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事后看来,这多铎充其量也就是个披发左衽的鸟人,他并没有厚葬史先生,梅花岭上只是其部将收集的史可法旧时衣冠而已。
要想你的敌人尊重你,唯一一个办法就是打疼他,多铎没到疼的地步,所以他不会打心眼里真正尊重你。
史可法千秋盛名,梅花岭上梅花如雪,芳香不染,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切并没有能够阻止扬州的浩劫。
据史籍记载,史可法就义前,曾对多铎说,自己即使碎尸万段,亦甘之如饴,唯一的请求是“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
然而明末笔记《扬州十日记》表明,清军对扬州的屠城曾是何等残酷,以至于两个多世纪后,它仍然能够吹响汉民族发动反清起义并缔造民国的号角。
在前往扬州的路上,不知唐生智有没有想到过,其实他只欠一死。
假如没有那条船,假如他没能逃出生天,即使不像史可法那样当着日本人的面“大骂而死”,就像万千军民那样死在混战或混乱之中,亦能名垂青史矣。
人生无常,幸与不幸间,真不能以道理计。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办法。
我看到过的一部清代笔记对史可法殉难有完全不同的记述。
有一个读书人流放黑龙江宁古塔,在即将释放回到中原前,宁古塔将军曾告诉他一段轶闻:以前破扬州时,我也在军中,曾亲眼目睹史可法一个人骑着小驴来到大营。我们多铎亲王劝他投降,并拿洪承畴作比方。但史可法只是一个劲儿摇头,他说他本来是要自杀的,但就怕死得不明不白,来这里不为其他,只求一死。
多铎百方劝谕都没用,只好把他杀了。
对这段记述,我总觉疑惑,在那样的非常情境之下,史可法如何还能骑着小毛驴,优哉游哉地去见多铎?要知道,路上随便哪个清军小兵,都能一刀把他给解决了。
满人统治中原,很多过去的血迹都想抹去,以便把自己打扮成秋毫无犯的王者之师,这个宁古塔将军大概也是如此的出发点,不过他回忆史可法只求一死的表态,倒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唐生智在南京城该怎么做呢?
也许,他应该像川将饶国华那样,盘腿坐在地上自尽而死。城陷,将必同亡,这才是最佳的选择。
从远战到近战,从近战到守城,从守城到巷战,直至短接,这些他都做了,只缺最后一个环节,那就是“短接再不力,则自杀”。他没有自杀,也没有被杀,因此唐生智的道德品质及操守才饱受指责,也因此最终没能成为一个英雄。
然而不管怎样,我们应该知道,扬州被屠,不是史可法的错,同样,南京被屠,也不能归咎于唐生智的抵抗。这一点,不能本末倒置。
唐生智辗转到达武汉后,“低调俱乐部”的老大汪精卫把他请去吃饭,席间一再哀叹,说不能再打仗了,得另想法子。
唐生智这时虽因南京之败而备受指责,却仍不改初衷。席间他悲愤地对汪精卫说,我们已经死了这么多人,他们都是为抗日而死的,如果这时还要“另想法子”,何以对祖先,何以对死者?
汪精卫低头不语,家宴遂不欢而散。
见到蒋介石时,他表示自己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并请求处分。虽然蒋介石并没有处分他,但他仍然以照料重病的老父为名,避居乡里。
这之后,唐生智终日沉浸于佛学和哲学之中,而对于失守南京的沉痛和内疚,也几乎伴随了他半辈子。
现实常常会让人变得更加脆弱,很多年前的那个绰号,似乎也早早就为结局作了准备,青灯,古佛,意义,以及一生的反反复复,沉沉浮浮。
南京的失陷和屠城,对中日两国来说都是一个重大事件。
日本从上到下,从天皇到内阁,再到参谋本部和军令部,几乎人人都沉浸在狂喜和兴奋当中。
从淞沪会战,到南京失守,一共是四个月。
当初陆相杉山元夸口,一个月即可结束中日战事,那时候淞沪会战还没打起来。以后时间就越拖越长,不是一个月,变成了三个月,三个月不行,又拖到了如今的四个月。
但是终于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
裕仁天皇极感满意。他满意,是基于这么一个判断,即南京之战是淞沪战后的决定性战役,打赢了这一场,胜负立判,中日战争至此可以以全胜而告终了。
他错了,完全错了。
其实有一个人已经作出了预言,只不过他的话似乎已少有人注意。
他说,战争不是在今天结束,而是在明天继续。
唐生智与他的老师蒋百里一起,曾为国防战略忙了很多年,即使在南京弃守的最危急时刻,对于这一点,他仍然头脑清醒。
事实上,在南京保卫战前后,日军除又消耗了一部分兵力外,五个师团的主力暂时都被牵制在了南京。
利用这一间隙,多达五六十个师的中国军队得以从京沪线安然撤出,他们不仅得到了喘息的时间,而且初步组织起了二线布防。
为此付出代价的,正是南京,而代价的高昂,则令一个人痛苦不堪。
这个人就是下达撤退令的蒋介石。
第26章 治病良药(1)
南京失守,蒋介石没有把唐生智推出来做替罪羊,而是将责任揽到了自个儿身上,说自己作为全军统帅,第一个有罪过,对不起国家,尤其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直到一年之后,在南岳军事会议上,他仍然就南京失守的战术问题作出了检讨,表示国家受到了巨大损失,实在对不起国家。
内心里,蒋介石甚至对发起并扩大淞沪战役都产生了怀疑,时常一个人喃喃自语:我的智能学识还是太欠缺了,我的忍心耐力还是不足,所以才会遭此困厄。
假如我更明智一点,或者再忍耐一下,不扩大战役规模,可能不致有今日之败,也不会损失如此之惨吧。
陷身这样的危局之中,谁能助我,又有谁能真正为我筹策补过?
当被孤独和无助深深困扰的时候,蒋介石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些故人,其中,有帮他跳火坑维持华北前线的义兄黄郛,有帮他打造国防工事整训德械部队的朱培德,有帮他削藩并经营西南后方的杨永泰。
可是,在“七七事变”以前,这些人就都早早离去,再也不能帮他了。
可悲啊。
焦虑忧闷之下,蒋介石生病躺倒在床。
蒋哭,近卫就笑了。
他的笑,是那种放肆的笑,狂傲的笑,小人得志的笑。
当日军兵临南京城下时,他曾通过陶德曼要求与中国“调停议和”,蒋介石答应可以谈,但并未明确同意日方条件,相反,还另外提了一个中方条件,那就是要取消“塘沽协定”。
近卫一看,气坏了。他认为即将签署的,应该是一份城下之盟,可蒋介石的架势却好像是日本被打败了一样。
南京一沦陷,近卫便立即按照伪满的模式,在北平拼凑了一个“临时政府”,这就等于招呼都不打一声,直接为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准备了一个替代品。
仿冒总是仿冒,做工再好,还是没法跟正宗的相比,近卫也并没天真到以为“临时政府”能完全代替南京政府,他只是在给对手施加压力罢了。
作为中国的四大城市,北方的北平、天津,南方的上海、南京,都已被我攻陷,你南京政府现在连实体的存在都成了问题,不降何待?
近卫现在对一个国家颇不满意。这个国家就是德国。
其实从淞沪战役到南京保卫战,德国已经中断了武器输送,那些德国顾问也并未起到想象中那么大的作用。但日本人并不这样看,或者说,他们不愿意这样看。在他们眼里,中国本来就不经打,应该一触即溃才是,之所以能撑这么长时间,让他们损失这么多兵将,都是德国顾问在暗中帮忙的结果。
德械是没有了,但德国顾问还在中国,还在帮助中国人打仗,你们想这样骑墙骑到哪一天?
要不帮我们日本,要不帮他们中国,你自己选一个吧。
这个题目可把希特勒给难坏了。眼看着中国必败(或者说已败),他那么势利的一个法西斯,怎么可能帮中国呢?
他再派陶德曼去探日本人的口气。
这样吧,我再去帮你劝一劝,中国不是已经答应可以举行直接谈判了吗?
一说起这个事,近卫嘿嘿冷笑数声,谈判行,但条件不一样了。
原来的条件是一个月前的行情,那时候我们还未打下南京,如今打下了,倘若还是一个价码,你说现实不现实?
当初蒋介石说要取消“塘沽协定”,这在近卫看来,完全是“战败者无礼之言辞”,你都败了,还敢跟胜利者讨价还价,是不是脑子缺氧了。
他随手拎过一把算盘,三七二十一,四四一十六,拨拉出了新的“靖和条件”。
除原先要求外,又加了三条:
其一,正式承认伪满。
其二,凡日军所到地区均属非武装带。
其三,中国对日赔款。
这些条件,蒋介石能答应吗,一条都不可能答应!
别忘了,蒋介石也是一个革命者,国民党当初就是以革命政党的面目出现,才推翻满清,打倒北洋的。
满清崩溃,不光内政腐败,更重要的还缘于其对外屡战屡败,不断地签不平等条约,不断地赔大笔银子,北洋倒台,同样与屈辱地接受“二十一条”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