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这真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建议。
到了下个星期二,他们就成功联络了多家电台,并策划了一个多家电台联合广播行动。而且,果然是哈维·柯克和劳埃德·罗宾逊主持了这个节目。他们在3个工作日内的3个小时里成功地筹集到了300万美元!只要巴里的人们能够得到这笔钱,功劳归谁都无所谓。
你瞧,如果你把精神全部集中到“怎样去做到”而不是“为什么做不到”上面,情形会完全不同———你能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孩子:当一个人把“为什么做不到”和“怎样去做到”一起摆在面前的时候,就很容易把精力放在“为什么做不到”上,而不会想着“怎样去做到”。所以你要想取得成功,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抛掉“为什么做不到”,而一心一意在“怎样去做到”上做文章,想办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
你是那个送信人吗
100多年前,一篇补白小文章放进了杂志里得以发表,而这篇看似不经意的文章却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总统麦金莱需要相关的情报。因为他明白,取胜的关键在于同古巴的起义军协同作战,这就必须了解在古巴岛上西班牙的兵力有多少,他们的战斗力、士气如何,当然还有他们指挥官的脾性。另外,春、夏、秋、冬的古巴的路况,西班牙军、起义军甚至整个国家的医疗情况,双方的装备,以及在美军动员集结时间起义军要想困住敌人需要什么援助。
美国必须立即跟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掌握着西班牙军队的各种情报。可是他却在古巴广阔的山脉里,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地点,也没有任何邮件或电报能够送到他手上,而美国总统麦金莱又必须尽快地得到他的合作。
有人对总统说:“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罗文。”
于是总统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
一路上,罗文在牙买加遭遇过西班牙士兵的拦截,也在粗心大意的西属海军少尉眼皮底下溜过古巴海域,还在圣地亚哥参加了游击战,最后在巴亚莫河畔的瑞奥布伊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
这就是2000年被美国《哈奇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六的《把信送给加西亚》。
100多年过去了,如今还有好多人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新世纪的“罗文”。但是到底怎样的人才是罗文呢?他们是那样的人,一种异常优秀的人,他们不仅会做别人要求他们做的,而且往往能够超乎人们的期望,不断追求卓越,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当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面对那封写给加西亚的信时,没有问任何问题。没有问:
“他在哪儿?”“他长得什么模样?”“如何与他联系?”“如何才能到达那儿?”
他只是接受了命令而且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把信送给加西亚。
现在我们都善于找借口:为什么不能做期望我们做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把我们分内的工作做得更完美?诸如此类,人们都有各式各样的借口。
比如,当我们接到了领导的任务,总要问一大堆的问题:
“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张三不做?”“很急吗?”“这样做有什么用呢?”
如此种种,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很遗憾的,这样的人不是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是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如果我仅仅知道他在古巴的丛林里,我能够找到他吗?如果我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我能把信送给他吗?”只要我们明白,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用心追求目标,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孩子:凡事喜欢找借口的人在哪里都是不受欢迎的,领导不欢迎喜欢找借口的下属,老师不欢迎喜欢找借口的学生。而要做到遇事不找借口,就不仅要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还要有超凡卓绝的能力。
孩子,妈妈希望你也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新世纪的“罗文”!
------------------------------
多加一盎司
盎司是英美制重量单位,一盎司只相当于1/16磅。美国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观察、系统研究,得出一个重要原则:多加一盎司定律。只“多加一盎司”,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实质内容方面,却有天壤之别。
在青年时代,约翰-坦普尔顿就决心把“多加一盎司”运用到他在耶鲁大学的学习中。他决心使自己的作业不是95%而是99%正确。结果呢?他在大三就进入美国大学生联谊会,并被选为耶鲁分会的主席,得到了罗兹奖学金。
在商界、艺术界、体育界,在所有领域,那些最知名、最出类拔萃者与他人的区别,就是多那么一点儿,“多加一盎司”。谁能使自己“多加一盎司”,谁就能得到千倍的回报。
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称职员工。如果在工作中“多加一盎司”,你将会成为优秀员工。
“多加一盎司”,其实并不难,我们已付出了99%的努力,已做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加一盎司”,又有什么难呢?我们往往所需要的是那么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意志和自动自发的精神。水温再升高一度就达到沸点,山再攀登一步就可达绝顶,横竿再上移一厘米就刷新世界纪录。就多那么一点,就“多加一盎司”。
孩子:如果你能做到凡事比别人多付出一点,那么你最终所得到的就不是只比别人多“一点”,而是多“很多”。这就是称职与优秀的区别,也是平凡与卓越的差距。孩子,你相信吗?
------------------------------
每天都冒一点险
“衰老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求稳怕变。所以,你想保持年轻吗?你希望自己有活力吗?你期待着清晨能在新生活的憧憬中醒来吗?有一个好办法———每天都冒一点险。”
以上这段话,见于一本国外的心理学小册子。像给某种青春大力丸做广告。本待一笑了之,但结尾的那句话吸引了我———每天都冒一点险。
“险”有灾难狠毒之意。如果把它比成一种处境一种状态,你说是现代人碰到它的时候多呢,还是古代甚至原始时代碰到的多呢?粗粗一想,好像是古代多吧。茹毛饮血刀耕火种时,危机四伏。细一想,不一定。那时的险多属自然灾害,虽然凶残,但比较单纯。现代了,天然险这种东西,也跟热带雨林似的,快速稀少,人工险增多,险种也丰富多了。以前可能被老虎毒蛇害掉,如今是被坠机、车祸、失业、污染所伤。以前是躲避危险,现代人多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嗜好。住在城市里,反倒因为无险可冒而焦虑不安。一些商家,就制出“险”来售卖,明码标价。比如“蹦极”这事,实在挺惊险的,要花不少钱,算高消费了。且不说人人享用得了的,像我等体重超标,一旦那绳索不够结实,就不是冒一险,而是从此再也用不着冒险了。
穷人的险多呢,还是富人的险多?粗一想,肯定是穷人的险多,爬高上梯烟熏火燎的,恶劣的工作多是穷人在操作。但富人钱多了,去买险来冒,比如投资或是赌博,输了跳楼饮弹,也扩大了风险的范畴。就不好说谁的险更多一些了。看来,险可以分大小,却是不宜分穷富的。险是不是可以分好坏呢?什么是好的冒险呢?带来客观利益吗?对人类的发展有潜在的好处吗?坏的冒险又是什么呢?损人利己夺命天涯?嗨!说远了。我等凡人,还是回归到普通的日常小险上来吧。
每天都冒一点险,让人不由自主地兴奋和跃跃欲试,有一种新鲜的挑战性。我给自己立下的冒险范畴是:以前没干过的事,试一试———当然了,以不犯错为前提;以前没吃过的东西尝一尝,条件是不能太贵,且非国家保护动物(有点自作多情。不出大价钱,吃到的定是平常物)。
即有蠢蠢欲动之感,可惜因眼下在北师大读书,冒险的半径范围较有限。清晨等车时,悲哀地想到,“险”像金戒指,招摇而糜费。比如到西藏,可算是大众认可的冒险之举,走一趟,费用可观。又一想,早年我去那儿,一文没花,还给每月6元的津贴,因是女兵,还外加7角5分钱的卫生费。真是占了大便宜。
车来了。在车门下挤得东倒西歪之时,突然想起另一路公共汽车,也可转乘到校,只是我从来不曾试过这种走法,今天就冒一次险吧。于是扭身退出,放弃这路车,换了一趟新路线。七绕八拐,挤得更甚,费时更多,气喘吁吁地在差一分钟就迟到的当儿,撞进了教室。
不悔。改变让我有了口渴般的紧迫感。一路连颠带跑的,心跳增速,碰了人不停地说对不起,嘴巴也多张合了若干次。
今天的冒险算是完成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