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寿宴(3)

小说:我在现代留过学作者:要离刺荆轲字数:7037更新时间 : 2024-04-05 23:37:47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宗室命妇之后,自是外戚、勋贵们家里的命妇。

    这些人,赵煦能认识的就更少了。

    不过,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却都很熟,不时的和他介绍——这个是曹家的某某郡君,那个是杨家的某某夫人。

    基本上,这些命妇有个统一的特征——姓赵!

    不用怀疑了,她们全是出自濮王系。

    在血缘上来说,属于赵煦的堂姑、堂姨。

    这是英庙即位后开始的趋势,尚不到公主,就娶个濮王家里的郡主。

    总之和天家的联系断不得。

    所以,赵煦其实都不需要记这些人。

    因为他可能一年到头,也就能和她们见两三次面。

    今天记住了,等到十二月赵煦过生日,恐怕早就忘了。

    所以,赵煦压根没怎么上心听向太后的介绍,只是虚应故事。

    终于,外戚、勋贵们家里的命妇拜贺完毕,轮到宰执大将们家里的命妇了。

    首先升殿的,自是富弼遗孀周国夫人晏氏所率领的元老大臣家命妇。

    赵煦坐在帷幕中,看向殿上。

    入眼所见,皆是微微颤颤的老妪。

    她们都拄着拐杖,来到殿上后,纷纷稽首行礼:“臣妾等恭贺太皇太后千秋,愿娘娘万年安康。”

    太皇太后见着这個场面,自然很开心,连忙带着向太后、赵煦以及其他在帷幕内的太妃、贵妃、贤妃们起身。

    “诸位夫人免礼。”她微笑着说道:“诸位夫人,亲身来贺老身生辰,实在是叫老身欢喜。”

    “来人,快快将诸位夫人扶到坐席上。”太皇太后立刻吩咐起来。

    大宋祖宗之制,宰执大臣位在亲王之上。

    而元老们家里的夫人,在命妇中的地位,自也如其丈夫一般。

    所以,这些老妪,虽被排在宗室、外戚、勋贵家的命妇之后拜贺。

    但受到的礼遇,却在这些人之上。

    向太后则在这个时候,拉着赵煦的手,悄悄的和他介绍起那些在殿上的老妪了。

    “那一位,便是富文忠公的原配发妻,周国太夫人了。”

    赵煦顺着向太后的眼神看去,看到了身着翟衣,手持几杖,白发苍苍但看上去慈眉善目的老妪。

    晏氏是大中祥符七年生人,如今已七十有二。

    她也算是个有福气的人了。

    生的好,嫁的好,还活的久。

    讲道理,要不是为了给富弼争待遇,她真没必要来汴京。

    “这一位,则是文太师之妻陈国夫人王氏。”

    赵煦看过去,发现文彦博的这个妻子,似乎很年轻,最多不过五十岁!

    所以,这位是续弦娶的妻子。

    在大宋,很少有士大夫的妻子,能与之共守一生。

    一般士大夫丧妻再娶很常见。

    即使是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苏轼也是如此。

    类似司马光、王安石这样的人,很少很少。

    “那一位……”王氏身后,出现了一个看上去二十来岁的命妇。

    从其章服上看,并没有诰命。

    而一个没有诰命的命妇,按理来说,不该出现在这里。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了。

    六哥点名要请到宫中的包孝肃之子包绶之妻——她是文彦博的孙女。

    向太后于是在这个时候,选择了出声:“陈国夫人。”

    六哥点了名,特旨推恩诏入宫中的人,自然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于是,刚刚要带着孙女落座的王氏连忙起身:“臣妾在。”

    所有人的视线也都汇聚了过来。

    向太后微笑着问道:“夫人身边的可是包孝肃公家的新妇?”

    王氏连忙拜道:“回禀娘娘,确是如此。”

    文氏也赶忙出来,再拜道:“臣妇文氏,再拜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向太后隔着帷幕,瞧了文氏好一阵,才赞道:“果是贤惠温婉,难怪连六哥都在本宫还有太皇太后面前称赞呢!”

    顿时命妇们开始交头接耳。

    文氏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受宠若惊,连忙道:“臣妇不敢。”

    赵煦在这个时候,出来说话了:“夫人请起。”

    “朕听人谈起过夫人的贤惠。”

    “更听说过,永嘉郡君的贤德。”

    “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这是赵煦今天晚上第一次发言,也是他第一次在朝中命妇们面前公开发言。

    顿时,全场都安静了下来了。

    向太后在这个时候,适时的问道:“六哥何处此言呢?”

    “太母、母后……”赵煦看向两宫,道:“可能还不知晓吧。”

    “昔年,包孝肃公不幸去世,幼子绶年方五岁,仁祖(在宫中,北宋皇帝会将自己的祖宗冠以某祖,譬如仁祖、神祖)怜之,授太常寺太祝,赏赐有加。”

    “然,幼子暗弱,家中无长……幸得长嫂永嘉郡君,极力扶持、抚养、教育长大……”

    顿时,整个殿中就沸腾起来了。

    对于那些不关心包家的人来说,这就是传奇故事了。

    因为在当今大宋,寡妇再嫁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守节?

    不好意思,虽然是有那么一股风潮在推动。

    但主流舆论,还是鼓励再嫁的。

    道理很简单——守节是食肉者的事情,自古就没有人要求女人也做到这一点。

    若有人想要妇人守节。

    别说士大夫们不答应了,赵官家也不会答应!

    女户?!

    得少生好几个孩子!

    于是,在大宋,单丁户、女户和赘婿是一个待遇。

    都是官府疯狂盘剥的对象。

    每次加税,首先会加在这些人头上!

    想躺平?没门!

    韩绛改革青苗法和免役法,就是拿着这些人和僧户动刀子,疯狂给他们上压力、加税。

    就是逼着这些人,做出选择。

    也正是因此,一个主动选择不改嫁,而是留下来,抚养年幼的小叔子,将之拉扯长大,教育成人,崔氏的形象,瞬间就丰满起来。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更是赞叹连连:“竟有如此贤妇。”

    “朝廷当要褒奖才是。”

    其他人也都是若有所思。

    因为现在的政治情况,有些特殊。

    少主临朝,而且这个少主已经得到了广泛拥戴。

    于是,朝野内外,都对孤儿、遗孤很敏感。

    司录司那边,甚至喊出了——不可让一个受托孤儿,因饥寒而死的口号。

    没办法,这样的事情,在现在,只要出了,就是天大的政治事情。

    从上到下的人,只要擦边,都可能被卷进旋涡里。

    因为当朝的少主,很可能会在心里面多疑——他是孤儿,朕也是孤儿,你们能这样对他,会不会也这样对朕?

    天威无常可没有人敢拿着自家的户口本,来赌一下皇帝会不会对这样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起码否则司录司检校库的官员不敢。

    所以,如今的开封府司录司检校库,成为了汴京城最清廉、高效的单位。

    在杨文元的严厉监督下,以及御史台那边那些想进步都快疯了的乌鸦们隔三差五的检查下。

    司录司检校库,现在不说可以百分百做到,对受托孤儿及时查看。

    最起码,每个月派人复查一下,受托孤儿们的生活、学习情况是办到了。

    而此事,又进一步加强和强化了,朝野上下对赵煦‘对孤儿很敏感’的人设的认知。

    现在,赵煦说出包家的内情。

    自然,立刻就引发风暴。

    “原来如此……”两宫都在心里面想着。

    太皇太后于是问左右:“永嘉郡君何在?老身要亲自嘉勉。”

    “本宫更当亲自慰勉!”向太后也是动容的说道。

    当即就有人,立刻去请那位还在殿外待命的永嘉郡君去了。

    赵煦却微笑着,继续说道:“太母、母后,包孝肃家的贤妇,可不止永嘉郡君。”

    “哦!”

    “如今在殿上的这一位夫人,也不比永嘉郡君逊色。”

    两宫看向文氏,文氏赶忙拜道:“臣妇不敢当陛下赞誉,不过是遵家祖之教,在家相夫教子而已。”

    赵煦却是回头看了一眼文熏娘。

    在某种情况下其实现在在殿上的文氏与文熏娘很像很像。

    都是庶出,都是文彦博的孙女,也都是卑微如杂草一般默默生长的女子。

    但也都是很坚强的个性。

    文熏娘看到赵煦的神色,连忙低下头去。

    她其实压根没有见过,那位如今在殿上的‘堂姐’。

    她出生之前,对方就已经嫁出去了。

    在今天之前,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姐姐’。

    这就是大家族的庶出女子的命运。

    只能拼命求生,只能拼尽一切的保护自己。

    祈求自己能长大,然后嫁一个好郎君。

    原因?

    很简单——当今大宋社会,是一个父死诸子析产别户,同时保护女子财产继承权的社会。

    女子出嫁,可是要给嫁妆的。

    而且,嫁妆的数量,是有规定的——基本上,一般要达到将来分家的时候,儿子们分到的产业的七成左右。

    法律上,还规定了在室女的财产继承份额。

    所以,很多家庭,庶出的儿女,是过的很凄惨的。

    嫡脉那边会疯狂打压,极尽一切可能的迫害、羞辱。

    逼死了最好——这样,将来会少一个分家产的。

    某些地方,溺婴成风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而士大夫们,将怀孕的滕妾送人,也有这方面的缘故——滕妾的子女,可都是有继承权的。

    不过,很显然,殿上的文氏与赵煦身边的文熏娘,又有很大不相同。

    以赵煦的观察来看,文熏娘在心里面,其实是恨毒了她的父亲的,证据就是她从未在赵煦面前提过她的父亲,问起家人,她总是:祖父大人如何如何……

    赵煦微笑着,继续说道:“太母、母后可能还不知道吧。”

    “殿上的这位夫人,乃是包绶的续弦,其嫁过去时,包绶原配留下了四个年幼的儿女……”

    “而夫人视若己出,一视同仁,悉心抚养,可谓贤德!”

    此话一出,满殿都是惊叹声。

    因为今天来的,都是命妇,也就是宗室、外戚、勋贵、大臣家里的正妻。

    这些人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自己万一不幸,留下的儿女被人欺负了怎么办?

    对她们来说,当然会想要一个像文氏这样的继任者。

    便是太皇太后与向太后,看向文氏的眼中,也充满了欣赏。

    “善!”太皇太后赞叹着,问道:“文氏……”

    “臣妇在……”

    “可有诰命?”

    “奏知娘娘,臣妇德行浅薄,无功朝廷……”

    “汝乃贤德之人,当受诰命表彰!”太皇太后一锤定音。

    向太后也道:“娘娘所言甚是。”

    对统治阶级而言,怎么忽悠人始终是统治的核心问题。

    而文氏和那位永嘉郡君崔氏,在两宫眼中,就是典型的榜样。

    通过推崇和褒扬她们,来向其他人,主要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成员,来传递一种政治信号——你们应该效仿。

    文氏受宠若惊连忙跪下来谢恩。

    赵煦瞧着,微微抿了抿嘴唇。

    虽然,其实他很清楚,文氏嫁给包绶,其实是文彦博的一种权术手段——文氏嫁给包绶在元丰初年,当时吴充为相,旧党正在对新党反攻倒算。

    包绶这个包拯的幼子,就成为了一个可以利用的棋子了。

    不然,为什么包绶的原配不是文家女,而是一个地方官的女儿呢?

    然而,那么大一个包绶,就在那里放着。

    为什么偏偏是文彦博愿意嫁孙女给他?

    当年包拯在朝中的朋友、知己也不算少啊。

    富弼、张方平都和包拯算是朋友了。

    他们为什么不嫁孙女?

    是没有吗?

    还是舍不得,将那么大一笔嫁妆,送到一个看似不可能重新崛起的包家幼子手里呢?

    严重一点的话,甚至可以质疑他们——到底有关心过老朋友包拯的儿子吗?

    所以,其实文彦博这个老狐狸,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至少在老狐狸中,算是很讲义气的人。

    旁的不说,温成张皇后都死了这么多年了。

    迄今,张家人都在接受文彦博的经济资助。

    正是因为这些事情,赵煦才愿意和文彦博一起玩游戏。

    甚至将其推到了一个不属于他的高度。

    因为赵煦知道,文彦博这个人,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毛病。

    喜欢倚老卖老,爱摆谱,满肚子的算计和城府。

    但文彦博在政治上的人品,比较过硬。

    这个时候粱惟简已经带着永嘉郡君崔氏,到了殿上。

    “臣妾拜见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崔氏今年已经将近五十岁,但整个人看着却仿佛有六十了。

    她微微有些驼背,身上穿着的,也是一件比较旧的命妇章服了,头冠上的饰品更是稀少的可怜。

    两宫一看崔氏的打扮和模样,就对赵煦的话信了八九分了。

    当即便道:“免礼!”

    “来人,给永嘉郡君赐座!”太皇太后吩咐着。

    粱惟简立刻就要去办,却被向太后叫住:“且将永嘉郡君与文夫人请到殿前来坐。”

    “另外,命人立刻去制作永嘉郡君与文夫人入宫的信物!”

    太皇太后点点头:“去办吧!”

    对她来说,崔氏和文氏,可能是她今天晚上收到的最好的贺礼了。

    这就是两个人形祥瑞。

    为什么?

    去年官家即位后,地方有司,就疯狂的开始上报朝廷——俺们这里出孝子啦!

    树立起了好几个孝子的典范。

    同时还拼命的向朝廷推荐神童——俺们这里的某某某,才十来岁就已经会写诗,能通读经义了。

    这股风潮,直到官家的聪俊,传遍天下,以幼冲之年,通读春秋、尚书,然后开始参与政事,才慢慢结束。

    皇帝都这么牛了。

    就不需要再立典型了。

    因为朝廷上的皇帝就是典型。

    而对两宫而言,抚养、教育孤儿平安长大的寡嫂、贤惠的妻子。

    也是同样的道理。

    尤其是今天,在太皇太后的寿宴上,出现了两个活着的典范。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两宫,特别是太皇太后有德啊!

    不然,为什么早不出来,晚不出来,偏偏是现在冒出来?

    ……

    在崔氏和文氏的插曲过后。

    正常的拜贺流程继续。

    一个时辰后,到了晚上的戌时(九点),命妇们的拜贺流程才终于全部结束。

    后苑大燕,也正是开始。

    赵煦等到,众人吃的差不多了。

    便站起身来,对着太皇太后拜道:“今日,乃是太母圣节,也是太母与母后,保佑拥护孙臣的第五百一十九天(赵煦是元丰八年三月初五即位,今天是七月二十三,元祐元年有个闰二月),孙臣感念太母、母后慈爱、拥护之恩,于是命专一制造军器局沈括,悉心造一纺车,命曰:太母车,以献太母,以表孙臣孝心,以谢太母恩情于万一。”

    “孙臣乞请太母亲览‘太母车’,并以此物,赐今日来贺命妇,好使天下人皆知,太母乃有史以来,最为贤德、慈圣之太母!“

    “同时,也叫命妇们,将这太母车,传与四方,叫天下人皆知,孙臣对太母的孝心,也叫四方皆知,我朝太母,慈圣仁厚,实乃千古第一太母。”

    现代留学十年,赵煦说话的艺术算是历练出来了。

    特别是他认真学习了,雍正的说话方式,于是当他在庆宁宫醒来,他就已经彻底甩掉了皇帝的架子了。

    他虽然不至于和雍正一样,在给大臣的批示里肉麻的表示:朕对卿的爱,实在是无以言表……

    卿是国家的祥瑞,是朕的左膀右臂。

    朕太爱卿了,以至于不知道该如何褒扬于卿。

    但也总是在给大臣们的批语里,关心他们的身体,问候他们的家人。

    宰执和待制以及三衙的遥郡以上武臣,每逢生辰,都有礼物,甚至赐给御笔勉励。

    反正好话又不要钱,赏赐什么的,其实支出也不大,对吧!

    而太皇太后,还是第一次,直面赵煦的肉麻攻势。

    顿时就溃不成军,当时就喜极而泣,起身扶起赵煦:“好孩子!老身的好孙儿!”

    “真真是佛祖保佑,赐给老身这样一个孝顺的孙儿。”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撩乱逐春生扶鸾重生古代灾荒年:从窝在深山打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替嫁高门后死遁了相敬如冰大乾世子爷皇爷他老房子着火了我为公子扶苏,打造大秦最强盛世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