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我道:“佳佳说得很对,按照现在标准汉语语法,鲁迅的文章里就是有一些病句。因为他生活的时代,白话文才刚刚走上文学舞台。还没有语法标准,加上鲁迅文章中大量的江浙方言,按我们现在的标准,确实是有些病句的——大家记住,这样的句子出现在第三题改病句里就当病句处理,出现在阅读理解里就当创作手法处理。”
方明山举手回答说:“我觉得鲁迅太严肃,总是皱着眉头、板着面孔。太灰暗,看问题很尖锐,反映了很多社会现实,是个革命家,无产阶级战士。人很好,但让人有点……有点不轻松。”
我点点头道:“这个印象也是很多人的印象。我们看到所有鲁迅雕塑都是一脸阴郁,愁眉苦脸,短发竖立,目光犀利,面庞消瘦,凝重而严峻凝望着远方的样子,仿佛不这样就就衬托不出他忧国忧民的伟大。出于政治需要,他被捧为文学上唯一的一尊神,因此他必须被严峻,被拥有政治信仰,被贫穷清高……把人当成神,这本身就是错位解读,不符合唯物主义思想。围绕着鲁迅和鲁迅的作品有太多错位解读,或者说被错位解读是作家的宿命?鲁迅给人造成的印象是特殊年代的一种政治需要,而用政治解读文学本身就是错位的。我可以很负责人的告诉大家,活中的鲁迅,不仅不算严肃,而且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嘴馋;爱看电影,好莱坞大片都不落下,不管什么思想进步不进步,言情侦探恐怖都爱看,很三俗;爱坐汽车兜风,没事就带着爱人孩子坐车玩一圈去,在当时这是很奢侈的行为,至少谈不上清贫节俭;他算比较有钱的,当时的文人不像现在这么不值钱,他也爱钱,为了钱写过公文,当过不大不小的官,为了稿费跟朋友吵过架;他背着原配妻子玩过一场师生恋,就是他的学生加第二任妻子许广平,还跟——当时是很多人反对的。但鲁迅他自己说过:战士也要吃饭,也要睡觉,也要性交,这才是真正的人。有意思的是,当第一尊鲁迅的雕塑被雕刻成功时——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看见的这幅刺猬样子——鲁迅的妻子加学生,也就是许广平被邀请观看后半天没有说话,后来小心翼翼地讲到:雕得很像,但是不是雕得太严肃了一点?先生不是这样子的。结果差点被批判。用政治解读文人与文学必然会出现这种让人啼笑皆非,却又不敢啼笑的情况,文艺有自己的准则,傅雷对“美”的定论是“真”,但对于政治来说真相不重要,屁股的位置最重要,两者一对话,基本杯具,这就是广东人所说的鸡同鸭讲。”
第6节
武珉回答道:“我觉得鲁迅很爱国,很有革命精神而且胆子很大,敢于批判现实,不惧怕反动派的屠刀,也痛恨日本人。”
我道:“爱国是不容置疑的,敢于批判现实也是对的。至于不怕反动派的屠刀这就很难说了。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怕不怕不能臆测,因为我手头也没有先生直接面对屠刀的资料,所以老师不敢断言。但他做过政府高官、做过教授、写文章又尖酸刻薄专写阴暗现实,政府有人不喜欢他是肯定的,所有独裁者一定是喜欢喜鹊讨厌乌鸦的,甚至养着一群喜鹊一样的鸟人。但我手头确实也没有当局直接迫害他的资料,这种不上档次的事情国民党反动派那群王八蛋也做过一些,但好像并没有发生在先生身上。据我的了解,先生在整个民国拿的薪水都挺高,没有直接面对过刺刀。恐吓之类的可能有。所以先生才经常往租界里跑,也就是那个写成且介亭集的地方。我想政府对先生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折磨,先生很爱国,而政府干的事又经常太不上档次,先生就时常要想,骂还是不骂呢?这种精神折磨很厉害,骂存在着人身风险而且经常骂了白骂?不骂中国还有救吗,总需要几个呐喊者吧?所以先生很焦虑,很喜欢半夜起来走来走去的抽烟。至于痛恨日本人,这至少不应该是全部事实?——嗯——先生跟日本很多人关系挺好的。”
夏小华回答道:“嗯——他长得不帅,文章难看——我觉得还是郭敬明写得好!”
“咳……咳……”我喝了口水,道:“介个…….你果然有品位……还有其它看法吗?”
“阮华梅同学,你说说。”
阮华梅道:“柴老师,你是了解我的——我从来不读书——更不读语文书。”
我点点头道:“你更有品位。”
……………………………………
抬望眼,我突然发现教室后面突然多出来一个女孩,那女孩瘦高瘦高,穿着绿色套裙,算不上很漂亮,但挺耐看的那种岭南妹,她呵呵地笑了起来,那笑容叫一个——啥词来的——纯净。她时不时地记一下听课笔记,时不时又拿起公司唯一一部单反相机,对着我和学生拍来拍去。
公司来新老师了,我怎么不知道?
我拿着粉笔写了一些板书,又忍不住偷偷地瞄了她几眼。
(9)
我总结道:“现在我说说我眼里的鲁迅——个人看法——其实所有的文学解读都是个人看法。在我眼里,鲁迅就是一个抽烟的作家。其它上纲上线的都是误读。但不被误读的作家和作品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比如他很严肃,这个刚才讲过了,是一个误读。至于他是革命家,恕我直言,我通读鲁迅的文稿,没有看见他有过成熟的政治主张,我个人认为先生更接近一个怀疑主义者。但他确实是革命家,这是指精神方面的革命。他为什么要革命呢?因为他的老乡在精神方面实在太不成气候了,不是期待着青天大老爷,就是奉承着青天大老爷,又或者想干掉大老爷自己做大老爷。因此中国才只有了两个年代,想做奴隶的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年代,用一句佛学里的话,这是整个民族共业下造的果。更荒唐的是奴隶们总觉得奴隶主中能出现几个好人挽救自己,也就是所谓的清官崇拜——这就好像有一群羊总是期待狼群中会出现几只恋上自己的狼。老实说没有这么笨的羊——喜羊羊不是说了吗?虽然我只是一只羊,但羊的聪明超过你想象——在动物世界里这只能是猪的逻辑,而中国不应该是猪逻辑公园——因此鲁迅革命了。鲁迅并不想自己这么尖锐,所以他的遗嘱是忘记我。他还跟人讲不要让孩子看他写的《野草》——那不适合孩子看。但他又没法不尖锐,因为现实中他爱着的同类精神世界太缺乏“美感”了,他总觉得房子着火了,先醒来的人有义务叫醒还在睡的人,但醒来的人甚至一定会痛恨吵醒自己清梦的家伙,所以鲁迅一边呐喊,一边彷徨。先生的作品,一直探索的是国人的精神世界,他嘲讽国人一些幼稚想法,想拯救的也是同胞的精神。他最终要引发的是精神革命,精神愚弱的国民身体是不值得挽救的——学过《藤野先生》的都知道,这就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因此,探索人性和人的精神,推动精神的进步——这才是作家鲁迅干的事,也是该干的事——它高于政治,也比政治更持久,可是遭遇政治时也注定脆弱和无力,像《红楼梦》里妙玉碰到了山贼……咳….咳…先生这样的呼喊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深受欢迎天下影从,他几乎和同时代的一半以上有名的文人吵过架,争议、非议、攻击、误解围绕着他的生前生后,盖棺也不能定论。我们必须很遗憾的说一句,先生想做的事业谈不上成功,先生这样大智慧的人一定也清楚:他没办法成功,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办法成功。谁都无法超越自己的时代。因此,鲁迅的伟大是:他是在绝望里寻找希望,在悲观中努力乐观,在无力中坚持前行,在痛苦里期待安宁——也许,这也是他抽烟的原因?”
“顺便说一句,大家从小学开始一直在练习的中心思想:通过什么的情节,反映了什么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大家从小都做到大吧?这个文学解读模式就可能是错的,至少也值得商榷。这样分析文学作品,不可避免的让艺术变成政治的附庸。这种文艺观点来源于前苏联。其实就是让文学比附于现实。而现在文学理论界比较流行和公认的观点是文学是一个“自足”的体系,他并不需要比附于其它东西,就像一个天才的孩子用沙子弄成个沙塔,漂亮就是沙塔存在的全部价值。至于别人从沙塔上看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那与孩子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嗯——同学做课后题第五题时注意格式,本文中心思想,一定要分三部分写:通过……反映了………表达了……明白吗?每个部都是两分。”
我承认,要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分裂能力。比如一边带着学生研究红楼梦里的爱情,一边盯着他们不准早恋
“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乡,大家预习过了,其实讲的仍然是这样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扭曲,人精神的沦丧——集中体现就是闰土。当鲁迅回家时,他的童年的偶像闰土叫他一声老爷,这个时候,鲁迅就找不到故乡了——那金黄的圆月,沙滩,西瓜地,带着项圈的少年英雄。都被岁月和这块土地雕刻成了麻木恣睢的模样,跟其他沉默的大多数一样充满了奴性——这里请大家记住,作品里的鲁迅其实也不是鲁迅,即使上面出现了迅哥两个字,照样不是——虚拟性是小说的基本特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