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而这一次模拟推演。
对于楚世昭来说,其实是一次重要的经验积累,迄今为止,楚世昭模拟推演里,选择起义军起手的次数是非常少的。
楚世昭优先选择的,往往还是从永晋帝的手上继承皇位,通过大周王朝合法继承人的方式治理天下。
因为这样继承过来的天下,是最省事,最安稳的过渡,局势比较好的情况下,也不会有频繁的战事产生。
好处很明显。
劣势也很明显。
缺憾就在于,楚世昭继承过来的大周社稷,一时半会儿,是没办法改革的,这就像是垂垂老矣的病人,想要调理身体,治愈顽疾,不下点狠药是没办法康复的,但是猛药下多了还是容易死。
起义军建立的新天下,新社稷,相当于换号重开,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最简单的土地兼并,在新王朝的起手下,轻轻松松就能重新分配利益,不像楚世昭继承大周王朝的社稷,有时候是不能轻易清算旧有的贵族体制。
大周王朝的军队里,很多都是勋贵、世家子弟,你硬要清算,是要把军队给逼反吗?
反倒是起义军起家,楚世昭就不用担心这些人的忠诚,砍人的时候,他们比谁都快,比谁都渴望获得新生。
当然,后者的路线,也是战事频繁,死人最多的情况,哪怕楚世昭打出优秀的战役,重开社稷的初战,最起码也要死伤三分之一乃至于更多的人口。
而且,楚世昭还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内战以后,游牧民族趁虚而入,大举入境的情况。
草原势力对于中原王朝的野心,实在是过于明显,这点从历史上就能清晰地看出,但凡中原王朝有一口虚弱的迹象,这些草原势力就会拼命地冲向中原王朝来分一口汤。
黄巢起义干碎了大唐,吐蕃、突厥还有一大堆的异族顺势进入长安洗劫了一波。
南宋就更不用说了,异族一直都是在主导地位。
明朝有个土木堡之变。
末期的闯王李自成和大明官军掐了起来,女真人本来是进来混口饭吃的,没想到趁虚而入捡漏捡了一个大的。
就连中原王朝最巅峰的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那些异族也不安生,但那些三国诸侯实在是太能打,装备太领先,几乎是不给丝毫的机会。
孙权再菜,也是按着山越打,诸葛亮七擒孟获,曹操平定辽东,张辽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
楚世昭要起义军发家,最需要顾虑的从来不是同台竞技的大周官军,也不是其他起义军,而应是观察时机,随时要杀入战场的草原势力。
目前来看,草原上最强势的民族仍然是匈奴人,而这支匈奴人没有什么民族包容性,有很强的排异性,对于草原上其他民族有强烈的敌意。
这反而是好事。
统一的草原,对于任何一家大一统王朝,都是极大的威胁,因为他草原上没有敌人以后,就没事干了,只需要想怎么进攻中原了。
其实,让草原一时半会儿动不了的最大办法,就是扶持新的草原势力,和匈奴人内耗。
而且还得有量控制,可以帮,但不能完全帮,可以扶持,不能全力扶持,最好调整出一个双方能打个有来有回的水准,让他们自己耗去。
好人楚世昭当了,好处楚世昭也吃了。
他还得感谢咱呢!
这些实际上摆在台面上的问题,楚世昭还是思路清晰的,问题是摆不上台面的问题,楚世昭就很头疼了。
对于楚世昭而言,最头疼的就是子嗣的问题。
要说楚世昭的继承人弱,那还真不至于。
无论是和李凤宁结合还是和桓奕结合出来的长子,都有着独挡一面的能力。
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同父异母的情况下,在继承权单一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内乱。
楚世昭和李凤宁所生的儿子楚济民,不能说是二凤翻版,但也是颇具风采。
从数值而言,楚济民的军事能力和自身魅力数值是非常可怕的。
可以说楚世昭这么多个儿子里,楚济民是唯一一个先天性魅力超过95点的天人之姿。
这可千万别小看魅力这个数值。
魅力越大,越容易招收部下,越容易收揽民心。
楚世昭靠着【高祖之风】这个词条,魅力数值是逐年提高的,而往往到了模拟推演的后期,楚世昭都能做到满朝悍臣的全盛阵容。
这就是魅力高带来的增幅。
这也就导致楚济民这小子,是自带班底的。
哪怕不是嫡长子出身,只要是战乱时期,他就能自行组建一个小班底,小朝廷。
一个人干事,他的点子可能不多,但是一群男人凑出一个班底,这点子那可就太多了。
现在楚世昭的继承人不是弱不弱的问题,而是只要儿子多了,他们就会掐架掐起来。
理论上破解的办法是搞外封制度,学成吉思汗,有本事的人,就自个儿出去打一片天下,谁打多少,土地就归多少。
但是这玩意想想就得了。
中原王朝在封建王朝,就是最肥的一块地。
中原人骨子里就有着家乡情怀,有落叶归根的说法,外面的地再广,也没有家里的地香。
不像游牧民族,哪里都能生存。
而且,就算是外封了,也不可能避免内战的情况诞生。
忽必烈就是内战王。
最无奈的是,朱元璋那套办法,也没办法让每个儿子都有一席之地。
权力这玩意,最好只有一个人有,不能大家都有。
本意上,朱元璋还是小家子气的那套,希望每个儿子都有一亩地种,都有生存的空间,顺便给最大的那一脉‘亲儿子’守天下。
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知道这样的事情不现实。
第一代的儿子,是一起长大的,所以是可能存在情分,存在血缘上的亲近感。
孙子这一代呢?
他们又不是一起长大的。
尤其是都在自己的封地待着。
时间越长,子嗣越多,血缘关系越疏远,怎么可能一群人为一个人守天下。
三代以外,血缘关系就彻底淡了!
而权力这东西,只要有争当皇帝这个概念在,你血缘关系再铁都要出事,何况血缘关系淡了,凭啥都让着你。
所以在楚世昭这边,继承人的问题完全就是无解的,他能做的,就是谁是正宫,就让谁的儿子上位,其他儿子哪怕再亲近,楚世昭也得尽量避免他们在亲王这个位置上有太大的权力。
没权弱势,还有活命的可能性,有权就会有想法,就会自乱。
想到这里,楚世昭眼前的画面凝固。
在他驾崩后,楚世昭得到了一个极高规模的谥号,同时庙号景太祖。
事实上,楚世昭留给楚承巍的社稷,还是很靠得住的,无论是国家军事力量还是经济水平,都是蒸蒸日上的大好局势。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国库充溢,将士们更是经历了开国血战的那一批人。
这种格局,要是能被打崩,那就是人有问题了,而且楚世昭在驾崩之前,已经给楚承巍定下方针了,只要他不乱搞,甚至无为而治,都能趁着开国带来的红利,成为一代明君。
战乱之后必是盛世。
因为战乱时人口锐减,而到了和平年代,人口就会逐渐回流,百姓开始生产,在人口慢慢增多的情况下,作为主要靠着农业生产为主的时代,人口越多,生产力越强,经济就越好。
楚世昭看了一眼走势,在楚世昭有了一个明显引领的格式下,楚承巍按部就班,倒是做好了后续的为君之道。
虽然不及楚世昭要的标准,但也基本合格了,至少作为君主,楚承巍的道德靠得住,放那些类人的君王之中,完全能说是出类拔萃的了。
而另一端。
东宫的楚世煦目视着前方有着一缕小胡子的异族人士,此人身高马大,眸光如鹰。
“臣马尹见过殿下。”马尹双手抱拳道,跪拜在地上。
此人正是范阳节度使马溯安的庶出长子。
像这样异族执掌节度使的权力,大多都要放质子于长安之中,以避免心怀不轨的情况出现。
而按照大周王朝的规矩,马溯安应该把自己的嫡长子放入长安之中,却不知道是走了什么程序,使得庶出的长子滞留长安作为质子。
马尹自然清楚自己是个什么地位,所以身份摆的很低,为了见到东宫的楚世煦,为了给自己在长安寻求一个靠山,他只能向那些权贵攀附。
“马将军请起。”楚世煦面色如常,他抬手服起马尹,又道:“令尊在范阳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可谓是国之栋梁。”
马尹脸色不变,他很清楚,楚世煦对他释放出来的善意,无非是想笼络他的父亲。
可实际上,马尹和马溯安的关系并不融洽,加上马溯安又把他丢在长安作为质子,只要出现情况,他马尹就有性命之危,可现在,马尹却又不得不利用这个身份,为自己寻得一席之地。
“末将来东宫,是有事相求的。”马尹也没有像中原人那样有如此多的门道,直言不讳道:“还望殿下成全。”
楚世煦不怕你不来事,就怕你不找他帮忙。
马尹这个态度,只要有求于他,楚世煦就能有利用对方的空间,不过楚世煦心里也有自己的算盘,他是要讨价还价的。
现在老四晋王无论是权势、声望都有了超越他的迹象,这让楚世煦很需要一些外部力量对他的支持。
“请讲。”楚世煦礼贤下士,风度翩翩地开口道。
“末将在长安久居而无根基,如水上浮萍,愿为殿下效劳,以求荣华富贵。”马尹很干脆地说道。
楚世煦想过这些异族人不会那么文绉绉,可能有什么就要什么,可他没想到能野蛮到这种地步。
直接就直抒胸臆,想要荣华富贵,是楚世煦没想到的,而今他想到老四已经在北府军笼络了一批将士的人心,对于马尹的投效,楚世煦也是蠢蠢欲动的,他很需要一个能和楚世昭打擂台的将领在三府军里就职。
“有将军相助,本宫甚是宽慰,明日,我会向母上为您谋得一官半职。”楚世煦沉吟片刻道:“但,你要记住,这些本宫给得了你,自然也能收得回来。”
“既然为本宫办事,你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马尹本身就是靠着他父亲的名字来‘招摇撞骗’的,不得父亲恩宠的他跑过来当质子,弄不好就要出事身死,现在东宫堪称半步太子的楚世煦能买他的帐,都是意外之喜。
对此,马尹是一口咬定自己绝无二心。
就在长安还在暗流涌动之际。
邳州萧县之中,数十人聚在一块,他们互相目视,顺势歃血为盟,趁着夜色,他们向着县城冲杀而去,到处喊杀,而早就准备好的一些百姓几乎是跟着声援,在内外夹击之下,很快这座县城就落入义军之手。
次日,为首一位名叫张正隽的道人在颍州率众起义,并且迅速攻克颍州城。
他高举着白巾,挂在袖边。
“民万万千,而今君不仁,百官不义,至民不聊生,难以为继,龙飞九五,吾辈自当重开大周天!!!”
在张正隽的起事下,整个南方不满于大周王朝统治的起义军喷涌而出,跃然而现。
天亮之时,南方沦陷之地已过十城,地方官僚火急火燎地十万之急,通报朝廷。
当信使来到长安的时候,朝野震动,百官惊骇,永晋帝在朝会上出奇的冷静,但在这幅冷静之下,却是无比沉凝的暴怒。
仅是二个时辰的议事,永晋帝就决定让三府军征讨这些起事的叛贼。
他以楚世昭杨方为一军,以王槐桓盛为一军,杜知韫、韦彦为一军,共二十七万大军兵发南地叛乱之城。
然而实际上的兵力,没有算上那些后勤运输粮食的民夫,至多只有七万兵士,其中更是只有四万兵士是装备了甲胄,另外三万兵士的装备还都是陈旧的装备。
可是像这样的武装,却已经是整个大周王朝能够出动的最大力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