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开启民智,动摇皇权!

小说: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作者:江中斩蛟字数:5135更新时间 : 2024-10-21 19:50:38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南充陈氏墓志铭,君讳以勤,字逸甫,四川顺庆府南充人,世代为官。”

    “君在日,常引以为傲者,澄清玉宇,天朗水清,以奕奕而终。”

    “男,于陛、于阶,出于至孝,奉己身,但求君,闻达于世耳。”

    “余感之,遂命笔,铭曰:君有憾乎?君无憾矣!”

    李春芳站在中案前,念着张居正为陈以勤书写的“赞词”,越念,脸色越怪异。

    磨墨的高拱、面面相觑的胡宗宪、吕芳,虽然作为当朝大学士,常常被人诟病学识浅薄,吕芳也是内廷内书堂中的佼佼者,或许不懂“赞词”,但一定懂“墓志铭”。

    这分明就是为陈以勤写的墓志铭嘛。

    张居正起笔,望着陈以勤,笑道:“逸甫,如何啊?”

    面对陈以勤在传国玉玺上的“敲竹杠”,张居正也有了反击的心思。

    你让我写赞词,我先给你来个墓志铭。

    不过,任谁都看得出来,张居正是玩笑的心思,十二封陈以勤三父子、陈家八族老,和对整个陈家的赞词,不会是这样的。

    这篇,不算。

    陈以勤却从中案揭过墓志铭,认真看了看,不住地点头道:“八十四字,妙笔生花,存世百年,一字千金不为过,这可是八万四千两黄金,我死后的墓志铭,就这样写了。”

    堂上的几人,顿时被陈以勤这“贪财”的模样弄得哭笑不得。

    李春芳望着老友,无语道:“身为内阁阁臣,国之柱臣,没有赐谥,没有于国于民贡献,这算哪门子墓志铭啊?”

    越是位高。

    身前、身后的一切,要求就越是严苛,以陈以勤的身份地位和对大明朝国民的贡献,死后至少要立个大碑才能写下生平。

    八十四字?

    八百四十字都写不完!

    “我不喜那样的墓志铭,这样就挺好。”

    陈以勤摇摇头,坚持道:“我族中八位族老也要照此拟赞词,劳烦元辅了。”

    为官几十年,张居正写过不少赞词,尤其是在没有登临内阁首揆前,据陈以勤知道的,就给严嵩、给徐阶、给聂豹等数人写过。

    但墓志铭,这绝对是张居正写的头一篇,价值不言而喻。

    再就是,陈以勤非常喜欢这篇墓志铭中“君有憾乎?君无憾矣!”

    死而无憾,对他来说,对他这个内阁阁臣来说,是独一无二的赞歌。

    两个儿子和家族,暂时不需要墓志铭,相信张居正也不会去犯忌讳。

    但跟随进京的八位年事已高陈家族老,对当朝元辅书写墓志铭的渴望,远在赞词之上。

    “逸甫,不要这样玩笑。”张居正搁下狼毫笔道。

    哪有人还活着就写墓志铭的?

    再说同朝为官,同阁办事多年,如果陈以勤真的走在前面,张居正绝对是愿意执笔为陈以勤书墓志铭的,给予陈以勤崇高的评价,哪能如此“潦草”?

    “真的。”

    陈以勤将墓志铭小心折叠,在袖中放好,肯定道:“于陛、于阶年岁小,受不得元辅的赞词,那是我之前玩笑了,陈家虽历数十世,但“家岁”尚小,也不必过誉。

    那十二封赞词是虚话,元辅为我写下这封“赞词”,再给我族中八位族老写下“赞词”即可,玉玺的事,自有我陈家包揽。”

    这一刻。

    政务堂里的人,才明白陈以勤没有玩笑。

    张居正收敛了笑,起身下拜道:“居正惭愧……”

    哪怕没有传国玉玺的事。

    陈以勤为大明朝做的事,也值得更高评价,而陈家,虽有私心,但君子论迹不论心,又何况是君子之家?

    张居正始终以成为嘉靖四十年内阁首揆,带领大明朝走向无限光明的未来而觉得骄傲,一人之下,万万之上。

    他自觉可以随意评头论足任何人,任何家族,对周边的人、事,想怎么安排就这么安排。

    可是,在面对时常遭遇刺杀,却能坦然谈论自己生死,以及不顾荣辱、不避族运为大明朝国民做事的陈家时,张居正忽然十分惭愧。

    陈以勤摆摆手,道:“元辅不必如此,我是追名逐利者,陈家亦如是,我本俗人,家是俗家,元辅、次相、汝贞、子实,还有吕公公,就以“俗”字视我即可。

    我不高尚,陈家更不高尚。”

    这番话。

    满是名、利。

    却充斥着真诚之意。

    不止张居正更加惭愧了,高拱几人心中也泛起了几分惭愧。

    今日的内阁,不似过去的内阁。

    在利益排序上,不再是自身利益、家族利益、文官集团利益、圣上利益、朝廷利益,百姓利益不重要,这样的次序。

    而是自身利益、家族利益、圣上利益、文官集团利益、朝廷利益、百姓利益的次序。

    百姓利益在阁老们心中,虽有提升,但提升十分有限。

    陈以勤、陈家,口口声声是为名、利做事。

    反观他们这些口口声声是“百姓”做事,不计名利的人。

    谁是真正的高尚,谁是真正的庸俗,一目了然。

    高拱继续研着磨。

    张居正重新拿起了狼毫笔,肃穆望着陈以勤,问道:“敢问贵族族老何名?”

    “陈平,字安民。”

    “何等功名?”

    “举人。”

    “可有著书立说?或授学于人?”

    “无有著书立说,家族设有书院,没有禁忌,不问出身,凡有渴求学问者,皆可入学求教,平族老,便是其中讲授《四书》的师长。”

    张居正边问边写,李春芳在念,道:“南充陈氏墓志铭,君讳平,字安民。

    四川顺庆人,办学历十世,功成举人,无意仕途,而意桃李芬芳,君在日……”

    张居正连写八篇墓志铭,也对陈家有了更深的了解,陈家没有门生故吏遍朝廷,但却做到了桃李满天下。

    四川顺庆府附近的功名者,基本都求学过陈家学院,寻求陈家族老解疑答惑。

    陈家不富,然以学问济天下。

    书成。

    陈以勤命人带着传国玺和墓志铭去了驿站交给族老,转述族老,务必在新年正月初一之前,要完成对玉玺做旧。

    这是嘉靖四十年的内阁,要在嘉靖四十一年第一日对圣上的献礼。

    不容有失。

    聊完了正事,张居正便招呼几人重新落座,亲自为火炉、火鼎添了些檀香木,让火烧旺些。陈以勤许久未回内阁,桌案虽清洁,但与习惯不同,下意识地摆了几样事物的位置。

    高拱望着他,好奇问道:“逸甫。”

    “次相请讲。”

    “出阁一趟,于民间疾苦可有感悟?”

    “还真有。”

    “是什么?”

    陈以勤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缓声道:“民智未开。”

    京畿。

    可谓是天子脚下。

    但陈以勤走遍了四府之地,所见之民,绝大多数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他经常见到,适龄孩童不在书堂就读,而在乡田、小溪追逐打闹。

    作为顶级大族出身的陈以勤,在最初为百姓讲解清丈、均地,国策的意义时,可是费尽口舌。

    哪怕到了今天,大明朝的百姓也不是理解了国策再去执行国策,而是知道了国策的好处愿意去服从国策。

    如果说朝廷的水,表面是清澈的,深层是乌黑的。

    那民间的水,表面是混沌的,深层却是清澈的。

    但就是那表面的混沌,掩盖了古今无数百姓智慧的光芒。

    “逸甫这话,不是为了践行上古世家之路吧?”李春芳打趣道。

    华夏世家。

    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的“涂山之会”。

    禹建都阳翟后,召集夏和夷的部落首领于涂山,共议天命。

    在夏禹的“拳头”和“恩施”下,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选择了臣服。

    夏禹解除了所有邦国和部落的武装,遵照约定,将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

    而这些世袭贵族,便是世家的前身。

    在郊祀之礼,夏禹赋予了世家崇高无上的地位,享万民供奉。

    夏禹也将自己和家族归入了世家之列,天下受之于舜,将来亦必定传之贤人,决不私之一家一姓,以副列圣授受之意:

    “兹查群臣中惟皋陶老成圣智,夙著功德,今谨荐于皇天,祈皇天允许,降以休征,不胜盼祷之至“。

    华夏历来是讲究权力、责任对等的族群,在无限荣耀、供奉之下,也规范了世家的义务。

    即,启民智,振华夏。

    世家有义务作为这混沌世界的“光”,来为所有华夏百姓照亮智慧。

    传授礼仪、教授知识,是其中一项重大义务。

    但是,人是有私心的,再优秀的规范,在制定的人,也就是大禹死后,很快就变了样。

    世家只传授百姓礼仪,而不教授知识,来维持自身的无上地位。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知识,才能让人仓禀实,才能让人衣食足。

    而礼节这种精神上的追求,在上古时代,除了会饿死人,再无用处。

    于是乎,从上层世家流传出一句话,“礼不下庶人”。

    对,世家连装都不想装了,连礼节都不愿意再传授给下层百姓。

    华夏的朝代开启了更迭,礼乐出现了严重崩坏,而世家却凭借着夏禹的约定,始终享受着万民供奉、礼遇。

    为了追求更大的权力,世家甚至是搞出了“田氏代齐”的把戏。

    所幸,秦王室的崛起,使得世家不仅没有彻底分裂华夏,反而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

    只是,秦王室重用的法家思想,准确来说是商君书,“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驭民五术”,极大推高了王室、皇室的地位,却再次将民智放到了一边。

    为了统治,历朝历代都对民智二字讳莫如深,穷苦百姓就那样混混沌沌的,被世家、大族裹挟着推翻了一个个朝代。

    世家都狗日的没了,民智依然未开,几千年来,就出了太祖高皇帝这一个真正的平民皇帝。

    太祖高皇帝为了开启民智,做了不少努力,其一,就是免费教育。

    设立中央官学:国子监。

    设立宗学:主要招收世子、长子、将军、中尉等贵族子弟;

    地方官学:府学、州学、县学、社学三级。

    在这些学府读书,不要束脩,包吃包住,免徭役,发粮食。

    统一穿着、固定上课时间、上课出去要请示、出入学校要登记、有节假日等等一系列制度。

    这便是洪武年间的读书人所享有的待遇。

    升学流程,也是社学升县学,县学升州学,州学升府学,府学升国子监。

    整个洪武年间,只举行六场科举。

    绝大部分的学子,都是一级一级升上去的。

    另外国子监的毕业,要修够学分,只有积累足够的学分才能毕业,毕业后委以官职。

    最重要的是,在国子监学习期间,学子们要观政,这个观政就是去六部观看官员们做事,观政完了之后还得有观政部门开具的观政文书。

    而这套选拔官员、人才的制度,随着太祖高皇帝的驾崩,轰然崩塌。

    建文皇帝登基后,废除了大部分相关的规定,而对开启民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废除了社学。

    建文皇帝把教育国民的权力,从朝廷手中还给了大族、富户、豪强。

    穷苦百姓人家的孩童,又读不起书了,本来有几分拨开的云雾,又浓郁了起来。

    科举,又一次成了大族、书香门第把持学识的手段。

    那微不足道的上升之路,不够是愚弄世人罢了。

    恢复社学,对所有大明朝适龄孩童开放,一级级升学,才是“启民智,振华夏”的真正道路。

    李春芳的笑问,陈以勤郑重点点头,陈家确实有了更高追求,要重走上古世家的道路。

    见状。

    张居正、高拱、胡宗宪、李春芳、吕芳全部色变。

    驾驭万民,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民智未开,作为内阁阁老的他们都这么难了,真要是民智开启,万民有了属于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内阁估计能被万千政务压死。

    圣上的统治,还会那么稳定吗?

    张、高、胡、李四位阁老,和吕芳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不约而同地站起身,紧盯着陈以勤,眼中的凝重和警惕毫不加掩饰……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明神女记虎贲郎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本王是傻子,能有什么坏心思青竹大婚之日,我将未婚妻捉奸在床将军掳娇俯仰人间二十春进京赶考还分配老公吗?万人嫌大师兄他重生了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