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 江宁县两千多户商铺,想要全部都照顾到,或者说是面面俱到,那是不大可能的,只能够是分层次来,这方面,苏天成早就考虑过,既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主了,当然是要照顾到大的主顾了,也就是说,重点照顾的,还是那一百零八户商贾,就说几百年之后发展经济,也是这样的做法,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一百零八户的商贾,也分为了三个档次,第一个档次,是十五家最大的商贾,重点宣传和推介,办法与苏酥坊的情况一样,第二个档次,是三十家中等的商铺,县衙采取部分购买商铺和向外推介的方式,让他们的名气大起来,第三个档次,是剩余的六十三家商铺,只能是采取推介的方式了。
如果这种办法能够有序的推进下去,短时间之内,江宁县能够发生很大的变化,商贾中间的竞争情况,马上就会出现,特别是中等的商铺,想方设法成为大商贾,享受到更多的推介和照顾,也促使自身的生意更好,赚取更多的银子。
当然了,老百姓手里没有银子,一切都是白搭。
苏天成虽然不是非常jīng通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有一点他是清楚的,商铺发展了,必然要雇佣更多的劳力,这样,就能够让一部分的农民,进入到商铺或者是作坊里面,通过自身的劳动,赚取银子,补贴家用,与此同时,县衙通过免去田赋、开展水利设施建设等事宜,让农民能够丰衣足食。手里有更多的银子,购买更多的商品。促进江宁县的消费,如此的良xìng循环,这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
江宁县本身的条件不错,这是很好的基础。
整修沟渠的农民,开始分批次到苏酥坊领取苏酥之后,江宁县的诸多商贾坐不住了,特别是十五家大的商贾,眼睁睁的看着万成贵开始扩大作坊。招收学徒,他们立刻到县衙去了,这次是急着找到知县大人,要求上缴两万两的捐银。
一应的程序,苏平阳已经熟悉了,每一户的商贾,上缴两万两的白银之后。一大批的票据,跟着就出来了,县衙的官吏、巡检司的军士,以及修建沟渠的农民,开始向这些商铺涌去,一轮又一轮的促俏cháo流出现了。
这个过程中。万成贵已经分别找到了其余的商贾,说到了县衙的意思,让他们自己去做选择。
事实摆在眼前,说得不客气一些,这些商贾。好比是捐给县衙一些银子,用于做广告。用于得到县衙的照顾。
十二月初。
到了腊月了,chūn节的气息涌来了。
江宁县的气氛,有了很大的不同了,最为忙碌的是县衙和商贾。
几乎每天都有商贾到县衙来,这些商贾进入县衙的时候,是昂着头的,仿佛他们能够进入县衙,就是一种骄傲,毕竟江宁县两千余家的商贾,能够到县衙做客的,只有一百零八家,这是县衙对他们的肯定。
捐银源源不断的进入府库,诸多的票据,也源源不断的印制出来。
腊月本来就是销售旺季,江宁县的商贾,忙的不可开交了,他们发现,不仅仅是江宁县的百姓,购买商品,上元县,乃至于其余几个京畿县,都有人来购买商品了。
苏天成没有闲着,他按照原来的计划,采取了下一步的措施了,送礼。
南京六部、都察院、京营、应天府、上元县,其余的京畿县,所有的官吏,都收到了礼品,这是江宁县的产品,主要是十五家商铺的产品,同时,县衙的官吏,开始大范围的向熟人推介这些产品。
官田整修已经结束了,只是修建的几个水池和堰塘,还没有彻底结束,农民拿到了银子,也加入到了购买大军里面了,马上就是chūn节了,谁不想自家好好过年啊。
户房对用工情况,也要做出来统计,这是知县大人专门吩咐的,令户房的吏员和参与统计的衙役想不到的是,好多参与整修官田水渠的农民,直接进入了作坊做工了,这也是因为,商铺的老板,发现这些是好的劳动力,自身也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扩大作坊。
江宁县的商铺和作坊,短时间之内,竟然招募了六千多人,如果不是chūn节临近,招募的人,恐怕更多,有些农民,急着回家去过年,暂时没有到作坊去。
随之到县衙来的,是江宁县境内的一些酒楼,他们也得知了风声。
酒楼的老板到县衙来了,拜见苏天成之后,也提出来捐银子。
这是苏天成没有想到的。
流动人口的增加,必然要促进酒楼和客栈的生意,好多的酒楼,生意都非常的红火,他们自然担心了,县衙照顾诸多的商贾,唯独忘记了他们,要是今后有什么变故,这些商贾没有事情,他们岂不是要遭殃了。
再说了,人活一张脸,看看那些上缴了捐银的商贾,走路的时候,都是昂着头的,酒楼的老板自然是不服气了,凭什么自己就要低着头走路啊。
出现了这样的情形,苏天成终于笑了。
初步的目标达到了,大户、富户的捐银,接近七十万两了,加上盐商的捐银,一共是二百三十万两,完全可以办大事了。
他将目光对准了市舶提举司。
既然消费增加了,从各地进入江宁县的货物,必然要增加,最为重要的通道,就是市舶提举司了,从水路来的货物,量是最大的,这样的一笔税收,决不能漏掉了。
再说了,江宁县得到了如此多的捐银,纸里包不尊,上面知道了,肯定是要动心思的,市舶提举司收取的银子多了,上缴给朝廷的银子,自然多起来了,这样的情况下,朝廷不会眼红江宁县的银子,至少不会盘剥过多的银子。
通过王道直的联系,苏天成与市舶提举司取得联系了。
江宁县抽调了十五名吏员、三十名衙役,进入了市舶提举司,这些人的各项开销,都是江宁县负责,他们的职责,就是收取赋税,运到江宁县的货物,包括到上元县的货物,一律按照二十税一的比例抽取赋税,不管是谁,都不能够特殊。至于说收到的赋税,江宁县只要其中的一成。
苏天成的时间,计算的非常合适,大量的货物,通过水路,运往了南京。
江宁县的吏员和衙役,刚刚到市舶提举司,就开始忙碌了。
这一切,如同是变魔术,令县衙所有的官吏,目瞪口呆,他们实在不明白,知县大人哪里来的本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令江宁县的商铺,如此的红火,大部分的店铺,忙的不可开交,商品源源不断的卖出去了。就连京营里面的军士,也开始大规模的在江宁县购买商品了。
这一切,在苏天成的眼里,是理所当然的,今后的发展,会更快的。
chūn耕生产,马上就要开始进行了,县衙已经有了足够的银子,免除来年田赋的事宜,没有丝毫问题了,这样能够刺激脓种田,当然,这里面,对于江宁县的士绅,是有着一些影响的,既然县衙免除了田赋,农民就不需要想方设法,挂靠到士绅的民下了。
这样的大事情,需要得到应天府的批准。
苏天成到应天府禀报的时候,发现唐世济也在应天府。
江宁县出现的巨大变化,早就引起了唐世济的关注了。
唐世济和王道直听了苏天成的禀报之后,目瞪口呆,江宁县保证足额上缴赋税,自行承担官吏、巡检司军士的俸禄,还要免去来年的田赋。
这好比是天方夜谭啊。
唐世济首先开口了,追问江宁县的收入来源。
苏天成轻描淡写的说出来了江宁县的收入来源。
他本来不想说的,可这样的事情,瞒不住,还不如早些说出来,有一个后果,他是想到的,也做了准备,那就是南京六部和应天府,肯定是要从中间盘剥一些的。
唐世济倒也爽快,直接提出来了,兵部等部门,很是困难,江宁县既然如此的富裕了,是不是考虑一下,上缴一些捐银,王道直也跟着说了,府衙的官吏,待遇还不如江宁县的官吏,这有些说不过去了。
三十万两的白银,在这样的商议中间,消失了。
离开应天府的时候,苏天成恨恨的,官大一级压死人,自己也没有办法,这些银子,必须要掏出来。
江宁县专门充实了收缴赋税的队伍,名义上,这些吏员和衙役,是收取田赋的,实际上,他们专门负责捐银的收取,至于说田赋,苏天成考虑好了,只要自己还在江宁县,就不会收取田赋,反正请示了应天府,府尹大人没有反对。
腊月二十的时候,县衙免除来年田赋的告示贴出去,再次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早在整修官田的时候,不少的脓,就来看过了,如今,县衙免除来年的田赋,这样的情况下,好好种田,田地上面的收成,都是自家的,若是不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岂不是太可惜了,不少的脓,从腊月开始,就整理自家的田地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