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居正吐血,逐师出朝!

小说: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作者:江中斩蛟字数:4941更新时间 : 2024-12-07 19:33:09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都察院右都御史于慎行,深受张居正的知遇之恩。

    但在接到同门师兄的黄清送来的恩师手书,让他倡言夺情于朝,立刻拍案而起。

    现在相府门下,有上千之众,皆是有才之人。

    不过,有才不一定有德,而于慎行,恰恰是德才兼备的人。

    在于慎行心中,遍目朝野,师相是最能辅佐帝业的人。

    正因为此,于慎行认为,在能力外,师相更该注重道德,尤其是伦理道德,更该为天下臣民做个合格的表率。

    师相丧父,圣上御书手札嘉勉其孝,而如今,师相竟寻求夺情留任,作为内阁首辅大臣,正人先正己,这如何能让天下臣民信服呢?

    面对黄清对他欺师灭祖的谩骂,于慎行更是毫不掩饰,指责师相、师兄的行径,是是对伦理纲常的践踏,是对伦理道德的践踏。

    恼羞成怒的黄清,以师相的提携之恩欺人,于慎行险些没有当场昏厥过去。

    挟恩图报。

    不报恩,就自己脱了那身官衣。

    当着所有都察院御史的面,黄清撂下这句话,然后,得胜般返回相府。

    身为一院总宪,于慎行几乎在部下面前失掉了全部颜面,瘫坐在椅子上许久,才撑起了身子,在桌案上提笔写了道呈奏。

    “因变陈言明大义以植纲常疏

    因变陈言明大义以植纲常疏【元辅守制】

    顷者天象示异、星变非常、圣心兢惕、复戒谕大小臣工修省、共图消弭、臣愚以草芥微躯、荷蒙……俾后世无遗议也、伏惟皇上、宽斧钺之诛、赐蒭荛之择、而垂神俯纳焉、元辅幸甚、愚臣幸甚。”

    一千多字。

    写尽了于慎行心中所想。

    于慎行让人拿去呈递玉熙宫,而后又原样写了此呈,收笔。

    解下官印、摘下官帽、脱下官印,放在了公堂之上,一席素裳往相府而去。

    ……

    相府中。

    黄清为张居正复述了都察院中发生的事,没有什么添油加醋,但已经够让张居正愤怒了。

    张居正之所以重用于慎行,就是看重了于慎行的人品,不随波逐流。

    倒没有看错人,但万万没想到,门生这份不随波逐流的矛头,竟然对准了起用他的这个恩师。

    就在张居正运气的时候,管家前来,通禀于慎行前来拜见。

    黄清立时就要代替师相拒绝,但张居正却抬手示意他闭上了嘴,想了多时,终于还是让管家将人带进来。

    于慎行走了进来,见到师相,隔着老远就躬身下拜:“学生参见恩师。”

    脸色凝重的张居正,勉强点点头。

    同样脸色凝重的于慎行从袖筒里取出那道奏疏来,双手呈过头顶,沉着声调道:“学生有本要奏,特请恩师过目。”

    以为门生是想通了,要上呈倡言夺情于朝的奏疏,张居正凝冰的脸上,慢慢有了破冰的迹象,没好气地瞥了于慎行一眼,便让黄清去拿过那封奏疏。

    张居正接过奏疏,先看了两眼于慎行,这位门生虽然年轻,但腰板儿挺得笔直,面对他的眼神毫不躲闪,颇有几分英臣之气。

    日后调教一二,仍不失为左膀右臂。

    张居正打开奏疏,一行一行地、逐字逐句的看下去,转好的脸色豁然变色,先转红,再转青,再转白,拿着奏疏的双手,逐渐颤抖了起来,过了好久,他的眼睛才从奏疏上脱离开来,死死地盯着于慎行,问道:“奏疏已经递上去了吗?”

    闻言,于慎行不顾场合的笑了,道:“奏疏如果没有递上去,学生也就不敢拿给恩师看了。”

    听了这话,张居正沉默了,于慎行也沉默了。

    而旁边的黄清倒迷惑了,奏疏里到底写了什么,难道不是倡言于朝的奏疏?

    突然间,张居正袍袖一抖,把奏疏扔在了于慎行的脚下,转身便回了灵堂。

    于慎行在背后,对着张居正的背影躬身施礼,转身也走了。

    全然不知发生什么的黄清,从地上捡起了那道奏疏,入眼一看,便是“元辅乃治世能臣,实为大明朝之福”,如此夸赞,也难怪师相会脸红。

    但话锋一转,又言“父子之情乃人之天性,回乡守制乃伦理纲常”,这显然不是倡言夺情于朝该有的字句,有违师相所想,难怪师相会脸青,是气的。

    而末意中,“终制三年,当一日不可少;夺情之举,必不容于苍天!”

    这哪是倡言,这分明就是参劾!

    这下。

    轮到黄清脸色变化,就和戏台上的变脸似的,最后变成了苍白之色。

    门生参劾恩师,欲逐恩师出朝。

    这可是大明朝两百年而未有之事。

    在历朝历代官场中,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忠臣必出孝子之门”,君父的臣子,必然是孝子。

    而师徒如父子,一人求取功名,便以学生、徒子之身,事“座师、房师、恩师”三师如父如亲。

    师父逐门生常见,门生逐师父不常见,一旦相逐,师父、徒子双方必是两败俱伤,为天下诟病不仁不义不忠不孝。

    师相,恐怕要成天下臣民的笑柄了!

    这别说夺情留任了,但凡要点脸的,怕是连活着立足都不想了。

    黄清目眦尽裂,这狗日的于慎行,怎么敢?是怎么敢的?

    来不及继续想,黄清转身也进了灵堂,查看师相的情况。

    只见张居正跪倒在棺椁前,双眼热泪横流,黄清抢了几步上前,同跪道:“师相……”

    再劝说的话,却也怎么说不出口,为信任的门生在要命的时候背叛,这换作任何人都无法淡定下来。

    “当年严嵩祸国殃民,我都不见其门生在死前如此参劾于他,仍见前程似锦的门生胡宗宪不惜以侯爵之位力保,当年恩师欲逐我和高拱出朝,参劾奏疏如雪花落京,我却无一句怨言,难道…难道…难道我张居正,就连严嵩都不如吗?”

    张居正气血两逆,似是有鲠在喉,忍不住往外一吐,顿时鲜血染地。

    血腥盈目,张居正撑不住了,就要往后仰去,幸好黄清在旁,连忙将师相扶住,迷蒙之中,张居正以若有若无的声音,道:“代我上疏,奏乞守制!”

    说罢,再度昏厥了过去。

    在清流时,张居正不知道受到了多少严党的攻讦,骂他是小人,骂他是禽兽,他却从来不以为意。

    但今时,张居正彻底破防了,为官近二十载,他却连严嵩都不如,连得意门生都背叛了他。

    一日两昏。

    相府直接闭了大门,谢绝一切慰问、吊唁。

    在黄清奉师命书写奏乞守制的上疏完,呈递玉熙宫的路上,就听到了无数的议论。

    在都察院发生的事,于慎行的上疏,已然流传开来,朝野皆知,元辅有夺情留任,辜负孝名的想法。

    黄清终究是大明朝的九卿之一,所到之处,无人敢当面置喙,但刚擦肩而过,议论声便在身后响了起来,声音之大,好像就怕他听不见。

    黄清没有转头,因为那样会让他和师相更加难堪,不知不觉间,袖中握紧的双手,指甲嵌入了肉中,鲜血顺着指缝滴落。

    满腔的恨意,都只有一个名字,就是“于慎行”。

    但没多大会儿,黄清就听到了震撼莫名的消息,于慎行辞官挂印,已孤身离了京城。

    都察院中,仅左都御史是九卿之一,但右都御史也仅一步之遥,哪怕什么都不做,熬个几年、十几年,总会有踏入九卿之列的机会。

    于慎行很年轻,比师相,甚至比他还年轻,完全可以等,可心中的正直,却让于慎行做出了参劾恩师的事,在官场中,声名俱毁。

    所以,于慎行没有再留在朝廷,没有再留在京城,什么都没有带走,轻轻地走了。

    黄清不由得想起,于慎行进京的那日,恩师派他去迎于慎行的场景,一辆不算华丽的轿篷马车,除了于慎行,就一个赶车的老仆。

    在恩师提携下,于慎行仕途不断进步之余,那赶车的老仆得了病死了,于慎行托人将之送回了山东东阿老家。

    来时双人,去时影只。

    所谓师恩,我已还之。

    黄清脑海一片混沌,无意识地迈动脚步往前走。

    父丧的元辅还没走,都察院右都御史倒先走了,这对平静多日的官场,不说是场海啸也差不多。

    高拱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联合麾下的“高门”官员,写了本联合参劾张居正的奏疏,早早地就呈入了玉熙宫,而疏中内容却是广而告之。

    罪名有五。

    一、进贤未广。

    高拱直言:“先朝各郡邑进学数十人,居正任事,限郡邑不过十六七人,是阻进贤之路也。

    夫豪杰之徒,非有衣冠维持之;不羁之才,必有所逞。迄今怨号之声,便于天下,此其遗祸何如也。”

    这个先朝,不是正德朝,更不是元代,而是先前朝廷的一项进学之事,朝廷科举停了,但选才还是要继续的,举荐制暂时恢复。

    但那时张居正倒高正是激烈之时,非是张门之人,一律不取。

    以致于每个郡县进学几十号人,但事后平均下去留下的进学之人,一个郡县连二十号人都不到。

    只是说张居正进贤未广,没有说张居正党同伐异,这倒不是高拱仁慈,而是煌煌大明朝,承平之盛世,没有党争之人。

    都是圣上的好臣子。

    二,决囚太滥。

    “先时决囚,初无定额;居正任事,限诸省决囚有定数,有滥及无辜者矣。虽有自新者,其道无由矣。”

    去年两京一十三省杀戮实在太多太广,官员、百姓都有,偌大的大明朝,上亿国民,生生被杀了一成的一成。

    为了减少杀业,张居正在去年圣上大婚之日上疏,想大赦天下,未获允准,但求上得中,张居正获准诸省斩立决或诛族者有了定数,一年杀够了定数,就要等到明年才能再杀。

    像浙江,年还没过完,定数就达到了,现在大牢里关满了待杀之人,哪怕今年不再增加死囚之数,明年、后年也杀不完。

    可在高拱眼里,这些死囚一日不杀,朝廷就要为其增加一日的关押、餐食支出,有这些钱干什么不好,非要养着一群“死人”?

    三、言路未通。

    “古先盛世,草莽贱士,农工商贾,皆得竭尽其力。居正任事,大臣持禄不敢言,小臣畏罪不敢言,诚有之矣;折绣槛于彤庭,披忠肝于玉陛者,未之见矣。”

    这不是什么新鲜话,是陈词滥调了。

    说白了还是圣上在玉熙宫每日只诏见内阁首辅大臣奏事,而不见其他阁臣、堂官。

    这在严嵩内阁就这样,其实怪不到张居正头上,但反正是个罪名,先给张居正叩上。

    但词句明显多有斟酌,没有那么激烈,这项罪名,更像是圣上给予内阁首辅大臣的一项面圣特权,张居正将要出朝离京,首揆之位近在咫尺,高拱并不想这项特权消失。

    这言路,严嵩堵完张居正堵,张居正堵完高拱还想着堵,苦一苦万官,骂名我来担。

    四、民隐未周。

    “河南上报,黄河泛滥,漂没为鱼者,不知其几,臣恐有干城之德,以致辗转沟壑、提妻携子、散之四方者,众矣。”

    这就纯粹是诬陷了。

    黄河泛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连绵之河,年年都有泛滥的地方。

    而且,河南巡抚还上报了泛滥的原因,一些穷怕了百姓在黄河沿岸栽种苗禾,马上就秋收了,那些百姓为了看守将熟的粮食,在黄河边上搭建了临时房屋。

    在一个夜里,黄河岸土受汹涌河水的侵蚀冲刷不断垮塌,最终导致黄河边栽种的粮田陷于黄河之中,那些房屋也不例外,顺带着那些熟睡守田的百姓也落入了黄河中,不见踪影。

    这是场悲剧,被高拱拿来指摘是国之干城失德,虽然牵强,但也说得过去。

    毕竟,高拱参劾的第五个罪名,便为“夺情不孝”。

    高拱干脆引用了辞官挂印的于慎行的原奏内容,普天之下,怕是没有比这道参奏更对张居正有杀伤性了。

    黄清走到了玉熙宫前,望着那道匾额,叹息不已。

    师相的相位,坐不稳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万人嫌大师兄他重生了将军掳娇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进京赶考还分配老公吗?青竹明神女记俯仰人间二十春本王是傻子,能有什么坏心思虎贲郎大婚之日,我将未婚妻捉奸在床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