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小说: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作者:李希光等字数:3529更新时间 : 2017-07-30 21:23:46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可惜的是,他们就是没有这样的勇气和风度。在关注这场抗议活动的过程中,我深感费解的一点就是,如此大胆地攻击和诽谤他人的人,却如此缺乏承认错误和弥补伤害的胆量。而在一个如此标榜“新闻自由”的国家,一个向来沉默的少数民族为了纠正偏见,让世人听到自己的声音,竟需要付出如此艰苦的努力和高昂的代价。

  按照我所学过的西方新闻学的原则,在报道矛盾与冲突时,记者对有关各方的立场、观点都应有所反映,不能只报一方面的意见。而在NBC的副总裁发出那封传真件之前,我没有听说有哪个美国的主流英文媒介采访过抗议活动的组织者。科斯塔斯在奥运会期间发表了那么多诬蔑中国和中国运动员的评论,引起旅美华人和学子那么大的愤慨,可是NBC在收到潮水般的抗议信件之后,仍安排科斯塔斯在“今宵”节目中为自己狡辩了10分钟,却始终不曾让一个中国抗议者出镜。这连起码的客观公正都谈不上了。

  NBC在奥运报道中的偏颇以及由此引起的全美华人的愤怒抗议活动暴露出美国主流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的一个致命弱点:他们太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价值和自豪感,那足不容轻侮的。他们经常急于将那些政治上、文化上、思想上和经济上与美国有差异的国家妖魔化,以显示自己的优越。且不说科斯塔斯等把体育与政治搅在一起是否有悖于奥林匹克精神,单是那种“你赢了,你就是吃了药;你输了,是因为你没吃药;你无论输赢都不如我”的态度,就很有种族主义的昧道。而毫无根裾地诋毁清清的白白的中国奥运选手,即使按照西方新闻工作者应当遵循的基本信条,也是不道德的。最后输了理,还拒不认错,实在是霸道。用王强的话来说:“这是美国对意识形态不同的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敌视心理,以及以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人的一个体现。”

  在就要结束这一节的吋候,小梁又通过电子信箱给我发来两篇很有意思的东西。一篇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专门研究中国通俗文化的项目官员托马斯.皮克斯利8月27日在《华尔街日报》交互版上发表的文章,题为《中国民族主义者涌向网络》;另一篇是加州湾区一个名叫“学生”的中国学子在网络上散发的对皮氏文章的点评。在此,我仅摘译几段,与有兴趣的人共同欣赏。 皮文开头就说;

  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之后,很多在美国的中国学生把美国看成他们的模式。很多美国人看到他们公开反对北京,呼唤民主,以为美国已经找到了终生的朋友。如今,潮流变了。

  “学生”针对“朋友”的含义点评说:

  我珍重敢于和我有不同意见的朋友远胜于要看我的脸色只说我爱听的话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并不是非要他的朋友只能说“是”,决不说“不”。真正的友谊必须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如果美国人以为他们“终生的朋友”只能对他们说“是”,那我为他们的朋友感到遗憾,更为美国人感到遗憾。

  关于民主,“学生”说:

  依我看,抗议是非常健康的。为什么?因为那是民主和言论自由呀,对吧?——那可是美国和美人在全世界到处珍重和捍卫的价值观念呢;更不要说在他们自己的囯境内了。这些中国学生和学者采取了“美国的方式”,你难道不高兴吗?

  同时,他指出,NBC的奥运会报道“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先例”,NBC和科斯塔斯“一直傲慢自大,不肯改悔,理应得到一剂健康的批评良药”。

  皮氏引用了科斯塔斯在开幕式上中国队入场时说的话, 然后评论道:

  没有一个中囯学生指出,科斯塔斯的评论尽管有偏见,却是准确的。

  “学生”驳斥道:

  在这里寘正的问题不在于准确与否。中国学生和学者抗议NBC和科斯塔斯的含沙射影,因为这种影射当然是不恰当的,别有用心的,高度误导的,它旨在造成对特定的运动员、运动队和囯家的偏见和敌意。(这是)在新闻报道的伪装下,由电视网赞助的心胸偏狹,明白无误的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这不是一个世界级电视网应有的行为。

  皮氏感到,美国各地大学的中国学生在网络上发的文告, “强烈地说明这些学生无论对美国有着怎样的信任或信心,其实都是微乎其微的。……很多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很难说是对美国式的民主无异议的信仰者”。

  对此,“学生”认为:

  信任或信心是挣来的,而不是命令来的。如果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学生们是对美国式的民主无异议的信仰者,那他们实在对不起他们所受的教育。不错, 中囯学生、学者应该作为独立的真理追求者来到美国,学习、观察并亲身体验,而不是盲目崇拜美国的东西。

  “学生”很想知道看了他的点评,皮克斯利是否会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但是直到本文截稿,仍未看到他的反应。遗憾。

  ◆极端偏执的美国媒介

  如果说,在奥运会这样一个原本应该是很纯粹的体育竞技场合,美国新闻媒介都要单把中国挑出来作政治文章的话,在中国第一次主办联合国的会议上,他们对中国的敌意就更不加掩饰。这就是1995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我以两种身份参加了这次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一是作为中国组委会宣传动员委员会指定的、由《中国日报》主办的英文会刊《世界妇女》的副主编,以记者身份参加了对这次盛会的报道;一是作为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的理事,以非政府组织成员的身份参加了与大会平行的95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的一些活动。在报道大会、参与大会的过程中,我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新闻媒介对中国的偏见和敌意,更有了切身的感受。

  姜国和其他西方主流新闻媒介本来对世妇会和妇女问题的兴趣并不大。1993年3月,我最初接触世妇会的筹备活动, 去奧地利的维也纳参加各国妇女非政府组织为’95论坛举行的第一次磋商会时,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妇女组织的负责人都提醒我们,要准备那些主流媒介对我们的冷落。1985年曾任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组委会负责人的埃迪女士告诉我,西方媒介对那次世妇会的报道还不如对一场飓风发的消息多。

  1994年3月,我去鈕约参加在联合国总部为’95论坛举行的第二次非政府组织磋商会,近百个国家的上千名妇女到会,就她们所关心的政冶、经济、和平、教育、健康等各祌问题及执行《内罗毕战略》的《行动纲领》草案展开了热烈讨论,并积极向参加同时举行的联合国妇代会的各囯政府代表们介绍她们的主张,参与和影响决策。但是美国的主要新闻媒介对发生在他们眼皮底厂的这一事件均无任何报道。同行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汪永晨随机采访了纽约的几十位美国人,从岀租气车司机到餐馆服务员,他们绝大多数对世妇会一无所知。在那次磋商会的开幕式上,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妇女非常不满地当众向第四次世妇会秘书长蒙盖拉夫人提问:“我们这么多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代表在这里开会,讨论这么重要的问题,当地媒介为什么没有报道? ”对此,蒙盖拉夫人只能无奈地说: “我也没有办法,因为我控制不了它们。”

  在北京世妇会之前,社会上对非政府组织论坛有一些耸人听闻的传说,诸如“妓女大集会”、“裸体游行”之类,引起不少人对’95论坛的担忧甚至反感。我很遗憾有人听信了这些传说,但对此并不奇怪。因为早在1993年,埃迪就跟我说过, 内罗毕大会之前也有过这样的传说,搞得肯尼亚上上下下都很紧张,后悔主办了这么一个会。结果什么事都没发生。她说, 那些话都是从西方媒介传出来的。这些流言蜚语一方面表现出西方媒介对妇女的偏见,一方面也是一种别有用心的神经战。【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主流新闻媒介突然对在北京举办的第四次世妇会发生兴趣,是在中国组委会宣布将非政府组织论坛的会址从北京工体服务中心迁到怀柔之后。他们一方面大量报道怀柔的基础设施如何不好,到北京城里的交通如何不方便,中国对非政府组织如何戒备;另一方面则大肆渲染国外一些非政府组织,主要是美国和西欧的个别非政府组织,对论坛新会址的抵触惰绪,把个别组织和个别人要抵制世妇会的威胁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在它们的有关报道中,北京世妇会的主题似乎不是平等、发展、和平,而成了非政府组织论坛的会址。

  凭心而论,中国第一次主办这么大型的国际会议,大多数人对国外的非政府组织毫不了解,有些疑惑本来是难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媒介究竟应当起桥梁的作用,促进人们的沟通和理解,尽力消除人们相互之间的猜疑和差距,还是搬弄是非,竭力扩大本不应有的疑忌和本来不难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我认为凡有良知的新闻工作者都不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介却在其报道中制造矛盾,扩大矛盾。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让你拍烂片,你怎么票房过百亿?霸道总裁的小甜心林柔柔拍戏的我,怎么成世界第一了?快穿之恶毒女配觉醒了邪巫BOSS只想低调发育七零离婚搞学业,二嫁军少赢麻了穿书反派的逆袭我的身份曝光后,出轨前妻跪求复婚灵气复苏:我一条小蛇,你让我去统领龙族?马头墙下好柿成双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