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小说:红崖湾的秘密:1978年陇西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实录作者:张全有、张文学、位志荣字数:3502更新时间 : 2017-07-31 01:15:06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78岁高龄的张自强老人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做了三个多小时的翔实回忆,最后还建议我们再向时任陇西县县长陈得录、副县长王治邦和县委办公室主任李克勤、副主任史继宗、干事聂治堂等同志做些调查。

  二是到陇西实际走访。11月13日,先是到碧岩镇红崖湾,走访了当时为生产队会计、现年72岁的何应俊老人,何应俊老人的弟媳妇、现在日子过得较好的王桂芳,以及另外两户人家。下午,到原昌谷公社越胜大队菜子河生产队,看当年的植树造林模范贾兴汉老人种植的林木,走访了他的大儿子和三儿子。14日,走访居住陇西县城的陈得录和王治邦老人,还约对陇西农村改革有研究的现任陇西县委党史办主任崔云海同志座谈。

  三是到陇西县档案馆查找有关文件和会议记录。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我认为张自强老人的回忆,除个别地方与其他同志的回忆稍有出入外,基本上是可靠的,有整理的价值。经过加班加点,很快就写成《论陇西县实行的包产到户》的论文,但感到还缺点什么。过了些日子又改成《关于红崖湾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调查报告》,但感到还是不满意。最后索性改成由张自强回忆、我整理的两万三千多字的《甘肃省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纪实》。蔺京林同志看完《纪实》一文后,感到总体不错,只是题目有点刺眼,建议将题目改为《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后经张自强老人的核定,《前前后后》一文压缩成一万五千多字。

  由于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是发生在定西市的一件大事,我最早将《前前后后》一文送《定西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瑞军同志和要闻部主任范治文同志处,建议在《定西日报》刊发。他们看了走访后,立即表态《定西日报》以一个整版刊发,但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必须把文章压缩至八千字以内,二是最好能够提供几张图片。按照报社的要求,在压短文章的同时,我约张自强老人重访红崖湾。我私下还想,如果张自强老人能够重访的话,正好借机进一步核实有关回忆资料。

  12月中旬,张自强老人表示愿意克服年高的困难重访陇西,帮助我解决报社提出的问题。记得是12月15日,我就把他和蔺京林接到定西。次日,我们就去陇西。在时任中共陇西县委副书记罗小平的陪同下,先是到红崖湾走访了四户人家,重点走访了王桂芳家和当年带头搞包产到户的队长何万俊家。在王桂芳家,张自强老人关切地问她家里一年能产多少斤粮,够不够吃,现在生活过得怎么样。王桂芳说,现在家家有余粮剩草,吃穿不愁,而且家家电灯电话,户户摩托三轮,就是钱少些。在老队长何万俊家,老队长的儿子何随宝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向我们介绍了他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还说,父亲已经去世了,但在世时经常提起1978年搞包产到户的事情。听说当年的老县委书记又回来了,村民纷纷来问好。见村民高兴的样子,张自强老人也很高兴地问大家好,并不由自主地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中的农民生活。当张自强再次回忆说:“我至今清楚记得,咱们红崖湾包产到户的第一年,你们的生活一下子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晚上我和生产队干部在队长家小房子里开会时,模模糊糊地听到外面有人,推开窗子一看,原来是好些乡亲在院子里偷听,你们是担心政策有变化,生活又要退到极度贫困的地步去。当我说政策不变,继续这样办之后,你们才放心地走了。你们还记得吗?”大家说:“有这样的事情,但是哪一年搞的,可记不清了。”不过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反正红崖湾的包产到户比周围的队要早一年多时间。”转眼到了中午一点多,在我的催促下,张自强老人才和群众依依惜别。临走时,当着村民的面,张自强老人对在场的县镇村领导说:“看来现在群众的吃饭问题确实解决了,你们一定还要帮助群众解决增收的问题,促进乡村和谐,是不是眼下考虑做三件事情:一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做到以人为本。”

  回到县城后,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国仓同志的陪同下,张自强老人又看了看崭新的陇西一中、走了走长安大道、听了听文峰镇的巨变、考察了一番宇臻物流、调研了一方公司、了解了陇西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县委办公室的支持下,张自强老人约请当年的老搭档陈得录、王治邦、史继宗和聂治堂等吃晚饭,集体回忆当年的包产到户,共话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特别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期间,我一边挑选和整理陇西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拍的照片,一边根据新的调查材料调整补充《前前后后》的个别地方,并传给《定西日报》社。

  四、热议红崖湾——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7日临近中午,我们从陇西返回到定西,第一时间看到当天的《定西日报》第三版刊发了《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一文,还配发了四张图片,尤其是配发了评价很高的编者按。

  张自强老人看了报纸之后,只对我说了一句话:“你注意一下人们看了这篇文章的反响。”说完,他就再也一言不说,只在房间走来走去。看得出来,此时的他,内心很是高兴。但作为一个年事接近80岁的老人,作为一个从最基层普通工作人员一步一步最后走到甘肃省监察厅厅长的岗位党的领导干部,他控制住了十分激动的情绪。我想:不是吗,人生一世,有多少人能够干出一两件走在时代前列的大事,值得终生难忘的壮举?从十多年从事行政工作的经验中我感悟到,张自强老人三十年前主政陇西期间所率先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他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完全转化为间民苦、听民疾、解民难的具体行动,是他以创新精神做公事的最佳体现,是他工作中最冒风险最担责任、最兴奋最刺激、最充实最难忘、最富有成就感的生动记载,是他人生乐章中的最高音符。多年来,他曾多次回忆在陇西工作的阅历,尤其是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林林总总;他也曾多次给有关人员提议全面整理和深度挖掘一下陇西所实行的包产到户,可是,始终没有将美好愿望变成实现,始终让他牵肠挂肚。现在,一直被风云历史所湮没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举国上下隆重开展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活动之际,终于被揭开了面纱,公之于世,这总算了结了他一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一桩心愿,更重要的是它丰富了我国探索让农民吃饱饭的内容,为深化农村改革和推动农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见《定西日报》报的同月,中共定西市委主办的《定西发展》2008年第12期全文发表了《前前后后》。这一报一刊的发表,在定西市具有轰动性的反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篇文章真实地再现了30年前陇西实行土地包产到户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内容真实、生动,蕴藏着一些值得让人反复回味的深刻道理。紧接着,中共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的《调查与研究》在2009年第1期全文发表,也配发了评价很高的编者按。《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在《调查与研究》上发表后,很快在省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一些学者认为这是至今全国少见的完整记录实行包产到户过程的详细资料。

  各种社会反响大概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首先是引起一些领导和学者的关注。据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同志说,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同志看了此文后,说这是《调查与研究》多年来很少发的好文章之一,向省委政策研究室索要刊发此文的杂志。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原主编、《学习时报》高级顾问沈宝祥教授读到此文后,既向《学习时报》推荐转发,又给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写信评价,还建议推荐给甘肃的报刊全文公开转发。南开大学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产业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刘纯彬教授读后,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不顾遥远,从天津到兰州,采访当事人张自强;深入到陇西及红崖湾,与干部商讨,与村民交谈,实际考察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邓华陵认为文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事件特色鲜明、发人深省。

  其次是“三报三刊十多家网站”等宣传媒体发表和转发。先后在《定西日报》、《学习时报》、《甘肃日报》三报和《定西发展》、《调查与研究》、《百年潮》(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管、中共党史学会主办,以“信史、实学、知新、美文”为办刊宗旨,在2009年第2期刊发了六千字的《甘肃陇西包产到户前后》,并配刊了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所登张浩来信文章的图片)发表或转发,在百度·陇西吧、中国农村研究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学习时报》网、龙源期刊网、中国广播网甘肃分网、华程网、粮油市场报网、甘肃新闻网、甘肃省委办公厅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内部网、定西市政府网、天水在线、今日山西网、陇西政府网、胡耀邦史料信息网等上陆续发表或转发。尤其《学习时报》在转发该文时加有分量很重的编者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天赋太低被群嘲?我一剑破天无限:我,龙脉术!当妾说我不配?嫡女重生掀朝野夺凤位长公主娇又媚,高冷摄政王心肝颤一品麻衣神相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七零娇美人,撩得冷知青心肝颤重生后,我送渣女全家坐大牢他对心动上瘾虚伪丈夫装情深?八零离婚再高嫁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