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小说:孟子作者:孟子的弟子们字数:3503更新时间 : 2017-07-30 15:08:03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故国:指历史悠久的国家。?乔木:高大的树木。?世臣:世代建立功勋的大臣。?进:进用。?亡:去位,去职。

    「译文」

    孟子拜见齐宣王,说:“我们平时所说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不是指那个国家有高大的树木,而是指有世代建立功勋的大臣。可大王您现在却没有亲信的大臣了,过去所任用的一些人,现在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齐宣王说:“我应该怎样去识别那些真正缺乏才能的人而不用他呢?

    孟子回答说:“国君选择贤才,在不得已的时候,甚至会把原本地位低的提拔到地位高的人之上,把原本关系疏远的提拔到关系亲近的人之上,这能够不谨慎吗?因此,左右亲信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是真正的贤才,再任用他。

    左右亲信都说某人不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考查他,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该杀,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该杀,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该杀,然后去考查他,发现他真该杀,再杀掉他。所以说,是全国人杀的他。

    这样做,才可以做老百姓的父母官。“

    「读解」

    孟子在这里所谈论的人才选拔观一方面来自他的先辈孔子,另一方面又加进了自己的民本主义政治思想。

    在《论语。子路》篇里,子贡曾经问孔子说:“一乡的人都喜欢他,怎么样?”

    孔子仍然说:“还难说。不如一乡中的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在《卫灵公》篇里,孔子又概括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我们不难发现,孟子在这里对齐宣王的论述几乎就是孔子思想的翻版而加以扩展。只不过,孔子是就一般人品或人才的识鉴发表看法,而孟子则是具体到为国家选拔人才,提拔干部的问题,所以又揉进了他“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要求国君听听国人的意见,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人民群众的意见。

    从理论上说,孟子的论述的确是非常有道理的。直到今天,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是要听听“国人”的意见,而由“人大”任命政府各级干部正是选拔任用人才听“国人”意见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我们一直坚持的干部考查制度也就是听取群众意见,“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当然,从实践的操作来看,我们也不能对孟子的论述作拘泥刻板的理解。因为事实上,我们不大可能就某一个人的情况而听到“国人皆曰”,全国人民都谈论他。除非他是围棋国手、体育世界冠军、顶尖级的电影明星或歌星一流的人物。

    而这一类人物多半又不一定适合做政府部门的领导人。

    所以,“国人皆曰”也是相对的。我们应该把握的精神实质是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不过如此罢了。

    下一篇(民悦则取之,民不悦则不取)

    民悦则取之,民不悦则不取「原文」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注释」

    ?齐人伐燕:公元前315 年(齐宣王五年),燕王哙将燕国让给他的相国子之,国人不服气,将军市被和太子平进攻子之,子之反攻,杀死了市被和太子平,国内一片混乱。齐宣王趁机进攻燕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五旬而举之:据《战国策。燕策》记载,当齐国的军队攻打燕国时,燕国“士卒不战,城门不闭”,因此齐国军队五十天就攻进了燕国的首都,杀死了燕王哙和子之。?不取,必有天殃:因齐宣王认为他攻打燕国太顺利,“人力不至于此”,是天意。所以,如果不占领它就是违背天意,必有灾殃。它是当时人流行的观念。?武王是业:指武王灭纣。?文王是也:指文王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仍然服事殷商而没有造反。?

    箪:盛饭的竹筐。食:饭。浆:米酒。?运:转。

    「译文」

    齐国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打下来了,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呀。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遭到天灾吧。占领它,怎么样?”

    孟子回答说:“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便是。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便是。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老百姓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

    「读解」

    孟子在这里的表态非常谨慎,两种选择都摆给齐宣王了,任你自己去选择。

    用我们今天的看法,有点摸棱两可。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琢磨,还是可以发现,孟子其实是支持齐宣王去占领燕国的。因为他已经说过,如果占领燕国而使燕国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而他又明明知道,当齐国的军队进入燕国时,燕国的老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怎么不高兴呢?所以,他的倾向性意见还是有的,只不过说得很谨慎罢了。毕竟,这是牵涉到战争的大事啊,而儒者在通常情况下是反对战争的。

    不过,我们看《战国策。燕策》的记载,孟子可就说得是不是这样含含糊糊了,而是直截了当地对齐宣王说:“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这也可以证明孟子是主张齐宣王占领燕国的。大概史书所记没有忌讳,而作为经书的《孟子》所记为圣者讳,作了润饰,因而显得含糊而谨慎,这也是可能的罢。

    问题并不在于怎么记,倒是在于,一贯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孟子,怎么会去支持齐宣王进占燕国呢?要知道,这不仅有侵略之嫌,而且还是趁火打劫啊!

    原来,作为亚圣人,孟子与圣人孔子一样,并不是死搬教条,抱缺守残的书呆子,而是具有非常灵活的通权达变思想。因为他认为当时燕国的老百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不反对齐宣王的占领军去进驻。只要燕国的老百姓真的欢迎齐国军队去,那这支军队去进驻。只要燕国的老百姓真的欢迎齐国军队去,那这支军队去解放他们,就是仁意之师。何况,他也说得很清楚,如果齐国的军队进驻以后反倒使燕国百姓的“水益深,火益热”,那也是不行的(这在下面一章得到了证实)!

    所以,孟子也并不是一味反对战争,只要是正义的,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战争,他也是支持的。这种权变的思想,正如前几章齐宣王说自己有好勇、贪财、好色等等毛病,他都说没有关系一样,是以“民本”为原则的。这一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下一篇(进也民心,退也民心)

    进也民心,退也民心「原文」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这?”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书》曰:”

    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溪我后?,后来其苏(6 )!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7 )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8 ),如之何其可也。

    王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9 ),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注释」

    ?汤一征,自葛始:《尚书》逸文。?云霓:霓,虹霓。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归市者:指做生意的人。?吊:这里是安抚、慰问的意思。?

    溪:等待。后:王,君主。?后来其苏: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苏:恢复,苏醒,复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一品麻衣神相诡异调查局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重生后,我送渣女全家坐大牢七零娇美人,撩得冷知青心肝颤天赋太低被群嘲?我一剑破天无限:我,龙脉术!当妾说我不配?嫡女重生掀朝野夺凤位长公主娇又媚,高冷摄政王心肝颤虚伪丈夫装情深?八零离婚再高嫁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