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小说:中共中央与东北抗日联军作者:尚金州字数:3552更新时间 : 2017-07-30 07:51:46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同年1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讨伐、经济封锁和政治诱降,同时对杨靖宇悬赏缉捕。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杨靖宇不愧是真正的钢铁战士,是用特殊材料铸成的共产党员。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树皮或棉絮。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当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日军也被他感动了。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人物评价】

  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最优秀的代表,也是当之无愧的伟大民族英雄和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在1934年的中华苏维埃“二大”和1937年中央政治局12月会议上,杨靖宇先后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共中央七大准备委员会委员。1938年2月,毛泽东在同合众社记者王公达谈话时就曾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东三省抗日义勇军确有密切关系,例如有名的义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71] 1941年10月26日,党中央在不知道杨靖宇已壮烈牺牲的情况下,将他与毛泽东、朱德一起推举为在延安举行的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名誉主席团中的3位中共成员。1951年10月和1952年4月,经毛泽东审阅批准,杨靖宇和由他主持开辟的长白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被写入《毛泽东选集》第1、2卷注释。1953年1月1日,周恩来在视察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时又指示:“对杨靖宇将军这样伟大的民族英雄的事迹进行宣传非常重要,中央决定在吉林省的通化市修建杨靖宇陵园”。[72]1957年7月15日,朱德为靖宇陵园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73] 杨尚昆、胡乔木、曾三参加了杨靖宇治丧工作。[74]

  1958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在吉林通化靖宇陵园为杨靖宇举行了迄今为止对烈士规模最大的万人公祭安葬仪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向杨靖宇敬献了花圈,这是建国后毛泽东唯一的一次向烈士敬献花圈,也是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仅有的一次共同为烈士敬献花圈。中共中央在悼词中高度评价:“杨靖宇同志的英勇奋斗的一生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他对革命最坚决最勇敢,任何困难不能把他压倒。他对党是最忠实的,时时刻刻都尊重党的组织和党的纪律,他热爱人民,和人民真正打成一片。他善于团结群众,能够把各族人民为共同的事业而团结在一起。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75]郭沫若、谢觉哉、彭真、陈云也为杨靖宇题词或撰写了悼念诗文。

  中共中央对杨靖宇的高度评价,其实质也就是对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及其主体部分东北抗日联军的充分肯定。正如中共中央在杨靖宇悼词中指出的:“东北抗日联军当时面对着中国民族最凶恶的敌人——日本侵略者,处境虽然十分困难,但是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到底,充分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民族在任何敌人面前决不低头的伟大精神。在这场斗争中。许多共产党员和许多爱国志士流尽了他们的鲜血,付出了他们的生命。杨靖宇同志就是在斗争中英勇牺牲了的一个伟大的战士。我们今天来纪念杨靖宇同志,也就是纪念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光荣牺牲了的一切革命战士。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一个部分……杨靖宇同志和在东北地区领导抗日游击战争的其他共产党人坚决执行党的方针,他们和东北各族人民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并且团结了一切爱国的力量,在党中央领导下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给了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76]

  第二节 对杨松(吴平)的高度评价

  【人物简介】

  杨松(1907年11月14日-1942年11月23日),原名吴绍镒,在东北时化名吴平,1907年11月14日出生在湖北省大悟县四姑墩大吴家一户知识分子家庭。1921年,考入武昌中学,学校是董必武、陈潭秋创建,“五卅”运动前夜,经常参加董陈主持的会议;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叶挺为首的北伐军攻克武汉后,积极参与宣传工作;1927年2月底,经团中央介绍,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不久,转为中共党员,后到列宁大学工作……1931年,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往海参崴工作,负责处理满洲问题,参与了东北地区党组织的领导工作,先后任中共吉东局特委书记、东北抗日同(联)盟军第四军政委(军长李延禄)。1938年至1940年,他在延安任中宣部副部长兼秘书长,并执教于马列学院。1942年11月23日,因病在延安中央医院与世长辞,时年仅35岁。

  【人物评价】

  杨松是东北抗联最主要的政治和党务工作者,他曾先后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吉东巡视员、吉东特委第一任书记等职,也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中唯一亲临东北前线的领导同志。在东北工作期间,杨松全面贯彻1933年《一·二六指示信》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1935年6月3日指示信精神,加强东北地区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部队整编工作,努力纠正在统一战线和对待朝鲜同志问题上的严重“左”倾错误,积极探索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规律,制定和实施符合东北实际的方针政策,并对创建和维持国际交通线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期间,杨松历任共产国际七大代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秘书兼翻译、中央代表团满洲问题委员会委员、斯大林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第八分校(即抗联干部学校)教师等职,自1935年10月2日起担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中国问题顾问;[77]主持或参与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等重要文献。同王明、康生迫害抗联同志的行径进行了坚决斗争,保护了在苏联学习的一批抗联干部。

  1938年杨松返回延安后,成为在党中央工作的抗联最主要领导人,一直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通过同杨松的多次接触,毛泽东对东北抗日斗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同杨松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和私人友谊。当时毛泽东数次与杨松散步聊天,并请他们夫妇到家中进餐作客,这在毛泽东与其他同志的交往中是很少有的。到中央工作后,杨松历任中宣部第一副部长(主持日常工作)兼秘书长、中央宣传委员会委员、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委员、马列学院教师、《解放日报》总编、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实际主持工作)等职,并被毛泽东指定为他会见苏联同志的翻译,成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思想理论、外事,特别是东北工作方面的最主要助手,在党内高级领导干部中,杨松较早拥护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他强调:“中国的马列主义者若不把马列主义具体地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中去,若不把马列主义中国化,就不能使马列主义更加深入中国,就不能更加充实和发展马列主义,只把马列主义当作了教条来背诵。反之,假如我们能把马列主义中国化,或说使中国各门学术马列主义科学化,那么不仅充实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并且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而在全世界的人类文化中获得自己的光荣灿烂的地位”。[78]在杨松负责的各项工作中,东北工作仍占有重要地位,遵照毛泽东“你们在东北的工作是英勇的、顽强的,东北地区人烟稀少,群众中革命工作基础差,党的力量又薄弱,经常没有饭吃,没有水喝,冬天没有棉衣,伤病员没有医药,你们仍然组织起来抗日联军,没有子弹用大刀、长矛同日本人战斗,这种精神要向全国推广,让他们向你们学习,在中央的会议上再讲一讲,让大家都知道,中国抗日战争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国的抗战是一定会取得胜利的”[79]指示,杨松先后在1938年3月23日政治局常委会议和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党中央详细汇报了东北抗联的斗争状况,为党中央领导东北抗日斗争、总结抗联经验教训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明末奇幻演义相敬如冰大乾世子爷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替嫁高门后死遁了重生古代灾荒年:从窝在深山打猎开始撩乱逐春生皇爷他老房子着火了我是限制文的女配扶鸾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