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投在唐肃宗的旗帜下,杜甫着实兴奋了一阵子。正在做着宰相的房落,不仅是他当年的布衣之交,更要紧的是,房落很敬重文人。然而,杜甫的兴奋很快就被打破了,本不太懂军事的房琅,强行与叛军大战,遭到了惨败,被罢了相。杜甫出于交情,也出于对自己前途的考虑,站了出来为房箱辩解。这下惹恼了唐肃宗,他被交给司法部门审讯是何动机。亏得宰相张镐从言路考虑,为他说话而免了罪。可书生气极浓的杜甫依然不知高低,又上疏称赞房馆,希望唐肃宗能重新起用房馆。唐肃宗更是不悦,表面未和他再作计较,却从此冷落’了他。
尽管杜甫在朝廷为官,然他寄居在都州(今陕西富县)的家属,因战乱的煎熬,生活无着落,致使孩子被饿死。杜甫回去探视了一回,可待他返回,被外放了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这是个苦差使,那地方闹饥谨,饭都吃不饱。于是,他辞了官,去了秦州(今甘肃秦安西),以打柴、采果为生。此年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他在以平民状态受尽战争和官兵的骚扰后,写出了他反映民间疾苦的一系列代表作,其中有著名的“王吏”和“三别”。
秦州的生活终于无法维持,杜甫又选择了成都为栖身之地。成都地处剑南,是在战争时期相对安宁的一块土地。他结庐于成都西郊的洗花溪畔,这就是后人为纪念“诗圣”而建的“杜甫草堂”所在之地。他所结之庐,说得雅致点叫做草庐,而说得通俗点就是茅屋。茅屋建得并不结实,常被大风吹破,致使满屋是水。他在无寐的夜里作了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声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三吏”和“三别”是杜甫为民众诉出了疾苦,而这首诗则为天下寒士诉出了疾苦,由此他以诗成了社会底层之人的代言人,在日后绵远的历史中,不断受到人们的怀念。实际上,杜甫在他颠沛流离的后半生,曾建过难以计数的茅屋,为什么“杜甫草堂”会被后世的文人选址在这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其原因正是杜甫在这里写出了这首让后世寒士能片刻‘“欢颜’“的诗。
不要以为只有李白才豪放.狂放,而杜甫是个慎小谨微的人。其实,这是个误区,一个千百年来为豪放诗和现实诗所导致的一个误区。杜甫的诗,相比李白的诗,只是更多现实性,更多写实的风格,由此形成“诗史”的特征,然而,绝不缺少大气磅礴、鬼斧神功之作。诗是如此,作为人,杜甫也绝不缺少豪放、狂放的秉质。“尝从(李)白及高通过仆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杜甫都有狂放的秉质。只不过李白狂放得早一些,杜甫狂放得晚一些。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他们在彻底看透官场的黑暗后,毫无顾忌地将一腔怨气通过狂放喷发出来,由此狂上加狂了。对于他们的狂放,统治者和他们的御用文人都没有好言辞。李白喝令高力十当殿脱靴,唐玄宗在背后讥他“一副穷薄相”(《朝野金载》卷五)。杜甫登剑南节度使严武之床,则被史家讥为:“性蝙躁,无器度,恃恩放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