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兵临城下

小说:唐朝贵公子作者:上山打老虎额字数:6054更新时间 : 2021-01-27 00:05:19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显然,相比于陈正泰的作战计划,李世民的计划明显‘技高一筹’。

    此时连房玄龄等人也动心了。

    高句丽乃是心腹大患,迟早要除,这一战是不可避免的。

    天策军若是通过海路,袭击高句丽的国内城,牵制住大量的兵力,转过头,唐军大举进攻,十五万大军,足以将高句丽的辽东诸郡统统拿下,到时候……区区高句丽,就成了瓮中之鳖,两年之内,势必能彻底消灭高句丽。

    当然,这仗肯定的劳师动众的。

    花费的钱粮海了去了。

    可若能灭亡高句丽,大唐的东北部,再无任何威胁,和这样的收益相比,这一仗打的值。

    房玄龄等人乐开了花,昨日还在反对陈正泰的作战计划呢,今日却纷纷道:“陛下圣明,若是如此进攻,则我大唐再无心腹大患了。”

    李世民也激动不已,不断点头:“既如此,那么三省以及各部,定要协同,立即征发府兵,李靖,你先往河北燕云之地,集齐军马,朕随后便到。正泰,朕命你立即出击,不可懈怠。”

    陈正泰苦笑道:“陛下,若是陆路进攻,所需征发的百姓,数之不尽,儿臣以为……”

    李世民道:“和灭高句丽相比,这些钱粮和劳力,朝廷也舍不得吗?你不必计较这个,专心做好你自己的事。你愿亲带兵马,自海上袭击高句丽,已是辛苦了,好啦,到时自然会给你叙功。”

    陈正泰听罢,却也无可奈何。

    他也很无奈啊。

    谁知道自己半途被李世民截胡了。

    不过细细一想,李世民能接受的,看来也只有这个方案了。

    高句丽在大唐眼里,并非是小国,而是一个值得认真看待的对手,当初隋朝曾兴兵百万,尚且不能战胜,而李世民的方法,比之隋炀帝,其实已经大大缩减了战争的规模。

    在李世民心里,若是这十五万大军,加上三万天策军,能够在两年内灭亡高句丽,已是最好的结果。

    陈正泰行了礼:“喏。”

    当下,辞别李世民,至天策军,天策军这边,其实已经是枕戈待旦了。

    待命令一下,老兵们开始安抚新兵,参军府也开始进行动员,除此之外……大量的军大衣,开始源源不断的送至军中。

    这军大衣,采用的乃是后世的款式。

    很沉重,但是十分保暖,布料乃是面料,里头还塞了棉花。

    现在棉布的价格涨得厉害,数个月前,陈正泰为了这一场大战,便已做好了准备。

    高句丽那等地方,寒冷无比,雨雪又多,而这等军大衣,恰恰是应对这样天气的神兵利器。

    毕竟棉布的保暖性强,并不在皮衣之下,而且舒适度也是足够。除此之外,还有吸湿和保湿的特点。这就意味着……只要确保军大衣可以供应,足以让这些将士在寒冬腊月之下,在高句丽保持战斗力。

    除此之外,所有的将士,统统搭配了暖帽以及皮制的手套,陈正泰甚至还生产了大量的暖袜,这玩意可比裹脚布要方便和保暖。

    先行送派了舰船,送往百济的,还有一批棉被、帐篷,以及大量的肉食。

    天策军很娇贵,这样的军队作战,为了供应他们的粮食和保暖物资,就足够让陈正泰头痛老半天了。

    不过,因为事先有所准备,所以一切都是井然有序。

    反观李靖那边,他火速抵达河北,而后……皇帝也早已下了旨意,于是各地的府兵,开始朝河北一线集合。

    战事已经开始了,朝廷征用的四轮马车开始有了用处,运粮和运送辎重的车马不绝于道。

    已有一支军马,先行出关,朝向高句丽出发。

    显然李世民也是有所准备的,这几年,一直都在河北建立粮仓和武库,此时大军征发,旨意一下,各府骠骑,便浩浩荡荡的集结,陆续开始出关。

    此时还在唐初,府兵还没有败坏,军将们大多对于战争还很熟稔,所以彼此各司其职,没有出什么乱子。

    随后,李世民出征,带着数万羽林禁卫,先直奔河北,而后……带兵作战。

    长安的旨意一发,半个月之后,整个高句丽哗然。

    高建武显然没有意识到,唐军居然会会有如此快的动作。

    他原以为,大唐出征,理应是明年开春,又或者是后年。

    可显然,大唐君臣们已是急不可耐了。

    “唐贼水陆并进,主力乃是陆路的十数万大军,号称三十万,浩浩荡荡,前锋已急出关了。”高阳显得有些忐忑,而后道:“除此之外,又派一支偏师,自海路进发,臣恐怕,他们的目的,理应先是抵达百济,而后休整,最后再直奔国内城来。大王,这大唐真是好算计,如此一来,国内城的精兵若是驰援辽东诸郡,国内便要空虚。可若是留在国内城,防备登陆仁川的唐贼,则辽东诸郡就要不保。”

    群臣哗然,彼此交投接耳。

    显然大唐早已预料到他们将面临这等困局。

    而对于高句丽而言,何去何从,便成了一个注定艰难的选择。

    毕竟,高句丽的王都距离百济并不远,天策军一旦抵达百济,就可以直接威胁王都。

    可是……辽东乃是高句丽的重镇,一旦失去,高句丽从此便只能龟缩在这三韩之地了。

    “大王,臣以为,辽东诸郡告急,非同小可,若是不能保全辽东,高句丽迟早要被大唐吞噬,现在唐贼的主力,便是自陆路而来,自海路来的,不过是一支偏师,臣愿率兵,驰援辽东。”

    “不妥。”又有人道:“高内城乃社稷所在,决不可有失,一旦有失,则社稷不保啊,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利用辽东的地利,拖延唐军,而我高句丽的精锐,则以逸待劳,先击百济之敌,再行驰援辽东。”

    高建武显得烦躁。

    虽然他自认为,自己的祖先可以三次战胜隋朝,可此时,大唐大举进攻,能否退敌,却还需祖先们的保佑了。

    沉吟了很久,他也下定不了决心,此时的高建武,有一种顾此失彼的感觉。

    良久,高建武道:“辽东那里……先定坚壁清野吧,此时天气恶劣,定可拖延唐军主力。除此之外,下令靺鞨部,征发十万男子,协助辽东诸郡守城。”

    众臣见大王下了决心,此时倒也没有了什么争议了。

    不过,辽东诸郡那里,所谓的十万靺鞨兵,说实话,其实有点虚,这靺鞨人,一直臣服于高句丽,他们在高句丽的北部定居,渔猎为生,论起来,他们和高句丽人也算是同源,只是……所谓的十万靺鞨人,真正能征发的,有三万壮丁就不错了。

    可现在……显然是要先解决掉这渡海作战的唐贼为主。

    “听闻这渡海而来的偏师将军,正是大唐的朔方郡王。”高阳忍不住道。

    “陈正泰?”高建武皱眉,他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了:“此人到底是敌是友?”

    高阳苦笑道:“现在两国交战,已经来不及分辨了。”

    “哼,不是有一个陈家人,就在国内城吗?先将他拿下吧。除此之外……”

    高建武来回踱步之后,猛地抬头:“传出消息,就说,这陈正泰一直暗中与我高句丽进行交易,高句丽得了陈家的甲胄,如虎添翼,还说……陈家已和我们高句丽,达成了交易,一并反唐。给孤运送一批甲胄去辽东,孤要让那陆路的唐军亲眼看看,我们高句丽的将士,是穿着陈家的甲胄在打仗!”

    百官们闻言,纷纷眼睛一亮。

    很显然……

    无论陈家到底是不是对大唐忠心耿耿,这一手离间之计,确实很漂亮。

    “除此之外,再派人,前往百济……等那陈正泰抵达百济之后,和那陈正泰好好谈一谈,若此人肯弃暗投明,为孤所用,将来,孤一定涌泉相报。”

    其实高建武此举,是真的不指望能够收买陈正泰的。

    陈家的根基在河西之地,家族大多数人,还在关中。

    在这种情况之下,陈正泰怎么敢反叛呢。

    当然,故意派人去谈,其实是个烟雾弹,不过是鱼目混珠罢了。

    若是大唐皇帝果然上当,那么……事情就有转机了。

    “喏。”

    …………

    整个高句丽,已开始继续征发士兵了。

    无数的青壮,开始编入军中。

    这高句丽号称有六十万大军,其实也是有道理的,毕竟这个时代的战争,尤其是这等灭国之战,本就是征发所有的青壮全部上战场,又或者,作为徭役和辅兵使用。

    位于赤峰镇的重骑大营里。

    此时已有许多贵族前来了,他们大多奉命前来巡查。

    在这里,数万的铁骑已经操练了数月,准确的来说,现在差不多是一个月操练六七天,每天操练一个时辰。

    王琦觉得勉强……轻松了一些,此时军中已经盛传了许多消息,战争开始了,大王可能要命浩浩荡荡的重骑南下,杀入百济。

    这消息也绝不是空穴来风。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是怎么回事。

    毕竟……花了这么多钱,这些重骑,肯定是要派上用场的。

    而重骑若是龟缩在城中,就和废物没有任何分别。

    这毕竟是进攻型的兵种,只要进攻,便是天下无敌。

    高句丽不可能将整个国家的资源堆砌在重骑上,最后却让他们躲在城里守城。

    因此……上头的军将们,已经奉了王诏,开始疯了似的制定作战的计划。

    五万重骑,加上数万的辅兵,这前前后后十万大军,几乎已经是整个高句丽的主力了。

    毕竟,其他所号称的五十万兵马,绝大多数都是凑数的。

    国家资源的投入不同,会导致兵种的侧重不一样,而侧重不同,也意味着战争的形式发生巨大的改变。

    从前对隋对战的战争形态,已经进入了历史的垃圾堆。

    而如今……高句丽培养的乃是进攻型的军队,自然而然,该用新的战法。

    细作那里,打探来的消息是,天策军的重骑,不过三千的规模。

    这个规模……是远不如高句丽的,而天策军还是以步卒为主。

    高句丽的朝中,曾对此有过争议,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这可能是天策军当初就已制定过渡海作战的计划,而为了渡海,无法携带更多的辎重,也无法将大量的马匹,运送至三韩之地,于是……重骑的数量搭配并不多。

    既然如此,那么只要他们只要抵达百济,高句丽应该立即派出重骑,对他们进行奇袭,一举将天策军击垮,此后,解除了国内城的威胁,再派重兵,驰援辽东。

    这个作战计划,显然十分高明,这破解了李世民的水陆并进之策。

    高建武显然也很认可这个方略。

    于是,命高阳为大将军,率重骑做好进击的准备。

    而高阳对此倒是颇有信心,这可是天下无敌的重骑,即便可能会对天策军的重骑稍有不如,可自己有十万军马,五万精锐的战兵。

    只要愿意,拿下天策军,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王琦等人,已经开始调动了,他们浩浩荡荡的自赤峰镇开始南下,做好了准备南侵的准备。

    只是这无数的辎重,运输极为不便,又不知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天气已经进入了寒冬,绝大多数的重骑都没有御寒的衣物,他们任由寒风吹嘘,踩着泥泞,翻山越岭,蜿蜒如长蛇一般的队伍,时刻都有人冻毙。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要命的事。

    虽然每日,都有上百个冻僵的尸首被拉走掩埋,可在这个时代,其实属于常态。

    …………

    仁川港。

    浩浩荡荡的船队终于抵达于此。

    率先下船的乃是陈正泰,陈正泰在娄师德的亲自指引之下,登上码头,便看到长孙冲等人迎接上来。

    “见过殿下。”

    今日这大唐驻扎于百济的官员以及重要商贾,几乎都已集齐了。

    甚至前来迎接的,还有百济王的太子。

    陈正泰与这王太子寒暄了几句,随即便已无话,转而看向长孙冲,笑道:“你看,你居然长胖了,看来这百济的水土,养人啊。”

    长孙冲禁不住脸一红,连忙道:“学生万死。”

    陈正泰摇摇头:“有什么万死呢,长胖了才好,倘若将你送来,你却是一脸清瘦的样子,便可见我大唐的商贾和军民在这百济日子过的并不好,连你都没有好日子过,其他人岂不不能活了?现在这般,再好不过了。走吧,找地方坐一坐。”

    浩浩荡荡的人,拥簇着陈正泰至不远处的仁川监察衙署。

    至后衙,陈正泰坐下,长孙冲殷勤的斟茶上来:“学生听闻,殿下要亲带大军途径百济,征伐高句丽,喜不自胜,只是这一路舟车劳顿,殿下一定很是辛苦,所以在此,预备了住处,恳请殿下,将此处视为行在,在此运筹帷幄,与高句丽决胜。”

    陈正泰摇头:“将士们都能安顿吧?”

    “仁川这里,已经做好准备了,大营数日之前,已经搭建好了,至于犒劳将士们的肉食和蔬果,也都一应俱全。请恩师不必放在心上。除此之外,商会中的商贾,听闻殿下要征高句丽,个个喜不自胜,纷纷踊跃捐助钱粮,愿意供应军需。”

    一旁的商会会长陈继洪也笑了,道:“是啊,殿下,商会这儿,人人欢欣鼓舞,他们可是早就视高句丽为眼中钉了,今日殿下率天兵而至,令人备受鼓舞啊。”

    陈正泰只笑了笑。

    这些商人,可不是什么好鸟。

    虽然此时他们都愿献出钱粮支持唐军作战。可实际上呢,他们在百济,其实已经尝到了甜头了。

    想想看,多少商贾在百济发财啊,他们在这里经商,可谓是畅通无阻,凭借着汉商的身份,大发其财,而百济朝廷和官吏,谁也不敢对他们如何,说穿了,这些人尝到了甜头。

    而现在一旦开始对高句丽作战,若是唐军能够大胜,他们的生意,便可立即遍布至高句丽,这高句丽的实力,远在百济之上呢。

    更不必说,只要击败了高句丽,那对新罗和倭国就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到了那时,让新罗和倭国开放更多的港口,制定更多保护汉商的律令,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如果说,在河西之地,那些世族们对于开疆拓土有着极大的渴望,这是因为土地的价值,让他们欲罢不能的话。

    那么在这里,这些汉商们对于开拓市场的渴望,也足以让他们恨不得大唐对各国开战,而他们随着不断大捷的唐军,借此大发横财。

    世上再没有比跟着军队一起与人贸易的商贾做买卖的利润更高了。

    这一点……从前在中土的商贾们还没有察觉,可这些在百济做买卖的海商们,却早已心知肚明。

    陈正泰笑道:“既然他们愿意捐助,可见他们的忠义,那么,我也就却之不恭了。到时将名册给我,我倒要看看,他们资助了多少钱粮。”

    ………………

    第二章送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撩乱逐春生我为公子扶苏,打造大秦最强盛世替嫁高门后死遁了相敬如冰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大乾世子爷扶鸾皇爷他老房子着火了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重生古代灾荒年:从窝在深山打猎开始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