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前几天,我又专门给你们省委政策研究室的同志写了信,建议他们推荐甘肃办的公开发行的杂志全文转发你们的文章。”据我所知,后来,确实是在沈教授的建议下,省委政策研究室派热心的蔺京林和郑钰两位处长,在百忙中先后专门跑到甘肃省委党校、甘肃社会科学院、《党的建设》杂志社、《甘肃日报》社等单位推荐转发全文。可是,只有《甘肃日报》于3月12日转发了一部分。在此,我要感谢沈教授的支持,也要感谢省委政策研究室腾出《调查与研究》有限的版面发表我的文章,感谢蔺京林、郑钰等同志的鼎力支持。
对《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一文,沈教授大体有四个方面的评价。其一是说写作的观点是正确的,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他说,历史唯物主义观有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人民群众具有无穷伟大的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不管是学习历史、总结历史,还是开展工作、加快科学发展,在盯着极少数伟大人物的同时,要更多地看到由无数“小人物”组成的人民群众。善于发现人民群众中的典型“小人物”,记录下他们的活动,这是最好的最真实的历史记录。《前前后后》记录的是以张自强为代表的一批“小人物”的活动,所以,整理写作的世界观是对头的。其二是说记录的事件很有价值。一方面,记录了30年前陇西县探索实行包产到户的过程,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公之于世,丰富了全国探索实行包产到户的历史内容。另一方面,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往往是粗线条的框架,缺乏有血有肉的具体内容。就是距今仅有30年历史的包产到户,从现在看,尽管全国各地有一些记载资料,但普遍缺乏具体而翔实的内容,即便是安徽省小岗村18个农民冒杀头坐牢风险搞包产到户的记载,也不例外。《前前后后》一文叙述陇西包产到户的内容翔实、过程生动,让人们既看到历史的框架,又看到一砖一瓦,既看到历史的经络,又有看到丰富的内容。所以,我建议你再花些气力,把陇西县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偷偷试办、公开试办、全面实行包产到户的事,全方位的、系统的反映出来,最好整理编纂成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供人们研究包产到户这一段历史。其三是说文风朴实。他说文章丝毫没有装腔作势的文风,没有一句估屈聱牙、让人难懂的话,完全是群众的语言,可谓朴实无华,人人能够看得懂、听得明白、理解得来。如果能经常用这种文风这种语言反映基层的情况,说出群众的心声,宣传中央的政策,那就不错了。其四是说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事件给予的启示。他说:以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的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解决群众的问题,改革哪些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工作方式。【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3月10日左右,我收到了《学习时报》。3月12日至15日,我高兴得既向沈教授打电话,又给他发电子信件,一边感谢他的支持,一边告诉他,我已经全身心投入到系统整理陇西包产到户的资料中,现有几个书名,请他给我确定一下,哪个更好。沈教授听后,也感到高兴,就顺便说他早先与胡耀邦在党校共过事,耀邦担任党的总书记期间十分关心定西、也多次到过定西。最近,他编纂了一本名为《胡耀邦诗集》的书,想送我一本。同时,他托付我打问一下兰州军区政治部下面的文艺创作室里一位叫姜安的女作家的联系方式,想把《胡耀邦诗集》送她一本。我说:“说来也巧,胡耀邦总书记去陇南时,就是由张自强书记接待的,是不是给张书记也赠送一本。”我从有关资料上看到,沈教授不但与胡耀邦共过事,而且在胡耀邦的直接领导下,直接参与当年很有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一文的修改和发表,为全党全国从极“左”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从“两个凡是”束缚中走出来,做了很大贡献。后来,沈教授在研究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如今,他寄的书我已经收到,并阅读欣赏着,充实着我的生活,丰富着我的知识,净化着我的心灵,也激发着我的工作热情,坚定着我的理想信念。他托付我做的事情我做了,并及时给予回答。
3月19日,沈教授以一个知识分子特有的高贵品质,很认真很平和很负责的给我回了一封电子邮件。他说:“张全有同志,关于书名,我想了一下,是否可考虑:1红崖湾的秘密:1978年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实录,2红崖湾的故事:1978年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史记,仅供参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6月。11日,蔺京林说沈教授向郑钰要几张张自强书记的近照,要我把手头有关张自强书记的照片寄一两张。我寄了之后,沈教授说,他想要张自强的单人照,最好能表现出张自强的气质和性格。我不经意问问:做什么用。他说:“现在还不确定。我想,如果有机会,还要继续宣传和记载。”事后,我向张自强书记说明了情况,请他配合,予以支持。
大概是9月初,我从网上无意看到《1978秋:红崖湾搞起了包产到户》一文,立即细搜索,原来是沈宝祥教授将《陇西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一文的原始稿件,推荐给《胡耀邦史料信息网》。该网8月31日将《陇西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挂上网页,还加上了沈宝祥教授6月4日写的题为《1978秋:红崖湾搞起了包产到户》的说明。
11月3日,我从《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上看到,2日的《学习时报》第6版刊发了沈宝祥教授的《有关农村改革起步的三则史料》,(后来《中国农业信息网》、《大众网》、《中国农业知识网》、《中共中央党校网》、《中国新农村建设网》、《山东省农业信息中心网》、《泉州农村信息网》、《学习时报网》、《浙江省庆元县农业信息网》等许多家网转发,一些教育机构还将其列为教学参考资料,如《湖州师范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也转发),立即给沈教授打电话,想感谢他对陇西实行包产到户事件的再研究再认识和再肯定再宣传。但一连几天都没有打通他的电话。无奈,9日(星期一)下午16时7分,我给他发了一个电子邮件,一边“谢谢沈教授再次研究陇西包产到户,给予很高评价”,一边请他指导我写的《红崖湾及陇西全县实行包产到户的特点、意义和启示》一文。
10日(星期二)上午1时16分,沈宝祥教授给我发电子邮件说:“张全有同志:你发来的两个材料都收到,谢谢!我现在在加拿大温哥华,要在这里住一段时间,可能在春节前后回国,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邮箱联系。沈宝祥”
11月10上午,看了他的回信后,我又给沈宝祥教授发邮件说:“您好!我现在有两个新打算:一是编一本红崖湾十二户人家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史,以展示包产到户和改革开放的威力;二是为小岗村与红崖湾结对合作共发展当桥梁。沈教授,红崖湾还落后,我想请您在适当的时候来这里看看。我们应该为她做点事才对。中央提出东部西部合作,市场经济也有这个要求。安徽能派出省财政厅的同志帮助、带领小岗发展,甘肃也应该做到。您有条件的话,向甘肃的高层领导吹吹风。我想您有很大很多的优势,能够帮我做这个工作,比如介绍一下安徽的领导、小岗的领导。请您考虑。张全有”
很快,11月12日(星期四),上午4时52分,沈宝祥教授来信说:“张全有同志:你来信所说的打算,据我看,1,收集红崖湾十二户人家发展状况,作为资料积累是可以的,如果材料积累到其中有几户达到较富裕的程度,更为比较好了,这可能要若干年后。2,与小岗村结对子,我不知可行不可行……3,我最近在学习时报发表的文章……,对甘肃是一个表彰,也是一种支持,如果要利用,这篇文章甘肃是可以利用的,比如,让有关领导和部门看到这篇文章,在甘肃省的有关刊物转载,如调查与研究。总之,甘肃应当珍视。要我到红崖湾看一下,如果有机会,我是应该去的。沈宝祥于温哥华”
为了如沈宝祥教授所说“让有关领导和部门看到这篇文章,在甘肃省的有关刊物转载,如调查与研究。总之,甘肃应当珍视”,我也做了一些宣传工作。11月3日,通过电话向当年亲历陇西包产到户的当事人张自强等汇报说,沈宝祥教授在《学习时报》撰文,把红崖湾与小岗村放到一起,在时间排序上早于小岗,并提出要对“若干年来说惯了的一些话,作些调整,”即调整“小岗村的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缕曙光’”的说法。同时,向关注陇西包产到户的南开大学刘纯彬教授用手机发短信宣传,正在广州的他听到沈宝祥教授的观点后,立即给我回短信说:“还历史本来面目,实事求是。我所以跑去陇西,正因为此。定西市委书记不知是否看到。这是巨大无形资产对定西发展。”11月4日,我向定西的很多领导和朋友发短信,也算大力宣传此事。11月5日,到兰州专门向甘肃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贾廷权同志全面汇报陇西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及对其的调研情况与《学习时报》上所发表的沈宝祥教授的《有关农村改革起步的三则史料》一文事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