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这一贬,贬出了颜真卿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平原时属河北,系在安禄山管辖之下。由于这层关系,颜真卿观察出了安禄山早晚要反。未雨绸缪,他以预防霖雨为名,对平原进行了大幅度的修城浚池工程,同时暗募了壮,储存武备和粮食。表面上,他装得若无其事,大会文士,饮酒赋诗,泛舟于池水之上。有人向安禄山密报,安禄山派人来察看,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颜真卿不过是一介书生,不足为虑。
不出多时,渔阳辈鼓敲响了,战火迅速蔓延到整个河北。各个城池由于事先没有准备,纷纷不堪一击地陷落了,惟独平原城屹立在叛军之前。当初,唐玄宗听到安禄山反,曾长叹说:“河北二十四郡,岂没一个忠臣!”在阅了颜真卿派人送来的忠于唐廷的奏表后,喜不自胜地对左右说:“联不识颜真卿形状如何,竟能有此作为!”
抗叛是得人心的事,不出十日,颜真卿募得万余人。安禄山攻陷洛阳,派了特使段子光,以形势来说降颜真卿。颜真卿不为所动,斩了段子光,誓死与叛军抗战到底。在平原旗帜的号召下,河北抗叛斗争风起云涌,各路忠于唐廷的势力联合了起来,得众二十万,共推颜真卿为主帅。
唐玄宗任颜真卿为户部侍郎,仍领平原太守。颜真卿变守为攻,主动出师,会同清河(今河北清河西)等郡兵,攻伐魏郡(今河北大名北),杀敌万余,取得大捷,重振了唐廷的威势。
安禄山在取得长安后,命史思明全力收拾河北。史思明挥大军而来,所向披靡,直扑平原。敌众我寡,颜真卿放弃平原,领军沿江淮、荆襄一线运动,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唐肃宗任他为刑部尚书、御史大夫。人朝之后,他积极倡导礼仪,以规范群臣行为。他又秉公而言,直论军国大事。由此先后得罪了宰相以及权宦李辅国,两度被贬为外职。
唐代宗即位,颜真卿回到了中央,他依然如故,知无不言。
宰相元载当面讽刺他说:“公虽言之有理,然却不合时宜。”
颜真卿一脸怒容地反驳说:“用不用在于相公,言者有何罪?但朝廷之事,岂容相公再来破坏!”
元载不能答,却从此衔恨在心。
为阻止言路,便于自己专权,元载竟想出了极荒唐的办法,规定百官有言上达,必须先报告上级长宫,由长宫呈报宰相,再由宰相传递给皇帝。颜真卿对此予以了痛斥,说这规定是宰相遮掩皇帝的耳目,以陷皇帝于昏昧之中。元载便寻了个藉口以诽谤罪,再度将他撵到了地方。
元载被诛,颜真卿返回朝廷。在唐德宗朝,又遭宰相杨炎忌,被改授太子少傅,名为尊崇,实夺其权。
颜真卿遇事即说的作风,几乎遭到了每个宰相的反感。他最后得罪的宰相,是被历史定为奸臣的卢祀。卢祀表面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处心积虑要将他置于死地。在淮宁(今河南汝南)节度使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公开叛唐后,卢祀说动唐德宗,让颜真卿到许州(今河南许昌)去劝慰李希烈。此消息传出,朝廷一片哗然,说是徒然让一德高望重的四朝老臣去送死。然唐德宗仍坚持要颜真卿去。
颜真卿抵达许州,在森严的枪林刀丛中,指责了李希烈的不臣行径。李希烈将他囚禁起来,他却从容地自撰了墓志铭、祭文,以示必死之心。
李希烈威胁利诱,以宰相之职相许,要颜真卿支持他称帝。颜真卿拒绝了,慷慨赴死,死前大骂李希烈是逆贼。
颜真卿就义后,他的书法凭藉着他的人品,垒成了一座历史丰碑。
细说隋唐58:唐肃宗
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子,他是个在安史之乱中即位,又在安史之乱中驾崩的君主。
李亨本无太子名分,是个不太令人注意的皇子。唐玄宗将前太子李瑛赐死后,准备替以武惠妃所生的寿王李泪,后因朝廷的舆论,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改立“仁孝恭谨”的李亨。
成了太子的李亨,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威风与神气,而是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他先是受到李林甫的挤兑,后又遭到杨国忠的倾轧,在胆战心惊的日子中涯到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整个时代、整个国家、整个朝廷都是万劫不复的大灾难,惟独对他是一种拨云见日的良机。
在唐玄宗逃亡巴蜀的途中,一场兵变解决了杨贵妃、杨国忠的杨家势力,使李亨终于去掉了悬在头上的利刃。有人怀疑这场兵变是李亨在背后策划的,虽有旁敲侧击的考证,但毕竟缺乏确凿的史料。
马鬼释事变之后,唐玄宗继续西行,李亨被留下安抚百姓。安抚毕,在儿子广平王李豫、建宁王李淡以及宦官李辅国的劝阻下,他没再追赶唐玄宗,决定自成一体,来对付叛军。他们筹划的依据是:入蜀有违民心。再者,一旦入蜀,若叛军烧毁栈道,重出巴蜀便增加无数困难,更逞谈收复中原。不如收西北守边之兵,同时召郭子仪、李光弼二部于河北,进行大东征,以收复长安、洛阳二京。
李亨早就厌透了唐玄宗对他的猜忌和高压,此外,他极想用军事功勋来促成帝业,两者合一,他与唐玄宗分道扬镇了。他率众向朔方地区挺进,一路募兵数万人,添马数万匹,渐渐提高了军势。
至德元载(公元756年)七月,李亨备尝艰辛地抵达了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北),在随从官员以及朔方官员的合力劝进下,他登上了帝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从此开始,他领导唐朝军民,与叛军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为使本政权有个名实相符的样子,唐肃宗特调郭子仪领兵五万从河北来灵武,授他为兵部尚书、灵武长史;任命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今山西太原)留守,二人均拜为宰相。
时叛军几乎占领了半壁江山,即几乎控制了整个北中国。唐肃宗从政治角度和自身利益出发,没采用直捣叛军老巢范阳(今北京)的战略主张,而是令唐军全力收复长安,以恢复唐朝的政治象征。至德二载(公元757年),他移驾凤翔(今属陕西),令广平王、郭子仪以及回纭兵,共十五万人,向长安发动强攻。通过香积寺(今陕西西安南)大捷,击破了叛军,获得了长安。此年十月,唐肃宗回到了长安。
尽管外面依然在血肉纷飞,但得到长安的唐肃宗,已俨然以天子样,开始经营他的朝廷。然而,他并不能掌握全部大权,由于历史的原因,权力被宦官李辅国和他的张皇后给分了去。
李辅国是因养马有功,四十多岁时被高力士推荐到东宫的。他以参与马鬼异兵变,劝唐肃宗登位之功,被唐肃宗视为心腹。收复长安后,他身兼十多任,占尽了肥缺和要职,并被封为成国公,掌领禁军。他是百官与唐肃宗之间的中介,百官向唐肃宗奏事,必须通过他转达。军国大事,基本由他说了算;大狱重案,基本上也由他说了算。在他的眼里,宰相只是他的属官,群臣只是他的随员。他常到银台门处理事务,用了“察事听儿”数十人专「1伺听朝臣的过失。他每次出门,均有数百人息从,为他开道护驾。朝臣都不敢直呼其官职,而敬称为“五郎”。出身士族的宰相李撰,竟然对他以子弟之礼相见,并恭称为“五父”。
李辅国权势炙手,遮住了一半天。
张皇后,早年被选人东宫,册为太子良娣。她能干,肯吃苦,对政治又极有兴趣。在随唐玄宗西逃的路上,她说动了唐玄宗,将她的丈夫留下安抚百姓。往灵武的途中,险象环生,她每每走在丈夫之前,以便遮护。
李亨感动地问她:“捍卫不是妇人之事,为何一直居前?”
她答道:‘今大家(唐朝内宫对皇帝的敬称)涉履险地,卫士不多,若有万一,妾可遮挡,可保大家平安。”
到了灵武,她正逢生产,三天之后,便起床为战士缝补战衣,李亨要她注意产后保养,她说:“此非妾调养之时,当先办大家事。”
立为皇后之后,唐肃宗为了报答她,不仅封赏了她的全家,更是对她百依百顺,用当时的话来说,是“宠遇专房”。然她没以丈夫的宠爱为满足,而是学了武则天、韦氏的样,积极地干预起了政事。为了扩大势力,她无休止地向唐肃宗提出各种要求。为了提高形象,她接受内外各级命妇的朝见。为了搬除障碍,她用谗言害死了建宁王李谈,又准备对太子李稼下手。
张皇后权大骇人,又遮住了一半天。
李辅国、张皇后各遮一半天,唐肃宗只能生活在他们两半天之间的缝隙中。他很不满,但也很无奈。李辅国升为兵部尚书仍不满足,要求做宰相。唐肃宗正面不敢加以拒绝,可怜地让宰相们不要举荐。张皇后的贪欲无止境,他心中愤怒,表面却不敢发作。
对于李辅国的专权,唐肃宗在忍无可忍的状态下,通过宰相李规的帮助,还是推出了一些措施:非正式的诏令,停止执行;所有政务,归相应的机构负责;禁军、宦官等有关问题,交御史台、京兆府处理;重大案件,由法律部门与中书、门下二省会同处置。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下,李辅国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过为时已晚,唐肃宗在长期的精神压抑下,在鞍马劳顿的侵损下犯了病,且病人膏育,已无法进行正常的政务处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