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小说:楚墓作者:史杰鹏字数:3514更新时间 : 2017-07-30 11:28:09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也许就像古人说的,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大自然需要平衡,人类虽处在食物链顶端,却仍旧要被自然约束,他们无法抵挡地震、海啸,也无法离开他们所在的星球,大自然不允许,或者说,上帝不允许。因此,他们派出了无数专门吞噬人梦境的神兽,楚国人将这种神兽称为宛奇。”
  李世江越发感兴趣了:“宛奇?”
  方子郊道:“是,宛奇。我猜,天地鸿蒙之始,天帝就派遣了宛奇来到人间,专门监督人的梦境,一旦发现有异,立刻将梦吞噬,于是做梦的人或者醒来,或者梦境失去连续性,跌入荒诞。而这位伍生,可能掌握了一种巫术,能够将宛奇从人脑中驱逐,甚至可以设想,他能役使宛奇为自己服务。”
  “说得我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宛奇会死吗?”
  “可能是长生不死的,但它没有记忆。”方子郊指着竹简照片,“这个故事,让我深信伍生掌握了役使宛奇的巫术。你看,楚怀王起初做了一个梦,梦见五个男子想杀他,每次刀刃加胸的时候,他就吓醒了,他每夜都要做这样的梦,终于把自己吓病了。”
  “每次吓醒,也是宛奇吞噬了后面的梦,导致他如此吗?”
  “理论上说,人类如果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梦,噩梦这东西根本不会存在,因为这是违背人类趋利避害本性的。但是人类阻挡不了噩梦,说明一直有些力量在阻止人类延续自己的梦境。”
  “你的意思是,宛奇吞噬了楚怀王的梦,使他无法应对危难。它为何要这么做呢?”
  “我也不知道。”方子郊道,“也许它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能让人好过。当然,我们也会做一些美梦,比如捡到钱了,和心爱的人欢愉,但这种梦大多并不完整,且总被荒诞打断。文学作品或者个人所谓的美梦,实际上是人类掩耳盗铃。我以前也相信自己做过全须全尾的美梦,后来细细一想,实际从未做全过,这也正是我们醒来之后总是加倍惆怅的原因,而绝不仅仅因为美梦和现实造成了反差。”
  李世江低头沉思:“听你这么一说,好像我也确实没做过他妈的正儿八经的美梦。”他呆了一下,“真的很有意思,你他妈真能胡思乱想。”
  方子郊道:“嗯,我们再烧一壶水。”他提起水壶出去了,把水壶放在水池里,打开水龙头,自己跑进了厕所,撒了一泡尿回来。
  李世江还沉浸在思考中,他神采奕奕:“老方,你刚才讲的东西太有意思啦,我感觉你去当作家,更有前途。”
  “你认为我是在讲传奇故事啊。”
  “怎么说呢,我觉得你讲的东西,或许对科学家很有启发,不过吞噬梦的这种东西,究竟是不可能有的嘛,不科学嘛。算了,别想这事了,我只是幻想,真要找出这么个人,该多瑰丽啊。我们在纸上研究古代人到底怎么发音,研究来研究去,谁又敢说自己是真的。”
  方子郊也神往:“是啊,该多好。”有时躺在床上,想起读过的竹简,真难以想象,这些文字曾经存在过。它们被无数人书写,在现实生活中发生重大作用。某天突然来了一帮秦国人,占了它们的土地,于是这一切都消失了,世界已经不是它们的世界,它们就好像是被捏造出来的,应该会很心酸吧?它们一直以为自己很有用很有用,有品位的人都缺不了它们,治身齐家平天下,都缺不了它们,然而一下子就被抛弃了,只能在坟墓里挤成一团,拥抱取暖,使用它们的人已经不在,而且永远也不会重新存在。
  李世江走后,方子郊坐在桌前,开始预备下学期的课,同时拟定几篇论文的写作计划。最近为了各种事,搭进很多时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写了一会儿,他又开始遐想,如果梦能持续做下去,那人生就容易满足了,现实中有不痛快,就躺倒做个梦安慰自己。不过,这样大概也就不存在人类社会了,“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人若真能自我满足,谁还在乎谁。
  下午五点多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是妹妹打来的。
  “方子郊,出事了。”他们兄妹间从无互相尊称的习惯。
  方子郊道:“什么事?”
  “妈妈生病了,住院。”
  方子郊心里一沉,肯定是来要钱。他说:“要多少?”
  “两三万吧。”
  方子郊心乱如麻,这可怎么办?脑子里一霎跳出很多,恐惧、手术、医疗费、折磨、失败、责任以及最后空空如也。他本不擅长处理杂事,留校教书,也是想图轻便。但家里的事,究竟躲不掉的。他有点羞愧,因为悲痛没有占据第一位,若在古代,他必须呼天抢地,否则会被视为不孝。其实他的确很痛苦,只是没有到五内俱焚的地步。他认为这是不对的,可又无法克服,只是对着话筒说:“赶紧想办法借钱,我这里筹到钱马上还。”
  去哪筹钱?老人医疗是无底洞,他这种月薪三两千的人,根本承担不起。好在刚刚去讲风水,挣了一万块,银行还没放热,就得取出来。剩下的缺口怎么办呢?中国的农民没有医疗保险,得了病很少上医院,都是躺在床上苦捱,这期间会有几个亲戚来探望,将一包马粪纸包裹的劣质红糖放在床头,说几句安慰话,走了。如此几轮之后,最终躺进棺材。曾听一安徽同学说,她伯父死前郑重对自己的儿子提了一个请求:到淮北县城转一圈,见识一下,死也瞑目。但是,方子郊是拥有最高学位的人,他不能带着一包红糖去见自己的亲生母亲。
  他晚饭也不想吃了,躺在黑暗中思考。手机再次响了一下,是一条短信。他单击按钮,来自陈青枝:我在你门口了,你没去食堂吧?
  方子郊跳下床,拉开门,昏黄的灯光下,陈青枝像一朵婷婷耸立的白莲,望着他笑,走廊一下子变得无比明亮,他的心也无比明亮。


二十二
  《尚书》中有《金縢》一篇,是讲周武王病重,周公偷偷祷告,乞求以自身性命代之的故事。这篇故事的全文,意思并不难懂,但标题“金縢”二字的旧注,却有些问题,值得探讨一下。
  检《尚书·金縢》序:“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孔安国传:“为请命之书,藏之于匮,缄之以金,不欲人开之。”孔颖达《正义》在《金縢》篇名后对之有进一步的疏证:
  经云“金縢之匮”,则“金縢”是匮之名也。《诗》述韔弓之事云:“竹闭绲縢。”《毛传》云:“绲,绳;縢,约也。”此传言“缄之以金”,则训“縢”为“缄”。王、郑皆云:“縢,束也。”又郑《丧大记》注云:“齐人谓棺束为缄。”《家语》称周庙之内有金人,参缄其口,则“縢”是束缚之义。“藏之于匮,缄之以金”,若今订鐷之,不欲人开也。郑云:“凡藏秘书,藏之于匮,必以金缄其表。”是秘密之书,皆藏于匮,非周公始造此匮,独藏此书也。
  按照孔传和注疏的说法,“縢”是“缄束”的意思,“金”是金片,“金縢”就是用金片来缄束,并且因此就成为柜子的名称。后世如蔡沉的《尚书集传》、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等古代比较有名的著作都或者沿用旧说,或者对这个问题并不提及,大概是觉得古注正确详赡,没有讨论的必要。
  近现代学者所撰的几种有影响的《尚书》注本也同样如此,比如杨筠如的《尚书核诂》在《金縢》篇题下注曰:
  縢,《说文》:“缄也。”金縢,柜名。篇中“乃纳册于金縢之柜中”,此其所由名也。
  基本上是照抄孔疏。顾颉刚、刘起釪的《尚书校释译论》的题解说得更加详细:
  “縢”,《说文》云:“缄也。”又云:“缄,束箧也。”可知金縢原是用金质之物把箱箧加以捆束缄封的。本文中“金縢之匮(即柜)”,就是用金质捆箍缄封的柜子,大概犹如后代藏放珍件秘件的称为“保险柜”的铁柜[2]。
  但也只不过是沿用古注,详加阐述而已。其他各类注本类似者甚多,不一一列举,看起来这个问题似乎不成其为问题,但其实只要细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所有的解释实际上都是有问题的。我们可以假设这些说法是正确的,那么“金縢”就是一个状中式结构的词组,是修饰柜子的,译成语体就是“用金片捆束的”,用这样一个词语来当一篇文章的题目,本来就有点莫名其妙。更重要的是,“金縢”这个词在整篇文章中出现了两次,把它当成状中式结构的词语放入句中,不能使两处文义贯通无碍:
  ① 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
  ② 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
  如果把“金縢”当成状中式结构修饰语,修饰“匮”,放在第一句中,没有问题可以讲通,但放入第二句中却讲不通,因为“用金片捆束的”不可能既用来形容“匮”,又用来形容“书”,换言之,我们不能把“金縢之书”解释为“用金片捆束的书”。东汉时代的王充,在他的《论衡·感类》中叙述这件事说:“人命不可请,独武王可,非常世法,故藏于金縢;不可复为,故掩而不见。”据此,则仿佛“金縢”不是修饰语,本身就是匮子的名称,如果这样的话,则“金縢之匮”相当于我们今天说“汗血之马”“福特之车”,“之”应当是指示代词,复指在它之前的名词,也就是说,应当把“金縢之匮”理解为“金縢那个匮”,“之”在句子中当指示代词,这在古汉语中是很常见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明末奇幻演义皇爷他老房子着火了替嫁高门后死遁了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我是限制文的女配扶鸾重生古代灾荒年:从窝在深山打猎开始相敬如冰撩乱逐春生凶猛世子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