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声东击西

小说:黄天之世作者:罗小明字数:6479更新时间 : 2022-08-03 23:45:57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真正的国家大事实际上罕有放到朝议之上来决定,但这一次的朝议却是不同。

    刘协在朝议之前,并没有召集大臣在东明殿内议事,而是直接选择召开了朝议。

    起码王允他没有收到被召见的消息。

    众臣入殿,见礼之后,大殿内的气氛仍旧是沉闷的可怕。

    王允眉头紧蹙,御驾亲征确实能够提升军队低迷的士气,但是眼下这样的局势恶化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明军如今士气如虹,精锐尽出,统领大军者可不是什么不知名的明庭将领,而是许安亲自领兵。

    王允双目微眯,许安如今的威势已到了如日中天地步,其声名早已经是超过了皇甫嵩和孙坚,就是说威震华夏亦不为过。

    当今天子虽然能力出众,但是在军略之上终究是与许安无法相比拟。

    就算是天子不亲自指挥,朝廷之中也已经没有什么骁勇善战者能够指挥大军和许安相比了。

    袁术远在兖州,曾经击败过孙坚的明军大将徐荣如今就领兵在冀州虎视眈眈,虽说徐荣是作为偏师牵制兖州军。

    但是一旦袁术离开兖州,恐怕徐荣这支偏师也会成为正军,直接越过封冻枯竭的黄河长驱直入,攻入兖州。

    明军攻克青徐南下攻取淮河,已经是断绝了南迁的可能性。

    兖州绝不能失,一旦失去了兖州这个勉强可以算作是屏障的地方,局势无疑会更加恶化。

    现在他们已经是退无可退了,交州告急、荆州固守,扬州空虚,只有豫州暂时占据中央没有遇到什么样的威胁。

    只要一旦兖州屏障消失,徐州彭城国被拿下,那么真的就万事皆休了。

    王允抬起了一些头颅,看着高坐在首座之上的刘协,心中无奈万分。

    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是晚了,御驾亲征的消息天子已经先行放了出去,甚至还发布了勤王诏书,召集天下兵马同聚彭城。

    为今之际,就算是百般不愿也只有捏着鼻子,认可天子御驾亲征这一决定。

    和刘协交集最多的还是孙坚和刘宠两人,而刘宠此前又因为一些问题和刘协淤积了矛盾,因此逐渐被疏远,直到变法之后,刘宠重新站出来鼎立支持,这才重新得到刘协的支持。

    王允作为司徒,但是和刘协相见,刘协也都是公事公办,只将其当成长者老臣尊敬。

    虽然了解不多,但是王允却是也摸清了刘协的脾气和性格。

    刘协终究是太过于年轻而显得有些气盛,在他做出意见之前,确实是会悉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但是一旦其做出了决定,发布了法令,便无法接受有人违抗。

    王允知道刘协的一贯行事风格,自然是不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

    司空张喜在朝议和东明殿内向来都是少有说话,沉默寡言。

    只有一次,在刘协宣布变法之时站了出来,为天子站队,这个时候所有人才知道,原来张喜是站在天子一方。

    作为司空,张喜的影响力虽然不如刘宠和王允,但是在朝中也有一定的份量。

    刘宠自从变法一事之后,一直是坚定不移的站在刘协的一方。

    朝议开始之后,三人对于御驾亲征之事闭口不提,而剩余的九卿也是对此没有任何的言语。

    三公九卿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其余的朝臣又如何敢站出来开口反对?

    朝议的时间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之下一点一滴的过去。

    最终朝议的主题还是不可避免的转移到了御驾亲征之上。

    司空张喜首先站了出来,简单的阐述了一下目前的局势,这些局势虽然人尽皆知,但是从张喜的口中听到之后,还是使得殿内的气氛更为沉闷了一些。

    随后,张喜在殿内宣读一份措辞极为激烈的檄文。

    指责许安慢侮天地,悖道逆理,同时矫托天命,伪作符书,欺惑众庶,妄议朝政。

    檄文颁布,诏书已经传达四方,御驾亲征之事已经定下。

    “以司徒王允,暂代监国……”

    王允眼观鼻鼻观心,躬身应诺,对于这个结果他早有预料。

    他侧目看向站在不远处的刘宠,刘宠此时神色如常,并没有丝毫的异样。

    王允心中冷然,刘宠不是一个可以瞒得住事的人,这样的神情多半是已经得到了刘协的授意,司空张喜也是同样,只有他被排除了在外。

    无错

    朝议结束,众臣退朝。

    王允行走在人流之中,神色平常,但是心中却是无比的沉重。

    一切彷佛又回到了当初在长安之时的情况,天下倾覆就在瞬间。

    只是当时是董卓操控朝政,掌控司隶,而眼下却是明军虎视眈眈,欲要一统天下。

    “王司徒留步……”

    就在王允将要走出皇宫之时,一名宦官匆匆赶来及时叫住了他。

    “何事?”

    那宦官王允认识,正是刘协身旁的近侍之一。

    一路跑来,那宦官显得气喘吁吁,平复了些许气息之后,才说道。

    “陛下召王司徒前往东明殿叙事。”

    王允眉毛微挑,这个时候刘协才召见他前去东明殿议事,让他感到有些古怪。

    不过疑惑归疑惑,王允自然不会抗命,他跟随着那传信的宦官一路向着东明殿的方向走去。

    等到王允到达东明殿之后,走入其中,东明殿内的人数并不多,除了刘协之外只有五人,而且全是王允熟悉的面孔。

    五人分别是司空张喜、太尉刘宠、五官中郎将卢毓、中垒将军伏德、讨虏将军黄忠。

    五官中郎将卢毓、中垒将军伏德两人统领禁军,而讨虏将军黄忠则是统领北援的荆州军,听说这一次带领着部分兖州军南下的,是袁术麾下的大将纪灵。

    后将军孙静并不在殿内,王允此前受到的消息,似乎孙静已经先行前往彭城,前去稳定军心。

    王允这一次被任命为监国,张喜协从理政,而刘宠则是随军前往。

    虽然如今新募豫州军兵权是掌握在刘协的手中,但是刘宠在豫州仍然广有声望,这一次豫州兵也是被交由给了刘宠管辖。

    见到王允走入东明殿内,刘协没有怠慢,而是亲自前去迎接。

    “此次亲征之事,未有同司徒商议,还请司徒勿要心怀芥蒂,朕明白司徒忠心为国,只是朕清楚,若是与司徒商议,必定会遭到阻止,因此才未有同司徒商议。”

    王允没有想到刘协竟然亲自过来和他道歉,一时间甚至忘记了该如何奏对。

    王允心中百转千回,最终还是叹了口气,他自认为熟悉刘协,却不想刘协也对他了如指掌。

    “陛下无需介怀,诚如陛下所言,若是陛下提前找臣商议,臣确实会阻止亲征之事。”

    “眼下事情已成定局,亲征之事已经决定,但是有些话不管陛下是否愿意听,但是身为臣子,臣还是不得不说。”

    木已成舟,王允也是无可奈何。

    “司徒请讲。”

    “陛下此番亲征,虽然可以鼓舞前线军兵之士气,但是就算如此,若是与许安相对,赢面只怕是不足两成,臣以为……”

    “我清楚。”

    王允本来还准备继续说下去,但是却看到了刘协点头,并且也听到了刘协的那句话。

    “陈都有禁军三万人,豫州兵两万人,兖州援军有一万两千人,荆州兵有一万三千人,彭城守军有两千人,共计七万七千人。”

    “明军此番攻占青徐两地,伤亡共计只有六千余人,而这些伤亡都是产生在进攻祝阿、历城,以及玉泉亭之战,还有一开始的漯水攻防战中伤亡的青州兵。”

    攻防战中伤亡的明军多是麹义麾下的降兵,实际上明军根本没有损失多少的精锐。

    “按照此前明军的情况推算,明军如今武卒营、锐士营、陷阵营、黄天使者等步卒受到的损失只在千人左右,其骑兵部队伤亡在三千余人左右,都是在玉泉亭。”

    “也就说,现在许安麾下还有五万名精锐,其中有两万余名精骑,辅兵还有万余,这样的数量已经和我军人数相差不大了。”

    “我军看似人多势众,但是实际上战力却是远不如明军,那些乡勇民夫守城还算堪用,但是野战根本指望不上。”

    “这些我都清楚。”

    刘协神色凝重,郑重其事道。

    “这……”

    王允脸色微变,刘协所说的和他所想的完全一致。

    如果是这样,那么刘协此次御驾亲征看来并非是因为其年轻气盛,而头脑发热做出的选择。

    “既然陛下明知如此,为何还要选择亲征,在彭城与明军决战?”

    “谁说我要和明军决战?”

    刘协摇了摇头,否认道。

    “嗯?”

    王允微微一愣。

    好像刘协也确实没有说过是要和明军在彭城决战。

    只是一听到御驾亲征,并且下诏召集天下兵马齐聚彭城,就让王允下意识的认为刘协是选定彭城作为战场和明军决战,一战定乾坤。

    “司徒且坐,此次军议便是完善彭城之战的细节,现在太尉会为各位讲解一下大概。”

    王允被刘协拉着坐了下来,随后刘协这才回到了首座。

    众人坐定,有绣衣使者将一幅巨大的堪舆图带进了殿内,将其悬挂在殿内众人都能看得清楚的地方。

    作为太尉的刘宠此时也站了起来,走到了堪舆图的近侧,开始了军议。

    “明军势大,若是正面对抗,我军战胜概率不足两成……”

    “因而此次作战,其目的并非是真的为了与明军决战。”

    “彭城之战,只是诱饵,引诱明军前来决战,许安若是知晓陛下亲征之事,绝对不会放过这一次良机,定然会带领大军向彭城进军。”

    “而我们要等的,正是彭城之战的爆发。”

    “明军虽然士气如虹,精兵强将众多,但是正因为许安实行精兵政策,这一次带来了七万军兵,但是被其攻占的青徐之地,共有九郡九十七邑,治下人口数以百万计。”

    “这些城邑大多新收,明军要若是想要将其尽皆掌控,必然需要不断分兵,要维持治安,每一城都需要留下一定的兵员。”

    王允双目微眯,打仗并非是儿戏,攻城略地之后想要迅速的恢复战前秩序也颇为艰难,就算是主动投降,但是也无法完全放心以原先的守军来守卫城池,否则一旦有变,这些城池顷刻之间又会重新改旗易帜。

    许安用兵确实顶尖,无论是攻略并州还是凉州以及司隶、益州等地都是以雷霆万钧之势收入囊中。

    但是因为太平道自身的体量问题,以及性质的问题,消化这些广阔的地盘花费的时间相当之久。

    毕竟太平道是真的用刀在那些本土的豪强世家身上割肉取食,八成的家财,九成的田地,还有所有的矿场、林场,以及所有的特权,这如何不让他们心痛,难以接受。

    青徐两地的世家豪强还有城邑之所以愿意投降,可没有多少真的是想要加入太平道,一切都只不过是因为明军势大迫不得已才选择投降。

    许安这一次一改往常,接连攻占青徐两州,目的就是为了攻占淮水,不想给汉庭南迁的机会。

    因此若是许安不分兵放手,此时后方的守备必定空虚,而若是许安分兵防守,那么前线的兵力必然不足。

    无论是何种情况,汉庭都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此战,其目的是在于收复淮水一线的城邑。”

    “我军进驻彭城之后,主要以防守为主,一旦明军上钩与我军交战,淮水水师立即东进,全力夺回淮水中下游控制权。”

    王允心中微动,在这个时候,最正确的行为,确实是立即调动处于淮水其余各地的水师以及陆军找寻机会,重新夺回淮水的控制权。

    江淮平原支流密布,利于水军巡逻和相互支援,利用密布的水道可以迟缓明军的进攻,再辅以游兵骚扰,坚城固守。

    明国海军进入淮河的战舰极为有限,因为其大部分的海船都是尖底战船,容易搁浅,加上如今还是冬季。

    淮水和黄河不同,流量大于黄河,而且也没有封冻期,但就算如此在冬季,淮水的水位仍然会下降许多。

    能够从海上进入淮水之中的明军战船仍然较少,而明军的战船设计之初便是为了在海上作战,所有的形制都是福船和软帆船。

    这些战船的战斗力自然是没有汉军在淮水之上部署的淮水水师,在江河湖泊之上,没有火炮火器的时代,楼船这些内河战船的战斗力还是要强于福船。

    “荆襄水师也被诏令向东,他们将会经由大江开赴淮水,一路直达寿春周边,在此处构建防线。”

    淮河防线的核心重镇是寿县和合肥。

    历史上,东吴意图拿下汉魏控制的合肥,将防线推至淮河一线,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

    而南宋因为守住了合肥,使当时强盛无比的蒙元迟迟不能度过淮水,击破南宋,直到另一处重镇襄阳的陷落,才使得蒙元击破固守南宋。

    淮河和长江其实虽然水系不同,但是实际上却是有水道将其相互连接在一起。

    之所以说守江必守淮,这便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长江的水师可以通过这些河道源源不断的将补给、军卒运送到淮水附近。

    南北朝时期,南朝可以利用淮河和泗水等体系,形成便利的水上交通线,运送粮草、补给,持久作战。

    一过淮水,便从平缓的地带进入丘陵地带,同时密布的水网,也将会极大的限制北方的骑兵。

    只要把守住几处重要的据点,便可形成勾连之势,如果进攻军队选择对两淮地区的据点逐个击破,必然会陷入消耗战中。

    密布的水网以及水师的骚扰,会使得苦不堪言,漫长的补给线,不安全的水道,都将使得敌军的后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

    而如果绕过淮水沿线的据点,攻入扬州州内,则必然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

    “陛下可是已经决定准备退守淮南,迁都历阳?”

    刘协神色微暗,压低了一些声音。

    “青徐已失,兖州被三面合围已不可守,就算不放弃,迟早也要落入明军之手,只会是造成更多的损失,不如主动放弃,尚且可以保存部分兵力。”

    “兖、豫两州我已经安排绣衣使者和官吏转移百姓往南。”

    兖、豫两州注定要放弃,这些百姓人口都是财富,自然也不会留下,甚至那些城邑,刘协都准备全部烧掉,能带走的全部都带走,不能带走的就全部烧掉。

    给明廷留下一地的烂摊子,可以拖慢明军的速度,争取更多的时间。

    “如今最好的局面,只有退守南方了……”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但是有些时候就算是百般的不愿,也没有办法不低头,这就是现实的情况。

    殿内众人皆是沉默不语, 限制最好的局面就是能够顺利退回南方,暂时偏居一隅,保留下微小的火种。

    说实话,所有人都清楚前景昏暗。

    坐拥青徐之时尚且失败,现在实力大损退守淮南,又能够坚持多久?

    但是除此之外又能如何,他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尽力而为……

    军议仍然在继续。

    其实有一件刘协并没有告诉任何人。

    就算是这一看似成功率极大的声东击西方略,刘协心中都没有多少成功的底气,他很清楚差距的所在。

    这一战如果攻略淮水失败,那么一切就将终结,半分的机会都没有。

    作为天子,他要选择自己的死法。

    商纣王在鹿台自焚而死,周赧王献城跪地得以终老,秦子婴投降被项羽所杀。

    他不想和这些历朝的末代帝王是一样的死法。

    如果要死,他选择像个大丈夫一样,战死在沙场之上。

    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

    为社稷而死。

    这。

    才是天子的死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重生古代灾荒年:从窝在深山打猎开始撩乱逐春生我是限制文的女配大乾世子爷明末奇幻演义相敬如冰皇爷他老房子着火了替嫁高门后死遁了扶鸾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