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自从智云集团在11年夏天的时候,率先在S11手机上搭载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助手,进而引起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浪潮以来。
至今已经过去了五年半。
然而,智云集团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上,却是不怎么亲民……唯一和普通人接触比较多的就是语音助手了,但是这个语音助手只是常规意义上的人机交互模型,适用范围有局限。
智云集团在过去几年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以及应用上,实际上主要用于工业领域以及国防领域还有科研领域。
而民用领域里,智云集团主要是搞自动驾驶以及机器人项目,然后还是有些软件领域的应用,如语音助手之类的。
但是自动驾驶的技术应用是海蓝汽车,机器人技术是通用机器人YunRobot,而这两个产品的都是属于比较贵的产品,对于大部分群体而言是买不起,用不起的。
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云集团在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上研发持续突破,同时是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进步,算力成本也越来越低,数据模型的训练成本持续下降。
徐申学认为大规模推广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时机已经初步成熟了。
而除了后续向市场推出生成式AI,并对若干AI模型进行开源,刺激,引导其他高科技企业进军AI领域,方便卖AI芯片外。
徐申学也准备在智云集团里,加速人工智能民用硬件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机器人方面已经正在搞了,第一代通用机器人YunRobot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成功,有望在第一个完整销售年里获得四十万台的全球年销量,其中双足型号的销量占比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为此,智云集团正在和威酷实业方面进行紧密合作,扩充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产线。
负责供应链业务的顾之明道:“我们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和威酷实业方面,达成了新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威酷实业将会在深城基地里新建设两条机器人产线。”
“其中的第二产线,将会在四月份分陆续投产,主要生产现有的高端型号,两条产线一起,足以让我们的高端型号的机器人产能扩充到五十万台每年!”
“第三产线,将会在今年秋天投产,这条产线是预计用于生产研发中心的中端机器人型号,设计产能达到三十万台每年。”
“同时我们也和比亚迪方面达成了新的战略合作协议,比亚迪也将会准备投资建设新产线,新产线预计将会在明年春投产,预计产能会有四十万台,这部分产能也会用于中端机器人的生产!”
“我们初步的规划是在未来的一年内,把我们机器人的产能提升到一百二十万台每年,其中高端型号产能达到五十万台,中端型号产能达到七十万台!”
“这个产能,是根据机器人项目团队的研发计划以及销售计划而制定的!”
此时,已经升任集团副总裁,智云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唐全勇道:“我们准备在今年冬天的时候,正式发布简配版本的通用机器人型号,这种机器人的价格将会进一步下探到大概十五万元的程度,进一步扩充市场容量,让更多的人买得起!”
“同时,今年的冬季发布会里,我们也将会发布第二代的高端机器人型号,进一步加强性能,乃至搭载十纳米工艺的EYQ4芯片、ZY34芯片以及ZY35芯片,价格维持体系还是维持在三十万和四十万这两个级别,同时到时候将会对现有的第一代机器人进行降价,把价格降低到二十五万到三十五万之间。”
“按照我们和市场部门的同事们的推算,通过发布新的旗舰型号维持技术推进,品牌价值以及讨论热度,同时对上一代产品进行降价,并推出简配中端型号,这将会刺激市场的热度,并通过降价扩充市场容量,明年我们的机器人销量有可能获得翻倍增长,达到百万台以上的销量!”
“根据这个预测,我们对产能进行了扩充!”
“不过因为采取降价促销的措施,同时大幅度扩产的庞大产线投入,我们的机器人产品今年以及明年的营收虽然会大幅度增长,但是硬件毛利润还是会维持一个比较低的水准,同时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加,项目将会持续亏损!”
唐全勇看了看徐申学,然后道:“我们预计,今年项目将会迎来大约三十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其中大部分亏损都是由于产线建设以及机器人研发成本而带来。”
徐申学道:“开阔市场时期,不用考虑一时的得失,先把技术做好,再把市场做起来。”
“只要产销量做起来,利用更多的产能把平均研发以及制造成本拉下来,后头的事情就好做了!”
“现在的三十亿美元亏损,我们亏得起!”
其实机器人项目目前已经算是获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如果换成一些资金量不怎么充足的企业,可能就会守着高价继续卖,一台机器人继续卖三四十万,甚至推出更高端的型号,拉高均价,拉高毛利率。
毕竟这可是没有竞争对手的行业……机器人想要卖多少钱就是他们自己一句话的事。
只要他们愿意,立马就能够来一个扭亏为盈,甚至年盈利达到几十亿美元的级别。
但是,这种方式在智云集团的管理层看来是不可取的!
因为智云集团要的不仅仅是几十亿美元的利润,他们要的是至少几百亿美元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利润……人家野心大着呢。
所以,智云集团宁愿现在亏一些,继续把价格拉低,然后扩大市场容量,争取把主流中端机器人的价格做到大概十万元左右的价格,再用高端,中端以及低端,把售价覆盖五六万到三四十万。。
确保有钱人可以买到贵的高端产品,但是也能够让普通人买到便宜实惠的产品。
试想一下,智云的机器人把主流中端的机器人价格,做到十万左右的价格……那么全球范围内会有多少人买得起?年销量会有多少?
按照市场部门的预估,这至少是两千万台销量级别的市场,以营收计算,往少了说都能达到两千亿美元的硬件营收。
并且如此庞大的产销量下,研发成本以及产线投资成本将会被压缩到一个非常极限的程度,进而大幅度提升利润,有可能光靠卖硬件估计一年都能赚个两三百亿美元。
同时两千万台的销量下,累计几年下来,市面上的机器人存量可能就会达到上亿台……而智云机器人采取的是硬件和功能双重付费模式,用户为机器人付费开启额外的高级模式的话,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额外再支付每个月少则一两百,多则数千元的费用。
这将会带来庞大的软件收入……按照一台机器人的软件收入平均是每个月三百块来计算,一年就是三千六元。
一亿台机器人,那就是三千六百亿,折合美元将会达到五百多亿美元……而这五百亿美元的营收,不会带来额外的成本支出……因为高级模式的训练开发成本其实是固定的,为一台机器人研发一个高级模式要十亿美元,那么为一万台,一千万台,甚至一亿台机器人研发一个高级模式,同样也只需要十亿美元的成本。
成本固定,自然是卖的越多越赚钱!
最关键的是,这五百多亿美元的付费功能收入,可是每年都有的……就跟躺在金山里赚钱一样!
虽然为了持续维持吸引力,让更多的用户订阅,智云机器人有限公司这边,也需要持续改进,研发更好的算法以及训练更好的模型,付出必要的研发成本。
但是这一款业务不管怎么说,那都是额外赚的,并且毛利率会非常的高!
由此为机器人业务带来整体上的高利润!
相对于一年卖个几十万台,然后赚几十亿美元利润。
智云集团更倾向于每年卖出去一两千万台,然后每年狂赚大几百亿美元利润。
现在的降价,不代表智云集团放弃了高毛利的经营原则,相反,这只是智云集团为了未来的高毛利而做出的暂时牺牲。
属于前期市场开发,技术研发的成本投入。
所以,徐申学对于今年的机器人项目的持续亏损,不以为意。
还是那句话,区区三十亿美元,亏得起……反正之前都已经投进去好几十个亿了,现在再加三十亿,甚至明年继续亏损,智云集团都顶得住,完全可以熬到大规模铺开,然后丰收的时候。
当然,也只有智云集团这种不差钱,同时又技术强悍的跨国巨头企业才能这么玩了……
智云集团敢玩这一套的前期是有钱又有技术……而有钱都不算重要,前期一两百亿美元乃至更多的投入,看似很多但是对于一些跨国巨头而言也不算什么,说拿出来也就拿出来了。
问题是,他们并没有太大的把握能够快速把成本降低下来。
机器人的成本下降,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难度非常大的,并不是单纯的扩大产量就行。
扩大产能的同时,还伴随着大量的新技术应用。
要不然,盲目的扩大产能就是卖一台亏一台,卖的越多亏损的越多,最后直接把整个企业给拖死。
但是智云集团有这个把握!
不仅仅在机器人领域如此,而在智能汽车领域里同样如此!
————————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海蓝汽车,从一开始的纯高端汽车逐步发展,现在已经推出了主打三十多万价位的中端轿车,并且海蓝汽车方面还准备继续把价格往下拉低,争取近期把智能电动车的价格拉低到二十多万左右,进一步扩充市场容量,扩大产销量。
而这,同样少不了在技术上的支持!
不过智云集团方面在智能电动车领域里,只局限于智能驾驶方案供应商的地步,并不亲自做汽车。
目前智云集团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对象,乃是海蓝汽车。
虽然这两家公司都是徐申学的产业,但是彼此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智云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股东众多,并不是徐申学的私人独资企业,因此很多事情上也需要考虑到其他股东的利益。
海蓝汽车那边,为了持续独占智云集团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管理层已经准备引入智云集团为战略投资者。
要不然的话,回头智云集团把自动驾驶的技术授予其他厂商,进行更广泛合作的时候,海蓝汽车就会多出来几个重大的竞争对手。
对此,徐申学个人是支持的,反正都是他的企业,彼此投资也很正常。
一月中旬,智云集团的高层和海蓝汽车的高层聚齐一堂,然后双方进行了持续数天的谈判。
谈判过程里,徐申学并没有参与其中……毕竟两家公司都是他自己的公司,但是这两家公司内部,也都有着各自的利益群体,徐申学也不好强行对利益进行分配。
不管利益如何分配,双方管理层自己谈就是了,只要最后能够达成合作就行。
而经过了三天的持续谈判后,双方这才签署了战略投资协议。
智云集团旗下的人工智能研究院所属的自动驾驶团队,独立出去成立一家子公司,然后这家子公司和海蓝汽车进行合并……这样一来,海蓝汽车就等于是彻底吞并了智云集团里的自动驾驶团队,包括所附带的一系列各种自动驾驶的专利技术。
同时根据协议,海蓝汽车和智云集团继续就芯片开发,人工智能开发另有里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包括共同研发EYQ系列算力芯片,并提供该芯片的制造技术,同时海蓝汽车获得该系列芯片在民用汽车领域里的独占权。
同时,智云集团还会为海蓝汽车注入五十亿美元的现金,用以支持海蓝汽车的技术研发以及产能扩充,全球销售以及售后服务渠道的建设等各类耗资庞大的项目。
双方深度合作的同时,智云集团在海蓝汽车里的占股,也从之前的百分之五,进一步提升到了百分之三十。
对于智云集团而言,进一步为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找了个好老公,然后躺着赚钱……
而对于海蓝汽车而言,则是彻底把智云集团里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给一口吞下,避免了其他汽车厂商可以获得同样技术的可能性。
这种事,可是真的有可能发生的……
虽然这两家公司都是徐申学的产业,但是徐申学之前也没少干为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然后把自家技术大规模对外授权的事。
毕竟徐申学的利益,其实很多时候和子公司管理层、股东的利益并不是都高度一致的。
徐申学玩的是产业链,然后多少还带点理想主义,社会责任这些东西!
所以,哪怕徐申学手底下有了一家海蓝汽车公司,但是他同样没有放弃扶持其他国产汽车厂商。
比如动力电池领域,他参与投资并扶持了宁代电池,甚至开放了不少电池的专利技术给比亚迪电池方面。
如今这两家动力电池厂商发展的都挺不错的,比亚迪电池他们自用,供给在比亚迪旗下的各种新能源车辆上,宁代电池则是供给国内其他厂商甚至国际厂商。
同时,更上游的锂矿以及动力电池所需要的稀有金属行业里,徐申学基本上也没有给国内动力电池行业设限,甚至通过持续的扩大产能,获得更多的储量来进一步拉低锂以及其他多种稀有金属的价格……进而拉低动力电池的价格,降低电动车的整体成本。
在智能驾驶领域里,徐申学虽然没有开放EYQ算力平台,但是却开放了旗下子公司Mobileye的EYEQ系列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提供芯片,干脆还提供传感器以及核心算法呢。
再有旗下子公司英伟达旗下的PX算力平台。
两个算力平台,分别为汽车厂商提供智能驾驶的解决方案。
如果有一天,徐申学认为有必要把EYQ芯片为基础的自动驾驶技术,也需要对外进行授权,以扶持国内的智能电动车的整体发展的话……他可是真的会把智云集团里的EYQ芯片为核心的自动驾驶驾驶授权给国内其他汽车厂商的。
这种事,徐申学可是干过很多次了,尤其是在电子消费以及半导体产业里。
当下很多电子消费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里的新兴高科技企业,很多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徐申学为了扶持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选择若干厂商进行技术授权,甚至投入资金,最后催生了几个技术不错的供应链公司。
国内的好几家新崛起的半导体制造厂商,他们之所以能够拥有二十八纳米工艺的技术,基本都是徐申学扶持出来的……而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利于智云微电子的,因为这新崛起的国内的半导体制造厂商搞出来二十八纳米工艺后,就会抢夺智云微电子的代工订单。
这些事情呢,海蓝汽车的管理团队可都是看在眼里……自家老板看重的从来不是一家两家子公司的得失,人家玩的是产业链。
这意味着,如果徐申学认为有必要,那么海蓝汽车也是有可能被牺牲的!
当然,明面上海蓝汽车公司的管理层不会说什么,更不敢说什么,所以他们干脆来了一招釜底抽薪:通过引入战略合并的方式直接把智云集团的EYQ平台为核心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彻底的带回家,让它从姓智云,彻底变成姓海蓝。
免的以后徐申学心血来潮,把这个平台也给授权出去,同时也是为了打消其他汽车厂商不该有的念头。
最近几年来,很多汽车厂商都一直在寻找可行的方法来获得相应的EYQ平台的自动驾驶技术的授权,这说的可不是什么国外的汽车厂商,而是国内的汽车厂商。
但是之前都因为海蓝汽车和智云集团的合同,海蓝汽车拥有该技术数年独占期,所以这些汽车厂商未能如愿。
现在眼看着这独占期就要快过去了,海蓝汽车的高层管理为了避免以后出现意外。
所以干脆直接和智云集团来了一个更加深入的全面绑定,直接通过战略合并的方式一口把智云集团的自动驾驶业务部门给吞下了,同时还让智云集团成为了自家的重要股东。
而这种模式,已经有点类似智云集团和威酷电子之间的关系了,智云集团同样拥有威酷电子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所以威酷电子能够光明正大的使用智云集团的各种资源,尤其是各种新技术,这也让智云集团里的其他股东,乃至二级市场里的一些投资者们也无话可说。
如今,海蓝汽车也走上了这条路。
对此,徐申学倒是没啥太大的感触,反正都是自家产业,手底下的管理层既然觉得这样更好,那么就做呗,他也没啥意见。
至于对于国内其他汽车厂商的智能电动车的发展,其实徐申学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哪怕是没有智云集团的自动驾驶技术的支持,他们同样也能够发展的起来。
原时空里他们就干的很不错。
更何况,智云集团虽然把EYQ自行驾驶平台,直接卖给了海蓝汽车,但是智云集团旗下已寄回还有EYEQ辅助驾驶平台以及提供更高算力的PX芯片平台,有了这两个平台后,国内的企业自己搞智能驾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再者,汽车行业还是需要一定的多样性的……如果智云集团直接把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到处卖,那么国内的智能电动车最后会高度雷同,顶多就是硬件上有一些区别而已。
而这不是徐申学想要看到的。
一个行业的发展,是需要大量的企业,从业人员参与进来的,这样才能够相互促进,然后发展出来更好的东西,同时也给消费者们更多的选择。
这样的百花齐放的竞争环境,也能够给徐申学的企业带来更好的良性竞争刺激。
同时,徐申学也能够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获得好处……徐申学不仅仅买车,他还卖算力芯片,卖动力电池甚至卖锂金属以及其他稀有金属啊。
然后还卖激光雷达,各种车规级芯片,感应器等。
——————
智云集团和海蓝汽车达成了战略合作之后,徐申学也见到了海蓝汽车的包永言等管理团队。
包永言向徐申学阐述了未来海蓝汽车的战略发展方向。
“在未来几年里,我们将会继续深耕中型轿车以及SUV车辆的研发以及市场开发,重点布局二十万到四十万这一价位的市场!”
“其中的海蓝SLMC中型轿车,我们将会继续耕耘三十万到四十万这个市场价位,今年随着市场持续爆发,动力电池成本持续下降等因素,我们将会新推出一款入门级的海蓝SLMC,把价位拉低到三十万这个价位!”
“同时,我们还在依托海蓝SLMC的平台,开发了首款中型SUV车型,预定售价为三十五万起步,后续也将会通过推出新入门级版本的方式,把价格进一步拉低到三十万。”
“如此在三十万到四十万这个价位上,我们就有了轿车以及SUV车型,以覆盖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扩大销量!”
“同时,我们正在积极推动新一代的低成本的智能电动车构架的设计以及研发,一切顺利的话,有望在明年向市场推出这款新平台,该平台的首款车型为中型轿车,预定售价为二十五万左右。”
“这是我们布局二十万级别市场的尝试。”
“我们之前做的车型都太贵了,之前的海蓝SEC轿跑,海蓝SEV大型SUV,还有海蓝SLC大型轿车,都是属于价格昂贵的序列,整体销量都出现了前期热火,但是中后期疲软的情况,如今的海蓝SEC以及海蓝SEV这两款车型,销量都下滑的比较严重,难以承担公司的主力销量任务!”
“我们公司近期的销量任务,主要是依靠海蓝SLMC中型轿车承担的,该车型在去年里一共销售了五十多万辆,成绩相当突出,大量弥补了海蓝SEC车型以及海蓝SEV车型销量大幅度下滑后的销量空缺,维持住了公司的营收以及利润!”
“这证明,中端之路是可行的!”
“鉴于海蓝SLMC车型的成功,我们这才打算推出新一代的低成本中型轿车。”
“毕竟海蓝SLMC虽然大获成功,但是它的价格还是太贵了,三四十万的价格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但是换到二十万出头的价位的话,那么普通中产家庭就差不多可以承受了!”
“二十万到四十万这个价位,是我们预定的未来主要走量的价格区间,我们将会在这个价格区间里,争取推出多款不同类型的中型轿车以及SUV,以满足不同的客户群体,包括纯电,增程车型,同时我们还通过收购以及引进传统的内燃机技术,推进插混技术,预计今年秋天我们就能够推出比较成熟的插混平台了。”
此时徐申学道:“同时搞三个技术路线,思路是对的,想要好获得足够多的市场份额,就要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所以我们要把纯电以及增程还有插混三个技术路线都同时推进。”
“反正我们也不差这点研发经费!”
“但是我必须说的是,我们海蓝汽车从始至终都是一家智能电动车企业,纯电技术路线才是我们的未来,现在的增程以及插混不过是过渡时期的无奈之举,这一点,你必须要向下头的人传递要相关的信息,不要误判!”
包永言道:“这一点,我们管理层也非常清楚,我们海蓝汽车的核心优势,是智能化驾驶,是电池技术,是电控技术。”
“纯电技术路线才是能发挥我们最大技术优势的模式!”
包永言其实也是个坚定的纯电技术路线支持者,现在海蓝汽车用增程车型,也在研发插混车型,那是因为这年头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有限,纯电车型的续航做不上来……勉强把纯电续航做上来,那也电池成本太高了,会导致车辆售价太高。
这没办法才开发了增程车型扩大销量,然后又搞了个插混技术作为补充。
但是包永言骨子里和徐申学一样,都是个坚定的纯电路线支持者……要知道,他们一开始玩的就不是什么新能源车型,而是‘智能电动车’,只是后来纯电车型局限大,才被迫搞增程,现在则是在推进插混技术路线。
所以在包永言的主持下,这些年里海蓝汽车在纯电领域,尤其是至关重要的动力电池领域里研发投入巨大……就是想要提升纯电车型的续航里程,解决里程焦虑。
在他看来,当纯电里程提升到一定程度,比如七八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之后,那么作为补充用的增程以及插混都可以扔掉了。
这个时候,包永言也道:“我们在动力电池技术上的进步还是比较快速的,我们准备在今年推出第三代动力电池,该电池是一种半固态电池,电池的能量密度进一步增加,搭载该电池的新款海蓝SMLC,纯电续航将会达到六五十百公里。”
“对比之前的五百多公里的续航,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而这并不是我们在电池领域的极限,我们在实验数据里已经获得了成功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惊人的四百五十WH/KG,如今正在解决量产以及成本控制问题!”
“按照技术团队的推算,我们大概还需要几年时间来解决固态电池的量产问题,也许是两年,也许是三年左右,我们就能够把固态电池进行量产,并搭载在车辆上使用!”
固态电池项目徐申学也知道,这是海蓝汽车公司里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础研发项目,好几年前就已经投入巨资进行各种研发,积累了一大堆各种技术专利,并且已经在实验室里成功的实现了全固态电池,还搞出来了少量的试验固态电池……问题是,这玩意现在来说很难量产。
或者低成本的大规模量产!
这还需要时间来进行技术的推动。
而等到固态电池研发出来后,电动车的纯电续航甚至能实现翻倍,轻松达到一千公里甚至更高的纯电续航。
因为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液态电池的好几倍呢。
同时全固态电池也因为取消了电解液,大幅度降低了电池在受到各种因素,比如碰撞、挤压等因素导致的自然改良,同时也增加了高温情况下的安全性……
这也是海蓝汽车在全固态电池领域里投入重金进行研发的核心理由。
不仅仅海蓝汽车这么干,其他各电池厂商也都在搞全固态电池呢,但是技术进度落后海蓝汽车一大截。
此时包永言继续说着未来的计划:“同时为了持续维持我们海蓝品牌的高端属性,我们对海蓝SEC轿跑平台进行了多项的改进,除了双门硬顶轿跑车型外,我们还打算利用该平台,开发双门敞篷跑车型号。”
“一个高端汽车品牌,跑车是必须的!”
“之前我们是用海蓝SEC这个双门轿跑来承担这一责任,但是显然还不够,所以我们打算开发一个双门敞篷型号!”
“当然,这种跑车只是入门级的跑车,价格定位在六七十万,后续我们也将会适当的推出价位在一两百万的超级电动跑车,以进一步拉升品牌形象!”
包永言说到跑车的时候,重点都是围绕在品牌上,至于赚钱根本不指望,甚至都能接受一定的亏损……毕竟做跑车真心不赚钱,就那点市场规模,哪怕一台车能卖几千万,看似价格贵吧,但是一年能卖多少台啊?
撑死了个位数!
你以为那些超跑品牌搞什么限量车型真的是因为逼格高……开什么国际玩笑,人家做开门做生意的,哪有客户上门了不做生意的道理。
搞限量版,纯粹是因为潜在的客户就这么点,所以限量版跑车,指的不是车子限量,而是客户限量。
所以做跑车,其营收以及利润一般都会非常拉跨……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去看,做超跑还不如做电动双轮车或三轮车。
做个电动双/三轮,做得好了甚至能发展为大型汽车集团,年营收几百亿呢。
但是做超跑嘛,发展的再好那也只是个小作坊……上市都被投资者嫌弃的那种。
但是跑车虽然不赚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车企去搞呢?
理由和海蓝汽车差不多,都是为了拉高品牌的逼格……这其实是广告营销的一种。
尤其是对于海蓝汽车这种玩高端车型拉品牌,中端车走量赚钱的车企而言,跑车这东西就算是亏本也要做。
之前海蓝汽车的大型豪华轿车海蓝SLC就是属于类似的产品定位,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打广告用。
毕竟海蓝SLC作为一款大型豪华轿车,其销量非常拉跨。
徐申学这个世界首富亲自当代言人,把海蓝SLC当座驾呢,但是这海蓝SLC的销量也就那样,一年下来才一万多台的销量。
不是这车不好,而是百万以上的豪车市场就这么点。
有钱人又不是满大街都是,相反,其实有钱人是比美女更稀缺的群体,在人口比例里是非常低的。
因此包永言口中的跑车业务,不管是海蓝SEC系列的入门级跑车,还是未来的超级跑车,其实都是用来打广告的……属于品牌营销的一部分。
从上到下,就没人指望过靠这个赚钱。
对此,徐申学对海蓝汽车的超跑计划的态度就是,如果有广告营销的需要,那就做呗。
包永言汇报了这些常规业务后,又汇报了一番人工智能汽车的发展。
不是现在海蓝汽车用于广告宣传的‘智能辅助驾驶’‘智能电动车’这些概念,而是纯AI驾驶的汽车。
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汽车这些概念的东西。
该项目,之前一直都是智云集团里进行推进,而智云集团把自动驾驶方面的业务打包起来,和海蓝汽车进行合并后,该业务自然也就变成了海蓝汽车的业务。
“我们将会继续在自动驾驶领域里推进,但是技术难度太大,短时间内是无法进行商用的。”
“我们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用来最为常规的辅助驾驶是可以的,甚至也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自动驾驶,不需要驾驶员进行接入,但是技术上依旧谈不上完善,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风险!”
“我们无法确保自动驾驶的汽车的安全性!”
说到这个安全性的时候,包永言也是很无奈!
以目前海蓝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说实现了L4级别的自动驾驶,不需要驾驶员接管,自动驾驶系统完全可以操控车辆完成全程的操控。
但是可以实现,并不意味着这个L4级别的自动驾驶就真的能够大规模推广使用了。
因为现在的技术水平限制,现在的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是比较笨的……这同样也意味着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而真正的自动驾驶……或者说海蓝汽车推出来直接取消驾驶位,连方向盘都没有的自动驾驶汽车的时候,那么就会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出现车祸了谁来承担责任?
如果只是现在的这种辅助驾驶模式,有驾驶员的话,那自然是驾驶员承担责任……谁让你开启辅助驾驶,然后自己睡大觉的。
然而如果取消了驾驶员,那么就需要操控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负责……是让汽车主人负责?还是让汽车厂商负责?
如果是让汽车厂商负责,那么这种法律风险,甚至有可能会让海蓝车直接原地破产的!
所以,哪怕目前海蓝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L4级,但是依旧被宣传为高级智能辅助驾驶……这是一种辅助驾驶模式。
至于没有方向盘的纯自动驾驶汽车,现行法律模式下,海蓝汽车是不可能推出来纯自动驾驶汽车的。
顶多就是搞一些概念车进行宣传。
当然,纯自动驾驶的车辆不能做,但是把相应的技术继续应用在现有的海蓝汽车上,提升海蓝汽车的‘高级智能辅助驾驶’的性能,还是非常好用的。
海蓝汽车畅销全球,靠的就是这一手!
在当代,海蓝汽车就是自动驾驶的典型代表,人们一说起海蓝汽车,第一反应想起来的不是什么电动车,新能源车,而是一款自动驾驶车辆!
自动驾驶才是海蓝汽车的核心竞争力……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而今年夏天的海蓝汽车,将会推出名为“L2++D”的高级智能辅助驾驶方案!
L2++D,海蓝汽车万年L2级别辅助驾驶的第四个版本……,虽然实际上它已经具备了L4级别自动驾驶的特征。
但是海蓝汽车,是绝对不会承认它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的!
这就是个L2级别的辅助驾驶,必须要有驾驶员随时监控情况,并随时接管车辆。
可别想往我头上扣法律责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