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小说:人生续集作者:为爱沉思字数:6668更新时间 : 2024-09-16 19:14:38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第十二章

    高加林一头扎进书的海洋里,就出不来了。

    他非常感谢亚萍的细致周到,能够为他考虑到这么多。亚萍带给他的这些书中,除了各类新版的文学杂志,还有外国经典和四大名著;史学书籍和百科全书。这些是他以前梦寐以求而不得的,他不知道她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才得到的这些知识宝库。就算是委托朋友,怕也耗费了不少精力。从整个选书流程来看,都是专门为他高加林定制的。她南京的朋友,不可能知道高加林适合阅读哪一方面的书籍吧!只能说明,这些都是黄亚萍事先拟好,要求她的朋友挑选的。可是,有些新版书,她也未必知道啊!唉,有心的姑娘。

    高加林沉浸在忘我的阅读里。到这时,我们才真正看到一个文艺青年对书本的痴迷程度。那份对知识的渴求,是建立在多年来“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对广大群众在解放思想的大潮中逐渐摆脱思想文化上的禁锢,探索新知的求知欲被打开,极度渴望读书学习的一种迫切心态。

    我们从“恶补”一词即可见当时青年读书的饥渴程度。校园外同样是读书的盛况,经历过“文革书荒”后。群众更加珍视书籍,街头巷尾均可见读书的人群,夜晚的天安门广场上席地而坐的人群捧书阅读,人们把阅读、探索、思考作为生活中最大的愉悦。新华书店门前排队购书的场景更是司空见惯,连街边书摊上都是人头攒动的景象。此外,恢复高考点燃了群众读书学习的热情,读书活动也就顺应、契合了群众的阅读需求。

    在西北这个偏远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条件哪堪与大城市相比较。只有凤毛麟角被挑选剩的书籍,不知道是通过什么途径,流转到了这个小地方,于是,一本书从一个班级,传到一个年级,及至最后传遍学校,最后,书归何处,不了了之。学校外面的人借走了,也就没了归还之意。人太多,具体谁借出去的也未可知。甚至谁带进来的也追不出个结果。这是高加林,他们那代学生的阅读经历。所以,学校偶尔有点好书,怕最终被传到外面而遗落民间,不得已只能铁将军把门,想要阅读,需要凭借私人关系,孝敬好图书管理员,还要交三倍的押金,保证借出的书绝对不能有第二个人知道。

    特殊的年代造就特殊的人类现象,我们似乎唯有抱着宽容的态度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像“四人帮”这类丑恶的现象被从源头上根除,人们渴求精神食粮的补充,这样的滑稽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可爱,无论他们的行为是多么可笑或是极端尖刻,都是为了求知,都是为了解放灵魂,都想在心灵深处求得答案。

    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已经是一派欣欣向荣、热火朝天的壮观景象。譬如深圳,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小渔村,一片沼泽地,会在若干年后的二十一世纪成为国际一流的大都市。而在我们偏僻的西北高原,仅仅有点复苏的迹象,连“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这样的核心政策都迟迟推行不下来。

    当然,“改革”的主旨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话题。笔者在这儿引申出来,只是为了从旁佐证。难道说,民众的愚昧无知不是跟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吗?何谓解放思想?当然是要摒弃内心陈腐观念的守旧传统尘埃。思想从何而来?当然是书本。我们的民众天生低人一等吗?当然不。几千年来封建伪道夫的思想传播对他们毒害太久了。

    二十世纪初,爆发的反帝反封建“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沿袭这个理念,新中国得以诞生,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现在,一个世纪只剩下最后的二十年,快接近尾声,可是,我们偏远的、偏僻的农村,似乎还沉睡在旧道德礼制的阴影里出不来。这些,民众有自身的责任。可是,国家这个大机器运转的齿轮究竟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了滞后,咱们的领导人也在反思这个问题。

    改革开放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重在思想,国家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是,我们更加希望政府在文坛方面的扶持加大力度,可以让文化的受众体不单一只是在那些大中城市,希望它们如同春风一般,吹遍祖国的旮旯角落。

    或许,这些,就是高加林在阅读书籍之后得到的启示。他想要走出大山,干出一番辉煌业绩的思想没有改变,反而越加的激发起来。当然,他也明白,想要走出去,太难了。他终于明白亚萍的意图,亚萍比他早明白这个问题,才要他用写作的方式,去宣传陕北高原,去证明自己,为建设伟大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不想让自己的作品太过于单一、片面化,没有深度。他这段时间,一直在研读《红楼梦》,他相信,距离他两百多年前的曹雪芹先生,一定能给到他创作的启示。

    高加林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他懂得分享。在这期间,他不但将亚萍买给他的书籍借给学校的老师们阅读,就连村里热爱阅读的人,也纷纷从他这儿借书。甚至就是三星,学渣级别的人,也来找他借书读了。

    所以这个时期,高家村和马店村学校,刮起了一股读书热潮。及至外村的人慕名而来,也从高加林这儿借走了不少的书籍。

    有的时候,事物总会发生一些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多面性。高家村人到外村捡拾粪蛋的事情发展成一个恶性事件后,一些向高加林借过书籍的年轻后生站出来,极力地维护了高家村的利益,最终,文化战胜了愚昧。大家因此而和平共处,并加深了感情。

    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更加不能忽略一个人,后川马店村一队队长马栓同志,现在的巧珍丈夫。这个老实厚道,心眼却又不死板的年轻后生,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就是个小学毕业,可也阻挡不住他想要读书学习的那股冲劲,他也在巧玲的带领下来找加林借书了。加林当然不会吝啬,他不但借给他书,还给他准备了新华字典。

    在这个阅读群里,我们或许还该做些提示。大部分人阅读大概只是为了愉悦消遣,但是我们的巧玲同志,可一直是带着学习心态,来认真逐词逐句,阅读这些作品的,她甚至做了读书笔记。我们虽然不知道她这样做怀有什么目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凭这份努力,早晚有一天,她的这种务实精神一定能派上大的用场。顺便说一句,巧玲还是唱歌能手,在高中时,拿过很多的奖项,她是公认的金嗓子。

    时间兜兜转转,终于又迎来了寒冷季节。天空酝酿了好几场雪,只是零星的几片雪花,没能让大地一夜变白。不过,这样的铺垫,一旦真正下起来,将会是意想不到的震撼和壮观。好呀!丰年好大雪,来年的丰收有望了。

    老百姓都知道这样的节令意味着什么?所以,纷纷赶在大雪来临之前,往家里搬运、储藏牲畜越冬的粮草。今年村里增添了不少耕牛,对于粮草的需求比往年大了许多。仅靠地里那点玉米秸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寻冬草成了大家共同的难题。

    这一整年的庄稼还是属于集体所有,所以玉米秸秆也是按量分配。这就难住了有些增加了耕牛的家庭。在外村有亲戚的,自留地的秸秆,除掉预留自家牲畜越冬的草料,剩下的,好赖,叫运到了高家村来。集体的,不敢动那个念头。

    我们不能庸俗地认为这个时期的农民小气。要知道,庄稼秸秆的最大用途,就是沤肥。牲畜吃不完的,沤在脚底下,经过屎尿的浸透,再让牲畜的脚踩踏过,来年就是上好的肥料。其实,为牲畜储存冬粮,更大的一层涵义还是沤粪,将牲口来不及消化的一并发酵成帮助植物生长的有机肥。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除去亲戚朋友家找冬草的,更多的农民则是担上背篓箩筐,去到沟底、崖畔、山坡、坝梁……,凡是能长草的地方,枯黄的干树叶,一并地搂回自家硷畔上,码成垛,以便在大雪封山的时候,解决牲畜的饥寒。

    伟大的劳动人民,就是这样迎难而上。用自己的劳动智慧,解决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生活难题。我无意为他们讴歌,纵观他们一生,的确是碌碌无为,并没有留下什么惊世骇俗的壮举。但是,没有他们在后方作为坚强后盾,提供食粮,再伟大的人,也难以完成他们的惊天之志。

    鸿鹄志在蓝天,燕雀也要在矮树低墙间扑腾,它们也需要求得一份温饱。

    巧玲对加林原本是有些防范的,尤其是听了二姐的话后,她有时对他怀有好感,有时却又异常讨厌。情绪这个东西,总是这样反复无常。她总觉得,高加林一定是带着某种目的性,才能够把二姐和亚萍耍得团团转,他到底是用了什么魔力,让她们对他死心塌地。她并不想成为这样的炮灰,把自己变得跟二姐和亚萍一样痛苦。

    可是,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又忍不住要想他。她经常半夜半夜大睁着双眼,睡不着觉。单纯的姑娘并不知道,她已经恋爱了。

    她对高加林又爱又恨。从他借书这件事情上来看,他是那么的潇洒和自如。他的胸襟得有多开阔才会这样洒脱。他不谈条件,认识的不认识的,找到他,他从不拒绝。到最后,只剩下《红楼梦》,再没人借得走了。当然,《红楼梦》这样的文本,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的人也读不懂。

    他也借了她书,不是她找的他,是他找的她,专门精挑细选过。还鼓励她做有思想的人。她知道他那些书很精彩,非常有深度。阅读之后,感触更深。所以,她隐隐担忧,他那么洒脱,那些借出去的书,收不回来怎么办?她总怕把自己手里的阅读完了,再想去借,加林那里就没有了。他借出去的书不止亚萍买的,还有他这么多年珍藏起来的。他家就像开了一座小型图书馆,应有尽有,取之不竭。

    抛开借书的话题不说,巧玲是想通过借书这件事情读懂高加林的心,她想知道这个成熟男人心里到底装了些什么?

    二姐要她跟加林好,整体来说,她并不反感。怀着感恩的心态,她也想尝试着接近这个成熟男人。爱他需要了解他、读懂他。她觉得好难,他像个榆木疙瘩,他不明白她的心思,就像他当初也不明白二姐的心思一样。

    巧玲不可避免地步了巧珍的后尘。这个情窦初开的姑娘,她像朵待放的花儿一样,将要为高加林而绽放了。她知道,爱他这条路,很崎岖,布满棘刺。高加林是她整个家庭的仇人,她所遭遇的反对,比二姐不知要大多少倍。二姐支持她,可还有大姐,爸爸妈妈。特别是爸爸,天气冷了,严冬即将到来,他应该很快就要回来了。她清楚地知道,她爱情的严冬,将比现实中的寒冬更严酷、更漫长。

    她甚至有退缩的打算,可她又忍不住要想高加林。他们虽然在同一个学校,可各自都在忙着各自的事。不过这样也很幸福,她能在课间的时候经常看见他,这就够了。

    最难熬的是放学后,各回各家,她没法跟他一起想跟着往回走。她总是在他走后,偷偷地跟在他身后,望着他高大健硕的背影发呆,像做贼一样。她委屈,不能光明正大的爱情真让人难受,她彻底理解了当初的二姐。

    回到家里,漫长的思念才刚刚开始。她也经常躲在她们家硷畔上的那棵老槐树后面,偷偷地往加林家硷畔张望,她希望看到加林从他家窑洞走出来,到硷畔上做一些细微的小事,这时候,她的心就会激动地狂跳半天。天气已经非常寒冷了,一般没事也不会到硷畔上来。所以,更多的时候,这个姑娘只是傻傻地等了一个傍晚的寂寞,冻到都没法活动了。

    恋爱让人容光焕发,恋爱也让人苦恼异常。巧玲失眠了。她常常在半夜大睁着双眼,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让加林知道她的心意。有时,甚至在跟娃娃们上着课的时候,她的思想都会开小差。她觉得自己,一定也是走火入魔了。

    她说不出高加林的好,就像二姐也说不出他的好一样,就是莫名其妙的喜欢。喜欢这个男人的忧郁,喜欢他的沉着,喜欢他愁眉紧锁,喜欢他受伤之后的淡淡无助。总之,喜欢他的一切。

    最苦恼的是,她做的这些,高加林一点都不知道。他不知道,现在的巧玲,跟她二姐当初一样,深深地单恋着他。

    我们不知道,花骨朵几经挣扎,才最后怒放成光彩夺目的鲜艳花朵。为谁开,又为谁谢,中间的过程,绝对不是那么轻易的事。

    但是,我们看到了此时巧玲内心的挣扎。为伊消得人憔悴,大概说的就是她现在的这种情状吧!

    在大雪覆盖地面之前,“二能人”腰包鼓鼓地回到了高家村。这半年从内蒙把牛贩卖到山西陕北的一些区域,让他狠狠地大赚了一笔。这次回家,不但给婆姨女子买了很多外面时兴的衣裳,他还为家里买来了黑白电视机。明年就会通上电,他已经等不及了。他常年不在家,家里全靠婆姨女子打理得井井有条,回来住得踏实而又舒心。不管怎么说,他还是非常感谢她们的,也感觉亏欠了她们许多。

    买电视的目的,纯粹是虚荣心作祟。这稀罕物件,又将迎来村里人羡慕的目光,他很受用。只是这一次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倍觉惊奇。他不知道,人们早见识过了。当然,很快,他就知道,高加林早在两月以前,就已经抢了他的风头。电视,不稀奇,有本事,也弄一套高加林家那样气派的家具来。他一辈子唯唯诺诺的婆姨毫不客气地对他反唇相讥,第一次发出了挑战。

    “二能人”很憋屈。他真的意识到,钱,似乎真的不那么重要了。

    他马上想到,明楼跟他说过的话。根本不敢小看高加林,别看你我人称“大能人”“二能人”,将来村里真正的能人是他。

    这小子给人灌了什么迷魂汤,让一个城里女子在临走前,舍得把那么好的家具给他。走州过县的他知道,一套省城运过来的家具,好多人家穷其一生也置办不起。就是他,现在的刘立本,手头的钱,不一定买得起。

    “二能人”受了打击,又受了些风寒,一下子病倒了。

    他当初极力反对巧珍跟加林好,他不知道是对是错,最终也拗不过女子。

    他妥协,只因他是父亲,他对不起巧珍。整体来说,大的两个女子,他都对不起她们。巧珍赌气嫁给马栓,他知道,她心里非常不乐意,尽管马栓是他看下的女婿。

    他不知道巧珍现在过得怎么样了。他拼命赚钱,其实也是想好好弥补一下这个女子。

    三个女儿,巧英虽然也没有文化,可她嫁到明楼家。她公公这么多年,多少置办下一个不错的家底,他没啥可担心的。巧玲有文化,以后县城里找一个不错的人家,也能衣食无忧。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巧珍,马栓人虽然不错,可倒究是穷苦人家出身,他娘老子没能为他留下什么?想要把日子过得红火,还得靠年轻人们自己打拼。马栓当了个一大队队长,可现在政策一年一变,许多地方的土地都“包产到户”了,势不可挡的步伐谁也阻挡不住。当个队长有什么用途,占不了便宜,自己的土地还得自己种。种地女儿女婿倒是一把能手,可他们终究只有两个人,能分到多少土地,能种出个啥?有力也无处使。

    几十年的奋斗,一下子让高加林给比了下去,刘立本心里很不服气。

    那小子有什么本事,花言巧语,先是骗了自己女子,着了迷般跟着他胡骚情,丢尽了脸面,最后又被他一脚蹬了,害得女子差点丢掉半条命。又去骗城里女子,他能哩!他咋不上天入地。

    可不管怎么说,人家最后,就是把这么好的家具给了他了。说她傻,人家一个城里人,还能比农村人更傻?人家父母都是当大官的,跟她一起傻?

    “二能人”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问题。明楼说得对,是他目光太短浅了,他至今也看不透有些问题,以为有钱就是万能的。他还是错了。

    看来,做人才是这个时代立世的根本。他父亲给他取名“立本”,可他就是忘了本,他对不起他父亲起的这个名字。他一心就想赚钱,有点钱就目中无人,得罪了不少的乡邻。吝啬钱的程度吝啬到了自家人身上,大的两个女子没有上过一天学,好不容易轮到小女儿,再不让读点书,村里人唾沫都会把他淹死。

    现在这个时代看来,没点文化实在走不下去了。他害苦了大的两个女子,一辈子成个睁眼瞎。他后悔了。

    在这些天,他想过很多。他不知道该怎样弥补两个女子,想死的念头都有了。

    听说他生病了,巧珍丢下马栓,回到高家村,床前床后服侍着他,任劳任怨。三个女儿,巧珍是最善良的一个,却也是他最亏欠的一个。

    他坚持不去医院看病,决绝地躺在自家炕上等死。他没脸见她们,倒不如死了干净。

    久久不落的雪花,集聚了能量,终于在一个晚上,一夜间让整个黄土高原一片银白。

    下雪天绝对是让人兴奋的日子。老人也变成了顽童,跟着碎娃子们堆雪人、打雪仗,到处是一片喧闹沸腾。广袤的原野静默伫立着,慈爱地守候。天空的鹅毛大雪毫不吝啬地往大地山川倾倒,施舍给芸芸众生来年丰收的希望。

    在这个万民同庆的时令里,只有巧珍三姐妹苦兮兮地陪着她们不听话的父亲,由着他的性子折腾。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高手下山:开局签到校花未婚妻八零:假千金被绝嗣糙汉宠上天美综:与人为善,功德无量!维京:北欧悍妇我医武双绝,下山即无敌恶毒宫女重生年代文的捣乱日常我是夺能者,我真不想要你的异能东京:这个逆袭系统不对劲重回八零带全家逆袭,狂扇亲戚脸一人之下:从封神传承开始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