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小说: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历史真相作者:刘博/杨柳字数:3521更新时间 : 2017-07-30 23:59:00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张马黄赵为五虎上将,关羽又开始排斥黄忠,嫌弃黄忠老迈,居然说出“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这样没有涵养的话来。如果不是费诗能言善道,谁都不能预料后事如何。
  第四说关羽自大自负,不识抬举。最显著也是后果最严重的一个例子,就是以“虎女安肯嫁犬子”这样的恶言,拒绝孙权为儿子的提亲。在当时,孙权的权势只有曹操与刘备可与之媲美,其又与刘备是同盟国,怎么能以“犬子”来称呼一个友国头脑的儿子呢?就算不愿意,也不应该恶言相向。关羽这一冲动,破坏了诸葛亮十二年前的隆中对策,如果像隆中对策设计的,跟孙权保持和睦,吴、汉坚持联合对抗曹魏,局势当可改观。
  这还不算,在关羽围攻樊城时,孙权一方面派使者告诉关羽,他将派兵前来相助;一方面又命令军队慢腾腾行军。关羽弄不懂孙权的心机,反而发脾气骂道:“攻破樊城后,看我不把你灭了!”关羽的骄狂和吹牛,终使孙权在两难之中作出了选择,主动写信给曹操,请求出兵讨伐关羽,为之效命。
  第五说关羽的浅薄。关羽镇守荆州时,东吴年轻将领陆逊尚名不见经传。他看透了关羽骄傲自大的缺点,于是让大都督吕蒙假装病退,自己接替其职。在与关羽的书信来往中,陆逊极尽奉承之词,让关羽心花怒放,对其不加提防。这给吕蒙实施白衣过江之计打下了基础。
  关羽身后被追赠为壮缪侯,此封号颇耐人寻味。“壮”是武勇、功高之意,而“缪”是一个多义词,包含有:同“绞”;假装;深思状;谬误;同“巧”。在封号中使用歧义很多、褒贬均有的“缪”字,只能理解为包含了最高当局乃至满朝文武对关羽既褒且贬的用心。因为,此字显然不是取“绞”、“假装”之意,纵观关羽的一生,同“巧”字也没有多大关系。以“深思”比喻似乎能说得通,但十分勉强,只有取“谬误”之意更为恰当,因为关羽荆州之败,给西蜀带来的损失太大了。
  看了上面罗列的关羽事迹后,我们发现,关羽军事能力、智慧、心胸都有致命的缺陷,唯一可取的就是其对刘备的忠与义。然而,这个效忠并没有让刘备受益,而是替刘备把天下人得罪精光,并且是导致刘备死亡的重要原因。关羽死后,刘备悲伤过度,不顾诸葛亮劝阻,执意攻打东吴,结果夷陵一战被陆逊所败,死于白帝城。此战也使西蜀元气大伤。
  有人会说,如此一个满身都是缺点的关羽,凭什么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始终光芒四射呢?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他的英勇,而在于他对刘备个人的效忠,这种效忠,又被解释为“道义”。
  罗贯中笔下的关羽成了武圣,这当然是因为罗贯中佩服关羽。而封建王朝的当权者们极力吹捧他,则是出于愚民的考虑。在民间,关老爷也依然备受恭拜,其原因很简单:人们认可小说中所描写的这种忠、义。尽管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徒有虚名,甚至还有移花接木之嫌,武圣的整个高大形象却早已深植人心。“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更是让人们为他的光明磊落而折服。
  总之,读历史是为了发现真相,而民间传说自有民间的意义,不可将民间传说与历史混为一谈。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有哪些虚构?
  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的关羽形象,来自小说《三国演义》。然而,小说人物毕竟是虚构,与真实的历史人物有着极大的偏差。在此不妨将最突出的虚构事件罗列一二: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青龙偃月刀——正史中,关羽的兵刃是长矛。
  三英战吕布——事实上,公孙瓒没有参加讨伐董卓的联盟,所以当时在公孙瓒手下效力的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更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事迹。
  温酒斩华雄——事实上,华雄是江东猛虎孙坚所杀。
  徐州诛车胄、古城斩蔡阳——这两件事都是刘备所为,被罗贯中嫁接到关羽身上。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文丑则是死于乱军之中,与关羽无关。
  与曹操土山约三事——关羽是战败被擒,没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因为他去晚了,所以让曹操逃过一劫。
  战长沙——事实是,刘备当年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单刀赴会——此事属颠倒黑白,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是指军士之佩刀。
  水淹七军——此事并非如小说中所言是关羽使计,更多是因为天灾人祸的原因。
  麦城凛然拒降——事实上是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关羽与儿子的关系——《三国演义》中的关索乃虚构人物,关平也非义子,而是关羽的亲生儿子,次子名关兴,任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周仓这个人物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即使在一些野史中有记载,也与《三国演义》多有不符,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至于关羽死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

  第十四章 篡改历史从李世民开始

  李世民是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但是,众所周知,李世民得到皇位的手段不太光明正大,所以人们便怀疑他在开国的历史纪录中做了手脚,有意渲染自己开国伟业之君的高大形象,同时贬低父、兄、弟的功绩。
  李世民的“标准照”
  在正史中,李世民被描绘成建立唐王朝的绝对策划者和构建者,而他最终杀了自己的哥哥、弟弟也属正当防卫。但是一直有人质疑,正史中的李世民的“标准照”是被美化过的。
  我们先来看看正史中的李世民是怎样的。
  李世民出生于一个胡汉混血的贵族世家。其父李渊,自称是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而实际上,李渊很可能是在自己的族谱上做了手脚。目前通常的看法是,李家是北魏弘农太守李初古拔的后裔。李初古拔是鲜卑族,其后代跟汉族通婚,到李渊的祖父李虎时已经是胡汉混血。李虎是李家发迹的开端,西魏时位列八柱国之一,北周初追封唐国公,后来李渊袭封唐国公。李渊的母亲独孤氏与北周明帝独孤皇后、隋文帝独孤皇后均为八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女,也是鲜卑族,其妻窦氏也是胡族血统。
  窦氏共生四子,长子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元霸(早死),四子元吉。《旧唐书》称,李世民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足足待了三天才离去。《新唐书》则称,他母亲只打了个哈欠就生了他,毫无一般孕妇的阵痛。这两件事无疑是为了表现李世民的异秉而编造的。
  李世民的异秉还有其他。史书称,他四岁的时候,有一个自称善于察人面相的相士,见到李渊,惊道:“公是贵人啊,且有贵子。”等见到李世民后更惊道:“此小儿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貌,只须年近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说完后,相士便神秘消失了。而后李渊依“济世安民”之意,以“世民”名之,李世民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这李世民却也不负其名,自幼便显出聪睿之资,思虑深远,遇事常能果断处之,平日里则不拘小节,言行举止之间,有种不似常人的气度。-午后书社-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杨广在雁门(今山西代县)被突厥围困,帝国各路军队急忙去援救,屯卫将军云定兴就是一路。行动前,营内站出了一名英姿少年,这个少年从容地对云定兴说:“如今前去救援,必得大张旗鼓才行。”接着他又侃侃道出理由:“始毕可汗敢倾全国的军队围困我们天子,必是仗着仓促之间,我们无从救援。现在我们若大张军容,数十里之内幡旗相续,夜间则击鼓相应,突厥军定会以为我们四方救兵已云集而至,惊惧之间,必然撤围而去。不然的话,敌众我寡,去打硬仗,只会吃眼前亏。”
  云定兴稍加思索,立刻采纳了少年的建议,果然吓走了突厥大军。
  这个英姿少年就是十八岁的李世民。少年李世民首次崭露头角,便显示了他不凡的军事眼光和英雄胆识。
  隋炀帝末期,外与高丽的战争欲罢不能,内则危机四伏,群贼蜂起,帝国形势一泻千里。风云骤变之际,李渊亦被推到了举旗造反的路上。
  正史载,李渊谋反是被李世民逼的。当时李世民与大臣刘文静先商量好起兵,然后告诉李渊,李渊闻之大惊,最后迫于形势,不得不勉强从之。
  正史中还称,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秦王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也因此得罪了身为太子的哥哥李建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一举击败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从而扬名天下,威震四海。太子李建成见李世民勋业日盛,感到对自己继承帝位的威胁越来越大,于是利用自己的太子之位,与弟弟李元吉联手处处排挤李世民。
  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李元吉借突厥进兵之机,谋划着调出秦王府兵将,以削弱李世民的兵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重生后,我送渣女全家坐大牢长公主娇又媚,高冷摄政王心肝颤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一品麻衣神相无限:我,龙脉术!诡异调查局天赋太低被群嘲?我一剑破天当妾说我不配?嫡女重生掀朝野夺凤位虚伪丈夫装情深?八零离婚再高嫁七零娇美人,撩得冷知青心肝颤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