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小说:一寸河山一寸血作者:关河五十州字数:3501更新时间 : 2017-07-30 05:27:02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但是宋美龄坚决反对。
  知夫莫如妇。没人比她更了解老蒋的脾气了,那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怎么肯把脸画得跟个花脸猫一样逃出去呢。万一在城门口被查出来,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更何况,蒋介石背部还在华清池受了伤。就算能侥幸从城里混出去,西安到洛阳,那可不是一点点的路程,坐着汽车这么颠过来簸过去的,那两根老骨头还不都得给拆散了。
  所以宋美龄说,一定要让蒋介石坐着飞机公开走,要是做不到,还不如一起死在西安算了。
  事到如今,张学良简直有些技穷了。
  要坐飞机,还要公开,靠我一个人断然是没这么大能量的,还是请周公来帮忙吧。
  于是,蒋、周便有了第二次谈话。
  这次谈话,双方都从容了许多,也更具目的性。
  
  第25章 放还是不放(2)
  
  蒋介石知道此番只能自己救自己了,所以话语极为恳切:你知道吗,即使在“剿共”的时候,我也一直是记挂你们这些中共要人的,包括你,包括那些黄埔学生,毕竟都曾经是我的部下嘛。
  我跟广西的桂系怎么样,差不多也打了七八年。可是说好就好了,我对他们“施以仁怀”。对你们,我也一样啊,肯定会慷慨对待的。
  蒋介石甚至表示,只要红军对他“效忠”,可以享受和中央军一样的待遇。具体细节,以后可以在南京直接谈。
  一旁的宋子文趁势插嘴,希望周恩来施以援手,让蒋介石迅速离开,否则再耽搁的话,只会让局势进一步复杂和恶化起来。
  周恩来答应了这一请求。
  事实证明,蒋、周的二次谈话极其重要。如果周公不在关键时候扮演关键角色,出面说服杨虎城释蒋,后者是很难安然无恙回他的南京城的。
  在苦等消息的过程中,蒋氏夫妇着实受了不少罪,他们几乎是在煎熬中度过的,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究竟是福还是祸。
  从11点半等到2点半,再从2点等到3点,两人注视着屋里的电话,那里始终没有传来他们需要的喜讯。
  忽然,宋子文跑了进来——杨虎城终于被说服了。
  接着进来的是张学良。
  现在天已经晚了,要不明天早上飞南京吧。
  宋美龄一跃而起:还等什么等,等他们改变了态度再来抓我们吗?
  马上走!
  高兴归高兴,要离开西安的心情也未必不比宋美龄更急切,但此时蒋介石想到了更深更远的地方。
  这杨虎城虽然暂时被说服了,答应放我一马,却没有说什么时候让我走,要是他又忽然反悔了,或者等我的飞机上了天,再在下面玩阴的,给我来上一炮怎么办。
  所以在跑路之前,一定得先把姓杨的给稳住。
  与自己老婆比起来,蒋介石的心机终究还是要深沉得多。
  走都要走了,他还把张、杨叫过来“训话”,不过没有责备,只有宽慰:尽管西安事变属于“叛变行为”,但我已经原谅你们了,答应的事也都会一一照办。
  说是给两个人“训话”,其实大部分都是讲给杨虎城听的。
  蒋介石知道杨虎城意在“经略大西北”。西北,这是多重要的一块地儿,舍了身家性命也绝不能放手。可是现在你还在人家枪口底下,言不由衷就是必然的了。
  他告诉张、杨:我把西北交给你们了,将来打算搞一个西北五省的统一军事机构,让你们负责。
  这就叫投其所好。说白了,就是骗人。要是蒋介石真有此意,哪用得着请周恩来帮他从中斡旋。
  前脚把张、杨送走,后脚蒋氏夫妇一班人就赶紧去机场。到了机场一看表,已是下午4点。
  正要登机,忽然有一个人急如星火般地赶来。
  这个人如果是杨虎城,蒋介石的心就得悬在那里了。幸好不是,是张学良。
  事实上,当天就释蒋的决定,都是张学良根据蒋氏夫妇的意见,在很短的时间内确定下来的,乃至于“三位一体”中的杨、周均毫无察觉。
  直到被叫过来“训话”之前,杨虎城还不知道当天就要释蒋的消息。来了之后才发现,蒋介石马上就要上车去机场了。这是什么意思?
  张学良低声告诉他:现在就放蒋走。
  杨虎城愣住了。
  不满几乎是一定的。放我是同意放了,可是什么时候放,你总得事先跟我们商量一下,知会一声吧。
  可是当着蒋介石等人的面,这话还不怎么好说,更不能跟张学良争论,只得硬着头皮一起听“训话”。
  应该说,蒋介石没有像他老婆说的那样,拔脚就溜,而是执意作“临行话别”,并在话里暗示要把西北交给张、杨,对稳住杨虎城多多少少是起到一点作用的。
  此时如果后者突然翻脸,把兵派到机场,阻止飞机起飞不是没有时间。
  在回去的路上,杨免不了要嘀咕几句:你为什么不跟我商量一下,就作出这么大的决定,周先生知道这件事吗?
  张学良则是一脸无奈:今天不走不行啦,你也看到了,我们下面还有这么多人不同意释蒋。夜长梦多,不知道会出什么大乱子呢。
  让杨虎城更感郁闷的一件事发生了。
  张学良说他要亲自送蒋进京。
  不会吧,我们肯送佛已经不错了,你干吗一定要送到西天呢?
  但张学良决心已定,他当即写下手令交给杨虎城,言称自己不在,东北军即由其一体指挥——当然杨虎城实际上仍然指挥不了东北军,这也是后来“三位一体”分裂的原因之一。
  见张学良如此,杨虎城也无话可说,只得眼睁睁地望着他离去。
  等到“三位一体”中的另外一位——周恩来闻讯赶到机场时,飞机早已远去。
  周公黯然神伤,仰天长叹:何必摆队相送,还要负荆请罪呢,你会吃亏的。
  在获悉张学良亲送蒋介石赴京后,他的幕僚们始而愕然大哗,继而垂头丧气。有人甚至愤而说出了“竖子不足与谋”这样的话。
  谋臣尚且如此,将官就更不用说了,东北军内部一片沮丧。
  历史听到了叹息和怨言。
  然而如果我们愿意从张学良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就会知道“负荆请罪”并非完全出于其一时之冲动。
  当时国内外舆论对西安事变大多不予认同,对张、杨更是群起而攻之,这一点张学良虽人在西安,却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得到,并背负了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加上扣蒋放蒋又争执这么长时间,外界对张、杨恶感更甚,在两人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上不会不进行质疑,张学良确实有表白自己的必要。
  另外,他也需要弥补自己与蒋介石的私人感情。
  国民党内为人处世,表面靠制度法令,其实大部分还是要依赖彼此的私下交情,不然的话,也不会兄弟帖子到处乱飞了。蒋张曾经是中央和诸侯关系的典范,可是一个西安事变,“最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张伤了蒋。虽然由于力主放蒋,二人关系已出现缓和,但张学良肯定认为仅此还不够。
  亲自陪同蒋氏进京,完全可看成是一次感情的投资。
  飞机还在飞行途中,飞机上的人则是心境各异。
  蒋介石躺在机舱唯一的长沙发上,他双目紧闭,脸色憔悴,看上去,丝毫没有脱险后的那种喜悦和兴奋。
  除了身上有伤,病痛未愈外,他的心情可以理解。
  相比于蒋介石,其他人则要轻松得多。
  宋美龄看着窗外,虽然疲惫,但脸上始终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微笑。
  他们夫妇终于又可以在一起了,不管今后如何,这都是一件值得额手相庆的特大喜讯,这个圣诞节,上帝实在是太照应他的子民了。
  张学良的心情也算是好的,他甚至一度闭着眼睛昏昏欲睡。
  到洛阳时,天已黑了,由于事先并没有通知洛阳方面,因此少帅命令飞行员在洛阳机场上空盘旋一两圈,以便让地面的人知道他们要降落。
  飞机降落,张学良看到无数学生和士兵朝这里涌来,只是他们对待飞机上的人的态度却泾渭分明。
  宋美龄第一个迈出舱门,人们驻足立正,当她的双脚着地,更是得到了英雄般的敬礼,有两名军官上前来搀扶她。
  张学良就跟在宋美龄身后,可是他得到的待遇却完全不同,刚刚站稳,便有四个士兵拿枪对准他,其中有一个甚至露出一脸愤怒的表情,声称要开枪杀了他。
  宋美龄闻言,立即回头:不许这样,让他一个人走!
  最隆重的当然是对待蒋介石。
  他被搀扶下飞机,前来问候的人们排成欢呼方阵,有的人把帽子抛向空中,有的人眼里闪着泪花,有的人则已是喜极而泣。
  在西安时,虽然宋氏兄妹曾反复安慰蒋介石,说你的声望不仅没有因为西安事变而下降,反而还因祸得福,像坐着直升机一样升了上去。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谁能信呢。
  在洛阳的这个晚上,全信了。
  洛阳万人空巷,鸣炮庆祝,以致店铺里的鞭炮都被人抢售一空,不是“洛阳纸贵”,成了“洛阳鞭炮贵”。
  这叫什么,这叫民意,蒋介石真正成了无人能撼倒的“领袖”。
  毫无疑问,此时张学良的脸色已经变得煞白,对眼前的这一情形,他不是完全没有预计,只是没有预计到会这么可怕。
  爆竹在腿边炸响,仿佛炸响在心灵深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我的空间通末世:囤亿万物资养兵王战神降世吕布抗日二战七零,去父留子后,前夫又争又抢禁欲国公别追了,贵妃娘娘忙着造反呢!风箱通八零,我被冷面军少娇养了离婚逆袭!高冷前夫和十年前的他掐起来了!七零美人软又娇,高冷京少想求婚治愈萌宠兽人,我靠异世交易成为首富江湖:少年风华录陪我到世界尽头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