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而人类的愤怒通常就体现在表情上。
在生活中,人们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表情,来自迎面走来的路人的,与你交谈的熟人的等等。正常人一般会容易记住赞许的表情,而社交恐惧症患者则容易记住批评的。
所以同样是到街上走了一圈,正常人不会有太大的“收获”,而社交恐惧症患者则带回了无限的来自陌生人的“批评”、“愤怒”等等,尽管大多是他们自认为的。
为什么人类这种害怕愤怒表情的倾向被从远古遗传下来呢?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大自然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体现:
你想啊,看到对方不论是兽也好人也好妖也好,当他们凶相毕露时,能够害怕愤怒表情的人早就溜之大吉了,或者干脆就地装死,唯独你对这些个不感冒,还傻傻竖在原地深情对望,不叉你叉谁呢?
因此,会躲避“愤怒表情”的人更可能生存下来,从而将这种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样在人类所有种族中,就有了倾向于躲避那些侵略性强的和享有社会特权的群体的这种特性。
只是,过度躲避和敏感的下场就是可能罹患上恼人的社交恐惧症!
在我还住校那会儿,若是哪天在寝室中磨磨叽叽蹉跎了一日无所事事的话,便会心生悲凉,满腹怨气,抓住身旁的人吼它一嗓子:“我习得性无助了啊!”好为自己的虚度光阴找个开脱的理由。
到底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这次得再请出那条大狗,把它关进笼子里,然后旁边有人按响蜂鸣器,接着用电击痛苦地刺激它,顿时它就作困兽状,上蹿下跳,屁滚尿流。
多次刺激后,打开笼子,再按响蜂鸣器,此时,还未等电击,大狗便开始在笼子里满地打滚,颤抖求饶,把本可以趁机逃跑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我本来可以好好学习好好珍惜时间,却任它们流走了,让空虚鱼肉我,这就是我的“习得性无助”。
回到社交恐惧症,一个人偶然一次或者几次体会到社交的创伤,但自己事后被当时产生的痛苦所困,多次强化暗示后,便有可能对以后类似的痛苦产生“习得性无助”。
听说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小女孩,在课堂上偶尔一次发言不顺利,可能是结巴或者停顿,遭到了身边同学们的热烈嘲笑,这个痛苦一下子就被钉入心中,以后每每发言都和这次一样糟糕,而且愈演愈烈。
后来的情况是:在课堂上不能回答任何问题,因为无法出声;出门后不能去商店买东西,因为无法与营业员交流。但是私底下与家人朋友之间却不存在这样的障碍。
这便是因“习得性无助”而导致的社交恐惧症。
最后一个要说原因:
目前虽然还没有对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遗传学的研究,看看到底和基因有没有关系,但是研究者们已经确定了一些父母的养育方式将可能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发生:
①过于保护孩子,对孩子缺乏信任,缺乏情感支持。
②过度关注孩子服饰是否整洁和言谈举止是否得体。
③不鼓励孩子进行社会交往,从而妨碍了他们学习社交技巧来控制自己对社会的恐惧。
关于治疗,可采用认知行为的集体治疗:就是让一群难兄难弟们聚在一起,相互复述或者模拟能够引起恐惧的社交场合。例如,当一个人对在公众面前演讲极度恐惧时,大家就集体扮演他的听众,来一场模拟秀。
除此之外,还鼓励大家轮流吐露自己内心的痛苦,获得其他人共同的安慰,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也收获了来自社会的支持。
我就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企业家趴在一位十几岁懵懂少年的肩头放声痛哭……
苦难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在它面前,人们再也没有任何年龄、性别、层次、贵贱限制,世界顿时大不同了!
重口味心理室诊疗记录
①
网友求助
唉,社交恐惧症,曾经困扰我好久啊,我觉得更严重的是我对异性的恐惧。从小学开始我和异性就只说必要的话,比如该交作业了什么的,现在好多了,可是我一个异性朋友都没有。但是朋友给我安排相亲,明确是以谈朋友为目的,我就能有很多话说,所以我才能顺利恋爱结婚。不知道是什么心理,就是没办法和异性深交,只能是平时见面打招呼啊,说一些客套话什么的,如果再深入的朋友间一起吃饭出去玩什么的,我就特别排斥,去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如果吃饭的饭桌上有一个异性在场,我就觉得特别紧张。不知道这是不是说明心理有问题啊?
作者解答
不清楚这种对异性的恐惧给你的生活造成了多大程度的影响,如果很轻微的话,那你的问题可能只是某种性格所致。如果已经严重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建议你去专业机构做进一步的诊断。
②
网友求助
我觉得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心理疾病,像我自己就是:离开家的时候老觉得门没锁好,老觉得没带钥匙,非要回家确认才行。
到银行取钱的时候老觉得没取银行卡,出门老觉得裙子的拉链没拉上。
“害羞的膀胱”我也有,如果是没门的厕所,我就尿不出来。
伤口结痂快要好的一瞬间,喜欢再把它抠破,让它重新鲜血淋漓。
作者解答
是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果情况不严重,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否则反而会使之真正成为一个问题。生活不可能完美,人的心理也是。
第四篇 没来由的怕
没来由的怕——稀奇古怪的特定对象恐惧
“很久以来,大家一直认为绝大多数的恐惧症是由于经历了一件非同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引起的。例如,你过去被狗咬过,你就会患上对狗的恐惧症。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情况并不总是这样。创伤性事件是引起恐惧症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全部。
还有两个原因:替代经历和被告知经历。”
一个女孩在家中收拾衣物时突然发现一只蟑螂,她立刻唤来自己的男友,作瘫软状,梨花带雨地倒在他怀中:“人家可吓得不行了……”
小强见状得意地走了。
又一天,女孩又在家里收拾东西,恰巧又遇到这只蟑螂,但不同的是,今天男友不在。
女孩二话没说,上去一个扫堂腿把蟑螂卷飞,动作干净利落:“丫的,叫你又出来烦我!”
小强在地上滚了几圈后,纳闷,坐在那儿琢磨:“姑娘原来是一多重人格啊!”
哈哈哈,一个笑话就讲到这里了,但是应该有很多人害怕蟑螂吧?
尤其是很多女孩子,怕蟑螂怕到听说“蟑螂”这两个字都会毛骨悚然,可是你要问她为什么怕,她又说不上来。
这种没有明确理由的对特定物体(或场合)感到恐惧的症状就是特定对象恐惧症。
较为常见的有恐高症,幽闭空间恐惧症(电梯、地铁),对身体损害的恐惧症(如流血、打针、治牙),动物恐惧症(特别是对狗、蛇、老鼠和昆虫)。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稀奇古怪的特定对象恐惧呢?
暗处恐惧(黑暗、夜晚),气流恐惧(空气流动、通风、风),穿行恐惧(穿过马路),尖锋恐惧(锋利尖锐的物体,如小刀等),灰尘恐惧(灰尘),切割恐惧(割破,抓破,划伤),男性恐惧(男人,或与男人发生性关系),见人恐惧(人与人类社会),无限恐惧(无穷大),接触恐惧(身体接触,被触摸),废墟恐惧(废墟),孤独恐惧(单身、独居、独自一人)……
真是太多了,其中有你的菜吗?
如果有,也先端着,因为并不是说你对某样事物感到恐惧就是临床意义上的恐惧症,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对这对那的害怕,只有当这种恐惧对你的生活或行为产生严重的大量客观的负面影响时,才能被判定为真正的特定对象恐惧症。
尽管恐惧症会影响患者的社会和生活功能,但也只有很少数非常严重的患者才来就诊,因为患者通常有办法避免恐惧,比如说:一个恐高症患者会避免进入高层建筑或者高处;一个害怕空中飞行的人就选择别的交通工具出门;还有人有极光恐惧,就是害怕看到北极光,这个本来已经十分少见,干脆别去北极就行了。
同时,因为特定对象恐惧离大家如此之近,因此和社交恐惧症一样,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有一点和社交恐惧不同的是,在特定对象恐惧症中患病的女性要更多于男性;而与之相同的是,一旦患病却不治疗的话,将终生无法痊愈。
前面我们讲了精神分析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下面就要来介绍另一个主要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
华生此人仪表堂堂,所以也不难理解后来发生在他身上,作为丑闻轰动美国一时的那段婚外情。
怎么回事呢?原来在一次项目过程中,华生与他的女助手罗莎莉互生暧昧,越过了雷池。但是他的妻子和罗莎莉一样来自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族,谁的力量都不容小觑。于是华生任职的大学立即抛出两个选择给他:维持婚姻,或放弃事业。
华生那时的立场很明确:要美人不要江山!他选择离婚后与罗莎莉结婚,并且从此离开了心理学研究领域,转投广告业,两年后便在美国一家大广告公司任副总裁,收入远远高于他在大学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