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小说:步步生莲[精校]作者:月关字数:3550更新时间 : 2017-07-30 20:52:11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这样忠心耿耿的部下,你再寻不到了。”
  杨浩苦笑道:“木老,如果是在草原上,能拥有这样一个部落,能拥有这样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我想任何人都会垂涎三尺。不过……这可是大宋,谁能容我拥有这样一支力量?你要我如何安置他们。”
  李光岑轻笑道:“杨钦使,你只是不想无端担上一份重任而已。以你的聪明才智,只要你肯,何愁不能妥善安置了他们?你说不能安置我那几千族人,你可有办法安置这数万被你亲手带出来的百姓?”
  李光岑微微一笑,道:“如果老夫所料不差,折大将军是决不会另择一地安置这些百姓的,而大宋朝廷,也不可能在此时为了他们与府州翻脸。赤忠将军不会带着他的军卒一直守在这里,到那时,这数万百姓,就只有留在这儿任人鱼肉,他们是杨大人亲手带出来的,视你如再生父母,你……忍心看着他们饱受摧残?只要你答应照顾我这数千族人,这僵局,老夫来替你解开,如何?”
  杨浩目光一闪,徐徐说道:“木老,你那数千族人都是在草原上流浪的牧民,必然精于骑射、擅于驰战,这数千人里去掉妇孺,至少也有一两千的精兵,如果让他们倚仗地利守护这芦河岭,那么除非夏州、府州正面开战,倾巢出兵,否则他们足以护得这里周全了,是么?”
  李光岑莞尔一笑:“杨钦使,你的猜测,只是其中一点,老夫心中还有一些秘密,但是……老夫只能把它告诉自己的义子,不会告诉你这朝廷钦差。你若认老夫为义父,老夫自有更大的好处给你。”
  杨浩眉头一挑道:“木老,我想不通,你为何一定要我认你做义父,为何一定要我做他们的少主。你要知道,我是朝廷命官,未必就能留在这府谷,也许明天圣旨一下,我就得异地为官,那时……你这数千族人怎么办,难道跟着我一起走?”
  李光岑呵呵笑道:“草原上的汉子,就像舛傲凶狠的狼,他们可以自己觅食,并不需要他人的照料。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我也常常抛了他们独自在外。可是五匹狼就要有一匹头狼,一百匹狼就要有一个狼王,狼群呼啸山林,出没草原,所过之处,天地为之变色,缺不了一个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的带头人。如果你想做官,那你尽管做官去,我只希望,我身死之后,你能负起照顾他们的责任。老夫一己私心,希望我的族群能够保留下去,而不是融入这数万百姓之中,百十年后,无痕无迹,子子孙孙俱都做了普通的农夫。”
  杨浩心中踌躇难决,他并不介意唤这老人一声义父,只是尽管李光岑有意遮掩了一些该说而没有说的话,他还是隐隐感觉到事情并没有他所说的拜一个义父那样简单。然而,解除这数万百姓的后顾之忧,正是他现在最大的心事,而且是他无法解决的一件心事。如果木姓老人真的能解决,那么自己要不要答应他呢?
  李光岑忽然长叹一声,有些怆然地道:“杨浩啊,抛开你想拯救这数万百姓、我想为自己数千族人托付一个可靠的主人这些功利之外,单单是我这孤苦伶仃的迟暮老人,想要认下一个义子以慰老怀,你……就不能唤我一声义父么?”
  那声音无比的辛酸,抬头看时,李光岑满脸胡须,头发花白,满脸的皱纹刀削斧刻一般,眼中蕴含着乞求与伤感的味道。初见他时,他盘膝坐在一辆车中,虽在逃难之时,却给人一种泰山苍松、东海碣石的感觉,孤傲、挺拔。现在,是什么让他放下了身段,低下了骄傲的头颅?
  杨浩的心里一热,脱口说道:“木老,让我遵你一声义父不难,不过……我不想改杨为木,这姓氏……我希望保留下来。若木老答应,杨浩愿认木老为义父!”
  那时节的义子与后世的干儿子不同,义子是要从义父之姓的,杨浩这个杨字,是为了纪念他的亡母,他不想弃宗改姓。
  李光岑动容道:“此言当真?”
  杨浩沉声道:“杨浩一诺千金!”
  李光岑的嘴角慢慢绽起一丝笑意,那笑意就像是看着一头猛虎落入了他陷阱的猎人,很有几分得意:“呵呵,好,老夫便应了你。老夫上祖本源,乃是黄帝后裔,是为姬姓。后改拓拔,魏孝文帝时又改元姓。魏亡,复姓拓拔,至唐初,得赐李姓。老夫为避人耳目,如今又姓了木姓,这姓氏改来改去的有甚么了不起,便是我的族人从此姓杨又如何?”
  杨浩听得一头雾水,没想到这木姓老人的来历这般复杂,他细细思索片刻,总算理出了一点头绪,不由吃惊地叫道:“拓拔氏、李姓?木老你……你是哪一族的少主?”
  李光岑轻咳一声道:“我儿,你如今……该称老夫一声义父了!”


第四卷 夺此千竿一池碧 第174章 鸭子

  当杨浩一声“义父”,勾起了李光岑尘封多年的慈父之情,让这老者唏嘘落泪的时候,大宋开封府禁宫之内的皇仪殿上,赵匡胤仍在烛下伏案处理虑囚事宜。
  西北党项羌再度扯旗造反,夏州李光睿生病,府州折御勋出兵的消息一一传来之后,他就明白西北三大藩镇这是有意要联手对抗他的削藩之举了。此时要对西北动武,时机远未成熟,他的大军又不能久驻于地方,无奈之下只得挥师东返。
  此时他回到开封没有几天,因为有大量的奏表需要处理,每日的作息排得非常紧凑。每天清晨薄明时分,他就在垂拱殿视朝听政,与百官商议各地民生经济、军国大事。
  朝议之后返回内廷用膳、更衣后再登延和殿视朝,接见负责评政、议政的“台谏官”,以及作为皇帝顾问的“侍从官”,还有相当于廉政公署的“走马承受”。插空还要过目一些需要马上处理的奏折。
  下午要开“经延”,听学士们讲学。这“经延”并非军国大事,原本暂停几日也没甚么,但赵匡胤深知能上马打天下,未必便能下马安天下,治理天下,还是得靠学问。如果只有一身武力,只能是对外穷兵黩武,对内经济无方,闹得民不聊生。所以一回京城,这经延便立即重开,不肯稍停一日。
  由于需要处理的奏表太多,挤占了大量时间,“经延”也顺延的更晚,这样他每天下午的“虑囚”,就只能挪到晚上了。
  所谓虑囚,就是对判了死刑的案子进行终审判决。自唐朝中叶以来,死刑复奏制度成了一纸空文,杀人在当权者来说已是形同儿戏,以致纲纪败坏,草菅人命之事比比皆是。如今这项制度重新执行起来,朱笔一勾,便是一条人命,赵匡胤怎敢大意,所以他对所有的案卷笔录、供录,都看的十分认真。
  看看天色已晚,内侍都知张德钧蹑手蹑脚地走出延和殿,站在阶上招手唤来一个小黄门,吩咐道:“官家正在批阅刑囚卷子,马上就要休息,速去吩咐御膳房准备。”
  “是,小的这就去。”那小黄门答应一声,一溜烟地去了,张德钧转身正想进殿,就见一个小黄门头前掌着宫灯,后面一人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走来,正是开封府尹赵光义。
  大宋开封是一座不夜之城,四城城门不关,百姓日夜经营,这禁中的规矩也松懈,锁宫门的时间极晚,有时甚至不封门上锁,一些重臣近臣,晚上也可出入禁中。
  赵光义这几步路走得实在是太沉稳了,真是一步一顿,俨然学究。其实他也不想这么走路,可他大哥亲手发明的这大宋官帽比较特别,官帽两边一边一个帽翅,官越大帽翅越长,一走急了帽翅就忽闪忽闪的半天停不下来,若那样去见官家未免有失礼仪。
  张德钧见他来了,连忙殷勤地迎上去道:“见过府尹大人。”
  赵光义对皇帝身边的近侍一向礼遇恭敬,哪肯等他拜倒,早已一步上前将他搀起,微笑道:“张都知无需多礼,官家在做什么?”
  “官家正在批阅死囚卷子,既是府尹大人来了,咱家这便为您通禀一声。”
  赵光义连忙拦住,笑道:“不急,不急,等官家看完案卷再说,到时再劳张都知告知官家。”
  张德钧连忙道:“咱家省得了,那……就劳府尹大人稍候片刻,咱家还得入殿侍候官家。”
  “都知自去,自去。”赵光义拱拱手,便在殿柱下恭恭敬敬地站定,虽是皇帝的兄弟,却谨守着君臣的本份,宫门旁侍立的两个小黄门见了不禁满脸敬佩,瞧瞧人家这作派,那可是官家胞弟啊,当今宰相赵普赵相公哪次来了不是直接进殿连通报都不需的,可人家开封尹那可是皇弟,却这么守规矩。
  其实大宋的官儿最初很少有懂规矩的,赵匡胤刚称帝的时候,每逢早朝,朝臣们在大殿上连座位都有,这些大臣当初和赵匡胤都是同事同僚,彼此熟得很,哪谈得上什么敬畏,尤其是其中大多都是粗鲁武夫,大大咧咧毫无规矩。每次早朝,大臣们什么坐姿都有,还有翘着二郎腿的,一个个交头接耳,那大殿不像大殿,倒像乱烘烘的土匪山寨聚义大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赵匡胤看着不成样子,便撤去了百官的座椅,可是百官站着还是一样管不住嘴巴,照样挤眉弄眼交头接耳。赵匡胤又想了一个办法,改革官帽,把大臣们的官帽两边都加了长长的帽翅,这一来两个大臣彼此之间有帽翅隔着,至少得有两三尺远,不要说交头接耳不方便,便是站姿不标准,那帽翅歪歪斜斜的都特别难看。到了这一步,哪怕再粗心的大臣也明白了官家的意思,渐渐的也就守起了规矩。
  赵匡胤对这些老同事很少用帝王之命强令他们做些什么,而是常用这种温和的暗示手段促使他们改变自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替嫁高门后死遁了扶鸾撩乱逐春生大乾世子爷明末奇幻演义我是限制文的女配重生古代灾荒年:从窝在深山打猎开始相敬如冰皇爷他老房子着火了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