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小说:民国军旅之随波逐流作者:国产坦克字数:3509更新时间 : 2017-07-31 15:44:14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被锁在关外的国军官兵却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正在等待着镰刀的庄稼。
  东北的国军部队人心慌乱。
  10月,东北野战军已进驻锦州,直逼锦西和葫芦岛。侯镜如心急如焚,蒋总统更是坐立不安。离开葫芦岛后,蒋总统赶往北平,立即召集傅宜生、卫俊如和杜光亭召开紧急会议。
  此时,杜光亭已转任华东方面的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正在拟定以三个兵团攻打山东的计划。见了蒋总统,杜光亭忙问那份攻打计划是否可行。蒋总统却面若冰霜:“今天先不谈这个问题,现在重要的是东北战局。”
  杜光亭便不敢多言。
  待三人到齐,蒋总统再次向卫俊如下令:“必须尽快收复锦州。”
  卫俊如立即重提自己的老意见:“我认为应迅速令廖建楚的西进兵团回师沈阳固守方为上策。如果不放弃西进收复锦州的计划,将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固守沈阳将会使几十万精锐部队陷于G军重围之中。”蒋总统面有怒色,“只有夺回锦州,才能进可恢复东北,退可撤往华北。”
  但是,不管蒋总统说什么,卫俊如就是不让步,两人争了几个小时,仍无结果。蒋总统转而问傅宜生的意见。
  傅宜生当然明白收复锦州的巨大危险性,只好搪塞着说:“这是关系国家的大事,要方方面面都考虑到才好。”
  蒋总统又掉头问杜光亭。杜光亭实实在在地说:“廖建楚的西进兵团收复锦州的把握不大,如果想将军队撤出东北,不能强攻锦州,唯一的出路是走营口。”
  蒋总统见自己的两个老部下都不支持自己,气得拍着桌椅大骂卫俊如。卫俊如一声不吭,就是不同意打锦州。
  这次会议最终只好不欢而散,没有达成任何一致。
  第二天一大早,蒋总统再次召见杜光亭,开口就问:“东北事紧,你目前有什么看法?”
  杜光亭心中暗道:大事不好。嘴上却应付道:“东北我军士气不振,各军的建制已然残缺不全,要想收复锦州,必须先补充整训,然后再相机行事。”
  说到此,杜光亭转了话题:“现在徐州形势也不容乐观,我想立即返回前线去。”
  蒋总统摆了摆手:“徐州,还不用着急。现在的大事是必须夺回锦州。锦州不夺回来,我们就会被隔断在东北,只能等着G军来吃掉我们。”
  杜光亭沉思了一下,问:“可是,如果我们去攻打锦州,那会有几成胜利的把握呢?”
  “六成把握总有。”蒋总统略加思考后说道。
  杜光亭微微摇了摇头:“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现在我们算到六成,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蒋总统不语。
  杜光亭接着说:“孙子说,五则攻之,十则围之,倍则奇正并用,有奇无正,有正无奇,每战必殆。以目前敌我兵力比较,不是我倍于敌,更谈不上什么奇兵正兵。相反,倒是敌倍于我,敌人有奇有正,并可能集中五倍十倍兵力攻我、围我、消灭我军。所以,我认为,目前收复锦州是凶多吉少,并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但是,我们失去锦州就会失去美国的援助,这是关系到全局的战略大计。”蒋总统提高声调,用拳头敲着桌子嚷道。
  杜光亭立即住口不再说话,看着蒋总统在自己的面前气呼呼地走来走去。
  转了一会儿,蒋总统突然停了下来,改成一副很平静的语气对杜光亭说:“我看这样,还是把东北完全交给你好了。从现在起,廖建楚的西进兵团由你指挥,抓紧机会,越过黑山,夺回锦州。好了,你先去准备准备吧。我任命你为东北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保安司令,指挥部可以先设在葫芦岛。”
  杜光亭满脸无奈,自恨命运不济,欲待再辩,可蒋总统早已独自离开了。
  杜光亭只好收起行装,奔赴沈阳。可刚到沈阳,就受到致命一击:长春陷落!
  蒋总统担心已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辽沈战役刚一打响,蒋总统就曾电令困守长春的郑桂庭要相机撤退,向沈阳靠拢。
  然而,退出长春谈何容易?
  自1948年5月30日起,东野的林司令员屯兵长春,令李天佑一纵和黄永胜六纵把偌大一座长春城早已围个水泄不通。6月15日,林司令员初战吃力,决意挥师南下,继而对围困长春做了重新部署,令肖劲光和肖华全面负责,改派钟伟十二纵的34、35师和黄永胜六纵的18师担负具体封锁任务。
  郑桂庭带着新7军和60军被困城中,处境日益艰难。
  锦州之战打响不久,长春外围的六纵、十二纵也奉命开往开原前线。长春围城的任务转交到了刚成立不久的六个独立师手中。
  “这是天赐良机,成功与否,在此一举!”郑桂庭见长春周围的正规军纷纷撤离,突率军于10月4日起,连续发起两次突围,经过三天多的激战,突围部队先后被打回城中。
  郑桂庭黯然神伤:此时的长春,飞机不能降落,步兵不能突围,内外联系中断,真正成了一座死城。
  城是死的,人却是活的。这么多的活人,粮食从何而来?
  为了保证军队的供给,郑桂庭在解放军围城之初就颁布了《战时长春粮食管制办法》。全面进行市区人口普查和余粮登记,规定市民只准自留3个月的口粮,其余的按价卖给市政府以供军需。居民粮食被征缴一空。一些奸商乘机勾结不法军人囤积居奇,导致粮价暴涨。从6月至9月,粮价整整上涨了700倍,且有价无市。
  国军空军的飞机日日出动,靠空投来维持这座城市的喘息。可到了7月以后,解放军配备了高射炮火,控制了长春上空,国军执行空投任务的飞机再也不敢低飞慢飞,只能在离地2,000米以上的高空乱投一气,然后仓皇逃离。空投物资常常随风飘落在城外的阵地上。大米、四川榨菜、猪肉或牛肉罐头,经常成为围城战士的额外美味。
  越是物资稀少越是容易发生争端。进入秋季以后,西北风增多,长春空投的物资随风飘落在60军防区的比落在新7军防区的机会增大,两军因此经常发生冲突、械斗。郑桂庭早就下达命令:凡收集的空投粮食,一律交兵团仓库集存,而后统筹分配。但在这种情况下,有谁还会将到了手的粮食再交出去?甚至每当空投飞机到来时,有些部队便立即烧火,粮食落到附近马上捡来倒进锅里,待收集者赶来时,生米已煮成了熟饭。
  但缺粮的不仅仅是长春,东北的每一座孤城都缺粮。秋深了,而来长春的飞机也越来越少了,空投由数日一次变为基本停止。国军的存粮日趋减少。部队由过去的每人每天一斤粮减到半斤、四两,最后连二两粮也难以分到。
  各种矛盾越来越多地浮出了水面。新7军因为是嫡系部队,而且久驻长春,以前就存有大量储备。60军却是当初曾军长带着从吉林撤进来的,毫无根基,粮荒严重。所以,虽然两军同驻市内,但给养供应却有着明显的差别。60军大米与高粱米供应各半,后来则全是高粱米,到最后大部为黄豆,少量高粱米,数量也减少了一半。而新7军却吃的全是大米白面。60军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一些杂牌军、地方武装更是牢骚满腹。有些甚至乘机出城投降。仅从6月25日至9月底,城外解放军就接收了国军投诚官兵13,500余人,约占长春守军总人数的1/7。
  长春城内军心动荡,投诚之风四起。这股风从地方武装吹到正规部队,从下层士兵吹到高级军官。
  60军的高层也在这股风中动摇了。
  9月22日晚,长春中长路理事会大楼,第60军军部,曾军长办公室。
  星星点点,长空欲坠。东北的深秋夜已有一丝凉意,夜的长春显得更加悲凉。曾泽生从收音机里得知驻守济南的吴军长率部起义的消息,大为震动,心想长春的命运真正到了重新选择的十字路口。
  曾军长和第60军到长春后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第60军兵员严重不足,装备又差,而最重要的是吃饭问题,如何保住活命。如果连命都保不住,还奢谈什么打仗?
  天气渐渐冷起来,冬装粮草皆无,陷入从未遇到过的苦境,似恶战连绵。曾军长寒心彻骨,满眼怒火。他每天倾听着这汹涌的苦难,觉得自己的心像腌泡在苦海里。
  决定东北国共命运的战略决战已经拉开序幕,长春更加孤悬暴露,陆路、空中交通完全中断,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死城,宛如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会为汹涌的波涛所吞没。
  作为第60军最高指挥官,有着云南讲武堂和黄埔军校双重经历的曾军长的性格十分矛盾:既有“惟蒋是国”的正统观念,又有较浓厚的地方观念;既对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的腐败深表不满,又将思想较为进步的军官视为不可靠分子,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旧军人。60军来自云南,原是“云南王”龙主席的部队,1946年被蒋总统调到东北。因其不属于嫡系部队,处处受到歧视。
  随着锦州外围作战开始,长春也已在东北解放军决战的掌心。
  曾泽生当然不知道这一计划,但凭几十年的作战经验,凭对交战两军的观察和分析,曾军长似乎预感到什么。
  第60军何去何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五皇子的逆袭之路是大清但是不同的大清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偷听心声,你竟敢馋朕的身子月宫有兔这太监无敌了如何攀折天之骄子我穿越回去打鬼子开局剧透明史,可这里是大汉啊!柳叶追风刀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