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李密将看守请来,拿出金银:“等我们死了之后,这些金银都留给诸公,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给我们收下尸,以免曝尸野外,成了孤魂野鬼。”
这相当于一种赠予遗嘱,可以享有继承一大笔财富的权利,却只要付出少许体力劳动。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李密给这些看守送去了久违的温暖。这些金银,以工资计,看守们估计得干个十年八年才能赚到手,还得省吃俭用。
本来充满牢骚的出差因为这一笔意外之财的出现而发生了转变。看守们没有犹豫,十分仗义地同意了这一方案。
在这一刻,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是看守与囚犯的关系,不再是逃跑与防逃跑的关系,而是为了让口头协议得以付诸实施而共同努力的工作伙伴。
这是一个微妙的转变,虽然目标都是送李密们上断头台,但关系已经从对立变成了合作。
很快,这些看守跟李密们打成一片,行到关外,人烟稀少管制松弛之处,看守们卸下对方的枷锁,置办些酒食(当然,单还得李密们买)。有时,李密多花点钱,还能包个通宵,喝到天亮。
人之将死,其言也哀,人之将死,其欲宜纵。
望着这群醉生梦死的囚犯,看守们不禁生出同情来。
邯郸,郊外的某个村庄,某个农舍,夜已深。
李密小心地抬起半个身子,眯着眼望了望外面,在不久之前,这里又举办了一场庆余生迎死亡晚会,照情况看,看守们应该与囚犯同欢了。
看守七倒八歪,已然与杜康偕游。
李密翻起身子,慢慢挪到门口,仔细看了一下,确定现在就是打雷看守们也不一定醒。
苦苦等待的越狱时机终于到了。
那就逃吧,但房门已经上锁,村舍虽然简陋,房门却外控盗贼,内保机密,倒是真材实料的木材,贸然暴力破解不是不可,只是难免弄出声响,要是把守卫们从太虚幻境之地召回来就不好了。
看了一会儿,李密把目光盯在了墙角,嘴角里蹦出两个字——挖墙。
挖墙是一项技术活,这里向各位介绍一下这种越狱技能,当然,大家可能用不上。在牢房里只要找到一处稍薄的地方,然后往上面淋水,可能狱里不供应热水,怎么找到水大家开动脑筋吧,相信大家都能找到热水替代品,反正李密们找到了,他们刚喝了一肚子酒水。墙泡水之后就会变得松软,用点力就能挖出一个洞来。
挖人墙角,君子不齿,这伙亡命之徒早已经忘记一切,齐心协力之下,又或者农舍的墙本是豆腐渣做的,不一会儿就挖出足够人通行的大洞。
狱友接连钻墙而去,李密爬出来,大口地呼吸着新鲜而自由的空气,仿佛又重生了一回,正要迈开大步,突然想起什么,又回过头,低下身子,把头伸进墙洞,小声向里面招呼:“快走啊!”
里面还有一人对狱友们的胜利大逃亡不为所动,端然危坐,大有把牢底坐穿的意思。
这位兄弟是韦福嗣,便是之前被杨玄感收降的内史舍人,李密曾经建议杨玄感除掉此人。
在杨玄感西进长安时,韦福嗣终于暴露了意志不坚定的本性,半路开了溜,逃回了东都,但显然,投降是没用的,参加杨玄感队伍的事情被揭发后,他有幸加入到这一支北上送死大队。
这证明李密为人实在不错,虽然他曾经劝杨玄感杀掉韦福嗣,但在韦福嗣也成为囚犯之后,他却逃跑不忘兄弟。
韦福嗣没有动。在他的意识里,他跟李密们是有区别的:“你们走吧,我没有罪,天子见到我也不过责备我一下而已。”
李密盯着韦福嗣,在那张脸上,他已经看到了死亡,本想开口说点什么,但他最终发现,人要寻死,拦是拦不住的。
李密转身离开,消失在夜色中。
顺便说一下,韦福嗣来到高阳之后,被乱箭射死,与他一同送命的,还有杨玄感之弟杨积善。
宽恕,从来都不是杨广的性格。这一点,韦福嗣不懂,杨玄感不懂,李密大概是懂的。
李密又踏上了逃亡的道路,事实证明,他实在愧对单名一个密字。
李密又被抓了。
想来,李密已经成了隋朝头号通缉犯,各地都有他的图名,导致李密无所遁形。
这一次,李密享受单独押送的待遇,没有狱友可以帮忙,自然也没有金钱可以收买看守。
据记载,押送人员要将李密送到他的老上司宇文述那里,宇文述是不会跟李密讲交情的,等待他的只有项上一刀。
走到路上,李密突然报告腿上有伤。我们都知道,这是在玩花样,但李密的运气实在很好,押送他的两位公人竟然接受了这个说法。
事实上,这两位公人确实不错,他们没有为难李密,既没有给李密泡水烫脚,也没有请他穿新麻鞋,更没有把李密骗到野猪林,一棍结果了。一路上,两位公人充分照顾李密的腿伤,将李密的枷锁取了下来,一天只走二十里,照这个速度,要送到宇文述那里,只怕宇文述都没命来斩李密,交代一下,此时,是大业十一年正月(公元615年),宇文述病死在第二年。
实心眼的公人碰到多心眼的李密,注定是要吃亏的。
行到一个水涧,李密跛着脚沿着岸边前进,突然一蹶足,以一个漂亮的猛虎扑食式摔进了水里。
水花溅开,一会儿,水又归复平静,只见李密直挺挺躺在水里,一动不动。
这把两位老实的公人吓坏了,要把李密淹死了算谁的,于是,两位纷纷跑到岸边,伸出长枪,捅一捅水里的李密。
猛然间,李密跳将起来,顺势抓住了枪头,拼命一拉,就这样,两位公人不幸就被缴了械。
李密回枪,刺向了两位公人。
出手那一刻,李密有些犹豫,对方并没有为难自己,自己何苦取人性命?但这个念头一闪而过。
自己要活命,就要逃跑,现在不杀他们,他们也会因走失囚犯之罪而死,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必因我而死。如此,不如亲手杀了他们,也好让他们混个烈士,家里领点抚恤金。
李密狠下心来,连施二枪,捅倒两位,然后爬上岸,复又逃得无影无踪。
这说明,李密绝不是一个心软的人,他有向所有人挥刃的勇气,有舍弃一切的残酷,这样的人往往是历史口诛笔伐的对象,但很遗憾,历史从来不是道德家的修罗场。曹操、德川家康们的经历已经诠解这一切。
李密,接着逃亡吧,遁入丛林中,隐身在夜色里,只是天下之大,哪里才是你的容身之所?
很快,李密也想明白了,天下之大,已经没有他的立足之地,如果说一定要有,那只有找反政府武装了。
这样的反政府武装并不难找,在村头随便找个王小二问问,都能打听出一大堆。
【隋末的造反形势之简报】
此时的天下,反抗的火焰已成燎原之势。演义中常说十八家反王,三十六路草寇,七十二路烟尘。据后来的史学家统计,隋朝末年的各地义军共有一百八十六起,这些义军各据一方,少则数万,多的十余万,各有名号,如知世郎、阿舅贼、东海公、摸羊公、乞见敌、嫌头方、彻眷顽、不惜死、黑社、白社、青社、胡社、忽云贼、忽律贼等,充分体现了起义军跟隋朝死磕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造反不是请客吃饭,是随时会掉脑袋的,被官军缉捕会战死,被俘虏了会送到菜市口斩头示众,跟别的山头火拼会死,攻不下城池,抢不到粮仓还有可能会饿死,但到了某个历史时期,依旧有无数人冒着生命的危险投入起义的大军中。
深究其原因,估计能写出一长篇大论,但中国人素来有智慧,重简洁,一句话便可以解释其原因——官逼民反。
当家里最后一粒米被抢走,最后一位壮丁被拉走,眼前是无尽的徭役,再也无法看到生存的希望时,造反就成了最后的选择。
是为,官逼民反。
具体到隋末,我们需要介绍三位皇帝。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历史上有一对父子先后登上皇位,两位皇帝在位的三十九年期间,没有修大型标志性建筑(宫殿),不搞大型庆典(比如泰山封禅),不致力于扩大国家财政收入,也不开疆拓土。对待外敌入侵,坚持只防守不主动进攻的政策,就连视察地方这样的工作也不常干(比如北巡、下江南什么的)。按某种标准来说,可谓占着帝位不干事。
第三位皇帝显然要努力得多,登基才三个月,就开工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大运河之通济渠段。
第二年,皇帝陛下开始修建东都洛阳,与此同时,又上马了显仁宫项目以及邗沟整修工程,并大力发展造船业,营造大小各类船只数万艘。在边境对契丹用兵,取得大胜。
第三年,在保障各项工程顺利进展的情况下,在东都长安举办了大型文艺杂技音乐博览会。
第四年,皇帝陛下不辞辛劳,亲自北巡,陪同人员如下:后宫佳丽成群,文武百官一堆,士兵五十万,马十万匹。视察结束后,皇帝陛下当即拍板修长城,并在回来的途中,决定在太原开工另一重点工程:修晋阳宫。
第五年一开春,大运河永济渠段开工建设,同年,皇帝陛下北巡,检查长城修建情况。并于年底在东都举办了一届成功的誓师大联欢。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年,用工情况紧缺,皇帝陛下急中生智,号召广大妇女积极上工地挣工分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