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小说:和珅:二号人物作者:纪连海字数:3512更新时间 : 2017-07-31 03:58:19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新建校舍依官学的名称仍命名为咸安宫。

需要说明的是,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就应该是咸安宫官学从年久失修的尚衣监处搬至尚衣监西边的新校舍这一过程的亲历者。

1912年,咸安宫被火烧毁,后民国政府拨银在咸安宫址上建造古物陈列所,名“宝蕴楼”,作为文物库房。今仅存宫门3楹,南向开门,匾曰“咸安门”。

话说到了这里,我们便可以知道,学校办到了紫禁城内,可见咸安宫官学非同一般的特殊地位。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清朝的学校制度,以便增加对咸安宫官学重要性的理解。

清朝的学校,分成以下几类:

清朝的时候,在京师设立国学,以为全国最高学府。国学亦称太学、国子监。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是培养官僚的地方,设于京师崇仁里成贤街,隶属礼部。主官为祭酒,满汉各1人;次官为司业,蒙、满、汉各1人。另设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讲学的有博士、助教、学录。教学管理有“五厅”(绳衍厅、博士厅、典籍厅、典簿厅、掌馔厅)、“六堂”(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前三为低级班,中二为中级班,后一为高级班)。

学生来源于贡生和监生。监生有岁贡生(每年从州、府、县的廪生中挑选入监学习者)、恩贡生(逢国家大庆从州、府、县的廪生中挑选入监学习者)、拔贡生(乾隆七年开始,每隔12年从州、府、县的廪生中挑选入监学习者)、优贡生(学政任满后会同督抚从州、府、县的廪生中挑选入监学习者)、例贡生(廪、监附生,纳捐入监学习者)。监生有恩监生(为皇帝特许的监生者)、荫监生(官员子弟凭祖、父功劳为监生者)、优监生(由附生选入国子监学习者)、例监生(通过捐纳取得监生资格者)、举监生(以举人资格入监学习者)。

学生一般300人,住校。教材是《四书五经大全》、《性理大全》等,此外还有习字、习射。学生在低级班学习一年半,文理兼通则进入中级班,再过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则进入高级班。教学以科举考试为中心,学生在监内要练习作八股文,以应付以后科举考试。国子监有一些制度:一是按月考试积分,此法于顺治十七年停。二是历事制,即派监生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3个月,此制度康熙初年停。三是季考月课制,为培养监生的科举考试能力,祭酒3月对监生一考,司业每月十五对监生考试,这个制度实行的时间比较长。国子监在雍正后有所发展,争取到了较多经费,校舍也有所扩充。乾隆初年,对国子监的制度作了改革,严格了师生的选拔制度,加强了教学管理制度,增加了明经、治事科八股,监生肄业期满叙用也得到保障。道光末年,国子监开始衰落,教学制度有名无实,住校人数只百余人。同治二年,只40人。

旗学,为八旗子弟的学校,包括旗官学、八旗教场学、八旗蒙古官学、盛京(沈阳)官学、咸安官学、景山官学、八旗义学等。最初八旗各有自己的旗学,康熙、雍正时,先后设立了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皆隶属于内务府管理,专收内务府的八旗子弟入学。

宗学是为宗室子弟开的学校。顺治十年开始,学制5年,教习从满、汉人中选拔,读满书、汉书,兼习武艺。学生可以殿试授官。光绪三十四年宗学撤。

觉罗学是为觉罗子弟开的学校,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满洲八旗各设一学,总称“八旗觉罗学”。觉罗指努尔哈赤伯叔兄弟的旁系子孙,觉罗学学生从8岁以上30岁以下的觉罗子弟中挑补,每人每月给银3两、米3斗及纸张笔墨,并且冬天给炭、夏天给冰,待遇优厚。学生学成之后,与旗人一同应岁科考试及乡试、会试,并可考用中书、笔帖式、库使等官。觉罗学与宗学均由宗人府管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翰林院侍读宝熙奏准,将宗室、觉罗、八旗等官学改并为中、小学堂,均由管学大臣管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式裁撤八旗觉罗学等,改设八旗高等学堂及左右翼高等小学堂、初级小学堂。

府学、州学、县学是府、州、县设立的学校。其教官有正有副,正教官,府学称教授,州学称学正,县学称教谕,各1名;副教官是训导,员额不定。学生是童生经过入学考试,取得生员(秀才)资格再经过考试,根据成绩分三等:廪膳生,成绩最好,有一定名额,发给月米;其次是增广生,也有一定名额,没有月米;再次为附学生(附于诸生之末故有此称)。府学、州学、县学的课程教育内容为培养官僚而设置,有法律课,讲解清律;政治课,读卧碑;文化教育课,读《四书》、《御纂经解》、《性理大全》、《诗》、《古文辞》、《大学衍义》、《文章正宗》等。课程少,重点放在考课上。考课有月考、季考与岁考。

由于官学是科举的附庸,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严重脱离,教官迂腐,管理混乱,考试制度腐朽,月科、季考废弛,学风败坏,遂国子监取消坐监制度。晚清时期,官学已经名存实亡。

清朝私塾形式有:

一、教馆(或称坐馆),请老师到家里教学。

二、家塾,老师在家里办学。

三、义学(义塾),地方或家族在寺庙办学,教穷人家子弟。

这些私学从事启蒙教育,教授识字、写字和基本知识,学生基本上在5~20岁之间,以《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四书》为教材。在这些地方能学到一些东西,但这些私学强调死记硬背,而且体罚严重,严重地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私塾一直坚持到民国时期。

除上述官学、私学外,清代还有一种非正式的官学,叫书院。书院以往为私人创办,有的由士绅开办,设于名胜之地。清初,因为统治者害怕坚持民族气节的汉族知识分子利用书院宣传抗清思想,乃明令禁止,到雍正十一年才重新允许办书院。由于国家的支持,清朝的书院发展很快,由省发展到州、府、县,大约有4000所左右。书院的领导是山长,学生是已进宫学的生员和尚未进宫学的童生,选拔首先通过各州县的考查,再经过省道员和布政司的考查。清朝书院绝大多数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学校,但乾嘉时期,部分书院成为朴学讲研之地,在经史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从乾隆后期开始,书院开始衰落。山长滥竽充数,但向学生索取束脩,月课不行,滥用讲席……光绪二十二年后,山西、江西一些书院开始裁减诗文教学,增加近代科学文化课程。礼部要求各省效仿。光绪二十七年,清廷下令全国书院完全改为学校。

咸安宫官学招生的对象是八旗官员子弟。所以,我们可以说,在这所官学学习的学生,如果不是名门显贵之后,那一定是达官子弟。

咸安宫官学是当时京城最好的学校。这所学校实际上是一所国家高级干部培训学校,实际上是一所官员后备学院。

在当时,类似于咸安宫官学这样的学校在北京的皇城里还有一个,叫景山官学。景山官学同咸安宫官学一样,也是因为其办学位置在景山内而得名。在这里面读书的学生则与咸安宫官学不同,这里的学生都是内务府的子弟。

由这两所学校的位置和它们所招收的学生来源可以看出,咸安宫官学的名声要比景山官学高得多。

咸安宫官学的管理是极为严格的,负责管理学校的官员必须是翰林,学校内的普通老师也大多是翰林,极少数不是翰林的,也都是当时那个时代享有盛名的饱学之士。

有的读者心中会有疑问,和珅的家庭不是已经破落了吗?他的父母不是已经都去世了吗?他怎么能有资格上这么好的学校呢?难道这所学校是当时大清朝专门为家庭贫困而又刻苦好学的孩子举办的吗?他是怎么上了咸安宫官学这所当时京城最好的学校的呢?按照他们家当时的条件,即使托关系恐怕也上不成这么好的学校吧?谁还肯为一个无父无母、将来对自己一点用也没有的穷孩子帮忙啊?

其实,他上这所学校还真没用别人帮忙。这里有一个时间上的巧合——他上咸安宫官学在先,他父亲死在他上咸安宫官学之后,两件事只是在同一年而已。和珅的父亲死后,他的外公、曾经担任过总督江南河道提督军务的嘉谟出钱继续供养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在此读书——那个时候,不是大家族嘛,家族的观念还是很强的,和珅上学的钱还是有人给出的。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像来源于和珅这样家庭的“穷学生”,这所学校里还真的是很少能够见到的。

有的读者就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和珅他在这样一所富人学校里面,他能否适应呢?别的富人家的孩子能不欺负他吗?

要说起来,一开始上学的时候,和珅还真的有一些不太适应,还真的是有些不怀好意的人经常地欺负他。他经常遇到类似下面这样的事情:

有一天,和珅的一个同班同学——一位大官的孩子,他写了一首诗,这个诗是骂老师的诗,讽刺挖苦老师的,他写完这首诗以后,在诗的下面提笔写道:和珅作。这个同学不但说这首诗是和珅写的,而且还掉头找到了老师——老师刚一来上课,他马上就从座位上下来,告诉老师说:“老师,给您,这张纸上的打油诗是我亲眼看见和珅写的,他写诗骂您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虚伪丈夫装情深?八零离婚再高嫁诡异调查局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无限:我,龙脉术!当妾说我不配?嫡女重生掀朝野夺凤位天赋太低被群嘲?我一剑破天七零娇美人,撩得冷知青心肝颤重生后,我送渣女全家坐大牢长公主娇又媚,高冷摄政王心肝颤一品麻衣神相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