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沈(女) 腹痛少减。呕逆已止。上焦热。下焦冷。肝阳尚未和平。拟进当归龙荟法。
当归 龙胆草 川楝子 芦荟 川连 吴萸 大茴
黄(氏) 肝胆风火上郁。头面清空之筋掣不和。治以清散。
羚羊角 犀角 山栀 连翘 栝蒌皮 荷叶梗 薄荷梗 青菊叶
郑(氏) 巅胀神迷。经脉抽痛。胀闷不欲纳食。一月经期四至。此郁伤气血成病。龙荟丸二钱五
分。三服。
叶(氏) 厥阳扰乱神明。经色已黑。肢冷面青便秘。龙荟丸一钱二分。十服。
阙(十八) 诵读吟咏。身虽静坐。而心神常动。凡五志之动皆阳。阳冒无制。清灵遂蒙。易旨以蒙乃外
加之义。述病发之时。头中欲掐。脘欲抚摩。二便必不自利。此腑气之窒。由乎肝胆厥怫逆起
见矣。议从手经上焦治。(劳心阳动木火上蒙)
羚羊角 连翘心 元参 石菖蒲根 郁金 麦冬 竹叶
唐(女) 脉左涩右弦。气火不降。胸胁隐痛。脘不爽。最虑失血。(气火郁脘痛)
川贝 山栀 丹皮 郁金汁 钩藤 栝蒌皮 茯苓 橘红
又 气火上郁。脘中窒痛。呕涎。先以开通壅遏。
香豉 栝蒌皮 山栀 郁金 竹茹 半夏曲 杏仁
葛 嗔怒喧嚷。气火逆飞。致血痹咽痛。食物厌恶。耳前后绕肩闪刺。议解少阳。(怒动胆火)
夏枯草 丹皮 桑叶 钩藤 山栀 地骨皮
朱(五四) 头痛神烦。忽然而至。五行之速。莫如风火。然有虚实内外之因。非徒发散苦寒为事矣。如
向有肝病。目疾丧明。是阴气久伤体质。今厥阴风木司天。春深发泄。阳气暴张。即外感而论。
正内经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育阴可使热清。大忌发散。盖阴根久伤。表之再伤阳劫津液。仲
景谓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矣。余前主阿胶鸡子黄汤。佐地冬壮水。芍甘培土。亟和其厥
阳冲逆之威。咸味入阴。甘缓其急。与内经肝病三法恰合。今已入夏三日。虚阳倏上。烦躁头
痛。当大滋肾母。以苏肝子。补胃阴以杜木火乘侮。旬日不致反复。经月可望全好。(肝肾阴虚风阳上升)
人参 熟地 天冬 麦冬 龟胶 阿胶 北味 茯神
陆 鼻左窍有血。左肩胛臂痛。皆君相多动。营热气偏。脉得右虚左数。先以清肝通络。(络热)
丹皮 山栀 羚羊角 夏枯草 蚕砂 钩藤 连翘 青菊叶
肝者将军之官。相火内寄。得真水以涵濡。真气以制伏。木火遂生生之机。本无是症之名
也。盖因情志不舒则生郁。言语不投则生嗔。谋虑过度则自竭。斯罢极之本。从中变火。攻
冲激烈。升之不熄为风阳。抑而不透为郁气。脘胁胀闷。眩晕猝厥。呕逆淋闭。狂躁见红等
病。由是来矣。古人虽分肝风肝气肝火之殊。其实是同一源。若过郁者宜辛宜凉。乘势达
之为妥。过升者宜柔宜降。缓其旋扰为先。自竭者全属乎虚。当培其子母之脏。至于犯上
侮中乘下诸累。散见各门。可考。(邵新甫)
卷六
不寐
属性:倪 多痛阳升。阴液无以上注。舌涸赤绛。烦不成寐。当益肾水以制心火。(心火)
鲜生地 元参 麦冬 绿豆皮 银花 竹叶心
吴 少阳郁火。不寐。(胆火)
丹皮 半夏 钩藤 桑叶 茯苓 橘红
程(氏) 上昼气逆填脘。子夜寤不肯寐。乃阳气不降。议用温胆汤。温胆去枳实加金斛 滚痰
丸二钱五分。
顾(四四) 须鬓已苍。面色光亮。操心烦劳。阳上升动。痰饮亦得上溢。灵枢云。阳气下交入阴。阳跷脉
满。令人得寐。今气越外泄。阳不入阴。勉饮酒醴。欲其神昏假寐。非调病之法程。凡中年已后。
男子下元先损。早上宜用八味丸。晚时用半夏秫米汤。(阳跷脉虚)
某 阳不交阴。夜卧寐躁。小半夏汤。
赵(氏) 呕吐眩晕。肝胃两经受病。阳气不交于阴。阳跷穴空。寤不肯寐。灵枢方半夏秫米汤主
之。
又 接用人参温胆汤。
某(四二) 脉涩。不能充长肌肉。夜寐不适。脾营消索。无以灌溉故耳。当用归脾汤意温之。(脾营虚)
嫩黄 于术 茯神 远志 枣仁 当归 炙草 桂圆 新会皮
某 肝阳不降。夜无寐。进酸枣仁法。(胆液亏阳升虚烦)
枣仁 知母 炙草 茯神 小麦 川芎
某 不寐六十日。温胆诸药不效。呕痰不适。明系阳升不降。用金匮酸枣仁汤。
枣仁 知母 茯苓 川芎 炙草
陈 阴精走泄。复因洞泻。重亡津液。致阳暴升。胃逆。食入欲呕。神识不静无寐。议酸枣仁汤。
枣仁(五钱) 炙草(五分) 知母(二钱) 茯苓(二钱)
某(三三) 寤不成寐。食不甘味。 羸。脉细数涩。阴液内耗。厥阳外越。化火化风。燔燥煽动。此属阴损。
最不易治。姑与仲景酸枣仁汤。
枣仁(炒黑勿研三钱) 知母(一钱半) 云茯神(三钱) 生甘草(五分) 川芎(五分)
田 脏液内耗。心腹热灼。阳气不交于阴。阳跷穴空。令人寤不成寐。灵枢有半夏秫米法。但
此病乃损及肝肾。欲求阳和。须介属之咸。佐以酸收甘缓。庶几近理。(肝肾阴亏阳浮)
龟胶 淡菜 熟地 黄柏 茯苓 萸肉 五味 远志
又 咸苦酸收已效。下焦液枯。须填实肝肾。
龟鹿胶 熟地 苁蓉 天冬 萸肉 五味 茯苓 羊内肾
不寐之故。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所致。若因外邪而不寐者。如伤寒疟疾等暴发。营卫
必然窒塞。升降必然失常。愁楚呻吟。日夜难安。当速去其邪。攘外即所以安内也。若因里
病而不寐者。或焦烦过度。而离宫内燃。从补心丹。及枣仁汤法。或忧劳愤郁。而耗损心脾。
宗养心汤。及归脾汤法。或精不凝神。而龙雷震荡。当壮水之主。合静以制动法。或肝血无
藏。而魂摇神漾。有咸补甘缓法。胃病则阳跷穴满。有灵枢半夏秫米汤法。胆热则口苦心
烦。前有温胆汤。先生又用桑叶丹皮山栀等。轻清少阳法。营气伤极。人参人乳并行。阳浮
不摄。七味八味可选。余如因惊宜镇。因怒宜疏。饮食痰火为实。新产病后为虚也。(邵新甫)
徐评 不寐之因不一。案中十不得一。博考方知。
卷六
属性:某 阳升 杂。(阳升)
麦冬(三钱) 生地(二钱) 柏子仁(一钱) 川斛(三钱) 茯神(三钱) 黑 豆皮(三钱)
某 心中烦热。头上汗泄。汗止自安。易 。(心阳热)
淮小麦 柏子仁 茯神 炙草 南枣 辰砂
程(氏) 血虚心 。咽呛。(血虚)
生地 天冬 麦冬 女贞子 生白芍 炙草 茯神 麻仁
某(氏) 经半月一至。夜 痛。(肝阴虚)
生地 阿胶 天冬 茯神 白芍 丹参
有虚实真伪。其病总在于胃。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又云脾与胃以膜相连耳。又云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由此观之。脾属阴。主乎血。胃属
阳。主乎气。胃易燥。全赖脾阴以和之。脾易湿。必赖胃阳以运之。故一阴一阳。互相表里。合
冲和之德。而为后天生化之源也。若脾阴一虚。则胃家饮食游溢之精气。全输于脾。不能
稍留津液以自润。则胃过于燥而有火矣。故欲得食以自资。稍迟则 杂愈甚。得食则
可暂止。若失治则延便闭三消噎膈之症。治当补脾阴。养营血。兼补胃阴。甘凉濡润。或稍
佐微酸。此乃脾阴之虚而致胃家之燥也。更有一切热病之后。胃气虽渐复。津液尚未充。
亦有是症。此但以饮食调之。可以自愈。此二种。乃为虚 症。所谓实者。年岁壮盛。脾胃生
发之气。与肾阳充旺。食易消磨。多食易饥而 。得食即止。此非病也。不必服药。以上皆是
真症。所云伪者。因胃有痰火。以致饮食输化不清。或现恶心。吞酸。微烦。眩晕。少寐。似饥
非饥。虽饱食亦不能止。此乃痰火为患。治宜清胃。稍佐降痰。苦寒及腻滞之药。不宜多用。
又有胃阳衰微。以致积饮内聚。水气泛溢。似有凌心之状。凄凄戚戚。似酸非酸。似辣非辣。
饮食减少。此属脾胃阳虚。治宜温通。仿痰饮门而治之。此二种乃似 之伪症。若夫所云
心者误也。心但有烦而无 。胃但有 而无烦。亦不可不辨明之。今先生之法。仅有四
案。倘有心之士更能搜采补入。则幸甚。(华岫云)
卷六
三消
属性:计(四十) 能食善饥渴饮。日加瘪瘦。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郁火)
生地 知母 石膏 麦冬 生甘草 生白芍
王(五八) 肌肉瘦减。善饥渴饮。此久久烦劳。壮盛不觉。体衰病发。皆内因之症。自心营肺卫之伤。渐
损及乎中下。按脉偏于左搏。营络虚热。故苦寒莫制其烈。甘补无济其虚。是中上消之病。(烦劳心营热)
犀角(三钱) 鲜生地(一两) 元参心(二钱) 鲜白沙参(二钱) 麦冬(二钱) 柿霜(一钱)
生甘草(四分) 鲜地骨皮(三钱)
又 固本加甜沙参。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