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小说:细说隋唐作者:赵剑敏字数:3518更新时间 : 2017-07-30 11:59:02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诸将忧惧,可杨素胸有成竹的将日战改为夜战,亲自指挥数千艘“黄龙”轻缓而行,另派一部从岸上偷袭陈军大营,两下合力,拿下了三峡。

  首战告捷,杨素释放了所有的俘虏,以秋毫无犯的军令,挥军进入陈境。纪律严明,且有仁义之风,杨素所部得到了陈人的赞扬。水师顺流东下,满江旌旗蔽天、铠甲耀日,容貌雄伟的杨素端坐在中间的大船上,威风凛然,引得观望的陈人惊叹道:“清河公就是江神!”

  用兵如神,杨素一路扫荡过去,正可谓遇关斩将,逢军破敌。陈军望风披靡,以致巴陵以东未有敢守者,遂使杨素直至汉口。凯旋,被拜荆州总管,封越国公;不久升为纳言,再转内史令(宰相)。

  陈朝政权虽然被灭,但江南人心尚未被收定,拥兵起事者此起彼伏。精于将略的杨素,再度挂帅出征,先后平定了李棱、朱莫问、顾世兴、陆孟孙、叶略、高智慧、王文进、沈孝彻等各路造反者。经过杨素的经略,隋朝的根基才在江南扎了下来。

  得胜回朝,杨素被命代苏威出任尚书右仆射,与高颎同掌朝政。

  突厥达头可汗犯边,杨素再创奇功。原隋军与突厥交战,为防对方劲骑冲阵,每以车、步、骑三个兵种共同编阵,而将骑兵置于阵内。杨素出塞,审时度势,改变了原战术,将诸军一体编为骑兵。达头大喜,以为天赐良机,引十多万轻骑迎击。然对阵的结果,是突厥大败,达头受重伤。

  杨素是个常胜将军,他之所以能够常胜,除了精通兵法奥秘外,还在于有个妙法,就是用“斩”来约束军纪,提高战斗力。有犯军令者,无论轻重,立斩不赦;临阵,必寻部下过失,多则百余人,少则十多人,全部斩首;对阵,先令一二百人冲锋,不能克敌,全部斩首,再用二三百人冲锋,不成,再全部斩首。将士惧怕杨素之威,怀着必死之心上阵,表现出了攻无不克的高度战斗力。由此,杨素成了名将。再者,他是大权在握的重臣,对自己的部下即使轻功必给予重赏,而对其他部队的立功者多加以排斥,由是,他虽残忍,部下为了升官发财,很是乐意跟随他。

  高颎得罪了隋文帝,杨素代为尚书左仆射,成为首席宰相。

  位极人臣,杨素最高限度的实现了当年他对周武帝的一席话。

  杨素不是高颎,他虽是文武全才的能臣,可他更是私欲多而公心少的“佞臣”。时朝廷围绕太子问题大起波澜,杨广处心积虑欲对杨勇取而代之。杨广通过伪饰,已赢得母后的欢心,为争取朝臣的支持,他不顾体面,卑躬屈膝的讨好作为百官之首的杨素。杨素自然知道杨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为日后的“富贵”计,他迎着最大的风险下了赌注,抛弃已是太子的杨勇,而站到了准备“夺嫡”的杨广一边。杨素的考虑是:他和杨勇并无交情,若顺着已确定的政治格局来走,一旦杨勇按部就班的继了皇位,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传统做法而言,他很难再继续保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如转而帮助杨广,一旦杨广争取到皇冠,那他就是最大的功臣,将可在隋文帝百年之后,依然大富大贵。

  说得好听,杨素是足智多谋,说得难听,他是诡计多端。在易换太子的风波中,他首先弄清了独孤皇后的意图,然后使出一个简单却甚为有效的方法,在隋文帝之前,用谗言中伤杨勇,用谎言美化杨广。君主最难把握的,是对臣下言语的分辨,这是衡量他们昏明的一个重要标准。晚年的隋文帝是昏昧的,从理智判事,变为感情用事。他已讨厌杨勇,此时杨素的话,如同水银泻地,句句渗透了他的心。太子终于易人,杨素的计谋得逞。

  杨广成为太子,恐手握重兵的蜀王杨秀遗为后患,再与杨素密谋,无中生有的罗织罪名,将他废为庶人。

  作为首席宰相,杨素在用心用力,可他的心力不是用在治理国家之上,而是用在保权、保位、保私利。只要朝中有异己或他看不惯的人;不管对方官爵多重,功勋多高,必欲除之而后快。如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彧等,他都设阴计而将他们置于罪地或死地。对亲戚和附会的党徒,即使再无能、再庸碌,他必大力加以升擢,给予美官肥缺。朝臣奈何他不得,为避免迫害,为讨好富贵,纷纷逢迎他,以他马首是瞻。

  不服者也有,兵部尚书柳述仗着是驸马,大理寺卿梁毗仗着一身正气,或上言,或上表,斥责杨素作威作福。说得隋文帝觉得杨素已权力过大,且有些心术不正,遂以优崇、关心杨素为名,暗中革去了他的实权。

  隋文帝弥留之际,开始后悔易太子之事过于草率。时杨广严密守护着宫禁,控制父亲的一举一动,阻止朝臣与隋文帝相见。杨广有事致信向杨素讨教,然回信却被宫女误送给隋文帝。隋文帝大怒,加上宣华陈夫人说太子对她非礼,一气之下,大叫要召回杨勇。杨素为杨广采取紧急措施,矫诏将拟诏令的柳述等人抓了起来,让太子心腹宇文述统领东宫卫士前来“护驾”,另一心腹张衡入侍隋文帝。当天,对外宣布了隋文帝驾崩的消息。

  隋炀帝登位,杨素再立新功,为新主平定了“造反”的汉王杨谅。

  向来用阴谋算计别人的杨素,满以为从此能常保富贵,可他打错了算盘。比他更会算计的隋炀帝,只是利用了他,在利用之后,仅给了他表面的尊荣,背地里巴不得他快死。杨素患了重病,不肯服药,从此一命归西。

  杨素的事情并未结束,他的儿子杨玄感在隋末掀起了一场特大风波。 

 




 

  
细说隋唐12:嫡长制的变通
  中国王朝的皇位继承制,是按宗族法所制定的继承制,为保社稷天长地久,必须由一家一姓来绵延皇位。虽说在宗族内部产生继承人,然由于宗支体系复杂,出于简单化和明了化的考虑,更出于皇位传亲不传疏的考虑,从而演化成了这样两种形式:一是兄终弟及制,一是嫡长制。前者主要存在于殷商时期,后者则从西周开始,流传于后世的历朝历代。

  任何制度都是人根据需要而加以制定的,当某种制度在现实中与最高权力掌握者的意图发生抵触时,那么,被改变的往往不是最高权力掌握者的意图,而是制度本身。这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说得更彻底些,权力要比制度重要的多。隋初的皇位继承问题,以及相关的风波,便是这种现象的生动写照。

  隋文帝共有五个儿子,他信守了当年和独孤氏的婚誓,这些儿子全是独孤氏所生。五个儿子的排序是:长子杨勇,次子杨广,三子杨俊,四子杨秀,五子杨谅。杨勇是长子,且是独孤皇后所出,是堂堂正正的嫡长子。凭着这最起码也是最要紧的条件,他是名副其实的皇位继承人选。

  隋文帝在早期,是遵守嫡长制原则的。还在北周当辅政大臣时,他就根据这个原则,将杨勇立为世子(这是权臣独有的特权,世子为权臣官爵的当然继承人)。改朝换代后,水涨船高,杨勇又被立为皇太子。对杨勇的政治安排,隋文帝是满意的,他对人说:“前世帝王,溺爱嫔妃,废嫡子而立她们所生的庶子。朕身旁无侍姬,五子同母,可谓是真兄弟。不比前代帝王多内宠,孽子得位,自取亡国之道。”

  杨勇不是无能之徒,他有才干,在北周时,历任多种高级官爵,主管过旧北齐地区。被册为太子后,参决军国大事。虽未制造过惊天动地的业绩,却也干得踏踏实实、井井有条,没授人什么口实。他是个仁者,极有恻隐之心。隋文帝见北方因战乱凋敝,而山东则流动人口甚多,打算将这些人口迁往北方,以充实边境。杨勇上书反对说:“人们背井离乡,本是迫不得已。只要坚固北方边塞,致使天下太平,流散之人定会自返家乡。”他说的在理,隋文帝放弃了原来的设想。

  杨勇是性情中人,他爱词赋,对人敦厚,有什么说什么,率意任性,好文士朋友,不会作伪,不会矫饰,不会察言观色,不会见风使舵。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可贵的人之本色,却触犯了标榜正经的官场,即使他贵为皇太子,也不能有好果子吃。此外,他缺乏自我约束力的表现,和处处以“德”为规范且有些僵硬的隋文帝,逐渐产生了矛盾,在调和失效后,进入了很是难堪的境地。

  先是,杨勇用锦绣装饰了一副蜀地所产的马鞍,被隋文帝获悉后,恐太子渐入奢侈之途,将他狠狠教训了一顿;后遇冬至,百官来朝拜杨勇,他非但不拒绝,且大张旗鼓地接受朝拜。隋文帝认为这有违礼制,下诏严厉申斥,并规定从此不得再犯。这两件事,尤其是后一事,严重损害了他们父子的感情,从亲近变为疏远,从信任变为猜忌。

  明说太子违反礼制,实际是隋文帝对他的继承人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怀疑太子有非分之想。这类事情,历史上并不少见,立太子时,双方都是高兴的,时间一长,父子交流不够,加上党派或别有用心者的离间,彼此会产生各自的成见,距离越拉越远,最后,只能以最残酷的手段来加以解决,或皇嗣拥兵反抗父皇,或父皇下令废除或处死皇嗣,远者如汉武帝父子,近者如魏孝文帝父子,均是摆在眼前的事实。自上述两事发生后,隋文帝对杨勇的态度,由恨铁不成钢,转为政治上的不信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诡异调查局天赋太低被群嘲?我一剑破天一品麻衣神相长公主娇又媚,高冷摄政王心肝颤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重生后,我送渣女全家坐大牢虚伪丈夫装情深?八零离婚再高嫁七零娇美人,撩得冷知青心肝颤当妾说我不配?嫡女重生掀朝野夺凤位无限:我,龙脉术!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