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小说:和珅:二号人物作者:纪连海字数:3651更新时间 : 2017-07-31 03:58:20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看出来了吧,母子之情跃然纸上。

每当崇庆皇太后大寿之时,乾隆皇帝总是不惜财富,把寿庆办得隆重喜庆,场面宏大,让母亲满意、高兴。当时的一篇文章就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乾隆皇帝庆祝崇庆皇太后六十大寿时的情景,极尽人间能事:

十余里中各在分地,张设灯彩,结撰楼阁。天街本广阔,两旁遂视市廛,锦绣山河,金银宫阙,剪彩为花,铺满卷屋,九华三灯,七宝之座,丹碧相映,不可名状,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依童妙伎,歌扇舞衫,后部未歇,前部已迎,左顾右惊,右盼复眩,游者加入蓬莱仙岛,在琼楼玉宇中,听霓裳曲,观羽衣舞,其景物之工,亦有巧于点缀而不甚费者。或以色绢为山岳形,锡箔为波涛纹,甚至一蟠桃大数间屋,此皆粗略不足道。至如广东所极翡翠亭。广二、三丈,全以孔雀作屋瓦,一亭不啻万眼。楚省之黄鹤楼,重檐三层。墙壁皆用玻璃高七、八尺者。浙省出湖镜,则为广榭,中以大圆镜嵌藻井之上,四旁则小镜数万,鳞彻成墙,人一入其中,即一身化千百亿身,如左慈之无处不在,真天下奇观也。

这一大段烦琐冗长的描写,足以表现出当年祝寿的盛况,也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他的生母崇庆皇太后的挚爱。

每当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寿诞之日,和珅都会与侍卫们一起,亲自抬着崇庆皇太后的凤辇。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心中不由得更加看重、欣赏和珅。

乾隆皇帝孝顺他的母亲到了什么地步?乾隆皇帝每天命令宫女给他的母亲梳头,把掉在地上的头发一根一根捡起来,最后等到他母亲去世以后,把所有的头发都集中到一个盒子里,专门用黄金铸一个金发塔。这个金发塔现在故宫里面珍藏着,外面是黄金的,里面是空的,空的盒子,盒子里面装的是头发。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1777年3月2日),出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693年1月1日)的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以85岁的高龄崩逝,时年67岁的乾隆皇帝悲恸欲绝,当即剪发,服白绸孝衣,为太后守孝。乾隆皇帝罢朝三日,长跪不起,就跟灵堂那儿,谁搀也不回家去。那个时候您觉得他是皇上吗?很多人都劝乾隆皇帝,劝乾隆皇帝要节哀,要慎重,要以国家为重,要以大局为重,只有和珅没有劝过乾隆皇帝一句话。乾隆皇帝跟那儿跪着,他也在那儿跪着,乾隆皇帝不起来,他也不走,他自始至终陪伴着乾隆皇帝,一句话都没说。和珅没有劝过皇帝一句话,这个时候和珅知道一切语言都是多余的。三天以后,乾隆皇帝瘦了,和珅也瘦了。您想呀,别的大臣都劝乾隆皇帝节哀,只有和珅陪着乾隆皇帝一起伤心、一起怀念皇太后,这情分就不一样了啊!

后来,乾隆皇帝作诗一首,记录了他对故去的生母崇庆皇太后的深切怀念:

游岁黑甜何处乡,从容掖辇祗如常。

孙曾侍宴到不代,歌舞行时娱一堂。

忽尔醒来余寂寞,泛焉涕出切悲伤。

因思向日即真者,非梦原都是梦场。

由于乾隆皇帝的宠信、和乾隆皇帝的情分,和珅的官职扶摇直上。他的权力之大,在大清朝296年的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武职——镶蓝旗满洲都统、正白旗满洲都统、镶黄旗满洲都统、步军统领;文职——内务府大臣、御前大臣、议政王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领班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办理藩院尚书事;学职——殿试读卷官、日讲起居注官、《四库全书》馆正总裁、石经馆正总裁、国史馆正总裁、翰林院掌院学士;钱官——崇文门税务监督;内职——兼管太医院、御药房事务;爵位——太子太保、伯爵、公爵。





读懂皇帝的精神世界


在任何一个社会,人们都会有一定的信仰;在任何一个社会,统治者都会宣传一定的主张,使之成为人们必需的信仰。没有一个主流信仰的社会是非常危险的。

在我们中国的封建社会,社会的主流信仰无非是儒、释(佛教)、道三家。在这三家中,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伦理思想,是一种治理国家的基本主张,而不能成为人们的一种信仰,而产生于中国本土的道教的影响程度则远远不及佛教。

清朝的乾隆皇帝崇奉佛教中的喇嘛教,这不仅是他个人选择的信仰,也是清王朝通过尊奉藏传佛教,与生活在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新疆、内外蒙和东北地区的蒙、藏民族建立强大有力的共同的精神信仰的纽带。清王朝的皇帝通过喇嘛教控制了东北到西北、西南的广大地区。

无论皇帝信仰喇嘛教是出于何种目的,那对于和珅来说都不重要。他信奉的是:皇帝崇奉喇嘛教,于是我也要崇奉喇嘛教。共同的宗教信仰就成为了和珅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三项基本条件。

乾隆皇帝不但崇奉喇嘛教,而且对喇嘛教的经典颇有研究。乾隆皇帝还曾主持翻译并刻印了《满文大藏经》。

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世界的三大宗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在中国都有其信徒、组织和活动场所。其中,佛教分汉语系佛教(公元前l世纪传入)、藏语系佛教(7世纪传入)和巴利语系佛教(13世纪传入)三大支。西藏佛教,指的就是这三大支系中的藏语系佛教,通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喇嘛教,属于佛教中的密宗,7世纪传入中国。15世纪初,青海人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改革了藏传佛教,把藏传佛教的教义与当地民间信仰相结合,创建了喇嘛教,称“格鲁派”,因格鲁派的喇嘛僧人头戴黄色法冠,身披黄色袈裟,故喇嘛教也称“黄教”。

喇嘛教作为佛教的一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与其他教派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与被称为“显教”的汉地佛教相比,“显教”以理论探索为主,而藏传佛教以“密教”为精髓,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俗信为其主要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印契(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结合的修行方式。

和珅知道乾隆皇帝崇奉喇嘛教,于是自己也认真研习喇嘛教的经典。很快,和珅就达到了能同乾隆皇帝一起“修持密宗”的程度。在这方面,他们能够做到心意相通。

不少清人笔记中记载着关于和珅同乾隆皇帝一起“修持密宗”的事。

乾隆皇帝当满60年的皇帝退位以后,湖北襄阳地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

白莲教,传说是达摩祖师在中国所创立的一个佛教宗派。其实,中国的禅宗也传说是达摩所创立的。白莲教与禅宗,显然是两回事。然而白莲教的“莲”字含有佛教的意味甚浓。它的教义,简单说来是:天上的弥勒佛即将降生人世,成为人间的救世“明王”;奉他的人,须悔罪、祈祷、吞符、吃素,然后劫数可逃。

白莲教原称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创。传入中国以后吸收了佛教许多因素。中国的唐朝政府一度对它宽容,不久又将它查禁,于是摩尼教成为“邪教”转入地下,变成了秘密结社。宋朝与元朝的政府也把摩尼教视为“邪教”。中国的摩尼教教徒于是改称其宗教为“明教”,而元朝末年的韩山童及其儿子韩林儿,便成了“明王”。

“白莲教”三个字,不是“明教”的别名,而只是教外人用以称它的一种绰号。韩山童父子的“反元”运动,到了朱元璋的手中获得成功。朱元璋受韩林儿之封做了“吴王”,也奉行了韩林儿的年号“龙凤”。朱元璋本是明教的一分子,因此在做了皇帝以后,定国号为“大明”。但是他不能容许一个有力量的秘密结社活动于他的专制统治之下,于是又雷厉风行地禁止“明教”。他想不到,在他的帝国崩溃了一百多年以后,又有白莲教的教徒树起“反清复明”的旗帜,想捧出一个小孩子来当皇帝,说这小孩子姓朱,是他的后裔。

这小孩子,据清朝的官吏说,不姓朱,姓王,名叫发生。时间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地点是河南鹿邑,策划的人是刘之协。他们的领袖,叫作刘松。刘松这时候已经因为曾经在家乡安徽北部传教而被捕,在甘肃充军。到了甘肃以后,他又传起教来,被陕甘总督勒保逮捕,于严刑拷打之下供出了刘之协、宋之清以及在湖北、四川、陕西的若干教徒的姓名。陕甘总督勒保慌忙将刘松处死,奏报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便下旨有关各省的总督、巡抚捉拿白莲教教徒。小孩子“王发生”很快就被捉到,充军到伊犁。刘之协溜走。在湖北,武昌府的同知(副知府)常丹葵得到巡抚毕沅的命令以后,一捉便捉了几千人。

当然,常丹葵的动机并不是为了替清朝扑灭白莲教,而是借此“大捞一笔”。在这几千个老百姓之中,真正是白莲教教徒的极少。常丹葵将他们一律严刑拷打,甚至用钉子钉在墙上。肯出钱的,不久便宣告无罪释放;不肯出钱,或是无钱可出的,便继续在牢里受罪或是砍头。武昌以外,各省、各县的地方官,像常丹葵这样的不在少数。结果是民怨沸腾,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被清廷称之为“川楚教匪之乱”。

在随后的九年时间里,川楚白莲教起义军纵横驰骋于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甘肃五省,教号称“八大主力”,是为:达州(今达州市辖达县)青号徐天德,襄阳黄号姚之富、王聪儿(姚之师母),太平(今达州市万源县)黄号龙绍周,襄阳蓝号张汉潮,通江(今巴州市通江县)蓝号冉文俦,襄阳白号高均德,东乡(今达州市宣汉县)白号冷天录,巴州(今巴州市巴中县)白号罗其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小马宝莉:平凡小马霸道总裁的小甜心林柔柔白手起家,蝙蝠侠干碎我的致富梦灵气复苏:我一条小蛇,你让我去统领龙族?穿书反派的逆袭诸天之笑傲第一剑邪巫BOSS只想低调发育拍戏的我,怎么成世界第一了?马头墙下好柿成双七零离婚搞学业,二嫁军少赢麻了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