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但一转眼就忘了儿子对报税的仇恨,又嚷嚷起来:“报税啊,报税啊,再不报不行了!”
黄米同学又飞奔过来,嘴里嚷嚷着“报税!报税!”,然后向妈妈伸出两手。这回不敢支持他的工作热情了,坚决不给他税单,只抱起来亲两口。儿子两手箍着妈妈脖子,头靠在妈妈肩上,很有“亲情大于税务”的深远意境。
但一见妈妈没有报税的意思,就挣脱了,跑到一边玩他的去了。
如此几番,把米爸米妈搞糊涂了,黄米怎么这么恨报税?一听说妈妈要报税,就跑来搅和,难道存心让妈妈报不成税?
为证实这一点,米妈又嚷了几次“报税”,灵光得很,只要米妈一嚷,黄米就跑过来了,而且总是嚷嚷着“报税!报税!”,伸开两手,像是邀抱,又像是抢生意。
第二部分第54节:黄米小时候(2)
米爸米妈屡试不爽,激动得跑去对奶奶太奶奶讲黄米的报税奇闻。母老乡亲们,两岁不到啊!就知道苛捐杂税猛于虎,就知道“哪里有报税,哪里就有搅和”,报税,搅和,再报税,再搅和,直至你们报不成税,这个政治觉悟,这种战略战术,那可不是一般的高啊!兴许将来能混个总统啥的干干?
太奶奶一盆冷水泼将过来:“你们两个别想天才想疯了,黄米是听你们说'抱睡'才跑你们那里去的,你们好久没'抱睡'了,都是'劈睡'。”
啊?“抱睡”?
以前黄米总是要抱着哄睡,简称“抱睡”,他那时候小,不会说这两个字,但听大人说过。后来不用抱着哄睡了,只要有人陪着躺床上就可以哄睡,所以叫“陪睡”。黄米同学说不清楚,一直是说“劈睡”的,所以家里都是跟着他以“劈”作“陪”,计有“三劈女郎”,“劈读夫人”,“劈伴”等黄米式新词。
“劈睡”了这么久,早就忘了“抱睡”的事了,原来他还记得!
艾米:长大做个恐龙
话说有那么一晚,米爸米妈切磋了做人之道后,米爸郑重其事地对米妈说:“憨包子,我觉得儿子好像爱上了恐龙——”
米妈听到“爱”这样的字眼,十之八九是要想歪的,再加上对“恐龙”二字很敏感,尤其是从米爸嘴里说出来,就像阿Q避讳人家说“光”,而且最避讳那些头发茂密的人说“光”一样。米妈警惕地问:“你什么意思?”
“他这几天跟恐龙形影不离——”
米妈心里一恐:“哪个恐龙?我们斜对面那家的?还是上次在游泳池碰到的?”
米爸忍不住呵呵笑,差点把儿子笑醒:“呵呵,想歪了吧?儿子两岁不到,就在操心媳妇。我说的是真恐龙,就是'带了锁'!”
噢——,原来“带了锁”就是恐龙!
米妈那几天是经常听见黄米念叨这个“带了锁”,不过他这个“带”字,是标准的普通话第四声,“了”字又介乎“le”和“liao”之间,所以米妈以为他是在问“带了锁匙没?”
黄米能说很多词,但他不会说长句子,一般都只说开始几个字,听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补足未完成部分,所以米妈听到“带了锁”,就自动补出了剩下的部分,以为他是在说“带了锁匙没?”
米妈忘性大,出门经常忘带钥匙,下班回来如果碰上奶奶她们带黄米出去逛小区了,米妈就进不了门,只好开着车在小区里到处找他们,所以米妈出门的时候,家里人都爱提醒米妈:“带了锁匙没?”
米妈仗着有人提醒,忘性就更大,十回里最多只有三回可以自豪地说:“带了!”还有三回是在兜里包里一阵乱翻,但能从兜里包里翻出来的可能性最多有百分之五十,其他场合都是一只脚跨进车门了,又缩回来“噢——”一长声。
于是全家人都冲到米妈常丢钥匙的几个特区去寻找,不管是谁找到了,黄米都要拦路抢劫过来,高举在手里,颠颠地跑来送给妈妈,有时钥匙抓得不牢,人跑到妈妈跟前了,钥匙却掉在路上了,奶奶捡了,再交给黄米,笑眯眯地说:“在这儿呢,拿去给妈妈,讨一个表扬回来煮汤喝。”
于是妈妈赏给黄米一个特大号的表扬,够煮一大锅汤,把全家人喝个肚儿圆:“哇!多亏了我的乖儿子啊!如果不是小憨包子帮妈妈找到钥匙,妈妈今天回来就进不了门门了,只好坐在外面哭——哇哇哇——”
儿子得了表扬,一点也不显山露水,很矜持地看着举止夸张幼稚可笑的妈妈,挥挥手说:“妈妈拜拜!”
所以米妈听到黄米说“带了锁”的时候,还以为他在提醒妈妈带钥匙呢,少不得把儿子抱将起来,狂吻一通,然后心情“缴动”地开车去上班。
米爸听了米妈的解释,嘲笑说:“这个老土妈妈,连儿子在说什么都不知道,真是不解风情啊,不解风情。”
也不能完全怪米妈不解风情,因为黄米说的不是流行英语,而是我们家太奶奶的独门绝活英语,只传曾孙,不传他人的,其他人初次听到太奶奶说一个英语单词,都得费一番思量,十之八九会搞错。
太奶奶到加拿大这么多年,都没动过学英语的念头,因为在加拿大那边实在用不着学英语,到处都是华人,上街、下餐馆、看病、购物,根本用不着一个英语单词,反倒是那些公寓楼的管理人员要来迁就华人,出告示都得加一份中文的,不然大多数住户没看懂,就别怪人家不执行。太奶奶在加拿大的时候,经常下楼到华人开的店子里买报纸买六合彩买糖果点心什么的,从来没遇到过语言障碍。
第二部分第55节:黄米小时候(3)
即便是到了美国,太奶奶的对外交流也用不着英语,因为附近没小卖部,要买东西都得开车去才行,太奶奶不会开车,自然不能独自一人逛到外面商场去,所以都是全家出动,太奶奶在美国购物,一般都是自带三名半翻译,听说比国家主席的规格还高。
太奶奶学英语都是为了黄米,而黄米学中文都是为了太奶奶,这祖孙俩在语言学习方面相依为命,结成了“一帮一,一对红”。一般都是黄米先学会一个英语单词,拿到太奶奶面前贩卖,太奶奶不知道黄米卖的是什么货,便不耻下问,虚心请教,如果黄米老师讲不清楚,太奶奶便去问奶奶,奶奶会把汉语意思告诉太奶奶。
太奶奶学英语很有一套,为了记忆方便,就采取“联想式记忆法”,找个有词义的汉语词来为英语词注音,这样记得深记得牢,一下就把一个单词记住了,记住了就可以跟黄米用英语交谈了。
不过太奶奶读英语的方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读法,有四声的,末尾的辅音一般都要加个元音,以便平等待音,不能因为人家在末尾就歧视人家。
太奶奶的联想式记忆法有时太富于联想了,太生动了,便有了喧宾夺主的功效,有时就只记得用来联想的那个词,而忘了真正的词义。像“金狗背,金狗背,金狗窝得喂”,开始唱的时候,太奶奶还记得是“铃儿响叮当”,唱多了,就忘了铃儿这回事,只记得是窝里喂着一条狗。
于是有天,太奶奶突然感叹说:“美国的狗真是金贵啊,圣诞节的歌都是唱的狗——”
这一下把几个号称学过英美文学的人都搞蒙了,大气不敢出,都在心里责怪自己孤陋寡闻,怎么连一首唱狗的圣诞歌都不知道呢?还敢说自己是学英美文学的?
还好,黄米唱起了“金狗背”,大家总算舒了口气:原来如此!还以为什么重大历史情节没搞清楚呢。
这个“带了锁”,估计也是黄米先从爸爸妈妈或者奶奶那里学来了英语单词,然后在太奶奶面前卖弄,太奶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带了锁”就是大名鼎鼎的恐龙,祖孙俩探讨切磋,于是就联合生产出一个“带了锁”来。
米妈放了心,喜欢恐龙没什么,只要不娶个恐龙媳妇回来就行!记得有个朋友的儿子小时候也是挺喜欢恐龙的,某个生日,米妈还专门买了恐龙的录像带去讨好小寿星,很受欢迎。现在咱们的儿子也成人了,喜欢上恐龙了,咱们得抓住机会,顺势引导,带领孩子走进科学的殿堂。
谁说一代不如一代?咱家的情况完全是洪湖水,浪打浪,长江后浪推前浪,儿子比他爹成器多了,他爹小时候就知道放牛打鱼的,胸无大志,你看咱儿子,一上来就是恐龙,多么有历史的厚重感!就凭个头也抵得过他爹好些头牛好几网鱼了。
米妈当即就雌心勃勃地拟定了一个“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从那之后就时时处处注意培养儿子的恐龙情结,到商店去,总要领到玩具专区,让儿子自己挑选恐龙玩具。米爸也很望子成龙,钻天觅缝地买回了恐龙DVD和娃娃书,自己先学了,又上网很好地研究了一下恐龙们的祖宗十八代,只等儿子来问十万个为什么了。可惜儿子还不会提问题,不然的话,米爸肯定是有备无“串”,问一个,答一个,问十个,答五双。
不知道是不是米爸米妈培养过度了,或者方向搞偏了,反正黄米同学对恐龙的那个热爱,很快就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家里摆满了各种样式、各种质地的恐龙,都是黄米同学点兵点将,父母哼哈二将屁颠屁颠买来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