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年春。
春风送暖,绿柳扶苏。春天犹如一个画卷,以大地为纸,轻风为笔,涂满了蓬勃的色彩。
地处浑源州的北岳恒山被春雨点缀后,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环视群山,似乎近在身旁,伸手可触。巉岩巨峰,绵亘不绝,穿山越谷的涧水,萦洄交错,如同素练横陈,长缨牵引。
恒山横亘于山西北部高原与冀中平原之间,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娘!我想去爬山!”一处山水相间的庭院内,年仅六岁的栗毓美突发奇想想要出去梧桐踏青,攀登恒山后背。
“正好你父亲这几天事物繁忙,出去散散心缓解一下心情。”栗雨亭极需一个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来消弭内心的苦恼,排遣对弊政的愤恨。
“我这就去叫父亲!”栗毓美蹦蹦跳跳地跑去家中的厅堂,脸上写满了天真可爱的笑容。
“娘说要去恒山郊游!”栗毓美笑声四溢,像晨曦中的阳光,脸上洋溢着活力和朝气。
“我们的含辉长大咯!”栗雨亭看见从丫丫学语到如今茁长成长聪明伶俐乖巧懂事的孩子,不由得自豪起来。父亲作为顶梁柱般的存在,一直以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教育孩子。
醇厚的家风家训对栗毓美影响极大。
一个好的家庭,不是大富大贵、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在于平常的生活中,相互谅解,温柔以待。
栗雨亭在衙门担任捕快,妻子知书达理,贤惠善良。日子不是很富裕但也过得幸福和谐。
这天夫妻俩将栗毓美沐浴更衣,捯饬了一番后。带上干粮和水,准备带孩子出去。
空旷的春山之夜,一轮皎月破云而出,清幽的柔光洒满山涧,山鸟惊飞,脆啼划破寂静。
“娘,马上到果老望岳亭了。”小栗毓美活泼好动,健步如飞不知不觉间爬上了山坳中间的一座错落有致的亭子。亭子四周花草参差,春光明媚。
“星垂天放弹”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吟诗作赋悠闲地坐在亭子里,面对无暇美景不由得吟咏了起来。
老者年过半百眉毛稀疏,两眼有神。恰似遗世独立的神仙,飘然羽化,远离尘俗。
只听得从远处传来一阵呢喃细语,声音略有些稚嫩从对如流道“月照海还珠”
只见少年身材小巧,对答如流,再定睛一看分明是一个未谙世事的蓬头稚子。
不过铿锵话语,浩然正气,使这位学富五车,博学多闻的老者为之所震,沉思良久难以置信。
听到这对仗工整,老者会心一笑,心想这孩子不仅聪明,举止有礼,更是天赋异禀,心中更是怜爱之情。
“含辉,慢一点!父母腿脚不便跟不上你。”此时栗毓美母亲累的气喘吁吁,脸色苍白。俨然体质孱弱,跟不上脚步。
她母亲穿一套浅湖色香云纱的衣服,三十岁上下,面目蔼然,她谈话的态度,又似爱怜,又似斥责。
“董如贤老师。”旁边穿梭山水的游客认出来这位鸿门大儒,不假思索喊了一声。
山西浑源州有位老学究,名叫董如贤,平生熟读经书,年轻时曾多次作为贡生参加过考试,都没有被录取,后来就在家乡开馆授徒,以教书为业。
乾隆年间,步行到京城,寻求仕途,无果而归。几次打击之后,逐渐打消了仕进之意,于是隐居著述。创立恒麓书院,以教学为生,从学者众多,常有数百人,声名远播。
“这是栗亭雨的孩子吧,果然是人中龙凤。”董如贤人品磊落高洁,学识渊博,学风严谨,深受当地百姓的敬重。
“犬子生性顽劣,未开教化,请老先生见谅。”栗毓美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是豁达大度之人,打小就教育他要与人为善,看淡得失,宽心为人。
董如贤侧着脑袋,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这孩子特有喜感,一脸的憨样,反应看似比常人慢半拍,实质透露出一股少年老成。
他十分志得意满赞叹道:“此子位业未可量也。”此时的栗毓美在花丛中嬉戏打闹,一片欢声笑语。
“令郎这等长大,想已开笔行文了。在下不揣,敢邀入恒麓书院何如?”他有礼貌,做事细致,风度潇洒,言谈举止温文尔雅。
“若得如此,感恩不尽。”栗亭雨念想犬子将及垂髫,早晚都要送他上学。况董先生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自然心安意遂,欢欢喜喜。
他的母亲心想:“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这孩子虽则年小,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行步端庄,言辞敏捷。
恒麓书院培养的人才济济,一个个学生进入乡试府试,一个个士子蟾宫折桂,平步青云。
古老的书院,在岁月里沉寂,在风雨中飘摇。它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梦想。
话说栗毓美虽然家中贫苦,可他从小聪慧,有过目不忘之能,几年下来,栗毓美成了私塾中最富才学之人。
家中父母见他天赋异禀,自然全力支持,期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栗毓美十七岁时参加了府试,没想竟得一秀才之名,后又被先生举荐,参加了乡试,又得一举人。
不过栗毓美胸有大志,不想就此定下前程,决定前往参加会试,如能金榜题名,那就真的光耀门楣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