去。
胡宗宪忍不住拿过了那道奏疏,重新摆在了元辅面前,提醒道:“元辅,这是北虏投降国书。”
北虏。
就是草原右翼,鞑靼俺答部,大明朝册封的顺义王部落。
王崇古统领十万大军进入草原,原东虏之主,现大明朝顺安王打来孙,整合了草原左翼三万精骑充当了马前卒。
十万明军,三万草原精骑,朝着北虏扑了过去,预计新年之日,就能抵达曾经的汉奸聚集地板升。
东虏的突然投明,打了北虏一个措手不及,更让俺答恐惧的是,大明朝的直接开战。
眼下草原风雪满天,北虏备战需要些时日,于是,在大明朝培养的汉奸沈惟敬建议下,俺答正式朝大明朝呈上投降国书。
但和东虏诚心诚意投降,请求内附中原不同,北虏俺答玩的是缓兵之计,以投降国书请大明朝停止进攻草原右翼,暗地里,却在调兵遣将,积极备战。
可惜,计谋太过粗浅,不需要锦衣卫的线报,就能一眼看穿。
所以,这份投降国书,圣上连召集内阁商议接纳北虏投降与否都没有,让司礼监转给了内阁看看,知道知道情况。
再就是,给北虏拟一道国书回文,既然俺答在玩缓兵之计,那大明朝就玩一手稳兵之计。
一边表示接受北虏投降,一边命令王崇古、戚继光、俞大猷和打来孙精骑加快行军,攻入草原之西。
而国书回文,是要内阁首辅大臣来亲笔书写的,可不能搁置起来。
张居正回了神,这才又拿起了北虏投降国书,凝神定睛看了起来,逐字逐句记在心中后,挥笔写了道国书回文,唤来内阁中书舍人刘台送去玉熙宫加盖玺印,再遣使者送去北虏。
忙完了国书回文,张居正不知不觉又失了神,政务出现了混乱,高拱、胡宗宪、李春芳一对视,干脆就将政务全部接了过来。
又让人去太医院请来了李时珍瞧瞧,得到神医诊断,病因在心不在外,没有药方的话后,三位阁老心里刚落下的大石,又悬了起来。
到最后,高拱、李春芳暂离政务堂,留胡宗宪这个有经验之谈的人独面张居正。
胡宗宪起身为张居正倒了碗茶,放在中堂大案上的声音,故意大了些,道:“元辅,可有告老还乡之心?”
心病还须心药医。
张居正的变化,和当初的他一模一样,为救恩师一命,不惜以身犯险。
唯一的区别,是他的恩师严嵩被立斩于朝,而张居正的恩师,则在聂豹、张居正师祖孙的共同努力下,失踪了。
这在胡宗宪看来,已是张居正的幸运了,恩师生死不知,便没人会说张居正不孝,更不会有人说张居正不忠。
不管这是不是圣上的意思,都给予了张居正体面,给予了徐阶体面,给予了聂豹体面。
做人,贵在知足。
如果张居正还想要更多,同僚一场,胡宗宪就只能劝说张居正尽早辞官归乡。
果然,‘告老还乡’四字一出,张居正倏然一惊,所有的心神顿时集中了。
斯人已逝,再多的叹息也不足为道,做好分内之事,完成心中抱负,才是他该做的。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人生短短数十载,将接下来的二十年交给朝廷,交给大明朝,等二十年后,再给师祖、恩师立碑撰文,让祖、师不白走这人间一趟,作为徒孙、弟子,最多也就做到这些了。
“汝贞,多谢了!”张居正郑重地朝胡宗宪表达了感谢,然后拿过了一份从草原寄来的函文。
是沈惟敬写的,请恩师,就是请张居正从中转圜,暂停大明朝和北虏之间的战争,为此,沈惟敬、俺答汗和北虏,愿意献上一份大礼。
传国玉玺。
礼物之名,瞬间进入张居正的视野中,张居正瞳孔疯狂收缩。
“我去面圣。”张居正起身,便朝着玉熙宫而去。
前后的反差,令胡宗宪微微一愣,随后感慨了句“权力是最好的心药”,就让人找高拱、李春芳回来。
元辅恢复了,可却进宫了,政务的事,还要他们三个多帮衬帮衬。
至于传国玉玺的事,胡宗宪也看到的,但识趣地当作没有看到,这几百年来,传国玉玺的消息时而出现,掀起不少风浪,但考证之下,皆为附会、仿造之赝品。
俺答汗、沈惟敬的献礼,在胡宗宪看来,不过是为了让大明朝军队停止北征的计谋之一,不足为信。
返回政务堂的高拱、李春芳同样这般认为,闻言一笑后,便投身于政务中。
……
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赵,得和氏璧。
后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命丞相李斯取和氏璧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
这一玉玺,自此成了华夏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但是,大秦国祚短暂,虽经三世,然二世而亡,秦子婴元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
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玉玺遂为汉家皇帝信物。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
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
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刘玄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国玺易主刘盆子。
后刘盆子兵败宜阳,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汉灵帝中平六年,何进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汉献帝时,奸相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
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
后袁术拘吴氏,夺玺。
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但是,汉室气运终尽,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
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晋。
晋永嘉五年,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又二十年,再传冉魏。
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朝一统华夏,传国玺也收入隋宫。
大业十四年三月,隋炀帝杨广在江都,隋亡。
萧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及玉玺遁入漠北突厥,传国玺第一次流失于华夏之外。
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隋炀帝孙杨政道背突厥而返归中原,该玉玺归于李唐。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
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
后唐清泰四三年闰月辛巳辰时,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终宋一朝,有两件事一直受人诟病,一是从未收复燕云十六州,二是宋朝皇帝始终未得传国玉玺,皆为‘白板天子’。
元至元三十一年,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转为元廷所获。
元至正二十八年,太祖高皇帝在建康称帝,号大明,改元洪武。
继而北伐,元廷弃中原而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
国朝之初,太祖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因此,传国玉玺也成了太祖高皇帝三大憾事之一。
找到传国玉玺,不止代表华夏正统,更能了却死去两百年太祖高皇帝的遗憾,悯念先人,意义颇大。
沈惟敬在书信中描绘出,所要送给他张居正的这份大礼,即传国玉玺模样。
和氏璧玉身,金为角,一肩刻‘大魏受汉传玉玺’,一肩刻‘大晋受魏传玉玺’,右侧刻‘天命石氏’,与真正的传国玉玺模样无限相近,很有可能,就是元廷从中原带走的那方传国玉玺。
玉熙宫。
张居正恭声阐述了沈惟敬、俺答、鞑靼向他所献大礼。
可是,朱厚熜坐在蒲团上,没有丝毫的反应,闭目养着神,呼吸平稳有序,好似睡着了一样。
张居正跪拜在地上,大殿里,陷入诡异的寂静中。
不知过了多久,朱厚熜拿起了罄杵,敲了下铜罄,磬声不清脆但也不沉闷,听得人不上不下的。
知道了!
这便是圣上给出的回答。
张居正抬起头,嘴唇动了动,既已无事,只能选择告退。
今儿轮到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在玉熙宫当值,见张居正状态不对,亲自送出了玉熙宫,就在檐下,招呼小太监把抬舆抬过来。
上抬舆的时候,张居正的脚步怎么也迈不开,望着吕芳,是犹豫了再犹豫,吕芳没有急,温和笑着陪着张居正在雪中站立。
“吕公公。”
“阁老。”
张居正、吕芳彼此的称呼,让附近的小太监们头低了下去,腰肢也又弯了几分,默契地‘闭’了耳朵。
不知怎的,所有的小太监心中警铃狂响,看到张居正、吕芳这起手的架势,就好像严嵩、吕芳似的。
“我心中不少疑惑,但能请教的人,貌似只有吕公公了。”
“当不得阁老的请教,我也就是比阁老年长了些,空活了些寿数,阁老有什么话,不妨明说。”
“‘传国玉玺’,难道圣上不喜欢吗?”
“传国玺,当然没人会不喜欢,可世间赝品这么多,阁老怎么会觉得,从草原来的玉玺就一定是真的呢?”
“吕公公的意思是,圣上知道这颗传国玉玺是假的?”
“阁老,有些事情,真也好,假也罢,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些人故作聪明,揣摩上意,招来了圣上的不满,而这样的人醒悟之后,又想以讨圣上欢心的方式,想熄了圣怒,这固然是可行的,可其中的困难,却要这人去克服,阁老,您说对吗?”吕芳意有所指道。
一件事物,传承两千年,真、假,早就没人能决定了。
一把火把玉石给烧了,这不是笑话吗?
宋朝皇帝真就那么德不配位,连传国玉玺的一点消息都没有?
历朝历代,数宋朝鉴证传国玉玺赝品最多,猜一猜,那些技艺精湛的赝品传国玉玺是从哪流传出来的?
又是谁去鉴伪的?
沈惟敬为了缓兵之计,送到大明朝的传国玺,可以是假的,也可以是真的。
就看谁为这玉玺去作保。
圣上的怒火,会根据传国玉玺的真假,或盛或熄。
张居正明白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